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4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速度·城市性·城市规划 被引量:18
1
作者 卓健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6-92,共7页
当代城市交通速度整体上的提高和个体间的分化加强了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文章从城市是“社会互动的空间系统”这一基本概念出发,介绍城市交通速度发展的现状特点,提出交通速度与密度一样是城市性的体现,速度可以改变密度的分布和... 当代城市交通速度整体上的提高和个体间的分化加强了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文章从城市是“社会互动的空间系统”这一基本概念出发,介绍城市交通速度发展的现状特点,提出交通速度与密度一样是城市性的体现,速度可以改变密度的分布和动态变化,反之密度也可以影响对速度的需求,城市的密度和速度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认为城市规划应当突破传统的静态的空间规划方法,整合交通速度这一发展要素,以提高其调控城市发展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 城市密度 城市空间规划
下载PDF
Urban livability across disciplinary and professional boundaries 被引量:11
2
作者 Mohamad Kashef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CSCD 2016年第2期239-253,共15页
This is an analytical study of the intensely debated concept of urban livability. The paper examines different literature or theoretical stream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debate related to the notion of livable cities. I... This is an analytical study of the intensely debated concept of urban livability. The paper examines different literature or theoretical stream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debate related to the notion of livable cities. It juxtaposes academic constructs from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fields with the popular culture and web indices that rank cities according to their living standards, services, and international appeal. The study offers a comparative analytical assessment of these diverse approaches and lays out a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urban livability that draws on the richness and diversity embedded in design, planning, and current ranking tools. The paper ultimately aims to shed light on the configurations, conditions, and processes that may enhance the livability of various urban settings. It integrates such disparate views into 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of urban livability. While the bulk of this paper analyses relates to North American, European, and Australian cities, the concepts discussed pertain to urban livability on a Rlobal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able city urban design Plannins urbanity City ranking
原文传递
从私有迈向公共 重塑高层建筑的城市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桢栋 田慧琼 +1 位作者 杨鹏宇 夏亦然 《时代建筑》 2019年第6期146-151,共6页
文章梳理了高层建筑的成长历史,并讨论其面临的发展契机。高层建筑是城市的某种精神象征,商业开发推动其成长,却使其成为封闭系统与城市隔离当前,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通过增加公共性为都市人居做出积极贡献并推动垂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梳理了高层建筑的成长历史,并讨论其面临的发展契机。高层建筑是城市的某种精神象征,商业开发推动其成长,却使其成为封闭系统与城市隔离当前,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通过增加公共性为都市人居做出积极贡献并推动垂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未来,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将高层建筑作为三维城市框架的重要元素,重塑新时代的城市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垂直城市 城市性 公共性 精神性
下载PDF
城市蔓延和中国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永和 尹舜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共7页
指出城市蔓延的现象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和国家普遍存在,在环境、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产生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梳理了城市蔓延的问题,中国城市蔓延的地域特征,在城市设计层面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 城市蔓延 城市性 自行车道 共享街道 城市华盖 密度 微观城市设计
原文传递
桢文彦集群形态理论中的城市思考 被引量:8
5
作者 赵卓 《城市建筑》 2006年第7期85-87,共3页
集合形态作为一种新的城市思维,旨在探索人性尺度之下建筑群体间的都市状态,关注公共空间整体公共性的建立。本文以桢文彦的城市思想形成、发展过程为线索,介绍了以集合形态理论为基础的城市思想。
关键词 城市 集群形态 群形式 都市性
下载PDF
福建省县域城市性评价及空间关联格局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余华 阎波杰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617-623,共7页
运用突变级数法,从空间集聚水平、经济增长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4个方面构建县域城市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2009年福建省县域城市性强弱,并将其分为5个级别。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福建省县域城市性发展水平存在正... 运用突变级数法,从空间集聚水平、经济增长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4个方面构建县域城市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2009年福建省县域城市性强弱,并将其分为5个级别。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福建省县域城市性发展水平存在正的全局空间自相关现象,具有城市性发展水平高和城市性发展水平低的空间集聚特征;局部空间集聚现象显著,闽东南沿海大部分地区呈现"高-高"正关联,闽西北内陆大部分地区呈现"低-低"正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性 突变级数法 空间自相关 空间关联格局 县域
下载PDF
今天的城市性 被引量:9
7
作者 赫尔穆特.博特 刘涟涟 蒋薇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共6页
城市性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充满生机的功能混合,首先是街道和广场的使用。世界各地追随着现代建筑协会的目标,然而其城市设计和规划的结果让人不忍目睹。因此,欧洲城市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重新从它们丰富的历史中反思。历史街区的修复和谨... 城市性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充满生机的功能混合,首先是街道和广场的使用。世界各地追随着现代建筑协会的目标,然而其城市设计和规划的结果让人不忍目睹。因此,欧洲城市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重新从它们丰富的历史中反思。历史街区的修复和谨慎的城市更新再度被提上日程。功能混合再次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自20世纪80年代,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新的危机出现,分析家预测城市公共空间的衰退是信息和交流由现实空间被转移到虚拟的网络空间所致。但同时城市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屋正变得越来越小;城市居民中近三分之二居住的公寓只有1或2个人:单身或是丁克;传统雇佣单位中,雇员已经工作了数十年的团队集合被解散。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短期工作或成为自由职业者。但是每个个体都需要真实的物质接触。互联网不能取代人们的联系。因此,酒吧、餐馆、事件和公共空间为提供个人交流就显得愈发重要。欧洲城市的公共城市空间舞台上的个人表现创造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熙攘的街道和广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性 公共 私人和亲密 个性化 信息时代 全球化 公共空间演出
下载PDF
经济与社会政治影响下的欧洲城市公共空间变迁 被引量:6
8
作者 克劳斯·森姆斯罗特 许凯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60,共9页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生活的物质载体,其内容、形态及发展受到经济与社会政治环境的直接影响。本文以"城市性"及其质量的实现为评价标准,分析欧洲城市空间在社会政治条件变迁下的发展历史,指出城市公共空间在受外力影响而变...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生活的物质载体,其内容、形态及发展受到经济与社会政治环境的直接影响。本文以"城市性"及其质量的实现为评价标准,分析欧洲城市空间在社会政治条件变迁下的发展历史,指出城市公共空间在受外力影响而变化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自适应性,其内容与形态连续演变,而城市性的质量则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诠释和发展。工业革命以后的城市公共空间尽管没有催生出新的城市性质量,但公共空间所承载的内容已经发生深刻转变,其形式也在理性和艺术的推动下向更开放、更自由的方向转变。基于此,论文归纳了当代欧洲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趋势,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 社会政治 城市性 城市性质量 公共领域 个体化
原文传递
流动人口的社区融合概念、维度及测量研究--以北上广深超大城市为实例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晓壮 李升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0-139,共10页
社区是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生活的基本落脚点。在社区融合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社区服务、社区认同、社区交往、社区参与四个维度的流动人口社区融合分析框架,以此为基础设计流动人口社区融合的测量指标体系,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 社区是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生活的基本落脚点。在社区融合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社区服务、社区认同、社区交往、社区参与四个维度的流动人口社区融合分析框架,以此为基础设计流动人口社区融合的测量指标体系,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选取北上广深超大城市为实例进行流动人口社区融合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北上广深流动人口社区融合得分均未过半,表明流动人口社区融合的总体状况不佳;从流动人口社区融合的四个维度看,呈现社区认同较高、社区交往一般、社区服务低、社区参与最低的特征;北京、上海流动人口社区融合状况好于广州、深圳;制度性、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城市性”等影响因素,造成流动人口社区融合困难。因此,提出创新引领方式、服务方式、助力方式、治理方式构筑流动人口社区融合的共同体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社区融合 测量指标 超大城市 城市性
原文传递
联接复合体 霍尔的马赛公寓 被引量:6
10
作者 史建 《时代建筑》 2009年第2期104-113,共10页
文章是基于现当代城市/建筑文化对斯蒂文霍尔在北京的联接复合体与勒·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的对比分析,不是为了印证某种历史的巧合或进行某种类比,而是为了激发和揭示霍尔这个重要作品的某些尚未被发掘的特质。
关键词 联接复合体 马赛公寓 街道 连廊 都市性
下载PDF
快速变化中的当代航站楼建筑设计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建祥 阳旭 《世界建筑》 2020年第6期10-17,144,共9页
本文回顾了航站楼发展的历程,将其分为萌芽时期、发展早期、大众化时代、信息时代4个阶段,总结了不同阶段的航站楼建筑设计发展特征;同时从枢纽性、都市性、适地性、定制性4个特点对于正在变化中的航站楼建筑设计特点进行了提炼总结,并... 本文回顾了航站楼发展的历程,将其分为萌芽时期、发展早期、大众化时代、信息时代4个阶段,总结了不同阶段的航站楼建筑设计发展特征;同时从枢纽性、都市性、适地性、定制性4个特点对于正在变化中的航站楼建筑设计特点进行了提炼总结,并对于未来航站楼设计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站楼设计 枢纽性 都市性 适地性 定制性 未来航站楼
下载PDF
当代超高层建筑的人性化设计趋势 被引量:7
12
作者 瞿佳绮 蒋妤婷 +1 位作者 王桢栋 周华桢 《当代建筑》 2021年第7期40-43,共4页
超高层建筑在推动城市高密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设计师应围绕"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实现其与城市的良性互动。本文基于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近10年来的数据统计结果和获奖案例分析,梳理超高层建筑实现... 超高层建筑在推动城市高密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设计师应围绕"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实现其与城市的良性互动。本文基于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近10年来的数据统计结果和获奖案例分析,梳理超高层建筑实现人性化设计的契机,得出开放性、观赏性、休闲性、生活性四项设计趋势,并提出应通过践行人性化设计,提升超高层建筑的公共性,实现垂直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人性化设计 垂直城市 公共服务 城市性
下载PDF
城市综合体立体绿化的使用后评价研究--以上海金虹桥国际中心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桢栋 原青哲 +1 位作者 叶宇 董楠楠 《建筑技艺》 2020年第10期102-105,共4页
当前,立体绿化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应对较高的建设成本、维护投入与有限的经济回报之间的矛盾。城市综合体在协同效应的支撑下,恰是将立体绿化社会效应转换为经济效益的极佳载体。以上海金虹桥国际中心为例,通过行为标记法和结构... 当前,立体绿化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应对较高的建设成本、维护投入与有限的经济回报之间的矛盾。城市综合体在协同效应的支撑下,恰是将立体绿化社会效应转换为经济效益的极佳载体。以上海金虹桥国际中心为例,通过行为标记法和结构化访谈,从客观分析与主观评价两方面来讨论立体绿化的空间效应和使用者对于立体绿化空间的使用偏好。研究证实立体绿化一方面可以为城市综合体带来更为均匀的空间人流分布和更丰富的空间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市民到访、影响市民对商业空间的选择偏好,并有效提升空间的重复到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体 立体绿化 使用后评价 使用偏好 城市性
下载PDF
中国城市特性:话语、乡愁与传统乡村建设 被引量:6
14
作者 强乃社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6,共9页
如何理解中国城市特性?这是当代城市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内外研究中有不同的话语表达,尤其是一些西方的学者如韦伯、施坚雅、哈森普鲁格等,他们认为中国城市不同于西方,甚至认为中国没有城市。其实,中国城市有自己的特点,市场基础不... 如何理解中国城市特性?这是当代城市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内外研究中有不同的话语表达,尤其是一些西方的学者如韦伯、施坚雅、哈森普鲁格等,他们认为中国城市不同于西方,甚至认为中国没有城市。其实,中国城市有自己的特点,市场基础不能作为界定城市特性的唯一尺度。另外,在乡愁的研究中,一个突出现象是身居闹市而心怀乡愁者大有人在。这种乡愁用段义孚的恋地情结理论看,是尚未在城市建立熟悉的归属感。我们不应该误解乡愁,以为就是一种怀念乡村的情感,实际上乡愁主要是一种城市文化现象,和城市特性有密切的联系。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传统乡村建设运动的主流观点,对中国城市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我们应该直面中国城市特性,回归中国城市,在中国与西方城市特性的差异中理解中国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 城市特性 话语 乡愁 乡村建设
下载PDF
城市中的剧院 剧院中的城市 北京中国国家大剧院评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袁烽 宋麾君 姚震 《时代建筑》 2008年第4期84-95,共12页
建成后的国家大剧院已经逐渐地融入了城市的生活,在对音乐与艺术体验中,针对该建筑的争论依然很多。文章从国家大剧院的城市属性、建筑本体设计以及观演建筑评价等三个方面对国家大剧院进行评析,并尝试在对国家大剧院体验式的解读中建... 建成后的国家大剧院已经逐渐地融入了城市的生活,在对音乐与艺术体验中,针对该建筑的争论依然很多。文章从国家大剧院的城市属性、建筑本体设计以及观演建筑评价等三个方面对国家大剧院进行评析,并尝试在对国家大剧院体验式的解读中建立一种理性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性 市民性 动态场景 功能复合 微观城市
下载PDF
向城而生:电影“初生传播”的城市性隐喻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经武 《艺术探索》 CSSCI 2022年第3期107-113,共7页
电影向城而生,与城市互动发展,这是电影“初生传播”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反映了电影与生俱来的城市性。对于世界而言,电影的“初生传播”涉及“电影之父”名号的盖棺论定问题。对于中国电影而言,电影的“初生传播”涉及电影初来上海时... 电影向城而生,与城市互动发展,这是电影“初生传播”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反映了电影与生俱来的城市性。对于世界而言,电影的“初生传播”涉及“电影之父”名号的盖棺论定问题。对于中国电影而言,电影的“初生传播”涉及电影初来上海时的传播和影响问题。对这两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管窥其中的城市性隐喻,探究城影互动的文化逻辑和产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生传播 城市性隐喻 电影之父 上海
下载PDF
Landscape Structural Indicators as a Tool to Assess Land Use Changes in Planning for Sub-Basin Sustainability (Southeastern Brazil) 被引量:2
17
作者 Angela Terumi Fushita José Eduardo dos Santos +2 位作者 Imyra Maíra Martins de Souza Eduarda Romanini Rômulo Theodoro Costa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6年第4期482-492,共11页
Land use is shaped b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nature and society, and these interactions can inhibit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deplete the natural capital that provides the ecosystem services upon which humans... Land use is shaped b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nature and society, and these interactions can inhibit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deplete the natural capital that provides the ecosystem services upon which humans depend. Urbanity Index and Landscape Vulnerability Indicator have been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impact interpretability of land use changes on sub-basin sustainability for local scenarios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 time series of LandSat 5 Thematic Mapper remote sensing data from S&#227o Carlos municipality, Southeastern Brazil, for the years 1989, 2004 and 2014 revealed that land use changes in the sub-basins do not take place in a progressive and gradual way. Over the 25-year period, the main trends showed the loss and increase of forest cover so that it has remained quantitatively similar over time due to reduced agricultural land use. The aggregation of both indicators enabl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greater naturalness and lower vulnerability, as well as lower naturalness and higher vulnerability under local sub-basin conditions, pointing the need for different strategies for sub-basi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These preliminary scenarios provide a way to communicate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t different landscape scales to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s well as to planners, policy makers and the broader publ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Quantifiable Indicator urbanity Index Landscape Vulnerability Indicator
下载PDF
演绎都市——关于“2002上海双年展策展方案”的几点注解 被引量:1
18
作者 范迪安 《时代建筑》 2003年第1期24-27,共4页
本文以2002上海双年展主策展人的独特视角,分析了这次双年展以个体思考与群体讨论相结合的策展模式:并从全球化和都市化背景下对都市生活和都市文化的关注,介绍了策展对象、策展内容以及策展主题的确定。最后还分析了在“都市营造”的... 本文以2002上海双年展主策展人的独特视角,分析了这次双年展以个体思考与群体讨论相结合的策展模式:并从全球化和都市化背景下对都市生活和都市文化的关注,介绍了策展对象、策展内容以及策展主题的确定。最后还分析了在“都市营造”的主题下引发的关于“都市性的审视,都市的文化身份,跨文化的空间,新艺术的家园”等学术问题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展模式 策展主题 都市性 都市文化
下载PDF
Slums: The Right for a City? Habitation and Habiting Practices in Slums of Constantine
19
作者 Nadra Nait Amar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24年第11期525-529,共5页
The human being must find a dwelling and protect himself against the vicissitudes of nature.He has to adapt himself to the contemporary world and to his environment.Sometimes,he should accept unwittingly extreme situa... The human being must find a dwelling and protect himself against the vicissitudes of nature.He has to adapt himself to the contemporary world and to his environment.Sometimes,he should accept unwittingly extreme situations dominated by inhabitability and as such abandon his plot of land and properties and to get into the city where he has to refuge into spaces that any human being enjoying a minimum of living conditions would not accept:the slum.For the time being,he does his best to make his environment enjoyable and to transfer his existence into something of a temporary happiness by trying to make order in these inhospitable places in order to create a sort of happiness that he is the only one who can measure its real impact.Throughout this essay,we are trying to present this human habitation that we often meet in Constant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ANTINE SLUMS LIFESTYLE urbanity habitation.
下载PDF
场景、空间与营造 宁波古林职业高级中学
20
作者 莫万莉 《时代建筑》 2024年第1期142-149,共8页
文章从场景、空间与营造三方面展开,阐述了古林职业高级中学在概念化的起点与当代中国建造现实之间的巧妙平衡。项目以空间的故事化为起点,基于细腻的材质与色彩处理,完成了从场景至空间的转换,并最终在有限的建造条件下实现了空间品质... 文章从场景、空间与营造三方面展开,阐述了古林职业高级中学在概念化的起点与当代中国建造现实之间的巧妙平衡。项目以空间的故事化为起点,基于细腻的材质与色彩处理,完成了从场景至空间的转换,并最终在有限的建造条件下实现了空间品质与形式语言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 城市性 开放的框架 灰调 青年建筑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