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法律效力 被引量:28
1
作者 谢晖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7-104,共8页
法律效力是法律从规范的静态存在走向实践的动态存在的内在根据。法律效力是指内含于法律中的对法律调整对象产生作用的能力。因之,其可分为内部效力和外部效力。法律效力的实体根据在于法律的合需要性与合规律性(统称合目的性),其形式... 法律效力是法律从规范的静态存在走向实践的动态存在的内在根据。法律效力是指内含于法律中的对法律调整对象产生作用的能力。因之,其可分为内部效力和外部效力。法律效力的实体根据在于法律的合需要性与合规律性(统称合目的性),其形式根据则在于对语法、逻辑、修辞等语言工具的尊重和对内部之正当程序和外部之必要强制的坚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效力 合需要性 合规律性 实质合理性 法律义务 法律权利
下载PDF
直播社会临场感研究:量表编制和效度检验 被引量:30
2
作者 谢莹 高鹏 李纯青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36,71,I0006,I0007,共12页
社会临场感(Social Presence,SP)在不同情境下的构成维度存在很大差异,目前现有的社会临场感研究和测量均不触及直播营销这样高实时立体互动的情况。本文构建并检验了直播社会临场感(Live Broadcast Social Presence,LBSP)的构成,开发... 社会临场感(Social Presence,SP)在不同情境下的构成维度存在很大差异,目前现有的社会临场感研究和测量均不触及直播营销这样高实时立体互动的情况。本文构建并检验了直播社会临场感(Live Broadcast Social Presence,LBSP)的构成,开发了直播社会临场感测量量表。研究一采用项目分析法及探索性因素分析法等方法筛选确定正式量表,运用验证性因素分析(CFA)和平均变异抽取值(AVE)验证了直播社会临场感是一个三因素构念,包括共存临场感、交流临场感和情感临场感,且具有良好的构念效度。研究二通过构建法则网络并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验证了LBSP量表具有良好的法则效度。研究三将已有的PSP量表和PP量表作为校标,检验了 LBSP量表的共时效度。本研究为今后展开直播模式下社会临场感相关商业和学术研究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社会临场感(LBSP) 量表 构念效度 法则效度 共时效度
下载PDF
论刑法教义学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白建军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7-132,共16页
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规范学与事实学的不同,只是刑法教义学与刑法实证研究之间表面上的不同,其掩盖了两者内在相和的价值。法教义学的实定法合理性假定和法律实证研究的集体经验合理性假定,都是相对的,二者之间不存在根本对立,采用实... 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规范学与事实学的不同,只是刑法教义学与刑法实证研究之间表面上的不同,其掩盖了两者内在相和的价值。法教义学的实定法合理性假定和法律实证研究的集体经验合理性假定,都是相对的,二者之间不存在根本对立,采用实证方法研究刑法教义学问题并非不可能。刑法教义学与实证研究统一于实践理性,相遇在刑法现象大样本中,交集于法的有效性。没有教义学的刑法实证研究,或者没有实证研究的刑法教义学,都无益于中国刑法研究的全面发展。最极端的恶是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最极端的社会否定性评价是依法剥夺犯罪人生命的死刑,这两个剥夺是其他一切剥夺的边界。以近8万个致死命案死刑适用样本的刑罚教义学研究为例说明,刑法教义学实证研究是一种基于刑法现象大样本的描述性批判,其包括刑法理论学说的教义学实证研究、刑法规定的教义学实证研究和刑事司法实践的教义学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教义学 实证研究 死刑适用 法的有效性
原文传递
有效试验数据对钢材机械性能分布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清 袁小会 +3 位作者 刘岑 吴元祥 刘兵 刘小宁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69-73,共5页
为了建立机械强度可靠性设计方法,必须分析钢材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的分布规律;判别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试验数据的有效性是研究其分布规律的基础.应用数理统计理论,建立了试验数据有效性的判别方法.基于9%预应变奥氏体不锈钢S30408在液... 为了建立机械强度可靠性设计方法,必须分析钢材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的分布规律;判别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试验数据的有效性是研究其分布规律的基础.应用数理统计理论,建立了试验数据有效性的判别方法.基于9%预应变奥氏体不锈钢S30408在液氮温度下的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试验数据,在单侧置信度为99%时,判别了试验数据的有效性;根据有效试验数据与可靠性理论,对钢材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假设检验.研究表明:试验数据的有效性对分布规律的影响不可忽视;在显著度为0.05时,抗拉强度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屈服强度似不符合正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 试验数据 有效性 分布规律 S30408钢 9%预应变
下载PDF
滥用多数决的股东大会决议 被引量:7
5
作者 钱玉林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4-79,共6页
股东大会决议采“多数决原则”是团体行为逻辑演绎的结果。多数决的正当性依赖于变动的多数派,才能期望股东大会的决议符合公司利益。但多数决的滥用造成不公正决议的现象不可避免,各国立法和判例上形成了禁止多数决滥用的法理,以克服... 股东大会决议采“多数决原则”是团体行为逻辑演绎的结果。多数决的正当性依赖于变动的多数派,才能期望股东大会的决议符合公司利益。但多数决的滥用造成不公正决议的现象不可避免,各国立法和判例上形成了禁止多数决滥用的法理,以克服多数决原则的弊端。滥用多数决的股东大会决议,其效力应认定为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滥用多数决 民法原则 股东大会决议 法律效力
下载PDF
论商标共存协议的效力认定——美国法的司法实践与借鉴 被引量:11
6
作者 戴哲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05-110,共6页
为了避免商标侵权纠纷,潜在的商标侵权方有时会签署商标共存协议。商标共存协议可能因违反商标法和竞争法而被认定无效,目前我国法律并未对商标共存协议效力做出认定。美国法院严格遵守合同利益至上,把信守契约自由作为判断共存协议效... 为了避免商标侵权纠纷,潜在的商标侵权方有时会签署商标共存协议。商标共存协议可能因违反商标法和竞争法而被认定无效,目前我国法律并未对商标共存协议效力做出认定。美国法院严格遵守合同利益至上,把信守契约自由作为判断共存协议效力的首要标准,只有在"严重损害公共利益"情况下,美国法院才会认定商标共存协议无效。我国法院可以借鉴美国的司法实践,基于契约自由与公共利益的平衡,认定商标共存协议的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共存协议 效力 商标法 竞争法
下载PDF
西安“宝马体育彩票案”相关法律问题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9
7
作者 郁俊 邹钧人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36,共4页
以西安“宝马体育彩票案”为案例,通过对我国《合同法》、《刑法》等法律、法规的研究,对该案中承销合同的效力、罪犯杨永明的定罪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体彩中心与杨永明签订的彩票发行承销合同属于无效合同;罪犯杨永明... 以西安“宝马体育彩票案”为案例,通过对我国《合同法》、《刑法》等法律、法规的研究,对该案中承销合同的效力、罪犯杨永明的定罪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体彩中心与杨永明签订的彩票发行承销合同属于无效合同;罪犯杨永明的犯罪行为不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应以贪污罪和行贿罪定罪处罚。并且就加快彩票立法的进程、在刑法中增加彩票犯罪的新罪名、改革彩票发行体制、完善监管机制及加强法制与廉政教育等方面,对如何重建我国彩票信誉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效力 贪污罪 彩票法 体制 监督
下载PDF
论技术标准的法律效力——以《立法法》的法规范体系为参照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圆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4-119,共6页
依据《标准化法》和相关规定,技术标准在形式上是一种特殊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但在功能上,它有时会超越其位阶,取代法律、行政法规等上位法决定法律关系。作为法律效力的协调手段,授权给予行政机关的事权范围过大,且不要求技术标准的法律... 依据《标准化法》和相关规定,技术标准在形式上是一种特殊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但在功能上,它有时会超越其位阶,取代法律、行政法规等上位法决定法律关系。作为法律效力的协调手段,授权给予行政机关的事权范围过大,且不要求技术标准的法律级别。援引也存在界限宽泛、权力分散的现象,两者均无法有效控制行政权扩张。为了将技术标准的法律效力同《立法法》的法规范体系相整合,需要对其实行法规化的改造。具体的方案是:在法律一级,立法机关有权援引只能或更适合由法律规定的技术标准;在行政法规一级,援引和授权通行,并且不得违反法律保留和法律优先原则。其他下位法不再具有强制性标准的制定权和推荐性标准的援引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标准 法律效力 立法法 授权 援引
下载PDF
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困境及其解决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彬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73,共8页
指导性案例效力的文本表达晦暗不明,导致指导性案例在实践中效力缺失,这在根本上缘于制度惯性造成的新制度对旧制度的路径依赖,从而使案例指导制度的运作受行政化逻辑的制约,指导性案例的适用受成文法思维的影响,同时缺乏相应的制度激... 指导性案例效力的文本表达晦暗不明,导致指导性案例在实践中效力缺失,这在根本上缘于制度惯性造成的新制度对旧制度的路径依赖,从而使案例指导制度的运作受行政化逻辑的制约,指导性案例的适用受成文法思维的影响,同时缺乏相应的制度激励。因此,要确立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必须通过正当程序确立指导性案例的制度性权威,通过裁判说理增强指导性案例的智识性权威,并通过法官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案例指导的制度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导性案例 法律效力 路径依赖 制度激励
原文传递
合同的形式瑕疵及其补正——《合同法》第36条的解释与完善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代雄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49,共8页
我国《合同法》第36条应该解释为:法定或约定形式是合同的特别成立要件。合同的形式瑕疵可以因履行而补正,但《合同法》第36条对于合同义务的履行程度、形式瑕疵补正是否有溯及力以及继续性合同形式瑕疵补正的效力等问题缺乏完备的规定... 我国《合同法》第36条应该解释为:法定或约定形式是合同的特别成立要件。合同的形式瑕疵可以因履行而补正,但《合同法》第36条对于合同义务的履行程度、形式瑕疵补正是否有溯及力以及继续性合同形式瑕疵补正的效力等问题缺乏完备的规定,对于约定形式的欠缺没有予以特殊处理。对此,应当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的形式 形式瑕疵 合同的成立要件 合同的效力 合同法
原文传递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中登记的法律效力 被引量:8
11
作者 丘国中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87-90,共4页
《物权法》采用登记要件主义作为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基本原则,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不动产物权之一,其物权变动方式却与一般的物权变动方式迥然不同。根据不同情况综合采用债权意思主义、登记要件主义和登记对抗主义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 《物权法》采用登记要件主义作为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基本原则,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不动产物权之一,其物权变动方式却与一般的物权变动方式迥然不同。根据不同情况综合采用债权意思主义、登记要件主义和登记对抗主义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问题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实践中应注意把握不同情况下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的不同法律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 土地承包经营权 登记 法律效力
下载PDF
法律效力的经验证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婵秀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64,共8页
从法律效力的直接对象———理性人出发 ,在将法律效力与法律实效进行区别的基础上重新对其进行审视 :法律效力应是一个过程 ,它并不仅仅基于立法而止 ,良好的法律实效因为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也可以成为法律效力的一个来源。同法律效力的... 从法律效力的直接对象———理性人出发 ,在将法律效力与法律实效进行区别的基础上重新对其进行审视 :法律效力应是一个过程 ,它并不仅仅基于立法而止 ,良好的法律实效因为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也可以成为法律效力的一个来源。同法律效力的逻辑探寻不同 ,这种效力力源的发现乃是一种经验求证 ,而在现代社会 ,它才是真正的法治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效力 法律实效 经验效力 经验力 事实效力观
下载PDF
论法院对涉外仲裁协议有效性及其适用法律的认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秀文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41-45,68,共6页
结合我国与相关国家国际商事仲裁立法与实践和相关的国际公约,论述了目前世界上并不存在统一的认定仲裁协议有效性标准,而由各国法院依据应当适用的法律作出认定。鉴于各国法律对仲裁协议有效性的规定不同,我国法院应当适用管辖特定涉... 结合我国与相关国家国际商事仲裁立法与实践和相关的国际公约,论述了目前世界上并不存在统一的认定仲裁协议有效性标准,而由各国法院依据应当适用的法律作出认定。鉴于各国法律对仲裁协议有效性的规定不同,我国法院应当适用管辖特定涉外仲裁协议的准据法,而不是在所有情况下均适用我国法对该仲裁协议的有效性作出认定。法院在决定涉外仲裁协议准据法时,首先应当考虑适用当事人双方在仲裁协议中共同选择的法律,如无此项选择,则应当适用与该仲裁协议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来认定该协议的有效性。在国际商事仲裁立法与实践上,仲裁地点通常被认为与仲裁协议有着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仲裁协议 有效性认定 适用法律
下载PDF
案例指导制度的效力定位 被引量:6
14
作者 汪振江 戴瑛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11年第4期137-142,145,共7页
已初步构建的案例指导制度,旨在将指导司法实践的案例上升为制度的方式,发挥指导性案例对统一法律适用的作用。此项举措是我国司法审判机关的一项制度性创新,而指导性案例的效力依据及其定位问题无以回避,成为该项制度能否得以有力推动... 已初步构建的案例指导制度,旨在将指导司法实践的案例上升为制度的方式,发挥指导性案例对统一法律适用的作用。此项举措是我国司法审判机关的一项制度性创新,而指导性案例的效力依据及其定位问题无以回避,成为该项制度能否得以有力推动和有效发挥实际作用的关键。本文从中西方法律统一适用的历史发展背景中还原"判例"在不同法系、典型国家和传统文化差异下的效力性及其状态,在遵从司法规律的前提下,讨论在既有制度框架和现行司法体制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指导性案例的法律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指导 判例 法律效力 比较法
下载PDF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中登记的法律效力 被引量:2
15
作者 丘国中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9-62,共4页
《物权法》采用登记要件主义作为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基本原则,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不动产物权之一,其物权变动方式却与一般的物权变动方式迥然不同。根据不同情况综合采用债权意思主义、登记要件主义和登记对抗主义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 《物权法》采用登记要件主义作为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基本原则,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不动产物权之一,其物权变动方式却与一般的物权变动方式迥然不同。根据不同情况综合采用债权意思主义、登记要件主义和登记对抗主义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问题是一种重大的理论创新。实践中应注意把握不同情况下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的不同法律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 登记 法律效力 物权法 农村土地承包法
下载PDF
中国市场监管法律实效评估问题研究——对“规避监管”行为的方法改良 被引量:4
16
作者 董淳锷 《经贸法律评论》 2021年第6期92-111,共20页
基于“守法—违法”传统范式的引导,以往对市场监管法律实效的评估普遍忽视“监管规避行为”对法律实施的消极影响,由此可能导致评估结果出现偏差。实证分析表明,针对被某项市场监管法律制度规避行为的种类越多、规避行为被判定为合法... 基于“守法—违法”传统范式的引导,以往对市场监管法律实效的评估普遍忽视“监管规避行为”对法律实施的消极影响,由此可能导致评估结果出现偏差。实证分析表明,针对被某项市场监管法律制度规避行为的种类越多、规避行为被判定为合法有效的概率/比例越大、规避行为实施者被严格究责的可能性越低、规避行为的净收益越多、规避行为后果与立法目的偏离程度越高,则该项法律制度的实效必然越弱。简言之,普遍存在且成功实现目的的规避行为,是导致市场监管法律实效弱化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当针对某项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的各种规避行为经过法律解释而普遍被判定为合法(有效),往往也就是该项法律制度缺乏实效而必须进行重大修改甚至将被废除的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监管 法律实效 法律效力 规避监管
下载PDF
论立法后评估回应之法的废止 被引量:4
17
作者 汪全胜 金玄武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79,共6页
法的废止,是立法主体依据一定职权和程序对现行法实施变动使其失去法的效力的专门活动。其发生根源在于法律绩效状况低劣,法的存在失去意义。在实践中,通常表现为"专项清理"与"集中清理"的立法活动形式,在主体、程... 法的废止,是立法主体依据一定职权和程序对现行法实施变动使其失去法的效力的专门活动。其发生根源在于法律绩效状况低劣,法的存在失去意义。在实践中,通常表现为"专项清理"与"集中清理"的立法活动形式,在主体、程序与方式上与其他形式的立法活动有着较大区别。我国宜进一步完善法的废止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的废止 法律效力 立法议程 运作机制
下载PDF
伪造股东签名之公司决议行为效力的区分认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袁碧华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33,共14页
对于伪造股东签名的公司决议的效力认定问题,存在路径与标准之争。对民法规则的摒弃与对团体法规则的追捧是主流观点和主要做法。然而,公司决议是公司法人意思的形成,且又是社团组织特殊议事程序下的结果,故应以民法之意思表示规则为基... 对于伪造股东签名的公司决议的效力认定问题,存在路径与标准之争。对民法规则的摒弃与对团体法规则的追捧是主流观点和主要做法。然而,公司决议是公司法人意思的形成,且又是社团组织特殊议事程序下的结果,故应以民法之意思表示规则为基础、以团体法之程序规则和决议内容为辅助而构建其效力认定标准,既关注公司真意的形成,也关注决议程序是否存在瑕疵及决议内容是否处分股东个人权利。因此,应在民法体系中构建基于法人的意思表示规则,并依此判断公司真意是否形成。同时,在团体法中区分决议程序与决议内容的不同情形分别设置具体的认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造股东签名 公司决议行为 效力认定 民法 团体法
原文传递
法社会学视野下法的有效性理解的逻辑思路
19
作者 闻立军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1-65,共5页
法的有效性是法理学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法是什么和什么是法是法理学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是我们理解法的有效性的出发点。法为什么有效对理解法的有效性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新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探索,进而对法的有效性和法的效... 法的有效性是法理学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法是什么和什么是法是法理学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是我们理解法的有效性的出发点。法为什么有效对理解法的有效性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新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探索,进而对法的有效性和法的效力的关系予以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的有效性 法是什么 什么是法 法为什么有效 法的效力
下载PDF
被害人同意错误的效力认定--新“法益关系错误说”的证成与提倡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前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74-83,共10页
关于被害人同意错误的效力认定,德日刑法学界一致存在着"全面无效说"和"法益关系错误说"的对立,此后阿梅隆教授提出的效力和归责相分离的"双层结构"的新"全面无效说"加剧了该领域的学说之争。... 关于被害人同意错误的效力认定,德日刑法学界一致存在着"全面无效说"和"法益关系错误说"的对立,此后阿梅隆教授提出的效力和归责相分离的"双层结构"的新"全面无效说"加剧了该领域的学说之争。鉴于这三种学说在认定被害人同意错误效力时的理论缺陷,构建以法益关系概念的存续为基础,以客观化考察同意是否具有任意性为核心的新"法益关系错误说"正当其时。在具体案件中,根据"法益性质"的不同,将被害人同意错误的效力认定分为"个人专属法益的效力认定"和"非专属法益的效力认定",从而将新"法益关系错误说"应用于所有涉及个人法益的领域,以证明该理论的合理性与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同意错误 效力认定 新“法益关系错误说” 同意的任意性 法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