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尼科特的儿童精神分析学评介 被引量:11
1
作者 郗浩丽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2-97,共6页
温尼科特是英国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学派的领军人物,以其独特的儿童精神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著称于世。其主要的理论架构包括够好的母亲与促进性环境、真实自体与虚假自体以及过渡客体与过渡现象;分析性治疗强调了环境的作用、退行至依赖... 温尼科特是英国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学派的领军人物,以其独特的儿童精神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著称于世。其主要的理论架构包括够好的母亲与促进性环境、真实自体与虚假自体以及过渡客体与过渡现象;分析性治疗强调了环境的作用、退行至依赖的治疗过程以及游戏治疗。然而,应当看到温尼科特研究中也有明显的缺陷,他的理论不成体系且有诸多自相矛盾之处。很多研究者质疑他在个体发展中对环境作用的过分强调,却看不到个体的责任表现于何处;父亲的地位在其理论中是无足轻重的;儿童性欲的问题也没有得到确定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尼科特 儿童精神分析 促进性环境 真实自体 过渡现象
下载PDF
后殖民时代的性爱书写:人性禁锢与真我返归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梅 刘久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9-142,共4页
澳大利亚当代著名作家考琳·麦卡洛通过小说创作,以冷静的笔触审视了澳大利亚这个殖民地国家的性文化,对性和人的自我寻求、真我返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索。她的探索深刻而冷静,具有普适意义,对于当今在该领域仍然持欲说还休态... 澳大利亚当代著名作家考琳·麦卡洛通过小说创作,以冷静的笔触审视了澳大利亚这个殖民地国家的性文化,对性和人的自我寻求、真我返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索。她的探索深刻而冷静,具有普适意义,对于当今在该领域仍然持欲说还休态度的中国人来讲,或许具有可供参考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琳·麦卡洛 小说 真我
原文传递
“遮蔽”与“澄明”——教育的非本真状态与本真状态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长伟 王飞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101-104,共4页
在人文精神缺失严重的当今时代,教育被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功利主义等深深遮蔽了,教育处于一种非本真状态中,教育脱离生活,忽视生命,淡漠精神,肢解整体的人。要想去掉重重遮蔽使教育通达本真状态就应当找回人文精神,让教育回归生活,关... 在人文精神缺失严重的当今时代,教育被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功利主义等深深遮蔽了,教育处于一种非本真状态中,教育脱离生活,忽视生命,淡漠精神,肢解整体的人。要想去掉重重遮蔽使教育通达本真状态就应当找回人文精神,让教育回归生活,关注生命,提升精神,从而建构整体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真状态 非本真状态 生命 精神 整体人
下载PDF
追寻“自我”:《倾城之恋》细读及重释(上)
4
作者 袁少冲 《运城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范柳原之间的爱情算计、情感博弈,可能只是较为表层的内涵,更深层的主旨是二者在那个新旧中西交错的"夹缝"时代对"自我"的追寻。他们在追寻中相遇、相恋,又在相恋中互相隔膜、自造"围城...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范柳原之间的爱情算计、情感博弈,可能只是较为表层的内涵,更深层的主旨是二者在那个新旧中西交错的"夹缝"时代对"自我"的追寻。他们在追寻中相遇、相恋,又在相恋中互相隔膜、自造"围城",精心地计算得失,谨慎地斟酌进退。虽然互有好感、心生爱慕,但白流苏由于经济的重压,范柳原出于精神需求的苛刻,都吝啬地固守着自己。艰难的心灵碰撞、别扭的同居生活,开始让双方的立场产生松动。最终,随着"倾城"的战火,以及"自我"的释放与突围,他们各自在对方身上确证了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城之恋》 细读 重释 追寻自我
下载PDF
罗杰斯对自我概念的研究及其教育启示 被引量:44
5
作者 刘化英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6期37-39,共3页
自我概念是西方个性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指个人现象场中与个人自身相联系的那部分知觉及其附着的意义。自我概念理论与教育有密切联系 ,其对教育的启示体现在学生依据自我概念对现实作出反应 。
关键词 自我概念 主格我 受格我 学生 教育 反馈评价
下载PDF
东西方文化下的真实自我研究:一种关系的视角 被引量:18
6
作者 梁燕芳 谢天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94-905,共12页
真实自我反映了个体行为与其价值观、信仰、需求等内在状态的一致性程度,分为特质真实与状态真实。在辨析了真实自我与自我认知、自我概念清晰性、自我一致性、正直、真诚等相关概念的异同,并梳理该领域已有理论后,提出真实自我表现或... 真实自我反映了个体行为与其价值观、信仰、需求等内在状态的一致性程度,分为特质真实与状态真实。在辨析了真实自我与自我认知、自我概念清晰性、自我一致性、正直、真诚等相关概念的异同,并梳理该领域已有理论后,提出真实自我表现或实现的文化差异,即西方文化中的真实自我是自主动机驱动的,而东方文化中的真实自我是关系要求驱动的。未来可以将“关系化”作为现象场,以儒家传统思想为理智资源,从理论建构、社会现象(新兴网络社交平台、社会变迁),以及结合具体的研究方法(如跨文化比较、突显情境变化的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自我 本真性 自主动机 关系 儒家
下载PDF
对《呼啸山庄》中凯瑟琳悲剧的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13
7
作者 邓志辉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0年第6期99-106,共8页
在父权制社会中 ,在男式的观念、思想、行为、伦理、价值的霸权话语中 ,女性丧失了自己的身份。《呼啸山庄》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恩萧追求真我 ,挑战父权制那湮没女性身份的“家庭天使”观念 ,为摆脱父权制通过文化教育、伦理道德和... 在父权制社会中 ,在男式的观念、思想、行为、伦理、价值的霸权话语中 ,女性丧失了自己的身份。《呼啸山庄》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恩萧追求真我 ,挑战父权制那湮没女性身份的“家庭天使”观念 ,为摆脱父权制通过文化教育、伦理道德和婚姻强加于她的“镜中影像”的身份不惜以死抗争。文章用女性主义的分析方法对凯瑟琳的悲剧重新解读 ,指出艾米莉·勃朗特通过描写父权制下以凯瑟琳为代表的妇女的真实生命体验 ,表达出自己独特的女权意识与女性反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啸山庄》 悲剧 女性主义 父权制 父权 自我 凯瑟琳形象 艾米莉·勃朗特 小说 文学评论
下载PDF
乡村游客真实性体验模型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陈才 赵志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37-1245,共9页
关于乡村旅游体验的研究,多以"乡村性"为主题,鲜有基于"真实性"视角的深入探讨。文章基于真实性视角,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构建乡村游客真实性体验模型,并进行验证。首先,通过质化研究,构建出"真境""真... 关于乡村旅游体验的研究,多以"乡村性"为主题,鲜有基于"真实性"视角的深入探讨。文章基于真实性视角,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构建乡村游客真实性体验模型,并进行验证。首先,通过质化研究,构建出"真境""真情""真智""真我"4个维度的概念模型;其次,采用量化研究,验证了"真境""真情""真智""真我"4个维度的合理性,4个维度存在中等程度的关联性,进一步验证表明,4个维度可以收敛在二阶变量"真实性体验"上。乡村游客真实性体验模型既拓展了真实性理论的应用范围,又进一步发展了真实性理论的内涵,为指导乡村旅游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真实性也是乡村游客深层动机的核心元素之一,即可作为乡村性的一个维度,也可独立应用于乡村旅游研究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性 乡村性 真境 真情 真智 真我
下载PDF
真、假自体对“孔融让梨”的新诠释及其教育启示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礼军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2-27,共6页
"孔融让梨"的故事已成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宣扬谦让美德的范例。然而,该故事本身存在一定的虚伪性,如今也受到诸多质疑与批评。本文基于温尼科特的真实自体和虚假自体的人格观对"孔融让梨"展开新的诠释,指出"... "孔融让梨"的故事已成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宣扬谦让美德的范例。然而,该故事本身存在一定的虚伪性,如今也受到诸多质疑与批评。本文基于温尼科特的真实自体和虚假自体的人格观对"孔融让梨"展开新的诠释,指出"孔融让梨"的教育典范存在一定的道德虚假性,"让"梨与否应遵循儿童的真实自体。这对于儿童认识真实自体、解放真实自体,展开有效的道德教育,以及如何做一位"够好的母亲"和教师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道德心理 真实自体 虚假自体
下载PDF
现代课堂“真我”的遮蔽及“无为”教学策略——从拉康镜像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0
10
作者 唐松林 欧阳算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29-32,39,共5页
拉康从镜像理论出发,把主体与主体及他者之间的关系分为想象界、象征界和现实界三个领域,并由此揭示了主体是由他者介入而异化分裂的真相。由此,我们发现现代课堂的问题是,来自于强迫性的"他者"行为阻断了主体寻找真我的途径... 拉康从镜像理论出发,把主体与主体及他者之间的关系分为想象界、象征界和现实界三个领域,并由此揭示了主体是由他者介入而异化分裂的真相。由此,我们发现现代课堂的问题是,来自于强迫性的"他者"行为阻断了主体寻找真我的途径:学生丧失了话语权无法说自己的话;丧失了自主性无法自主生活;被剥夺了时间与空间而无法自我创造。现代课堂改革的根本任务是,消解现代课堂的有为性及其基本结构,实行课堂的"无为"教学策略:培植自主生活的土壤,还学生时空;呈现经典性知识环境,使学生选择学习;倡导非歧视原则,保护学生创造欲望;坚持平等对话原则,让学生说自己的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 真我 无为 自我
下载PDF
莫伦豪尔论“审美自我”的形成作为审美教育的根本问题
11
作者 温辉 张诗琪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35,共17页
在德国当代教育学家莫伦豪尔看来,审美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和培养艺术技能的活动,审美教育的关键在于借助感官和体验的多样性形成个体的“审美自我”。在审美体验中,自我与自己的内在运动推动“审美自我”的形成。尽管审美体验是指向... 在德国当代教育学家莫伦豪尔看来,审美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和培养艺术技能的活动,审美教育的关键在于借助感官和体验的多样性形成个体的“审美自我”。在审美体验中,自我与自己的内在运动推动“审美自我”的形成。尽管审美体验是指向自我的一种经验方式,但审美教育对于“审美自我”的形成仍有可为:审美教育必须基于感官的多样性;教育者需要敦促儿童进行“审美自我”的表达;运用方法去解码“审美自我”的符号表达。“审美自我”在本质上是对“可能自我”的寻求,是个体形成“真正自我”的必要的想象,因而也是教育的基本问题。教育与审美一样,都是一种与可能性打交道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伦豪尔 审美自我 审美教育 感官多样性 身份认同 真正自我
下载PDF
王阳明的真己观及其圆融特质
12
作者 朱小明 席若凡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5-22,共8页
王阳明的真己之说,在继承传统孔孟儒学性善论的基础上,又积极吸收和借鉴了佛老之学的精髓,通过真己、真吾概念的建构,综合平衡了人的自然属性和道德属性,将对生命本真的思考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王阳明心学视域中的身心关系表现出... 王阳明的真己之说,在继承传统孔孟儒学性善论的基础上,又积极吸收和借鉴了佛老之学的精髓,通过真己、真吾概念的建构,综合平衡了人的自然属性和道德属性,将对生命本真的思考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王阳明心学视域中的身心关系表现出身心、内外、知行的相互贯通性,以及身、心与意、知、物等要素之间的整体联系,体现了本体—主体的合一性、身—心的分殊性与一体性和本体—工夫的圆融性等哲学特征,其身心观所彰显的人文精神、道德价值及其对于生命的乐感态度,对于明代社会以及近代中国都起到了广泛而深刻的思想启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 真己
下载PDF
惧怕否定评价对青少年生命意义感的影响:真实自我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 被引量:5
13
作者 石耀慧 麻超 庞亚玲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86-892,共7页
目的:探讨惧怕否定评价、真实自我、性别与青少年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惧怕否定评价量表、真实性量表和拥有生命意义感量表对166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惧怕否定评价与真实自我(r=-0.50,P<0.001... 目的:探讨惧怕否定评价、真实自我、性别与青少年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惧怕否定评价量表、真实性量表和拥有生命意义感量表对166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惧怕否定评价与真实自我(r=-0.50,P<0.001)、生命意义感(r=-0.42,P<0.001)显著负相关,真实自我与生命意义感(r=0.42,P<0.001)显著正相关;(2)真实自我在惧怕否定评价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0.12,Bootstrap95%CI=-0.14~-0.09,中介效应占比33.33%);(3)性别调节该中介模型的直接路径(β=-0.08,t=-2.04,P<0.05)和间接路径的前半段(β=-0.15,t=-3.47,P<0.001);相比男生,惧怕否定评价对女生真实性和生命意义感的影响更强。结论:青少年惧怕否定评价可通过降低自我真实性,进而减少生命意义感。相比男生,惧怕否定评价对女生真实性和生命意义感的影响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惧怕否定评价 生命意义感 真实自我 青少年
下载PDF
“纯乐”“绝美”与“真我”:论“审美”的形而上维度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旭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0-199,共10页
“审美”这种人类行为有这样一种形而上的样态:主体以其“真我”状态,通过“纯粹直观”,追寻“绝美”进而获得“纯乐”。这个样态虽不现实,却是中外诸种审美观所遵循的普遍原则,这个原则奠定了审美行为自身的形而上维度,引导着具体的审... “审美”这种人类行为有这样一种形而上的样态:主体以其“真我”状态,通过“纯粹直观”,追寻“绝美”进而获得“纯乐”。这个样态虽不现实,却是中外诸种审美观所遵循的普遍原则,这个原则奠定了审美行为自身的形而上维度,引导着具体的审美实践,成为艺术试图去表现的对象,成为现代审美理论的逻辑预设,并对近代以来的诸种审美理论产生时隐时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纯乐 绝美 真我 形而上
下载PDF
良知与阳明心学概念结构
15
作者 林孝暸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阳明心学的概念结构以“良知”这一“心之本体”为核心概念,并存在两个概念体系:一个属于本体(即“体”)的概念系列,如性、理、天、道等;另一个属于工夫(即“用”)的概念系列,如意、知、行、事、物等。阳明对本体与工夫的关系的理解,源... 阳明心学的概念结构以“良知”这一“心之本体”为核心概念,并存在两个概念体系:一个属于本体(即“体”)的概念系列,如性、理、天、道等;另一个属于工夫(即“用”)的概念系列,如意、知、行、事、物等。阳明对本体与工夫的关系的理解,源于其对程颐“体用一源”学说的一元论诠释。与此相应,阳明心学的概念结构亦呈现出鲜明的还原论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良知 体用 真己
下载PDF
论京派纯散文理论的本体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啸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69-76,共8页
在现代散文理论建设中,京派散文的理论贡献一直未受到重视。其虽属零敲碎打,散漫无章,但却字字珠玑,具有极大的生长性和可阐释空间。京派作家对纯艺术散文创作的自觉与独立、创作原则、以及散文本体性的审美规范、鉴赏批评论等提出了极... 在现代散文理论建设中,京派散文的理论贡献一直未受到重视。其虽属零敲碎打,散漫无章,但却字字珠玑,具有极大的生长性和可阐释空间。京派作家对纯艺术散文创作的自觉与独立、创作原则、以及散文本体性的审美规范、鉴赏批评论等提出了极具价值的观点,超越前贤,烛照当下甚至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散文 真我 本体性
下载PDF
文明之下的悲怆——劳伦斯思想再剖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江林达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0期51-52,共2页
劳伦斯于十九世纪末生于一个矿工家庭。他亲眼目睹工业化的变革及其对父辈们的戕害。这在少年劳伦斯心中多少孕育着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敌视和憎恨情绪。他的多部作品都从不同程度反映了这一思想 ,比如《虹》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等。对... 劳伦斯于十九世纪末生于一个矿工家庭。他亲眼目睹工业化的变革及其对父辈们的戕害。这在少年劳伦斯心中多少孕育着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敌视和憎恨情绪。他的多部作品都从不同程度反映了这一思想 ,比如《虹》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等。对工业文明的失望使劳伦斯呼吁人们重新建构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 ,尤其是男女关系。他的作品中的性描写使他生时备受否定和围攻。性不能成为医治社会弊病的惟一良药 ,但劳伦斯这一偏执的呼声正反映现代工业文明在人们心中投下的巨大阴影及其对人性产生的巨大负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文明 戕害 真实的我
下载PDF
基于真假自体理论解析大学生人际问题根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玥 龙慧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39-139,141,共2页
目前对于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研究基本上是参照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偏重考查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客观因素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而对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深层心理机制却鲜见较深入的探索。运用真假自体理论对大学生的人际... 目前对于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研究基本上是参照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偏重考查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客观因素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而对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深层心理机制却鲜见较深入的探索。运用真假自体理论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研究是深入挖掘大学生人际问题形成的根源的质性研究,论文从顺应环境而形成的生存方式,满足内在父母的期待,以及防止自体的崩解三个方面论述了人际问题根源的形成过程,并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指导作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尼科特 真自体 假自体 大学生 人际问题
下载PDF
艺术之“真”的追问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继民 《阅江学刊》 2015年第4期128-134,共7页
关于艺术之真的探究可从三个角度进行:一为哲学层次上的"真际"之回归,一为艺术层次上的真韵之"潜藏",一为创作者自身的"真我"之流露。运思艺术之"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亦有助于摆脱科... 关于艺术之真的探究可从三个角度进行:一为哲学层次上的"真际"之回归,一为艺术层次上的真韵之"潜藏",一为创作者自身的"真我"之流露。运思艺术之"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亦有助于摆脱科技理性对人类造成的异化和非本真存在,以便让人回归真正的"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真际 真韵 真我
下载PDF
后现代自传话语的范式——论罗兰·巴特自传叙事中的假体、主体与母体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成军 张雨薇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2-158,共7页
罗兰·巴特在《罗兰·巴特自述》中按照他的后现代自传观念对自己的生平进行了片断化书写,宣布自传中的他其实只是个幻觉假体(文本之我)。罗兰·巴特在自传中有意地让自己的主体退隐,由此形成了后现代自传话语的典型范式。... 罗兰·巴特在《罗兰·巴特自述》中按照他的后现代自传观念对自己的生平进行了片断化书写,宣布自传中的他其实只是个幻觉假体(文本之我)。罗兰·巴特在自传中有意地让自己的主体退隐,由此形成了后现代自传话语的典型范式。问题是,当罗兰·巴特的假体遇到自己一生不愿分开的真实母体时,他所谓后现代自传观念有了新的变化。这不仅体现在罗兰·巴特对自己这个血肉之躯的主体复归,更体现在对妈妈母体的非文本化叙事。罗兰·巴特晚年的诸多文本证明了这一特征,在整部《哀悼日记》叙事中,叙述者罗兰·巴特的哀伤主体昭然若揭,符号化的文本假体消失了。在真实的母体面前,罗兰·巴特这个"作者",不但没有死去反而处处存在于自传叙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巴特 后现代 自传叙事 假体 主体 母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