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焦丽琴 高淑凤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6期1023-1025,共3页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TIA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两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患者接受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TIA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两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患者接受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肝素钙,观察两组的短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血管超声结果。结果:①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观察组为9★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6个月时,对照组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为12.5%,观察组为4.1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g)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在两组用药前后均无明显差异。大多数患者的影像学存在异常。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TIA的短期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奥扎格雷钠,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奥扎格雷钠 低分子肝素钙
下载PDF
TIA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唐晓科 杨弘文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8年第5期366-367,共2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分析TIA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60岁、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肢体无力、语言障碍、意识障碍和症状持续>10min等是TIA短...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分析TIA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60岁、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肢体无力、语言障碍、意识障碍和症状持续>10min等是TIA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TIA发作症状重、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以及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容易发生脑梗死,对TIA患者应该采取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金纳多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苏维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金纳多(银杏叶提取物)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的疗效、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金纳多静脉点滴,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谷维素或维生素等,对两组患... 目的:探讨金纳多(银杏叶提取物)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的疗效、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金纳多静脉点滴,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谷维素或维生素等,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血液流变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血小板黏附率、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1),血浆黏度也降低(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变;两组治疗后以上各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纳多能显著改善TIA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液黏度;而对照组能够缓解临床症状,对血液黏度无明显改善。金纳多治疗TIA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多 银杏叶提取物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针刺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大鼠神经元凋亡、腺苷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军 刘敏 +1 位作者 唐伟 王威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7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大鼠神经元凋亡、腺苷水平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8只)、针刺组(8只)。全脑缺血TIA大鼠模型利用4血管阻断法建立。针刺组造... 目的探讨针刺对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大鼠神经元凋亡、腺苷水平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8只)、针刺组(8只)。全脑缺血TIA大鼠模型利用4血管阻断法建立。针刺组造模后给予电针治疗,其余三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术后1周后取材。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大脑皮质、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分光光度计测定大脑皮质、海马区腺苷含量。结果神经元凋亡:模型组CA1区、大脑皮质为(36.44±8.96)、(36.94±8.77)个/mm3,高于针刺组的(18.52±6.32)、(20.11±6.70)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11.54±2.68)、(10.23±3.19)个/mm^2、假手术组(13.98±5.47)、(11.63±4.55)个/mm^2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苷含量:模型组CA1区、大脑皮质为(0.139±0.016)、(0.140±0.017)μmol/L mg,低于针刺组(0.176±0.004)、(0.178±0.006)μmol/L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0.038±0.006)、(0.039±0.009)μmol/L mg]、假手术组[(0.037±0.006)、(0.038±0.005)μmol/L mg]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以抑制TIA发作模型大鼠神经元凋亡,增加内源性腺苷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针灸疗法 细胞凋亡 腺苷
下载PDF
化瘀通脉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0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肖建兵 彭学礼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8期95-96,共2页
目的探究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中使用化瘀通脉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016年1月间收治的8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治疗,按照随机序号法将80例患者进行分组后,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究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中使用化瘀通脉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016年1月间收治的8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治疗,按照随机序号法将80例患者进行分组后,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化瘀通脉汤;后观察并比较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7.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瘀通脉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不会对患者产生十分明显的不良反应,因而值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的过程中进行借鉴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通脉汤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中医药疗法 中风
下载PDF
质子磁共振波谱和MR表观扩散系数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筠 刘筠 +1 位作者 王金月 王荣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6期573-576,共4页
目的:利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和MR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脑代谢改变。方法:应用多体素1H-MRS技术和弥散加权成像分别对30例TIA患者和3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检查,测量双侧大脑半球半卵圆中心ADC值和脑内代... 目的:利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和MR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脑代谢改变。方法:应用多体素1H-MRS技术和弥散加权成像分别对30例TIA患者和3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检查,测量双侧大脑半球半卵圆中心ADC值和脑内代谢物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和乳酸(Lac)的峰高比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病例中有11例患侧ADC值(6.31±0.87×10-4mm2/s)较对侧(7.97±0.79×10-4mm2/s)及正常对照组(8.46±0.79×10-4mm2/s)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1)。病变侧半卵园中心NAA/Cho(1.45±0.29)、NAA/Cr(1.56±0.23)低于对侧(1.65±0.21,1.81±0.16)及正常对照组(1.62±0.18,1.80±0.1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ho/Cr(1.20±0.16)高于对侧(1.07±0.15)及正常对照组(1.05±0.1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ac/NAA(0.18±0.06)高于对侧(0.00±0.00)及正常对照组(0.00±0.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多体素1H-MRS技术可以定量反映TIA患者脑组织神经细胞的生物代谢改变,其准确性及敏感性优于ADC值,1H-MRS技术结合弥散加权成像,为TIA的诊断提供了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质子磁共振波谱 多体素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针药结合对TIA患者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海 姚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第23期133-135,共3页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方面比对照组...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方面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 <0. 05);在血脂水平改善及斑块的大小变化亦有显著的疗效。结论:针药结合可以有效的减少TIA的发作情况,降低血脂指标,使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大小发生变化,提高脑部血流供应量,减少TIA的症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针药结合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脂
下载PDF
不同护理模式在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比较 被引量:11
8
作者 郝其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2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在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10年1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6例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常规护理组)和B组(人性化护理组),每组各33例,将两组...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在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10年1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6例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常规护理组)和B组(人性化护理组),每组各33例,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发作频率、发作时间及患者满意率、治疗依从性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护理后,B组的HAMA[(3.5±1.3)分]、HAMD[(3.6±1.5)分]评分优于A组[(6.4±1.8)、(6.5±1.5)分](t=6.852、7.145,P<0.05),发作频率[(1.7±0.8)次/月]低于A组[(3.2±1.5)次/月](t=6.589,P<0.05),发作时间[(5.0±1.5)min]短于A组[(7.2±1.8)min](t=8.145,P<0.05)。B组患者治疗依从性(93.94%)好于A组(78.79%)(χ2=6.471,P<0.05),患者满意率(100.00%)高于A组(87.88%)(χ2=7.125,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较好,优于常规护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常规护理 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 护理效果
下载PDF
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其富 郑洪波 +3 位作者 容琼文 王埮 王淑荣 陈志斌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5期9-11,共3页
目的研究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LS-TIA)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两家三甲医院前瞻性卒中登记库中连续性LS-TIA的患者,研究其TIA特点、头颅影像学表现,并予以药物和... 目的研究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LS-TIA)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两家三甲医院前瞻性卒中登记库中连续性LS-TIA的患者,研究其TIA特点、头颅影像学表现,并予以药物和/或支架置入治疗,随访1年时用改良的Rankin评分(mRS)。结果共纳入10例LS-TIA患者,多于活动时诱发(7例),以下肢抖动(8例)伴无力(7例)为主要表现,持续时间<5min,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例)和大脑中动脉狭窄(3例),MRI仅2例显示分水岭脑梗死,8例示腔隙性脑梗死,4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经过药物联合支架治疗,5例颅内血管狭窄经过强化药物治疗随访1年mRS为0分,1例颈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单纯药物治疗,1个月后发生同侧脑梗死,1年后mRS为4分。结论对于MRI仅显示腔隙性脑梗死的肢体抖动患者需警惕为LS-TIA,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的LS-TIA支架置入治疗和颅内动脉狭窄的LS-TIA采取积极的药物具有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磁共振成像 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探索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氯吡格雷血小板作用抑制率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俊英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0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与氯吡格雷联合在急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对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诊断急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57例,随机分A、B、C组,每组19例,A组给予10 mg/次瑞舒伐他汀,口服,1次/d,B组给予20mg/次...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与氯吡格雷联合在急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对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诊断急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57例,随机分A、B、C组,每组19例,A组给予10 mg/次瑞舒伐他汀,口服,1次/d,B组给予20mg/次阿托伐他汀,口服,1次/d,C组安慰剂对照;给予氯吡格雷75 mg/次,口服,1次/d;其他基础治疗均相同;采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检测5 d后血小板抑制率,检测指标包括:检测反应时间、凝固时间、凝固角、最大凝固振幅等参数指标。结果A组血小板抑制率为(53.4±7.2)%,B组血小板抑制率为(46.5±6.8)%,C组血小板抑制率为(56.7±5.9)%,A组和B组与C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A组和B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他汀类药物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会降低氯吡格雷的血小板抑制率,不同他汀同时存在差异性,瑞舒伐他汀相较阿托伐他汀对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作用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短暂性性脑缺血发作 他汀 氯吡格雷 血小板抑制率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预防及预后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聪 王健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0年第2期53-53,共1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逐渐进入老龄社会,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给社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预防TIA可以有效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为脑卒中,因此,对预防及了解其预后尤为重要。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预防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