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沙漠地区春小麦的水分与氮肥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肖生春 肖洪浪 段争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0-364,共5页
在沙坡头试验站养分循环池进行的水肥正交试验中,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对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水肥利用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水肥条件下,肥料因素对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大于水分因素;中高水肥条件下,水肥协调有利于小... 在沙坡头试验站养分循环池进行的水肥正交试验中,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对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水肥利用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水肥条件下,肥料因素对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大于水分因素;中高水肥条件下,水肥协调有利于小麦生长和获得高产。灌浆期植株上部有效叶面积的大小和维持时间与经济产量的形成有很显著的正线性相关。该地区小麦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的适宜土壤水分范围在田间持水量的40%左右,适宜的肥料(N肥)经济施用量为300kg·hm-2左右,目标产量为7 0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 地区 春小麦 水肥条件 水肥利用效率 干旱沙漠地区
下载PDF
水氮互作对川中丘陵区玉米水肥利用效率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凡 刘斌祥 +3 位作者 刘佳媛 杜霞 孔凡磊 袁继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0-206,共7页
为研究不同水氮配置对玉米肥水利用率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以不施氮、不滴灌为对照(CK),设减氮25%(180 kg·hm^(-2),N180)和正常氮(240 kg·hm^(-2),N240)2个氮肥量,4个滴灌水平(B0:0 m^(3)·hm^(-2);B1:375 m^(3)·hm... 为研究不同水氮配置对玉米肥水利用率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以不施氮、不滴灌为对照(CK),设减氮25%(180 kg·hm^(-2),N180)和正常氮(240 kg·hm^(-2),N240)2个氮肥量,4个滴灌水平(B0:0 m^(3)·hm^(-2);B1:375 m^(3)·hm^(-2);B2:750 m^(3)·hm^(-2);B3:1125 m^(3)·hm^(-2)),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玉米吐丝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素积累量均随施氮量和滴灌量增加而增长,且存在互作效应。滴灌促进氮肥的吸收利用,减氮条件下B3处理较B0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9.55%、22.25%、118.69%;正常氮条件下滴灌量超过750 m^(3)·hm^(-2)有抑制氮肥吸收利用的趋势。施氮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氮和正常氮处理较CK处理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4.47%和31.83%,减氮和正常氮处理间籽粒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减氮条件下玉米的产量随滴灌量增加而增加,B3处理较B0、B1、B2处理分别增加5.84%、1.33%、0.46%,而正常氮条件下则先增后减,减氮25%条件下滴灌量750~1125 m^(3)·hm^(-2)处理的产量可达到正常氮不滴灌水平。减氮配以适当灌溉促进玉米生长,增加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从而提高玉米产量,是氮肥减施增效和抗旱高产的有效技术措施。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水氮配置为纯氮180 kg·hm^(-2)+滴灌750~1125 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滴灌 水氮互作 水肥利用率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冬小麦土壤养分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丁午阳 李援农 +7 位作者 郭俊文 李旭铮 邹齐芳 杨志超 方恒 张利 余梦 白奚睿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13,共6页
为缓解关中地区水资源短缺与小麦生产高耗水的特征性矛盾,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垄沟覆膜还田(FMSR)、垄沟不覆膜还田(FNSR)、垄沟覆膜不还田(FMSN)、垄沟不覆膜不还田(CK)4种不同种植模式,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小麦土壤养分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变... 为缓解关中地区水资源短缺与小麦生产高耗水的特征性矛盾,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垄沟覆膜还田(FMSR)、垄沟不覆膜还田(FNSR)、垄沟覆膜不还田(FMSN)、垄沟不覆膜不还田(CK)4种不同种植模式,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小麦土壤养分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较于对照处理,覆膜秸秆还田各指标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土壤含水率提升了2.73%~29.01%,土壤养分提升了38.41%~40.23%,作物茎干物质量提高了30.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4.49%,氮肥偏生产力显著(p<0.05)增加了21.7%。综合土壤养分和水肥利用效率考虑,秸秆还田垄沟覆膜种植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冬小麦的生长,综合考虑节水、增产的目的,在关中地区推荐垄沟覆膜秸秆还田种植模式为较优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土壤养分 水肥利用效率 冬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氮肥偏生产力
下载PDF
减氮覆膜对黄土旱塬小麦产量构成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凯 刘冰 +7 位作者 谢英荷 李廷亮 张奇茹 李顺 窦露 柳玉凤 纪美娟 姜丽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8-206,共9页
为明确减氮测控定量施肥技术结合地膜覆盖措施对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构成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旱地冬小麦减施氮肥及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于2013—2018年在晋南黄土旱塬冬小麦种植区,设置农户施肥种植模式、减氮测控施肥、减氮测控施... 为明确减氮测控定量施肥技术结合地膜覆盖措施对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构成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旱地冬小麦减施氮肥及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于2013—2018年在晋南黄土旱塬冬小麦种植区,设置农户施肥种植模式、减氮测控施肥、减氮测控施肥+垄膜沟播和减氮测控施肥+平膜穴播4种处理,分析了在减氮覆膜条件下连续5年冬小麦产量构成情况、土壤水分和氮、磷、钾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减氮测控施肥较农户模式在减少氮肥施用量46.9%,平衡施用磷钾肥的情况下,冬小麦年均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和公顷穗数分别增加4.4%,4.0%和4.3%,氮肥收获指数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4.3%和120.3%,同时促进了冬小麦地上部分对磷素和钾素的吸收量;(2)在减氮测控施肥基础上进行覆膜种植,地膜覆盖使水分利用效率和生育期耗水量分别增加13.8%~23.9%和7.1%~10.1%,氮肥收获指数提高1.7%~3.5%,偏生产力提高21.7%~41.4%,生理效率降低8.7%~16.8%,磷肥和钾肥的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2.4%~39.2%和19.3%~37.1%。地膜覆盖良好的水肥调节作用使垄膜沟播和平膜穴播的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公顷穗数和千粒重较不覆膜分别增加21.0%,39.2%,18.2%,4.7%和23.5%,40.3%,27.6%,7.0%。因此,为了实现小麦增产和肥料增效,减氮测控定量施肥技术与地膜覆盖措施相结合的种植方式可以在黄土旱塬冬小麦种植区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氮覆膜 黄土旱塬 冬小麦 产量构成 水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灌溉方式和施肥量对小麦产量及水肥药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田德龙 侯晨丽 +2 位作者 任杰 郝蕾 李泽坤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0-104,111,共6页
为提高小麦化肥利用效率以及减少土壤环境污染,以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2个灌溉方式(滴灌和畦灌),3个施肥处理,施肥量分别为高产施氮肥量的100%、80%、60%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灌溉方式下小麦氮素、农药分布以及对产量、水肥利用效率的... 为提高小麦化肥利用效率以及减少土壤环境污染,以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2个灌溉方式(滴灌和畦灌),3个施肥处理,施肥量分别为高产施氮肥量的100%、80%、60%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灌溉方式下小麦氮素、农药分布以及对产量、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NO_(3)^(-)-N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滴灌条件下土壤NO_(3)^(-)-N含量整体小于畦灌。随生育期的推移,土壤中NO_(3)^(-)-N含量减少。滴灌方式下可减少农药向深层渗漏,较畦灌土壤0~100 cm苯磺隆残留量可降低48.32%,但不利于土壤中二甲四氯钠农药的分解。不同灌溉条件下,小麦产量株高、千粒重及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相较于畦灌,滴灌促进了植株茎叶干物质输出率和干物质转化率,提高了小麦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较畦灌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平均增加7.09%、41.56%、57.58%。因此,滴灌条件下最佳施肥量为15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施氮量 农药 产量 水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灌水和氮肥基追比对旱区马铃薯产量、水肥利用效率和酶活性影响评价
6
作者 孙富斌 尹娟 +3 位作者 魏小东 马正虎 杨莹攀 王顺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56,共9页
为探明水氮基追施用对马铃薯产量、灌溉水肥利用效率和土壤酶活性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以获取最优水氮基追施用方案。大田试验设置3个灌水水平W1(900 m^(3)/hm^(2))、W2(1350 m^(3)/hm^(2))和W3(1800 m^(3)/hm^(2))以及3个氮肥基追比水平F1... 为探明水氮基追施用对马铃薯产量、灌溉水肥利用效率和土壤酶活性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以获取最优水氮基追施用方案。大田试验设置3个灌水水平W1(900 m^(3)/hm^(2))、W2(1350 m^(3)/hm^(2))和W3(1800 m^(3)/hm^(2))以及3个氮肥基追比水平F1(N_(2∶1))、F2(N_(1∶1))和F3(N1∶2),共9个处理,利用熵权TOPSIS法构建宁夏中部旱区马铃薯综合生长评价体系,并以高产、节水节肥为目标建立马铃薯水氮基追施交互响应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灌水量和氮肥基追施对马铃薯单株产量、产量、iWUE(灌溉水利用效率)、PFP(肥料偏生产力)、土壤碱性磷酸酶、土壤蔗糖酶均影响显著;利用熵权TOPSIS法建立马铃薯综合评价体系,得到最优综合响应评分0.1761,即为A7处理(1800 m^(3)/hm^(2),N_(2∶1));由马铃薯综合生长对水氮基追施交互响应模型得出,水氮基追施单因素对马铃薯综合生长影响均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水氮基追施交互影响显著。当施肥编码为-0.7723(基肥∶追肥=1.6553∶1)、灌水编码为0.6553(1697.535 m^(3)/hm^(2))时,综合评分最高。以综合评分0.16划分闭合区域得出马铃薯生产上最佳的灌水区间和氮肥的基追施比例分别为1440~1935 m^(3)/hm^(2)、1∶1~2.3∶1,此区间最有利于实现马铃薯水氮协同效应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水氮基追比 土壤酶活性 产量 灌溉水肥利用效率 综合评价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