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翻译美学看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三个原则 被引量:85
1
作者 党争胜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6-100,共5页
翻译作为一种艺术活动与美学有着不解之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美学对翻译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揭示翻译美学的渊源和发展以及翻译美学与文学翻译的关系,探讨当代翻译美学研究对文学翻译的启示意义及对文学翻译原则的借鉴... 翻译作为一种艺术活动与美学有着不解之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美学对翻译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揭示翻译美学的渊源和发展以及翻译美学与文学翻译的关系,探讨当代翻译美学研究对文学翻译的启示意义及对文学翻译原则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美学 文学翻译 审美再现
原文传递
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性 被引量:60
2
作者 陈琳 张春柏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99,共9页
陌生化理论对文学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翻译的审美客体的异域性及杂合性能给审美接受者以新奇的审美享受,赋予文学翻译的陌生化特征。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意味着避免将文本归化成译入语读者所熟知或显而易见的内容,而是将... 陌生化理论对文学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翻译的审美客体的异域性及杂合性能给审美接受者以新奇的审美享受,赋予文学翻译的陌生化特征。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意味着避免将文本归化成译入语读者所熟知或显而易见的内容,而是将源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的保留即异域化、将陌生化的手段保留或将源语文本的语言文化差异与平行文本的诗学特征杂合即杂合化,使翻译审美主体和审美接受者不断有新的发现,从而延长其关注的时间和感受的难度,增加审美快感,并最终使其在观察世界的原初感受之中化习见为新知和新奇,产生新奇感。它包括翻译选目陌生化和翻译语言文化的陌生化,是翻译审美和翻译伦理的要求,其本质特征是违背特定时期的翻译规范,特别是审美接受者的期待规范,造成陌生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翻译审美 陌生化性 异域性 异域化
原文传递
中国当代翻译美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47
3
作者 李洁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9-145,共7页
中国当代翻译美学立足于中国传统译论,并对之进行现代转换,吸收西方译论的研究和论证方法,借鉴现代美学的基本理论和结构框架来阐释翻译的机制和功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跨学科特点的、有别于西方翻... 中国当代翻译美学立足于中国传统译论,并对之进行现代转换,吸收西方译论的研究和论证方法,借鉴现代美学的基本理论和结构框架来阐释翻译的机制和功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跨学科特点的、有别于西方翻译理论模式的翻译研究学派,使中国的翻译理论带上了鲜明的民族特色。翻译美学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它体现着中国译学的发展和创新,有利于中国翻译理论在世界译论界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美学 翻译理论 传统译论
原文传递
试析许渊冲翻译思想的“中国之根” 被引量:54
4
作者 祝一舒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4-98,共5页
许渊冲在数十年的翻译实践中,其目光一方面投向西方的文学经典,另一方面投向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他从实践出发去思考翻译,特别关注汉语的特点,关注汉语与外语之间的差异,关注差异背后的文化、审美等因素。对他来说,这是一种具有理论自... 许渊冲在数十年的翻译实践中,其目光一方面投向西方的文学经典,另一方面投向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他从实践出发去思考翻译,特别关注汉语的特点,关注汉语与外语之间的差异,关注差异背后的文化、审美等因素。对他来说,这是一种具有理论自觉的探讨,拿他自己的理论术语说,他坚持的是中国翻译学派的"实践论"。本文从许渊冲对于翻译的思考深深根植于中国文化传统这一特征出发,在中国翻译学界普遍吸收与借鉴西方译论的背景下,去探讨许渊冲如何以"汉"为出发点去解决中国翻译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从中国的传统思想,尤其是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思想中寻找其翻译理论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渊冲 翻译 中国 文化
原文传递
翻译与美学 被引量:36
5
作者 毛荣贵 《上海科技翻译》 2003年第3期5-9,共5页
中国为举世公认的泱泱翻译大国 ,理应成为“翻译理论”研究之大国 ,然而 ,目前译界的理论研究出现了令人忧心的一面 :一小部分翻译理论工作者存在着“妄自菲薄 ,盲目跟风 ,浅入深出 ,玩弄术语 ,鄙视实践”的不良倾向。本文作者认为 ,翻... 中国为举世公认的泱泱翻译大国 ,理应成为“翻译理论”研究之大国 ,然而 ,目前译界的理论研究出现了令人忧心的一面 :一小部分翻译理论工作者存在着“妄自菲薄 ,盲目跟风 ,浅入深出 ,玩弄术语 ,鄙视实践”的不良倾向。本文作者认为 ,翻译不能没有理论研究和理论指导。但是 ,我们应该研究和建立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这种理论应该和诸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联姻”,这些学科有 :美学、英汉语对比学、逻辑学、哲学、语言学、文化对比学、译文对比学、文体学以及国外译论 ,等等。本文用较多篇幅演示美学观照下的翻译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翻译 美学 翻译理论 翻译实践 音韵美 节奏美 简约美 丰润美 意境美
原文传递
语言的音韵美及其翻译再现 被引量:26
6
作者 潘卫民 毛荣贵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16-120,共5页
语言具音韵美。常见的音韵手法有头韵、腹韵、尾韵和拟声。以例证分析提出了如何再现语言音韵美感。
关键词 语言 音韵美 翻译理论 审美需求 价值观念
下载PDF
试论翻译与美学 被引量:16
7
作者 吴文安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5期11-15,共5页
本文旨在论述翻译与美学的关系.通过对翻译和美学基本定义的分析,认为翻译与美学是通过语言联系起来的,翻译美学是探讨原文、译文和翻译过程的美的.本文还通过实例证明把美学分析运用到翻译当中有利于实现原文与译文的对等,利用美学分... 本文旨在论述翻译与美学的关系.通过对翻译和美学基本定义的分析,认为翻译与美学是通过语言联系起来的,翻译美学是探讨原文、译文和翻译过程的美的.本文还通过实例证明把美学分析运用到翻译当中有利于实现原文与译文的对等,利用美学分析进行文学翻译有其一定的优势.翻译活动中存在着均衡、崇高等审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美学 美学分析 文学翻译 审美形态
下载PDF
从翻译美学观看戴乃迭对《边城》中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小燕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0-74,共5页
本文结合沈从文及其在《边城》中所体现的美学特色,从翻译美学观所涉及的采风美和意境美两方面探讨了戴乃迭对《边城》中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戴乃迭译文的成功表明在文学翻译中,“求大同,存小异”或求“功能对等”不失为传达原作美学... 本文结合沈从文及其在《边城》中所体现的美学特色,从翻译美学观所涉及的采风美和意境美两方面探讨了戴乃迭对《边城》中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戴乃迭译文的成功表明在文学翻译中,“求大同,存小异”或求“功能对等”不失为传达原作美学意蕴的可行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翻译美学观 美学意蕴 艺术再现
下载PDF
从审美移情出发固推文学翻译中的翻译美学理论 被引量:16
9
作者 隋荣谊 李锋平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4-57,共4页
翻译美学在美学与翻译联姻的过程中成为翻译研究的一种方向。翻译美学研究,需要美学与翻译联姻和谐,要求翻译美学,尤其是文学翻译中翻译美学的理论研究,不但要具有美学思维,而且要拓宽美学视野。本文认为研究者的视线需要贯通移情... 翻译美学在美学与翻译联姻的过程中成为翻译研究的一种方向。翻译美学研究,需要美学与翻译联姻和谐,要求翻译美学,尤其是文学翻译中翻译美学的理论研究,不但要具有美学思维,而且要拓宽美学视野。本文认为研究者的视线需要贯通移情与文学翻译,并提出美学思想中的“移情作用”在文学翻译中居于首要地位的观点,指出翻译美学理论在文学翻译中须臾不离移情的夯实与丰富,尤其是美学移情说的固本开源和推动润泽。文章旨在把审美移情引入翻译美学,使美学与翻译联姻更加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美学 文学翻译 移情 译者
原文传递
文学翻译中的审美素养和审美体验——评张培基先生《背影》英译文的艺术成就 被引量:11
10
作者 韩征顺 王健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1-64,共4页
文学翻译批评的任务是评介译者审美再现的效果。这种评介绝不可能像数学那样十分精密 ,但评介者可根据美学原现和自己的审美意识与审美体验对原作与译作的审美要素进行比较和研究 ,从而认识作者与译者的审美情趣。评介译者再现原作丰姿... 文学翻译批评的任务是评介译者审美再现的效果。这种评介绝不可能像数学那样十分精密 ,但评介者可根据美学原现和自己的审美意识与审美体验对原作与译作的审美要素进行比较和研究 ,从而认识作者与译者的审美情趣。评介译者再现原作丰姿的手法与功力 ,探索文学翻译中审美再现的规律。本文将从 Tytler提出的三个标准来分析和诠释张培基先生的译文是如何洋洋洒洒传真情 ,朗朗上口道丰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审美 素养 体验 情趣
下载PDF
格式塔意象重构:话剧翻译美学之维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刚 黎根红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83-191,共9页
话剧翻译领域长期存在所译剧本不适合演出、受众无法接受译剧审美意趣等问题。格式塔心理学与翻译美学相互融合,为话剧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解决话剧译本的上述问题具有启发意义。话剧翻译包括"直感性"、"诉求性&... 话剧翻译领域长期存在所译剧本不适合演出、受众无法接受译剧审美意趣等问题。格式塔心理学与翻译美学相互融合,为话剧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解决话剧译本的上述问题具有启发意义。话剧翻译包括"直感性"、"诉求性"和"表演性"三个基本特性。格式塔心理学的"格式塔质"和"格式塔意象"等核心概念以及"格式塔法则",为译者成功地翻译话剧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格式塔心理学与翻译美学之结合与互补可以揭示译者如何解构原剧的格式塔意象、用译入语重构并力求受众能够接受译剧的格式塔意象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话剧翻译美学方法的核心在于译者遵照各方面要求和原则,全面解构原剧,完整构造格式塔意象,准确重构格式塔意象,以使原剧中"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等格式塔意象及其包含的艺术和审美特质,在译剧中予以再现并被译剧受众所充分接受和欣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翻译 翻译美学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意象
下载PDF
模糊与文学翻译——试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不同英译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虹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7-79,共3页
模糊是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性 ,其作用在于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文学模糊主要表现在语义模糊、意象模糊和句法模糊等方面。对文学翻译应把握原作的意义 ,适当保留模糊性 ,以让读者去创造 。
关键词 模糊 文学翻译 接受美学
下载PDF
翻译美学思想与译作的审美重构——简评刘士聪文学翻译美学思想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建成 温秀颖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48,共4页
本文以南开大学刘士聪教授发表在《中国翻译》上的三篇译文为研究个案,通过比较、分析,揭示其翻译美学思想与其翻译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翻译美学思想进行了阐释性评介。
关键词 韵味 散文翻译 翻译美学 审美重构
原文传递
白睿文的翻译美学与文化担当——以《活着》的英译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朱振武 杨雷鹏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9-94,共6页
美国著名汉学家和翻译家白睿文翻译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英语世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余华的作品《活着》就是其译作的代表。本文以《活着》的英译本为例,从译者的翻译策略入手,分析白睿文如何在文字和文化间穿梭自如,使其翻译作品既保留原... 美国著名汉学家和翻译家白睿文翻译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英语世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余华的作品《活着》就是其译作的代表。本文以《活着》的英译本为例,从译者的翻译策略入手,分析白睿文如何在文字和文化间穿梭自如,使其翻译作品既保留原作品的风格,又适应了读者的文化心理。相比"言语交流",白睿文更看重译者的"文化担当",他的翻译作品成为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化的又一扇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睿文 《活着》 翻译美学 文化担当
下载PDF
翻译美学视野下科技英语翻译的美学取向 被引量:10
15
作者 田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20505-20506,20508,共3页
为使科技译文更具可读性,从精确美、逻辑美、简约美及修辞美4个方面着重探讨了科技英语翻译中的美学取向。
关键词 科技英语翻译 翻译美学 美学取向
下载PDF
评价理论观照下中国古诗美学价值的理解与翻译——以《钗头凤》英译为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威 李菁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7,共7页
评价理论中的态度、介入、级差系统与文本的文体风格、审美价值密切相关。因此,评价理论与翻译实践、翻译批评也存在紧密关联。诗歌英译的关键是将原文的"美"移植到译文。然而,因主体差异,译者与原作者往往对同样客体持有不... 评价理论中的态度、介入、级差系统与文本的文体风格、审美价值密切相关。因此,评价理论与翻译实践、翻译批评也存在紧密关联。诗歌英译的关键是将原文的"美"移植到译文。然而,因主体差异,译者与原作者往往对同样客体持有不同的评价态度。以《钗头凤》三个英译本为例,文章试图通过分析作者与译者审美及价值观的异同,探索衡量译文质量的有效标准,并以此探究评价意义承载的文化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理论 《钗头凤》 诗歌英译 美学价值
下载PDF
从翻译美学来看孟浩然《春晓》的英译 被引量:9
17
作者 邓丽娜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6年第3期69-74,共6页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唐诗及其翻译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久享盛誉。本文从一首家喻户晓的唐诗《春晓》的英译着手,以翻译美学观切入汉诗英译研究,对十四位译者的十五种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旨在阐明:诗歌翻译虽属文学翻译...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唐诗及其翻译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久享盛誉。本文从一首家喻户晓的唐诗《春晓》的英译着手,以翻译美学观切入汉诗英译研究,对十四位译者的十五种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旨在阐明:诗歌翻译虽属文学翻译,但又不等同于普通文学翻译;只有遵循并将更完善、更系统的翻译美学理论付诸于实践,诗歌翻译才能做得至臻至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翻译 《春晓》 翻译美学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从翻译美学看《诗经·关雎》中的叠字英译 被引量:7
18
作者 姚俏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0-133,共4页
中国古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叠字,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在对这样的作品进行翻译时,既要体现意、字、声、形、韵的重叠,又要体现叠字在原诗中的特殊作用,特别是其所蕴涵的深厚的文化及情感内涵。在处理叠字翻译时,... 中国古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叠字,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在对这样的作品进行翻译时,既要体现意、字、声、形、韵的重叠,又要体现叠字在原诗中的特殊作用,特别是其所蕴涵的深厚的文化及情感内涵。在处理叠字翻译时,应忠实于原作,以文从字顺的直译为主,其次是意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字翻译 《诗经·关雎》 翻译美学 直译 意译
下载PDF
许渊冲教授诗歌翻译中的美学追求——孟浩然的两首英译诗赏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何善秀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5年第6期152-154,162,共4页
概述了许渊冲教授的文学翻译理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并就其《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中孟浩然的两首代表作《春晓》、《宿建德江》的译本与其他译本作一对照评析,认为许渊冲教授的译本在传情达意方面是做得最好的.
关键词 许渊冲 诗歌翻译 美学
下载PDF
广告英语翻译探美 被引量:10
20
作者 邓英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32-34,39,共4页
在广告英语翻译的过程中 ,为了确保广告语言艺术和广告语篇风格的再现 ,译者必须透彻地了解广告产品和广告语篇的内容及其艺术形式 ,遵循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特点和表达习惯 ,通过忠实和准确的翻译来再现原文的音韵美、形象美、简约美等... 在广告英语翻译的过程中 ,为了确保广告语言艺术和广告语篇风格的再现 ,译者必须透彻地了解广告产品和广告语篇的内容及其艺术形式 ,遵循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特点和表达习惯 ,通过忠实和准确的翻译来再现原文的音韵美、形象美、简约美等语言艺术美。本文对列举的许多实例进行对比分析 ,演示美学观照下广告英语的翻译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 翻译 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