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人类学者走向田野要做什么 被引量:18
1
作者 科大卫 程美宝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27,共4页
历史人类学者走向田野,不只为了收集文献,更重要的目的,是在田野的经验下去了解文献。田野的经验,令他们知道历史上大部分的人都不识字,所以需要应用文献以外的办法去了解没有文献的人的历史。这些办法包括口述传说、物质文化以及尤其... 历史人类学者走向田野,不只为了收集文献,更重要的目的,是在田野的经验下去了解文献。田野的经验,令他们知道历史上大部分的人都不识字,所以需要应用文献以外的办法去了解没有文献的人的历史。这些办法包括口述传说、物质文化以及尤其重要的礼仪演绎。通过诸多途径重构的制度史,不单是皇朝的法令,还包括民间怎样利用和引申皇朝的法令而建立的种种关系。但是,历史人类学不能停留在个别乡村的考察,需要通过不同地点、不同环境的地方比较,才可以得到广阔的视野。历史人类学也不应该只关注皇朝的时代,二十世纪的历史有很多地方值得利用历史人类学的取向去补充。历史人类学需要让历史学者知道文献之外有活的社会,让人类学者知道社会有活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人类学 田野 仪式标记 进村找庙 二十世纪
原文传递
20世纪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及极端旱涝事件变化规律 被引量:17
2
作者 郭雪 王志伟 +1 位作者 俞胜彬 郭玉喜 《干旱气象》 2013年第3期476-481,共6页
根据我国东部地区(110°E以东)160个观测站100多a的降水资料对我国东部地区包括华北地区、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等100多a的降水变化趋势和降水极端偏多和极端偏少年份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计算z指数,实现旱涝面积转化,分析我... 根据我国东部地区(110°E以东)160个观测站100多a的降水资料对我国东部地区包括华北地区、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等100多a的降水变化趋势和降水极端偏多和极端偏少年份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计算z指数,实现旱涝面积转化,分析我国东部100多a来的旱、涝范围变化和极端旱、涝年份的分布。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100多a的降水极端偏多年份随时间分布比较均匀,其间隔在20~40a间。降水极端偏少年份在减少。降水量的变化存在着大约40—50a的震荡周期。夏季降水增加明显,秋季降水下降明显。长江流域的年降水量和我国东部年降水量趋势保持较好的一致性,说明长江流域的降水对我国东部降水的贡献显著,华南区域的降水起次要作用。我国东部近100a来雨涝范围和干旱范围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增、减趋势,但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振动。我国东部干旱覆盖面积最大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930年代以前,1969年以后变化趋势不明显。东北和华北极端干旱年份大都出现在1940年以前,长江流域和华南的极端干旱年份则随时间分布比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东部 降水 极端旱涝 变化规律
下载PDF
中国戏剧理论的现代建构——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现代化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胡星亮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5,共22页
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的发展,是中国戏剧理论追求和确立"现代性"的建构历程。"人的戏剧"是中国戏剧理论现代建构的核心理念;个性解放思想、启蒙理性意识、现实批判精神、真实性原则和戏剧艺术自觉,是中国戏剧理论现... 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的发展,是中国戏剧理论追求和确立"现代性"的建构历程。"人的戏剧"是中国戏剧理论现代建构的核心理念;个性解放思想、启蒙理性意识、现实批判精神、真实性原则和戏剧艺术自觉,是中国戏剧理论现代建构的主要维度;民族戏曲的独特审美创造,和话剧、歌剧进入中国之后的独特发展,体现出戏剧理论的多元现代化和"中国戏剧之现代性";以"中国经验"为导向,既有西学东渐的世界视野,又有旧学新知的民族传统,是中国戏剧理论现代建构的基本原则。进入新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发展应继续"走向现代",在古今中外戏剧和戏剧理论的交流与融会中,完善和深化其现代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戏剧理论 现代建构
原文传递
20世纪民俗学视野下“民间”的流变 被引量:13
4
作者 毛巧晖 刘颖 陈勤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77,共7页
“民间”是民俗学的关键名词 ,2 0世纪“民间”理念随着民俗学学科的发展不断变化 ,这个变化中潜藏着知识分子对待民间的立场问题。而且在不同时期 ,由于具体背景的差异 ,“民间”
关键词 20世纪 民俗学 民间 民间理念
下载PDF
和声与动机的联系以及“不协和音的解放” (《20世纪的音乐》第二章) 被引量:8
5
作者 B·西姆斯 郑英烈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美国南加州大学音乐史学系主任B·西姆斯博士(B·Simms)1986年出版了一本书《20世纪的音乐——风格与结构》。该书的前三章集中论述了20世纪西方以调性发展为中心的和声语言演化过程以及作曲大师们在这场变革中各自的实践,并提... 美国南加州大学音乐史学系主任B·西姆斯博士(B·Simms)1986年出版了一本书《20世纪的音乐——风格与结构》。该书的前三章集中论述了20世纪西方以调性发展为中心的和声语言演化过程以及作曲大师们在这场变革中各自的实践,并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概念。这里发表的是该书的第二章(第一章——《过渡时期的调性》在本刊2003年第3期已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西姆斯 《20世纪的音乐——风格与结构》 和声语言 《过渡时期的调性》 不协和音 调性音乐 勋伯格 动机
下载PDF
作为文学阵地的文学期刊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定家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3-119,共7页
从中国文学期刊的发展来看,它具有商业运作的特点,30年代其商业性质明显地取代了同人性质。文学期刊的面貌是文化变化的一个重要表征,它对文艺生产和文学生产者等极有影响力,在趣味、方向上很大程度地受到读者取舍的左右。世纪之交... 从中国文学期刊的发展来看,它具有商业运作的特点,30年代其商业性质明显地取代了同人性质。文学期刊的面貌是文化变化的一个重要表征,它对文艺生产和文学生产者等极有影响力,在趣味、方向上很大程度地受到读者取舍的左右。世纪之交的困顿低迷是文化市场更新换代的规律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学期刊 商业性 文化传播媒介
下载PDF
21世纪电化学的若干发展趋势 被引量:4
7
作者 林仲华 《电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简要回顾 2 0世纪后五十年电化学在理论、实验技术、新现象发现和应用等领域的重要进展 ,提出了 2 1世纪前期电化学的若干发展趋势 ,强调应重视电化学新体系的研究 ,以迎接 2 1世纪能源、材料、生命。
关键词 电化学 发展趋势 界面电化学 实验技术 量子电化学 电化学体系 材料
下载PDF
20世纪元杂剧研究的成就与不足──20世纪元杂剧研究系列之三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筱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35,共11页
20世纪的元杂剧研究成就巨大。在本世纪,元杂剧研究成为一门体系性的学科,“一代文学”的地位得以确立,关汉卿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被承认。在元杂剧的繁荣、衰微和发展分期等问题上逐渐达成共识,一批元杂剧作者的生平、写作... 20世纪的元杂剧研究成就巨大。在本世纪,元杂剧研究成为一门体系性的学科,“一代文学”的地位得以确立,关汉卿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被承认。在元杂剧的繁荣、衰微和发展分期等问题上逐渐达成共识,一批元杂剧作者的生平、写作活动与作品的真伪归属得以考证和辨析。探讨元杂剧的题材内容、艺术结构和演出形态,确立了悲剧、喜剧的概念,并对元剧的悲剧、喜剧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文献、书目的搜集整理,成就尤为突出。但也存在研究角度单一,研究程度不平衡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元杂剧研究 学术成就 关汉卿研究 文学地位 研究角度 研究课程 学术 题材 艺术结构 悲剧 喜剧
下载PDF
20世纪《古诗十九首》研究述评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幼良 《贵州文史丛刊》 2003年第4期1-5,共5页
20世纪《古诗十九首》研究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也与中国学术思潮的兴衰相表里。 2 0世纪《古诗十九首》研究出现了三次高潮 ,也出现了一些平坡和低谷 ,但总的来说 ,成就较大 ,研究者从创作时代、题旨内涵、艺术技巧、美学意... 20世纪《古诗十九首》研究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也与中国学术思潮的兴衰相表里。 2 0世纪《古诗十九首》研究出现了三次高潮 ,也出现了一些平坡和低谷 ,但总的来说 ,成就较大 ,研究者从创作时代、题旨内涵、艺术技巧、美学意蕴等方面作了具有现代意味的探索 ,为《十九首》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拓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创作时代 艺术技巧 关学意蕴 《文选》
下载PDF
20世纪美国小说创伤叙事的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曼曼 汪承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54-256,共3页
20世纪是创伤的世纪。为了警示世人,当代美国涌现出许多以创伤为题材的杰出小说家。他们尝试用各种叙事技巧展示创伤、表达创伤,以唤起人们对遭受创伤群体的关注。本文从创伤叙事理论的发展、创伤叙事的主要类型和创伤叙事的主要特征三... 20世纪是创伤的世纪。为了警示世人,当代美国涌现出许多以创伤为题材的杰出小说家。他们尝试用各种叙事技巧展示创伤、表达创伤,以唤起人们对遭受创伤群体的关注。本文从创伤叙事理论的发展、创伤叙事的主要类型和创伤叙事的主要特征三个方面梳理20世纪美国小说,以期为读者的这方面阅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解读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美国小说 创伤叙事
下载PDF
书写的欲望——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化与女性话语权力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周年 肖向东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1-74,共4页
本文在 2 0世纪的文学背景下 ,系统梳理了女性文学发展的脉络 ,指出女性书写是一个男性无法进入而又实际存在的生命空间 ,这一世界相对于男性是“盲区”,女性写作便在这“盲区”中生长、发展 ,形成潮流 ,目的是颠覆男权文化的霸权地位 。
关键词 20世纪 女性书写 女性文化 语话权力 双性建构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三礼”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12
作者 潘斌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1-170,176,共10页
20世纪中国的"三礼"研究涉及面广,"三礼"本经所记之名物制度、思想学说,"三礼"学文献之版本、辑佚、成书问题以及历代学者之"三礼"学,均有涉及,出版了不少专著,发表了一些高水准的学术论文。2... 20世纪中国的"三礼"研究涉及面广,"三礼"本经所记之名物制度、思想学说,"三礼"学文献之版本、辑佚、成书问题以及历代学者之"三礼"学,均有涉及,出版了不少专著,发表了一些高水准的学术论文。20世纪的"三礼"研究突破了传统经学的考据法,研究视角多样化,从而在一些学术公案的探讨上多有突破。但是,20世纪中国的"三礼"研究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周易》、《尚书》、《诗经》等儒家经典,"三礼"研究谈心性的居多,谈礼制的较少。未来的"三礼"研究要想有所突破,应该在传统经学考证方法的基础上,转换研究视角,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三礼 三礼学
原文传递
从农村复兴到乡村振兴的百年跨越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先明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60,共5页
民国之后农村复兴的呼声一再涌起,20世纪30年代后蔚为大潮。以"社会运动"方式谋求农村复兴,是当时很多研究者和治理者的共识。把"三农"问题置于近代以来的长程中审视则不难发现,它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最本质最重... 民国之后农村复兴的呼声一再涌起,20世纪30年代后蔚为大潮。以"社会运动"方式谋求农村复兴,是当时很多研究者和治理者的共识。把"三农"问题置于近代以来的长程中审视则不难发现,它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最本质最重要的社会矛盾的当代体现。为解决这一历史积累的问题,以城乡一体化为主导发展的当代新农村建设战略适时而兴。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对百年农村发展历史困境的全面超越,也是对新时期以来解决"三农"问题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复兴 乡村振兴 20世纪 “三农”问题
原文传递
20世纪生物学成就的特点及21世纪发展的趋势 被引量:4
14
作者 汤泽生 苏智先 +1 位作者 米志平 张素兰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4期357-361,共5页
根据20世纪国内外生物学发展的特点,对下世纪生命科学发展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生物学成就 发展趋势 发展特征 生命科学 基因图谱 基因工程 基因治疗技术 克隆技术
下载PDF
20世纪散文思潮的演变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晓虹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9-12,33,共5页
纵观 2 0世纪散文的发展 ,可以清晰地看到散文思潮的发展与人的心灵发展相一致 ,经历了几次较大的涨落起伏 ,这一过程始终与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发展相伴随。在思想解放、个性自由发展的时代 ,抒发内心情感的散文就得以较大发展 ;反之 ,... 纵观 2 0世纪散文的发展 ,可以清晰地看到散文思潮的发展与人的心灵发展相一致 ,经历了几次较大的涨落起伏 ,这一过程始终与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发展相伴随。在思想解放、个性自由发展的时代 ,抒发内心情感的散文就得以较大发展 ;反之 ,在个性被压抑、人的理性之光被遮蔽的情况下 ,散文的发展就会被抑制。五四时期和 2 0年代 ,人的意识的觉醒成为散文蓬勃发展的内在动因 ,这一时期的散文体现了追求精神自由的强烈愿望和丰富的个性色彩 ;30、4 0年代散文在价值取向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作家投身社会现实的热情决定了散文由关注内心向关注社会生活转移 ,同时 ,表现为文体的转型 ,即抒情性作品的弱化和杂文、报告文学的兴起 ;建国后前十七年 ,时代“大我”和集体意志淹没了个人情怀 ,最终导致“自我”的彻底遗失 ;新时期散文在较为自由宽松的时代氛围中重现丰富的文化个性 ,形成多种散文形态共存的多元对话局面 ,散文因此迎来真正繁荣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散文 思潮 心灵之光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的英汉语序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安登贤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32-134,共3页
语序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是语言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语言学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运用不同的语法理论展开语序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汉语语法学界在做了大量零散的研究工作之后,从80年代起,尝试建立自己的... 语序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是语言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语言学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运用不同的语法理论展开语序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汉语语法学界在做了大量零散的研究工作之后,从80年代起,尝试建立自己的语法体系,用以指导语序问题的研究。20世纪以来,英汉语序的研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存在着不足,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开展英汉语序的研究是英汉语序问题研究的新趋势。以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为指导开展英汉语序问题的研究,必将有助于汉语语法体系的完善,也有利于双语等值交换的实现和对外语言教学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语序 20世纪 三个平面
下载PDF
地域认同与社群边界——20世纪上半叶英属马来亚槟榔屿福建籍社群的形成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燕鹏 《八桂侨刊》 2018年第2期66-73,共8页
19世纪后期,繁盛一时的五大姓势力在槟榔屿开始走下坡路,原先被排挤的泉州社群开始崛起,兴化人和福州人也逐渐崭露头角,最终在20世纪初,在槟榔屿形成了与19世纪大相径庭的福建籍社群的面貌。相对于广东籍社群在19世纪的团结,原本与广东... 19世纪后期,繁盛一时的五大姓势力在槟榔屿开始走下坡路,原先被排挤的泉州社群开始崛起,兴化人和福州人也逐渐崭露头角,最终在20世纪初,在槟榔屿形成了与19世纪大相径庭的福建籍社群的面貌。相对于广东籍社群在19世纪的团结,原本与广东籍社群结合起来的汀州(龙岩)社群,被纳入福建籍社群,以槟榔屿福建会馆的成立为标志,马来亚槟榔屿福建籍社群最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上半叶 马来亚 槟榔屿 福建籍 认同 社群边界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述评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锦兰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1-144,共4页
19世纪上半叶,钢琴这件西洋乐器传入中国,20世纪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蓬勃发展时期。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划分为五个阶段:萌芽期、初创期、发展期、沉默期和探索期。以民族音调为创作源泉探寻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和运用现代作曲技法不... 19世纪上半叶,钢琴这件西洋乐器传入中国,20世纪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蓬勃发展时期。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划分为五个阶段:萌芽期、初创期、发展期、沉默期和探索期。以民族音调为创作源泉探寻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和运用现代作曲技法不断开拓新的中国音乐风格,是20世纪钢琴音乐创作的显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钢琴音乐 民族音乐风格 作曲技法
下载PDF
一百年来我国文学翻译十大论争及其特点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向远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31-35,共5页
20世纪一百年中国的文学翻译论争可以分为十大主题,总称十大论争,即信达雅之争、直译与意译之争、异化与归化之争、转译与复译之争、"处女"、"媒婆"与"奶娘"之争、神似化境与等值等效之争、可译与不可译... 20世纪一百年中国的文学翻译论争可以分为十大主题,总称十大论争,即信达雅之争、直译与意译之争、异化与归化之争、转译与复译之争、"处女"、"媒婆"与"奶娘"之争、神似化境与等值等效之争、可译与不可译之争、翻译文学国别属性之争、艺术论和科学论之争以及建立"翻译学"的论争。通过对上述事项的梳理、总结和评述,我们简要归结了十大论争的基本内容,并从论争的纵向演进、论争方式、论题的"泛文学化"等方面总结了十大论争所呈现的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文学翻译 学术论争
下载PDF
从注释性经学到观念性哲学——20世纪《论语》诠释特点及其走向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庆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共5页
20世纪《论语》诠释成果分为新、古两种诠释体例,一种是以经解经式的"古"式《论语》诠释;一种是学科分治式的新式《论语》诠释。新式《论语》诠释按照文、史、哲三个学科划分出文学式的《论语》诠释、史学式的《论语》诠释、... 20世纪《论语》诠释成果分为新、古两种诠释体例,一种是以经解经式的"古"式《论语》诠释;一种是学科分治式的新式《论语》诠释。新式《论语》诠释按照文、史、哲三个学科划分出文学式的《论语》诠释、史学式的《论语》诠释、观念性的《论语》诠释三种不同风格。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深入,以经解经的古代治经方式被现代学人归入历史中。与之相对应,新式《论语》诠释模式已经成型。《论语》诠释在学科分治中,形成了文、史、哲三个学科的学者各自独立地固守着自己的领地,而拒斥其他学科的趋势。所以,现代学人不应再纠缠于恢复经学传统诠释《论语》,而是将文学层面、史学层面、哲学层面视为逻辑递进式关系,进一步推动《论语》诠释的现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论语》诠释 注释性经学 观念性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