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盆地南部早二叠世早期聚煤作用的成因机制 被引量:11
1
作者 胡益成 廖玉枝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B05期111-115,共5页
华北盆地南部早二叠世早期形成的海陆交替相含煤地层,含有多达30余层煤。这些为数众多的煤层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海水进退和风暴潮2种动力作用的控制。频繁的海水进退,虽然多次为本区的聚煤场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未能给滨海沼泽... 华北盆地南部早二叠世早期形成的海陆交替相含煤地层,含有多达30余层煤。这些为数众多的煤层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海水进退和风暴潮2种动力作用的控制。频繁的海水进退,虽然多次为本区的聚煤场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未能给滨海沼泽内泥炭物质的持续堆积带来足够的时间。频繁的风暴潮作用对策煤场所既有破坏性又有建设性:风暴上升流可以强烈地侵蚀滨海沼泽的泥炭层,风暴下降流又可将大量的泥炭物质携带到浅海环境再沉积;风暴上升流可以在平缓开阔的潮汐地带上建造成平行海岸线的沙脊,使沙脊靠陆一侧成为新的聚煤场所,下一次较大的风暴上升流又可荡平这些新建立起来的聚煤场所。因此本区的聚煤作用既复杂又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表海 海水进退 风暴潮作用 聚煤作用 煤矿床
下载PDF
贵州毕节地区煤层中稀土元素在含煤地层划分与对比中应用探讨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强 杨瑞东 鲍淼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7,共7页
稀土元素是良好的地质指示剂,以晚二叠世黔西毕节地区可采煤层中的REE(稀土元素)为研究对象,探讨REE在煤系地层对比、划分中的应用问题。结果显示:LREE(轻稀土元素)的含量在龙潭组与长兴组的界线附近存在着异常富集的现象,∑REE的含量... 稀土元素是良好的地质指示剂,以晚二叠世黔西毕节地区可采煤层中的REE(稀土元素)为研究对象,探讨REE在煤系地层对比、划分中的应用问题。结果显示:LREE(轻稀土元素)的含量在龙潭组与长兴组的界线附近存在着异常富集的现象,∑REE的含量在界线附近也存在着异常富集的现象。REE在界限附近的异常富集是其物源(间歇性和多旋回性喷发的峨眉山玄武岩)和成煤期频繁的海进海退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具有相同物源的地区,可以利用稀土含量的变化,进行煤层和地层的对比、划分,并有可能研究海平面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地层 物源 海进海退 毕节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晚第四纪以来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升降的耦合效应——兼论珠江三角洲盆地及其周缘断裂的活动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郭良田 李运贵 《华南地震》 2008年第2期53-58,共6页
珠江三角洲第四纪地层可划分为三个沉积旋回,分别对应于三次海水进退旋回和三次气候暖冷交替旋回;三角洲盆地边界及其内部的分割性断裂构造有同沉积活动属性,地表探测难以找出其活动的直接地质依据;本区晚更新世晚期地层的古气候记录暗... 珠江三角洲第四纪地层可划分为三个沉积旋回,分别对应于三次海水进退旋回和三次气候暖冷交替旋回;三角洲盆地边界及其内部的分割性断裂构造有同沉积活动属性,地表探测难以找出其活动的直接地质依据;本区晚更新世晚期地层的古气候记录暗示,地球演化本身正在使现今气温逐渐升高,其力量远超过人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效应 珠江三角洲 晚第四纪 古气候 海水进退 断裂活动性
下载PDF
渤海南部莱州湾晚更新世以来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高茂生 郭飞 +5 位作者 侯国华 仇建东 孔祥淮 刘森 黄学勇 庄海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9-68,共10页
晚更新世以来渤海南部莱州湾发生了3次重要海侵-海退事件及沉积演化过程,渤海南部多源河流三角洲对莱州湾沉积环境改变作用明显。本文选择莱州湾剖面进行沉积地层对比,结合调查资料和测试数据,初步建立莱州湾沉积地层格架,分析晚更新世... 晚更新世以来渤海南部莱州湾发生了3次重要海侵-海退事件及沉积演化过程,渤海南部多源河流三角洲对莱州湾沉积环境改变作用明显。本文选择莱州湾剖面进行沉积地层对比,结合调查资料和测试数据,初步建立莱州湾沉积地层格架,分析晚更新世以来莱州湾沉积演化过程。研究发现,渤海南部中小河流与黄河泥沙为莱州湾沉积物的共同物质来源,二者在不同阶段分别对莱州湾沉积演化起主导作用。提出本区沉积地层具有分期性、分段性和相关性规律。在124.6~72.0 ka B.P.,60.0~24.4 ka B.P.和10.2~4.0 ka B.P.出现过3次暖湿期,分别对应沧州海侵、献县海侵和黄骅海侵,主要发育滨浅海相沉积,向南退积为三角洲/潮坪—河流沉积;由陆向海,短源河流沉积贡献降低,黄河沉积贡献增加。在72.0~60.0 ka B.P.和24.4~10.2 ka B.P.出现2次冷干期,分别对应玉木早冰期和玉木晚冰期,河流相发育,三角洲进积。受海陆交互作用影响,晚更新世以来渤海南部莱州湾大致经历了浅海相—三角洲—潮坪—浅海相—三角洲—陆相的沉积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晚更新世 海侵/海退 沉积演化
下载PDF
Rare earth elements stratigraphic significance in late Permian coal measure from Bijie City, Guizhou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强 杨瑞东 鲍淼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760-764,共5页
Rare earth elements (REEs) are good geological indicator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REEs stratigraphic significance, REEs in Late Permian coal measure from Bijie City, western Guizhou Province, China were studied. The... Rare earth elements (REEs) are good geological indicator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REEs stratigraphic significance, REEs in Late Permian coal measure from Bijie City, western Guizhou Province, China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both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 (LREE) and ∑ REE were sharply increased in the boundary between Longtan Formation and Changxing Formation, which resulted from the gyration and discontinuity eruption of Emeishan basalt (REEs source) and frequent transgression-regression during forming coal. The coal measure and strata could be subdivided and correlate, and the sea-level change could be under stood by studying REEs content variation in coal mea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TIGRAPHY source transgression-regression Bijie City Late Permian rare earths
下载PDF
层序地层学在应用中的两点误区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景哲 张金亮 +1 位作者 李存磊 张嘉彧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55,143,共4页
层序地层学作为沉积地质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已经有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相关理论也日臻完善。然而在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一是不恰当地理解基准面变化与水体深度变化的关系;二是不恰当地通过分析水深变化来推断水进水退。以伊通... 层序地层学作为沉积地质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已经有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相关理论也日臻完善。然而在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一是不恰当地理解基准面变化与水体深度变化的关系;二是不恰当地通过分析水深变化来推断水进水退。以伊通盆地某断陷(下文称M断陷)s2段为例,分析了基准面升降与水深变化、水深变化与水进水退的关系。结果表明,基准面的升降与水深没有完全一致的变化关系,基准面上升,水体也可能变浅。水深变化不是判断水进水退的充分条件,即使同是水进或水退也会因为所处位置不同而表现出水深变化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应用 误区 基准面 水深变化 水进水退 s2段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太原组致密砂体控砂机理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涛 聂万才 +3 位作者 刘军 黄锦袖 范昌育 彭叙凯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5,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川地区上古生界太原组致密砂体分布复杂,给该区致密气的勘探开发带来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致密砂体控砂机理,将有助于预测砂体和有利储层分布,降低勘探开发风险。文中从太原组古构造特征、物源供给、沉积体系及...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川地区上古生界太原组致密砂体分布复杂,给该区致密气的勘探开发带来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致密砂体控砂机理,将有助于预测砂体和有利储层分布,降低勘探开发风险。文中从太原组古构造特征、物源供给、沉积体系及研究区经历的海侵/海退事件等4个方面总结了致密砂体控砂机理。研究发现:宜川地区太原组低洼古构造控制主砂体展布;物源决定砂体发育面积及沉积类型,碎屑供给物少,砂体发育面积小,沉积较分散;物源和沉积环境共同控制砂体展布形态和方向,形成以透镜状、块状和长条状为主的障壁砂,砂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海侵/海退事件控制单砂体沉积厚度及连续性,砂体主要发育在石灰岩厚度小于8 m的区域,4期海侵/海退事件形成了4套单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砂机理 海侵/海退 古构造 太原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中国东部陆架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8
作者 姚政权 刘健 +12 位作者 万世明 刘焱光 易亮 刘建兴 单新 乔淑卿 赵德博 肖国桥 王昆山 窦衍光 王中波 胥勤勉 石学法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57,共16页
中国东部陆架位于亚洲大陆与西太平洋的过渡区域,是连接全球最大的沉积源-汇系统的重要纽带,记录了东亚构造变形、亚洲季风系统形成与演化、海平面变化及东亚重大水系变迁等诸多重要信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近20年来中国海... 中国东部陆架位于亚洲大陆与西太平洋的过渡区域,是连接全球最大的沉积源-汇系统的重要纽带,记录了东亚构造变形、亚洲季风系统形成与演化、海平面变化及东亚重大水系变迁等诸多重要信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近20年来中国海洋专项获得的数据资料和研究成果,综述了中国东部陆架区第四纪以海侵-海退变化为主要特征的沉积环境变化,探讨了陆架沉积环境变化与区域构造、海平面和东亚季风气候变化的联系;基于目前在长江、黄河流域及东部陆架区开展的沉积物源-汇研究,讨论了长江和黄河贯通入海的可能时代及控制因素;提出新生代以来陆架地质环境演变与东亚构造历史、季风系统演化、海平面变化、重大水系调整及陆架有机碳埋藏的耦合机制研究是未来在中国东部陆架实施科学钻探的重点科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侵-海退 海平面变化 大陆架钻探 黄河和长江 中国东部陆架
下载PDF
Late Permian- Early Triassic Conodont Biofacies and Bioprovinces in South China and Himalaya
9
作者 Yao Jianxin, Li Zishun, Zhan Lipei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and Hao Weicheng Department of Geolog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conodont data, the authors have studied the Late Permian-Early Triassic conodonts of different forms and biofacies in detail. Five conodont biofacies are recognized, from shallow to deep water...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conodont data, the authors have studied the Late Permian-Early Triassic conodonts of different forms and biofacies in detail. Five conodont biofacies are recognized, from shallow to deep waters 1. Hindeodus conodont biofacies, 2. Pachycladina-Parachi rognathus conodont biofacies, 3. Gondolella -Hindeodus conodont biofacies, 4. Gondolella-Neospathodus conodont biofacies, and 5. Xaniognathus conodont biofacies. Considering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of these conodont biofacies, 3 conodont bloprovinces have been divided. In light of the biofacies changes of each bioprovince, the authors also discuss, in this paper, the regularity of transgression-regression cycles of eastern Tethys and their possible relation to the mass biotic alter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odont biofacies conodont biopfovincialism transgression-regression cycles Permian-Triassic conodont
下载PD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Thick Coal Belts and the Late Carboniferous-Early Early Permian Marine Transgression-Regression in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10
作者 ZHONG Rong FU Zem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14-120,共7页
Four great second-order transgressions occurred during the Late Carboniferous to early Early Permian and they came from both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sea areas in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As time went on, depocentres,... Four great second-order transgressions occurred during the Late Carboniferous to early Early Permian and they came from both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sea areas in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As time went on, depocentres, depositional extent, transgression directions, coastline 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minable coal seams were changing continuously. The third great second-order transgression occurring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arly Early Permian marks the maximum transgression period and before its arrival, i.e. at the close of the late Late Carboniferous, there was the super-regional coal-forming environment. During the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transgressions, the northern North China Platform was all along situated on the transgressive margin of the epicontinental sea and became the major distribution area of thick coal belts because it maintained a coal-forming environment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from the close of the late Late Carboniferous to the Early Perm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 Carboniferous-early Early Permian marine transgression-regression thick coal belt North China Platform
下载PDF
Sources and control factors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n Late Permian mudstones,Southwest China
11
作者 肖明国 庄新国 +1 位作者 易炜 毛婉慧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6期1741-1752,共12页
The material sources and control factors of rare earth elemems (REEs) for 25 borehole bulk samples from the Late Permian Longtan Formation in Mount Huaying (borehole number: ZK10-6), Sichuan Province, South China... The material sources and control factors of rare earth elemems (REEs) for 25 borehole bulk samples from the Late Permian Longtan Formation in Mount Huaying (borehole number: ZK10-6), Sichuan Province, South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All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The chondrite-normalized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mudstone samples are uniform. All samples belong to the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 (LREE)-rich type and are enriched in LREEs relative to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 (HREEs). The distribution curves of REEs in mudstone are highly similar to Mount Emei basalt and the three periods of REEs enrichment correspond to three Mount Emei basalt eruption cycles in Longtan perio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EE patterns are not controlled by materials from the seawater or land plants. The predominant sources of REEs are from terrigenous material as indicated by negative Eu anomaly. So, the sources of REEs are controlled by terrigenous material, and the Mount Emei basalt is the predominant source of terrigenous material. Thus, transgression-regression is another control factor of REEs enrich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 elements (REEs) control factors material sources transgression-regression Mount Emei basalt LatePermian
下载PDF
华南泥盆纪沉积演化及海水进退规程 被引量:51
12
作者 陈代钊 陈其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6-255,共10页
根据湘黔桂地区泥盆纪沉积相带的时空展布和迁移规律,建立了华南泥盆纪完整的海平面变化曲线,识别出2个Ⅱ级海侵-海退(T—R)旋回和16个Ⅲ级旋回。湘桂海域和黔东南海域的T-R型式有明显差异,可能为不同沉积背景所致。早泥... 根据湘黔桂地区泥盆纪沉积相带的时空展布和迁移规律,建立了华南泥盆纪完整的海平面变化曲线,识别出2个Ⅱ级海侵-海退(T—R)旋回和16个Ⅲ级旋回。湘桂海域和黔东南海域的T-R型式有明显差异,可能为不同沉积背景所致。早泥盆世的T—R型式与南西西伯利亚的较为相似,中、晚泥盆世的T—R型式则与欧美地区相似,反映了早泥盆世已受到古特提斯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纪 沉积演化 海水入侵 海退
下载PDF
华北地台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海水进退与厚煤带分布关系 被引量:30
13
作者 钟蓉 傅泽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4-75,共12页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华北地台共发生过4次二级大海侵,海侵来自地台的东、西两个海域。随着时间推移,沉积中心、沉积范围、海侵方向、海岸线位置、可采煤层分布均不断变化。早二叠世早期初第三次大海侵是最大海侵期。最大海侵前夕—...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华北地台共发生过4次二级大海侵,海侵来自地台的东、西两个海域。随着时间推移,沉积中心、沉积范围、海侵方向、海岸线位置、可采煤层分布均不断变化。早二叠世早期初第三次大海侵是最大海侵期。最大海侵前夕——晚石炭世晚期末是大区域发育成煤环境最佳时期。第二、三、四次大海侵时华北地台北部始终处于陆表海海侵边缘,从晚石炭世晚期末至早二叠世由于该区长时期保持成煤环境,成为厚煤带分布的主要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石炭世 早二叠世 早期 厚煤带 海水进退
下载PDF
南黄海EY02-2孔底栖有孔虫群落特征与全新世沉积速率 被引量:19
14
作者 庄丽华 常凤鸣 +1 位作者 李铁刚 阎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14,共8页
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的EY02-2孔揭示了氧同位素6期以来的海侵海退序列,该孔浮游有孔虫匮乏,底栖有孔虫丰富,93.87%~100%底栖有孔虫为玻璃质壳。对33个变量98个样品的Q型因子分析得到5个主因子,方差累积贡献为96.51%。主因子1为Ammoniabecc... 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的EY02-2孔揭示了氧同位素6期以来的海侵海退序列,该孔浮游有孔虫匮乏,底栖有孔虫丰富,93.87%~100%底栖有孔虫为玻璃质壳。对33个变量98个样品的Q型因子分析得到5个主因子,方差累积贡献为96.51%。主因子1为Ammoniabeccariivars.组合,代表滨岸环境;主因子2为Protelphidiumtuber-culatum组合,代表黄海沿岸流冷水分布区或水体较凉的浅海沉积环境;主因子3为Elphidiummagellanicum组合,代表近岸浅海环境;主因子4为Ammoniaketienziensis组合,代表水深大于50m的浅海环境;主因子5为Buc-cellafrigida组合,代表较冷的沉积环境。南黄海中部涡旋泥开始形成的时代约为9.7kaBP。大致在4.6kaBP南黄海中部全新世海平面高度超过现今海平面。0~7.9kaBP期间,沉积速率较低,为0.133mm/a;7.9~10.16kaBP期间,沉积速率较高,为0.426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有孔虫 海侵海退序列 沉积速率 南黄海 沉积环境 氧同位素 全新世 沉积速率
下载PDF
汾河地堑湖盆第四纪地貌—沉积特征的构造控制 被引量:19
15
作者 胡小猛 郭家秀 胡向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81,共9页
野外对临汾、太原盆地第四纪中晚期所发育的湖积地貌-沉积特征调查发现,湖盆在对应于S8、S5和S1古土壤开始发育时期(时代分别为0.77Ma BP、0.55Ma BP和0.13Ma BP)曾发生了三次强烈湖退,这三次湖退都是构造原因所致的;而在L11-S8、L8-S5... 野外对临汾、太原盆地第四纪中晚期所发育的湖积地貌-沉积特征调查发现,湖盆在对应于S8、S5和S1古土壤开始发育时期(时代分别为0.77Ma BP、0.55Ma BP和0.13Ma BP)曾发生了三次强烈湖退,这三次湖退都是构造原因所致的;而在L11-S8、L8-S5、L5-S1黄土古土壤堆积发育期间(时代分别对应于0.96~0.77Ma BP、0.74~0.55Ma BP和0.47~0.13Ma BP)、以及S1古土壤发育以后的时期(时代为0.07Ma BP之后)出现的却是缓慢湖侵或盆地下沉。根据这些发现并结合地球物理学前期已获得的有关盆地深部上地幔结构及活动规律,本文提出了盆地湖侵-湖退过程的构造控制模式。在上地幔强烈上拱→减弱或渐趋稳定→再次强烈上拱的构造循环中,地表湖盆会以大幅快速湖退→缓慢湖侵→再大幅快速湖退这样的表现与之对应。盆地地表的地貌-沉积发育与地下的上地幔活动应具有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 第四纪 地貌 湖相沉积 湖侵—湖退 构造
下载PDF
华北地台西缘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早期海水进退及其与聚煤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16
16
作者 彭格林 钟蓉 唐伟忠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8-27,共10页
从古元古代至晚古生代,华北地台西缘经历了坳拉槽、槽后坳和坳陷发育阶段.笔者在大区域地层对比及详细的沉积环境分析基础上,对晚古生代海水进退与聚煤作用关系作了较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晚石炭世晚期至早二叠世早期华北地台西缘主要为... 从古元古代至晚古生代,华北地台西缘经历了坳拉槽、槽后坳和坳陷发育阶段.笔者在大区域地层对比及详细的沉积环境分析基础上,对晚古生代海水进退与聚煤作用关系作了较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晚石炭世晚期至早二叠世早期华北地台西缘主要为潮坪和三角洲沉积发育区,在空间上沉积环境具有东西有别南北分带的特点;西部由潟湖潮坪沉积环境逐渐过渡为河控潟湖三角洲和受潮汐影响的河控滨海三角洲沉积环境;东部为潮坪沉积环境,东侧边缘还出现近山滨海平原沉积环境.研究区在晚石炭世早期一早二叠世早期发生过4次2级海水进退,其中第三、第四次海侵全区发育.早二叠世早期初的第三次2级海侵是最大的一次.最大海侵前夕——晚石炭世晚期末是大区域发育厚—巨厚煤层的最好时期.潟湖三角洲平原和陆源碎屑潮上泥炭坪及泥炭沼泽是最佳的聚煤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 海水进退 聚煤作用 沉积环境
下载PDF
“赫南特阶”和奥陶系—志留系界线的厘定 被引量:14
17
作者 汪啸风 陈孝红 BD.Erdtmann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1999年第3期12-18,共7页
根据对湖北宜昌王家湾、黄花场、分乡以及新近发现的远安苟家垭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剖面生物地层、层序地层和化学地层的综合研究将该区最晚奥陶纪到最早志留纪的化石带自下而上重新厘定为Nankinolithus带,Dicellograptus complexus带,Pa... 根据对湖北宜昌王家湾、黄花场、分乡以及新近发现的远安苟家垭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剖面生物地层、层序地层和化学地层的综合研究将该区最晚奥陶纪到最早志留纪的化石带自下而上重新厘定为Nankinolithus带,Dicellograptus complexus带,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带,Nor-malograptus bohemicus-N.extraordinarius带,Hirnantia-Kinnella带,Glyptograptus? persculp—tus带,Akidograptus ascensus带,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带和Orthograptus vesiculosus带,其中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带可分为Pararetiograptus sinensis亚带,Tangyagraptus typicuas和Diceratograptus mirus亚带。指出目前尚无可靠证据证明国际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层型剖面,即英格兰Dob’s Linn剖面P. acuminatus带底部与该种首次出现(FAD)的层位一致。建议将英国Ashipill统改为阶,内部分两个亚阶,其上部“Hirnantian”亚阶和O/S界线应分别下移到P.pacificus带底部和G.?persculptus带底界。前者的底界与晚奥陶世Nankinolithus带顶部海退事件(NRE)后海侵所形成的最大海泛面的位置基本一致;后者与古冈瓦纳超大陆中部冰盖快速消融所引起的全球海退/海侵时间(HRE)和铱、碳同位素异常以及海洋及大气地球化学状况的突然改变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志留系 界线 赫南特亚阶 海侵 海退事件
下载PDF
高频湖平面升降旋回与等时储层对比——以辽河西部凹陷欢50块杜家台油层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郭建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29-535,共7页
湖平面的升降旋回是控制储集岩层分布的主要因素,因此,可根据这些客观存在的沉积旋回界面进行等时储层的划分与对比。辽河西部凹陷属断陷湖盆,这种湖盆中的旋回沉积层序的格架不同于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的沉积层序格架,可用湖进—湖退(T... 湖平面的升降旋回是控制储集岩层分布的主要因素,因此,可根据这些客观存在的沉积旋回界面进行等时储层的划分与对比。辽河西部凹陷属断陷湖盆,这种湖盆中的旋回沉积层序的格架不同于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的沉积层序格架,可用湖进—湖退(T—R)旋回来进行描述。区内不同级别或不同频率的T—R旋回分别对应于油层、油组及砂岩组。油层大致相当于全球三级旋回,是区内构造幕式性活动的结果,而油组及砂岩组则分别相当全球四级及五级旋回,属米兰科维奇气候旋回的范畴。根据T-R旋回原理所划分的油组及砂岩组,储集砂体在横向及垂向上的分布与变化具有很强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有利于油层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油矿床 湖平面升降 储集层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序列及其对海侵过程的响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陆虹宇 姜守俊 +5 位作者 黄孔文 陈聪 汤永杰 李宏卫 黄屏 黄康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0,共13页
地处南海北部的珠江三角洲在晚第四纪以来经历了数次海面升降过程,沉积了多套海相、陆相及海陆交互相地层,为研究河口海岸带地区的沉积模式及古环境演变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材料。以江门GC088孔岩芯为主要研究材料,通过岩相分析、粒度... 地处南海北部的珠江三角洲在晚第四纪以来经历了数次海面升降过程,沉积了多套海相、陆相及海陆交互相地层,为研究河口海岸带地区的沉积模式及古环境演变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材料。以江门GC088孔岩芯为主要研究材料,通过岩相分析、粒度分析、磁化率、微体古生物学及年代测试分析等手段,结合区域内其他第四系钻孔剖面资料,综合揭示了珠江三角洲江门新会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地层沉积序列及沉积环境演变过程,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新会地区第四系存在河床相、潮控河流相、河口湾相、三角洲前缘相、潮坪相、三角洲平原相6种沉积相及风化形成的花斑黏土层;(2)通过本文新获取的14C和OSL年代测试结果并综合对比区域内其他钻孔的测年结果建立了新会地区晚第四纪以来的年代框架,认为珠江三角洲普遍存在2次海侵-海退旋回过程,且下海侵旋回的年代应归属于MIS 5;(3) GC088孔多指标分析结果呈现出较好的周期性,与海平面变化曲线变化较一致;结合区域内部分钻孔沉积相变化及其他各类指标结果(如元素比值、孢粉、有孔虫等),揭示了珠江三角洲MIS 5阶段可能存在次一级海平面波动。本研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晚更新世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主要受到全球海平面变化及冰期-间冰期旋回时岸线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侵-海退旋回 MIS 5 粒度分析 沉积环境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江苏吴江地区近2000年来的海面波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文 谢志仁 +1 位作者 张建新 黄堃生 《江苏地质》 1996年第1期46-50,共5页
沉积学方法是研究历史时期海面变化的重要手段。吴江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后缘、太湖平原东南部,地势低洼,为最近2000年历史时期中海面变化敏感区。文章作者采用沉积学方法,对之进行了研究。根据该地区浅表层第四系中泥炭层和指相... 沉积学方法是研究历史时期海面变化的重要手段。吴江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后缘、太湖平原东南部,地势低洼,为最近2000年历史时期中海面变化敏感区。文章作者采用沉积学方法,对之进行了研究。根据该地区浅表层第四系中泥炭层和指相化石的分布、测年数据等,结合考古资料和史料,作者认为:在东汉、中唐早期、13世纪时的宋朝发生了几次主要海侵,而在这几次海侵的前后相应地发生了海退。伴随着大的海退,在地层中形成了一些泥炭层;而伴随着海侵,地层中的海相、硅藻分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侵 海退 沉积学 江苏 吴江地区 海面波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