1
|
英汉网络语言分析 |
陈芙
黄海军
孙元元
|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3
|
|
2
|
论语义的明晰性——对语义模糊论的反诘 |
赵汗青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3
|
网络语言的模因论研究 |
李冰芷
|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12 |
2
|
|
4
|
“大华语”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
周清海
|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3
|
|
5
|
日本学习者习得普通话卷舌声母的语音变异研究 |
梅丽
|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2
|
|
6
|
语言变异的模因理据研究 |
高霄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3
|
|
7
|
变通乃翻译基本属性 |
张传彪
|
《中国科技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8
|
大陆与香港语词融合社会心理透视 |
王静
徐雪平
|
《常熟高专学报》
|
2002 |
4
|
|
9
|
二语习得中的石化成因研究 |
李晓岚
肖惜
|
《海外英语》
|
2012 |
3
|
|
10
|
语境对语言模因变异的影响 |
张建华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2
|
|
11
|
“非……不……”语句模式从日常语言到立法语言的变异 |
杨淑慧
|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2
|
安康方言的变异现象 |
赵桃
|
《安康师专学报》
|
2000 |
1
|
|
13
|
模因论视域下网络语言变异研究 |
崔萍萍
|
《黑河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4
|
语言模因论观照下词语的变异与翻译 |
任开兴
|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
2010 |
15
|
|
15
|
多面体的一面:第二语言学习的社会化过程 |
钟建军
陈中永
|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6
|
云南少数民族汉语的地位与类型 |
王渝光
杨瑞鲲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4
|
|
17
|
上古楚方言性质考论 |
杨建忠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8
|
论英语语境与语言选择 |
袁平
|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19
|
海上丝绸之路的语言共变:基于广州的语言景观分析 |
巫喜丽
范露
|
《城市观察》
|
2023 |
0 |
|
20
|
云南少数民族汉语的地位与类型 |
王渝光
杨瑞鲲
|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