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脾止泻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杨燕 闫慧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99-902,共4页
目的观察运脾止泻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300例患儿分为两组进行临床观察,即治疗组150例口服中药运脾止泻颗粒、对照组150例口服西药思密达,两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两组疗效,检测粪常规、粪培养、粪轮状病毒抗原及尿D... 目的观察运脾止泻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300例患儿分为两组进行临床观察,即治疗组150例口服中药运脾止泻颗粒、对照组150例口服西药思密达,两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两组疗效,检测粪常规、粪培养、粪轮状病毒抗原及尿D-木糖含量。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迁延性腹泻、脾虚型腹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粪常规转阴、好转率优于对照组(P<0.05);而粪培养转阴率、粪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率、尿D-木糖含量测定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运脾止泻颗粒能有效治疗小儿腹泻病,尤其对迁延性腹泻、脾虚型腹泻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脾止泻颗粒 小儿腹泻病 粪轮状病毒抗原 尿D-木糖
下载PDF
脾虚证患者某些消化道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观察
2
作者 周建伟 张凡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1997年第1期26-28,共3页
检测104例脾虚证患者之血清胃泌素、尿D-木糖排泄率及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30例健康人对照、结果患者上述指标的检测值均低于正常(P<0.01,<0.05),提示脾虚证患者的消化道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处于低下或紊乱状态。观察结果为探讨... 检测104例脾虚证患者之血清胃泌素、尿D-木糖排泄率及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30例健康人对照、结果患者上述指标的检测值均低于正常(P<0.01,<0.05),提示脾虚证患者的消化道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处于低下或紊乱状态。观察结果为探讨脾虚证的本质和客观化指标的选择累积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证 中医研究 消化功能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小肠Cajal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双德 滕亚娟 +1 位作者 马雪蕾 王培戈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9期1282-1286,共5页
目的 通过中药方剂灌胃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模型,研究其小肠Cajal间质细胞(ICC)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蛋白及mRNA的表达,探讨Caspase-3在FD大鼠小肠I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用80只SPF级的Wistar成年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 目的 通过中药方剂灌胃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模型,研究其小肠Cajal间质细胞(ICC)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蛋白及mRNA的表达,探讨Caspase-3在FD大鼠小肠I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用80只SPF级的Wistar成年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FD模型组(n=50)。对照组大鼠生理盐水灌胃,FD模型组用中药方剂灌胃建立FD大鼠动物模型。喂养和造模过程中观察并测量两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和体重变化,造模后测定尿D-木糖排泄率和小肠推进率,然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取距幽门远端8 cm处小肠并通过免疫荧光法测定ICC的数量及分布,透射电镜观察ICC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ICC中Caspase-3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FD模型组大鼠的平均体重明显下降,体重增长减缓,尿D-木糖排泄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模型组成功建立了FD模型。与对照组相比,FD模型组的小肠ICC体积变小,细胞器减少,细胞质肿胀甚至空泡化,与周围平滑肌细胞和神经纤维末梢之间的连接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紊乱及破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定量分析显示,FD模型组大鼠小肠组织内ICC的分布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FD模型组的大鼠小肠ICC中Caspase-3的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ICC的形态结构变化在FD发病中发挥作用,Caspase-3高表达导致的小肠ICC凋亡是FD症状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凋亡相关蛋白 CASPASE-3 CAJAL间质细胞 尿D-木糖排泄率
原文传递
《金匮要略》“当先实脾”对肝损伤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郑智礼 史兴华 +4 位作者 于瀚 张亿 高艺宁 魏伟莉 邓秀兰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199-206,共8页
目的寻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生物学依据;探讨其对肝郁叠加慢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8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双环醇组、柴芍六君子汤甲组、柴芍六君子汤乙组、柴芍六... 目的寻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生物学依据;探讨其对肝郁叠加慢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8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双环醇组、柴芍六君子汤甲组、柴芍六君子汤乙组、柴芍六君子汤丙组,每组8只。模型组及各给药组采用束缚法叠加四氯化碳皮下注射法造模(5 mL/kg,体重,2次/7天),同时灌胃给药,连续42天。于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切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采用比色法检测5h-尿木糖排泄率;采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采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肝组织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显著升高,白蛋白(albumin,ALB)显著降低,肝组织存在较严重病理损伤;模型大鼠AI、Bax及Bax/Bcl-2均显著高于正常组,Bcl-2及5h-尿木糖排泄率对比正常组显著降低,“知肝传脾”有其生物学依据且与肝细胞凋亡相关。各干预方式均可不同程度减轻模型大鼠上述指标变化。“当先实脾”之柴芍六君子汤丙组对该模型各指标的调节作用优于其它干预方式。结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有其生物学依据,肝细胞凋亡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肝功能 5h-尿木糖排泄率 凋亡指数 B细胞淋巴瘤-2 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