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8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81
1
作者 张竟竟 陈正江 杨德刚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1,共7页
科学评价城乡关系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状况是城乡关系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城乡关系的实质为着眼点,对城乡协调度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城乡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了城乡协调度评价模型,这是从系统的角度... 科学评价城乡关系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状况是城乡关系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城乡关系的实质为着眼点,对城乡协调度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城乡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了城乡协调度评价模型,这是从系统的角度科学评价城乡关系所做的初步尝试,目的是为制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和提高城乡空间组织化程度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城乡协调度 模型 应用 乌鲁木齐
下载PDF
乌鲁木齐近30a大气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变化特征及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被引量:67
2
作者 杨静 李霞 +1 位作者 李秦 王中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7-752,共6页
基于1979-2008年乌鲁木齐1天4个时次的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Pasquill-Turner稳定度分类方法和修正的罗氏法计算得出了乌鲁木齐市近30 a大气稳定度和大气混合层高度随时间序列的变化特征,分析了2001-2008年混合层高度和稳定度与空... 基于1979-2008年乌鲁木齐1天4个时次的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Pasquill-Turner稳定度分类方法和修正的罗氏法计算得出了乌鲁木齐市近30 a大气稳定度和大气混合层高度随时间序列的变化特征,分析了2001-2008年混合层高度和稳定度与空气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0 a乌鲁木齐大气混合层高度随时间基本呈现缓增的趋势。混合层高度在冬季夜间最低,说明此时大气垂向平均稀释能力最差。近30 a大气稳定度以D类频率出现最高,F类次之;其日变化为夜间多稳定层结,傍晚和清晨中性层结占居主导,中午弱不稳定层结出现最多。混合层高度与API相关系数-0.95,表明大气混合层高度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开展空气污染潜势预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预报指标。F类稳定度的出现频率与API相关系数0.80,也是一个比较好的空气污染潜势预报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混合层高度 大气稳定度 变化特征 空气污染指数 乌鲁木齐
下载PDF
基于经济联系强度的乌鲁木齐都市圈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59
3
作者 乔旭宁 杨德刚 +3 位作者 毛汉英 张小雷 吴得文 张豫芳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95,共10页
从经济联系强度的角度出发,运用分形理论对乌鲁木齐都市圈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计算了都市圈内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对比分形的自相似特征,分析了都市圈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布情况,指出都市圈存在中心城市辐射力不足、对其他城市发展带... 从经济联系强度的角度出发,运用分形理论对乌鲁木齐都市圈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计算了都市圈内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对比分形的自相似特征,分析了都市圈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布情况,指出都市圈存在中心城市辐射力不足、对其他城市发展带动力弱等问题。结合产业的相似度,探讨了提高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乌鲁木齐、米泉市、昌吉市作为一个经济区统一规划,经济联系强度分维值是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的近2倍,都市圈空间结构明显优化。在对优化方案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乌鲁木齐都市圈经济联系强度扩散的空间特征:(1)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以及周边地区对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的接受能力,随距离增加呈现出按指数函数衰减;(2)梯度扩散与城市的等级规模有关,城市等级规模小,对经济辐射的接受能力弱,可能出现跃迁现象。在经济扩散过程中,两种特征同时并存,前者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强度 都市圈 分维值 空间结构 乌鲁木齐
下载PDF
乌鲁木齐近50年城市用地动态扩展及其机制分析 被引量:46
4
作者 张新焕 杨德刚 陈曦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3-269,共7页
近年来,在城市进程中,城市用地明显向外扩张,通过对城市用地的外部扩张和内部分异,以乌鲁木齐为例,利用统计数据和规划图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来研究乌鲁木齐城市近50年用地动态扩张及其机制。首先,总结了乌鲁木齐市建成区面积的变... 近年来,在城市进程中,城市用地明显向外扩张,通过对城市用地的外部扩张和内部分异,以乌鲁木齐为例,利用统计数据和规划图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来研究乌鲁木齐城市近50年用地动态扩张及其机制。首先,总结了乌鲁木齐市建成区面积的变化和空间扩展规律;其次,分析了乌鲁木齐的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这些主要城市用地类型的分异过程与特征;最后,分阶段探讨了影响乌鲁木齐城市扩展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地 50年 机制分析 动态扩展 乌鲁木齐市 统计数据 扩展规律 工业用地 居住用地 用地类型 经济机制 城市扩展 扩张 和空间 建成区 分阶段 分异 内部 宏观 商业 社会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低空温度层结与采暖期大气污染的关系 被引量:52
5
作者 李景林 郑玉萍 刘增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9-525,共7页
为了找出乌鲁木齐市低空逆温对大气污染的影响规律,为治理和预测大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00年6月至2006年4月的乌鲁木齐市空气污染监测资料和气象站的探空、地面资料,分析了大气污染与逆温的对应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低空逆温... 为了找出乌鲁木齐市低空逆温对大气污染的影响规律,为治理和预测大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00年6月至2006年4月的乌鲁木齐市空气污染监测资料和气象站的探空、地面资料,分析了大气污染与逆温的对应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低空逆温的出现频率与大气污染指数具有相似的时间分布特征。采暖期空气污染指数API值越大,相对应出现逆温日的比例越高,以贴地逆温多;在污染源排放量一定的情况下,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与低空逆温层厚度、逆温层底高、逆温层顶底温差有显著的统计关系,而与逆温层中的逆温强度统计关系不显著。随着逆温层底高度降低,逆温层平均顶高、厚度、逆温层顶底温差的增大,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的降低,污染级别呈增加趋势;在采暖期同一时段内,要达到同样的污染级别,悬浮逆温日污染物容纳量比贴地逆温大,贴地逆温更容易造成空气污染;在污染物排放量相同的情况下,污染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悬浮逆温层的底高和厚度及持续日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逆温特征 乌鲁木齐
下载PDF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动态计量分析——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为例 被引量:53
6
作者 王长建 张小雷 +3 位作者 杜宏茹 汪菲 张新林 倪天麒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9-619,共11页
以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熵值法对1995-2011年间的城市化综合水平与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进行测度与分析,然后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研究发... 以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熵值法对1995-2011年间的城市化综合水平与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进行测度与分析,然后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研究发现:1995年以来,乌鲁木齐的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并以人口非农化演进和经济增长为主要特征,而生态环境综合质量及其分量指标则呈现出各自的变化特征。城市化综合水平指数是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指数、生态环境压力指数、生态环境响应指数的格兰杰因果原因,表明乌鲁木齐的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是单向的胁迫作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还没有形成交互胁迫相互促进的动态耦合态势。预测方差分析表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城市化综合水平指数对生态环境压力具有负的冲击效果,对生态环境响应从第1期一直保持着正的冲击效果。从长期预测来看,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解释能力正在逐步提升,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发展的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不断提高着环境保护投资比重和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但是更应理性看待以城市化发展推动生态环境改善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动态计量 乌鲁木齐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4
7
作者 钱翌 巴雅尔塔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51-55,共5页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十分严重,主要污染物为SO2,TSP,NOx和降尘。2000年通过对北门、新华南路、市监测站和铁路局4个监测点的监测和数据分析知,4个监测点全年SO2,TSP,NOx平均浓度均高于国家二级标准。全市SO2年平均浓度为0.136mg·m...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十分严重,主要污染物为SO2,TSP,NOx和降尘。2000年通过对北门、新华南路、市监测站和铁路局4个监测点的监测和数据分析知,4个监测点全年SO2,TSP,NOx平均浓度均高于国家二级标准。全市SO2年平均浓度为0.136mg·m-3,TSP为0.499mg·m-3,NOx为0.079mg·m-3,SO2浓度按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北门>新华南路>市监测站>铁路局;TSP,NOx空间分布具有相似特点,按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新华南路>北门>铁路局>市监测站。采暖期SO2,TSP,NOx的浓度分别为0.300,0.532,0.105mg·m-3,明显高于非采暖期,SO2全年最大值出现在1月,TSP出现在5月,NOx在非采暖期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降尘量全市平均为896mg·m-2d-1,4个监测点按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新华南路>北门>市监测站>铁路局,且均高于乌鲁木齐市降尘标准,降尘最大值出现在5月,非采暖期降尘量明显高于采暖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时空分布 特征 乌鲁木齐市
下载PDF
乌鲁木齐大气污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4
8
作者 王春华 吕爱华 +3 位作者 余晓丽 丁博 孜来汗.艾沙 张佩玲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9-353,共5页
对乌鲁木齐市1999-2008年空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表明,乌鲁木齐主要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SO2和NO2,其浓度均表现为采暖期大于非采暖期,采暖期日平均PM10值为国家二级标准日平均浓度的1.74倍,SO2为1.45倍,NO2最低,且采暖期与非... 对乌鲁木齐市1999-2008年空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表明,乌鲁木齐主要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SO2和NO2,其浓度均表现为采暖期大于非采暖期,采暖期日平均PM10值为国家二级标准日平均浓度的1.74倍,SO2为1.45倍,NO2最低,且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均处于达标状态。污染最严重的季节是冬季,重度污染天气1月最多为7.5 d,其次为12月5.3 d。城区南部污染重于北部和中部。乌鲁木齐大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地形因素造成冬季风速小、温度低、逆温层厚、空气稳定性强。冬季漫长,供暖、供热、供电系统耗能多,排放污染物数量大,城市布局不合理,供暖、供热、供电系统距城市中心太近、城市中心区域人口密度大、交通拥挤污染程度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冬季采暖 大气污染 污染原因
下载PDF
乌鲁木齐城市社会区分析 被引量:44
9
作者 张利 雷军 +1 位作者 张小雷 董雯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7-828,共12页
利用2011年上半年乌鲁木齐街道一级统计和调查数据,运用因子生态分析法对乌鲁木齐进行社会区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城市社会区形成的主要因子有6个,即:①少数民族人口,②知识分子,③普通工人及退休人员,④机关干部、高级管理与服务人... 利用2011年上半年乌鲁木齐街道一级统计和调查数据,运用因子生态分析法对乌鲁木齐进行社会区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城市社会区形成的主要因子有6个,即:①少数民族人口,②知识分子,③普通工人及退休人员,④机关干部、高级管理与服务人员,⑤疆外流动人口,⑥农业人口。通过聚类分析法将乌鲁木齐划分为6类社会区,即:①民族混居区,②知识阶层聚居区,③一般工薪阶层与退休人员居住区,④人口密集的机关干部、高级管理与服务人员聚居区,⑤疆外流动人口聚居区,⑥远郊农业人口散居区。并据此建立了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式。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以扇形和多核心结构为主,同心圆结构不明显。乌鲁木齐现有的城市社会空间格局是在其自然本底条件基础上,经过250多年的历史发展,在社会经济因素、宏观政策和城市规划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结构 城市社会区 因子生态分析 乌鲁木齐市
原文传递
乌鲁木齐地区近50a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43
10
作者 成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0-587,共8页
根据乌鲁木齐地区分布在不同垂直高度上的4个气象站近50 a的实测降水资料,运用回归分析、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小波周期分析及变异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乌鲁木齐地区近50 a来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地区降水量时空分... 根据乌鲁木齐地区分布在不同垂直高度上的4个气象站近50 a的实测降水资料,运用回归分析、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小波周期分析及变异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乌鲁木齐地区近50 a来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地区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空间分布上中山带的年平均降水量最大,为551.4 mm,其次是高山带,为458.4 mm,乌鲁木齐市区263.2 mm,达坂城最小,仅为71.8 mm;从时间分布来看,表现为较明显的季节分布差异,各地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春季大于秋季,冬季最少。(2)近50 a来乌鲁木齐各地区的降水都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其中山前平原乌鲁木齐市区增加的幅度最大,降水趋势倾向率为26.02 mm/10 a,其次是高山带,倾向率为21.84 mm/10 a,中山带和达坂城倾向率分别为10.23 mm/10 a和8.55 mm/10 a。各地在年代际变化趋势上变现的不完全一致。(3)降水突变的时间各地不完全相同,山前平原区乌鲁木齐气象站降水发生突变时间出现在1982年,达坂城出现在1991年,高山带出现在1994年,而中山带没有明显的突变。(4)乌鲁木齐地区各地的降水量均存在准6 a的周期,6 a的周期可能是影响乌鲁木齐地区降水量的主导周期;山前平原区达坂城和乌鲁木齐降水波动较大,中山带和高山带表现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特征 变化趋势 突变 小波分析
下载PDF
峡口城市乌鲁木齐冬季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42
11
作者 赵克明 李霞 +4 位作者 卢新玉 王磊 任泉 冯志敏 马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08-1118,共11页
基于2013年1~3月每日发布的6类污染物(PM10、SO2、NO2、PM2.5、CO和O3)逐时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对乌鲁木齐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型可分为两种,即城区中心-外围过渡型和南北过渡... 基于2013年1~3月每日发布的6类污染物(PM10、SO2、NO2、PM2.5、CO和O3)逐时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对乌鲁木齐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型可分为两种,即城区中心-外围过渡型和南北过渡型。PM10是城区中心-外围递增型,SO2和CO则是城区中心-外围递减型。南北递增型是PM2.5和O3,南北递减型为N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口城市 乌鲁木齐 污染物 时空变化规律 低空型东南风
下载PDF
1951—2015年乌鲁木齐市寒潮过程频数及强度气候特征 被引量:41
12
作者 毛炜峄 陈颖 《干旱气象》 2016年第3期403-411,共9页
利用乌鲁木齐市气象站195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最低气温资料,以日最低气温及其降温幅度为指标,基于降温过程定义,结合《寒潮等级》(GB/T21987—2008),整理出乌鲁木齐市近65 a来寒潮过程数据库,分析乌鲁木齐市寒潮过程的频数、... 利用乌鲁木齐市气象站195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最低气温资料,以日最低气温及其降温幅度为指标,基于降温过程定义,结合《寒潮等级》(GB/T21987—2008),整理出乌鲁木齐市近65 a来寒潮过程数据库,分析乌鲁木齐市寒潮过程的频数、持续日数和6项强度要素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近65 a来,乌鲁木齐市共出现265次寒潮过程,平均每年4.1次。春季4月寒潮过程最多,占18.3%。寒潮异常偏多年,秋季11月寒潮过程最多,异常偏少年,春季4月寒潮过程最多;(2)年以及秋、冬、春季的寒潮过程频数大多在1950年代最多,近5 a(2011—2015年)最少。秋季的寒潮过程频数百分率在下降,而春季从1950年代的28.4%增加到近5 a的50.0%;(3)寒潮过程持续日数平均为2.86 d,其中持续2-4 d的过程占78.9%。一般寒潮和强寒潮过程持续日数以2-4 d为主,而特强寒潮过程以1-3 d为主。在寒潮过程相对较多的春季,随寒潮等级从一般、强到特强,过程持续日数越来越短;(4)寒潮过程降温幅度平均值为-13.45℃,冬季12月的过程降温幅度最大。过程最大24 h、48 h和72 h降温幅度平均值分别为-8.64℃、-11.74℃和-13.67℃,24 h降温幅度以春季5月最为剧烈,48 h和72 h降温幅度均以秋季11月最剧烈;(5)寒潮过程最低气温平均值为-11.55℃,冬季1月过程最低气温平均值最低,而5月与9月的寒潮过程最低气温平均值均在0℃以上。寒潮过程日最低气温距平最大偏低幅度的平均值为-8.48℃,一般、强和特强寒潮过程的日气温距平偏低幅度最强的月份分别是5月、2月和12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过程 频数 持续日数 强度 乌鲁木齐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地表灰尘重金属含量及其健康风险 被引量:40
13
作者 刘玉燕 刘浩峰 刘敏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0-754,共5页
通过实地调查,对乌鲁木齐市地表灰尘重金属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r,Cu,Pb,Zn平均含量分别超出相应自然土壤背景值2.31~7.98倍,Mn,Fe含量与背景值差别不大,说明Cr,Cu,Pb,Zn主要来自人为输入,Mn,Fe主要来自自然输入。手-口接触行为是人... 通过实地调查,对乌鲁木齐市地表灰尘重金属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r,Cu,Pb,Zn平均含量分别超出相应自然土壤背景值2.31~7.98倍,Mn,Fe含量与背景值差别不大,说明Cr,Cu,Pb,Zn主要来自人为输入,Mn,Fe主要来自自然输入。手-口接触行为是人体摄入地表灰尘重金属的主要途径,其次为皮肤吸收和呼吸吸入。重金属对人体的非致癌风险表现为:Cr〉Pb〉Cu〉Zn;且儿童的非致癌风险要大于成人。但总体来看,乌鲁木齐市地表灰尘重金属非致癌风险较小,不会对城市人群造成明显的健康危害;重金属Cr目前尚未形成致癌风险,但其潜在生态危害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地表灰尘 重金属 健康风险
原文传递
乌鲁木齐极端天气事件及其与区域气候变化的联系 被引量:39
14
作者 杨霞 赵逸舟 +1 位作者 李圆圆 赵克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7-873,共7页
使用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区域气候变暖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近30年来,乌鲁木齐的低温、大风和雷暴事件减少趋势明显,沙尘暴、大雾等事件呈略减少趋势;暴雨、高温和暴雪事件整体呈略增加的趋势。大... 使用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区域气候变暖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近30年来,乌鲁木齐的低温、大风和雷暴事件减少趋势明显,沙尘暴、大雾等事件呈略减少趋势;暴雨、高温和暴雪事件整体呈略增加的趋势。大雾、大风、低温、高温、雷暴等事件均具有较大的年际变化;暴雨、暴雪、沙尘暴、冰雹等事件的年际变化幅度均较小;各类极端天气事件均存在各自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乌鲁木齐年平均气温和高温、低温、沙尘暴等极端事件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这些与温度相关的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与区域气候变暖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 区域气候 气候变暖 乌鲁木齐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38
15
作者 韩芹芹 王涛 杨永红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3,共7页
运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2011-2013年乌鲁木齐市主要地下和地表饮用水源地水体中污染物通过饮水途径致人体健康危害风险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致癌物和非致癌物所致个人健康危害年风险均低于USEPA和国际辐射... 运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2011-2013年乌鲁木齐市主要地下和地表饮用水源地水体中污染物通过饮水途径致人体健康危害风险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致癌物和非致癌物所致个人健康危害年风险均低于USEPA和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致癌物产生的健康危害年风险数量级10-9-10-5,高出非致癌物101 -107数量级,各饮用水源地的个人健康危害年总风险以致癌物风险为主,致癌物中的重金属六价铬和砷风险占总风险的比例高达99.6%,应优先控制,地表水源地中挥发性有机致癌物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健康危害也不容忽视,非致癌物中要特别重视氟化物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 健康风险评价 乌鲁木齐
下载PDF
乌鲁木齐地区典型灌木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7
16
作者 袁蕾 周华荣 +1 位作者 宗召磊 叶琴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5-603,共9页
根据2013年对乌鲁木齐地区典型灌木群落野外50个样地调查的数据,结合双向指示种分析分类方法,从各群落基本特征、物种组成、区系特征、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对乌鲁木齐地区典型灌木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被调查的5... 根据2013年对乌鲁木齐地区典型灌木群落野外50个样地调查的数据,结合双向指示种分析分类方法,从各群落基本特征、物种组成、区系特征、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对乌鲁木齐地区典型灌木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被调查的50个样地灌木植被群落中共出现了169种植物(其中灌木植物36种,草本植物133种),隶属于118属,31科,其中以藜科、菊科、禾本科等干旱区的表征科居多。灌木物种的植物区系以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2)采用TWINSPAN分类方法可将50个样方划分为10个灌木群落类型。乌鲁木齐地区典型灌木群落多样性指数偏低,黑果小檗+宽刺蔷薇+金丝桃叶绣线菊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大,群落之间水平差异显著;欧亚圆柏群落、宽刺蔷薇+矮锦鸡儿群落和铃铛刺+喀什菊群落次之;多枝柽柳群落和琵琶柴+喀什霸王群落最低。(3)属于灌丛植被类型的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为草本层>灌木层;属于荒漠植被类型的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空间结构为灌木层>草本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灌木群落 物种多样性 空间结构 双向指示种分析
下载PDF
汽车废气中的铅对城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21
17
作者 菲尔汗.汉杰尔 潘丽英 +2 位作者 陈勇 娜孜拉.扎曼别克 王涛 《干旱环境监测》 2002年第3期154-155,161,共3页
通过现场调查 ,定量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市区交通主干道二侧土壤中铅、镉等 6种元素的含量 ,初步掌握了重金属元素的分布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在交通密集易形成堵车的路段 ,土壤中重金属富集的量较高 ,在交通顺畅或车流量少的路段 ,土壤中... 通过现场调查 ,定量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市区交通主干道二侧土壤中铅、镉等 6种元素的含量 ,初步掌握了重金属元素的分布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在交通密集易形成堵车的路段 ,土壤中重金属富集的量较高 ,在交通顺畅或车流量少的路段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气 城市 土壤污染 调查 乌鲁木齐市 土壤 交通 汽车尾气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成效的综合评估分析 被引量:36
18
作者 李霞 郭宇宏 +8 位作者 卢新玉 古丽格娜.海力力 王胜利 赵克明 蔡仁 钟玉婷 刘新春 王磊 任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7-313,共7页
2012~2013年乌鲁木齐采用了以煤改气为主的大气环境治理措施.利用2009~2014年冬季主要污染物浓度、1993~2014年的直接辐射、能见度、霾日数据,并参考相关文献,从大气环境的化学属性、物理属性两个方面评估煤改气等工程措施对乌鲁木齐市... 2012~2013年乌鲁木齐采用了以煤改气为主的大气环境治理措施.利用2009~2014年冬季主要污染物浓度、1993~2014年的直接辐射、能见度、霾日数据,并参考相关文献,从大气环境的化学属性、物理属性两个方面评估煤改气等工程措施对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2013~2014年两个冬季乌鲁木齐市主要污染物PM10、SO2、NO2浓度比煤改气前期(2009~2011年冬季)各自下降了26.1%、80.2%、11.6%;细颗粒物PM2.5中水溶性物质的总浓度比例下降了20.57%.煤改气工程前后PM2.5中可溶性离子浓度排名前三位的均是SO42-、NH4+和NO3-,但后期SO42-和NH4+占据PM2.5质量浓度比例比前期下降近一半,NO3-质量浓度比例变化不大.从大气物理特性来看,煤改气等工程之后乌鲁木齐冬季直接辐射量提高,且2014/2015年冬季的直接辐射量是过去23年中第二个峰值;2012/2013年冬季能见度平均增加了5.7km,是1997年以来的最大值.与上年度同期相比,增幅达35.0%;2012/2013年冬季霾日数比上年度同期减少了15d,降幅达50%.上述结果说明乌鲁木齐市的大气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煤改气工程 大气环境 评估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周边荒山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30
19
作者 叶卫英 尹林克 +1 位作者 钱翌 严成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44-48,共5页
采用典型样地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市周边雅玛里克山、乌拉泊群山、焦化山、骑马山和雪莲山的自然植被类型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自然植被总体可划分为荒漠、灌丛、草原、草甸、沼泽、落叶阔叶林6大植被型组,植物群落... 采用典型样地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市周边雅玛里克山、乌拉泊群山、焦化山、骑马山和雪莲山的自然植被类型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自然植被总体可划分为荒漠、灌丛、草原、草甸、沼泽、落叶阔叶林6大植被型组,植物群落类型有19种;其中荒漠、灌丛、草原植被的Shannon wiener指数(H)为(0.92002~2.51113),与温带植被相比,相对较低,反映了荒山植被不稳定性和所处生态环境的严酷性。均匀度高的植物群落,其多样性指数也越高,群落也越稳定。不同荒山的小蓬(Nanophytonerinaceum)单优势荒漠的盖度越大,其重要值往往也大,但其均匀度和Shannon wiener指数(H)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荒山 植物群落类型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乌鲁木齐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及地面风场效应 被引量:34
20
作者 吴彦 王健 +2 位作者 刘晖 路光辉 崔新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86-991,共6页
通过对1999—2001年乌鲁木齐市监测站3种污染物浓度的分析,比较深入地掌握了乌鲁木齐市区不同季节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状况,得出城市首要污染物是PM10,污染物主要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堆积;利用乌鲁木齐城郊地面风场资料、海拔1000 m高度探... 通过对1999—2001年乌鲁木齐市监测站3种污染物浓度的分析,比较深入地掌握了乌鲁木齐市区不同季节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状况,得出城市首要污染物是PM10,污染物主要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堆积;利用乌鲁木齐城郊地面风场资料、海拔1000 m高度探空风场资料分析了地面风场常年特征、季节变化特点,得出冬季城中偏南和偏北有辐合性流场,夏季整个城市为辐散性流场;近地层冬季静风频率高;结合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高空风场特征,从一个方面解释了乌鲁木齐冬季、夏季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大气污染物 PM10 空间分布 风场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