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P AP+AVPAS通气模式在老年AECOPD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鲍磊 秦海东 +3 位作者 肖峰 季伟 宋杨 刘晓东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826-829,共4页
目的研究双水平正压通气(Bi PAP)+平均容量保证压力支持通气(AVPAS)模式联合无创经皮监测(transcutaneous monitoring,TCM)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急诊病房收治的30例老... 目的研究双水平正压通气(Bi PAP)+平均容量保证压力支持通气(AVPAS)模式联合无创经皮监测(transcutaneous monitoring,TCM)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急诊病房收治的30例老年AECOPD病人随机分为Bi PAP+自主触发/时间(S/T)组(S/T组)和Bi PAP+AVPAS组(AVPAS组),每组15例。所有病人在无创通气治疗前、通气1 h后监测呼吸频率(RR)、心率(HR)、收缩压(SB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tcCO2)、经皮氧分压(PtcO_2),评估APACHEⅡ评分并比较。结果 PtcCO_2和PaCO_2(r=0.958,P<0.01)、PtcO_2和PaO_2(r=0.925,P<0.01)呈正相关。治疗前2组间上述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HR、RR、SBP、PtcCO_2、APACHEⅡ评分均下降(P<0.05),PtcO_2升高(P<0.05)。治疗后与S/T组相比,AVPAS组PtcCO_2下降更明显(P<0.05),PtcO_2升高更显著(P<0.05),APACHEⅡ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AECOPD病人的治疗中,予以Bi PAP+AVAPS通气模式联合TCM监测,能提供更为准确、及时、有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BiPAP+S/T BiPAP+AVPAS 无创经皮监测 经皮氧分压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氧气与空气雾化对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杨燕 徐静娟 +4 位作者 韩英 万文霞 贾小英 刘艳 王文燕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49-53,共5页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同时雾化吸入时,不同雾化驱动气体对患者雾化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压动态变化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随机分为氧气组和空气组各32例。氧气组在无创机...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同时雾化吸入时,不同雾化驱动气体对患者雾化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压动态变化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随机分为氧气组和空气组各32例。氧气组在无创机械通气的同时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空气组进行空气驱动雾化吸入。记录雾化0 min、5 min、10 min、15 min,雾化结束5 min、10 min、15 min的患者经皮二氧化碳分压。记录治疗前、治疗第4天、治疗第7天动脉血气分析、CAT评分、痰液症状积分。结果两组各30例完成研究。两组雾化不同时间经皮二氧化碳分压比较,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CO_(2)、pH值、CAT评分、痰液症状积分均有改善,其中PaCO_(2)在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雾化驱动气体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氧气组能够使雾化过程中经皮二氧化碳分压维持相对稳定。而空气组能够降低雾化过程中经皮二氧化碳分压,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有严重CO_(2)潴留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无创机械通气 雾化吸入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氧气 空气 痰液症状积分
下载PDF
不同PI值下新生儿TcPCO_(2)、TcPO_(2)与PaCO_(2)、PaO_(2)的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惠芳 周敏丽 +3 位作者 钟力力 蒋文星 邓秋燕 李琳 《华夏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46-50,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血流灌注指数(PI)下新生儿动脉血气与经皮血气检测指标的一致性,分析经皮血气检测指标对不同PI值下新生儿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1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测的PI值分为3组,PI≥1.4为A组,... 目的:探究不同血流灌注指数(PI)下新生儿动脉血气与经皮血气检测指标的一致性,分析经皮血气检测指标对不同PI值下新生儿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1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测的PI值分为3组,PI≥1.4为A组,0.7≤PI<1.4为B组,PI<0.7为C组。监测3组TcPCO_(2)、TcPO_(2)、PaCO_(2)、PaO_(2)并进行相关性及一致性分析。结果:A组TcPCO_(2)、PaCO_(2)明显高于B、C组,TcPO_(2)、PaO_(2)明显低于B、C组(P<0.05);3组新生儿TcPCO_(2)与PaCO_(2)、TcPO_(2)与PaO_(2)均呈正相关;Bland-altman结果表明TcPCO_(2)与PaCO_(2)、TcPO_(2)与PaO_(2)均呈显著一致性。结论:不同PI值下新生儿中TcPCO_(2)与PaCO_(2)、TcPO_(2)与PaO_(2)的一致性显著,可以减少动脉血气分析次数,较真实反映新生儿氧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灌注指数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经皮氧分压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氧分压
下载PDF
不同雾化时机对无创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效果比较
4
作者 徐静娟 杨燕 +3 位作者 刘艳 姚莉 万文霞 凌楠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对比无创间歇期雾化与无创同时雾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雾化过程中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tCO_(2))动态变化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慢性... 目的对比无创间歇期雾化与无创同时雾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雾化过程中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tCO_(2))动态变化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无创间歇期雾化吸入,试验组给予无创同时雾化吸入,观察2组雾化0、5、10、15 min(雾化结束点)的PtCO_(2)数值,记录每日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主要包括PaCO_(2)、PaO_(2)、pH),记录治疗前、治疗第4天、治疗第7天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评估评分。结果最终纳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3例患者。对照组男25例,女8例,年龄(75.33±8.24)岁;试验组男25例,女8例,年龄(72.39±8.56)岁。对照组患者雾化0、5、10、15 min PtCO_(2)数值分别为(63.83±12.47)、(64.40±12.57)、(65.42±13.77)、(66.62±14.59)mmHg(1 mmHg=0.133 kPa),各时间点PtCO_(2)之间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5,P<0.01),进一步采用Sidak法两两比较显示雾化15 min与雾化0、5、10 min的PtCO_(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雾化0、5、10、15 min PtCO_(2)数值分别为(67.62±11.89)、(67.15±12.12)、(67.82±12.22)、(68.15±12.09)mmHg,各时间点PtCO_(2)之间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0,P>0.05);2组患者PaCO_(2)和pH值均随治疗时间好转,但对照组最早在治疗第4天开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在治疗第2天开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雾化方式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无创同时雾化在雾化过程中更能维持PtCO_(2)的平稳,安全性更高,且能够更早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PaCO_(2)和pH值,是无创通气与雾化治疗联合运用尤其是患者伴有高碳酸血症时更宜选择的雾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无创机械通气 雾化吸入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原文传递
经皮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组织缺氧的可行性 被引量:4
5
作者 谢志毅 刘大为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9年第2期52-54,共3页
休克的监测和治疗需要准确及时反映组织缺氧的指标,但是近年来肺动脉的应用受到质疑、监测局部组织代谢的胃粘膜张力计也逐渐淡出临床、能够应用到临床的反映组织缺氧的监测工具和指标非常有限,迫切需要探索其他技术方法,本文论述了... 休克的监测和治疗需要准确及时反映组织缺氧的指标,但是近年来肺动脉的应用受到质疑、监测局部组织代谢的胃粘膜张力计也逐渐淡出临床、能够应用到临床的反映组织缺氧的监测工具和指标非常有限,迫切需要探索其他技术方法,本文论述了经皮氧和二氧化碳分压监测能否用于组织缺氧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缺氧 经皮氧分压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不同雾化吸入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无创通气治疗的效果评价
6
作者 杨燕 姚莉 +2 位作者 万文霞 贾小英 凌楠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15-623,共9页
目的通过对三种不同雾化吸入方法作对比,分析不同雾化吸入方法对使用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NIV)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运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方法,根据纳... 目的通过对三种不同雾化吸入方法作对比,分析不同雾化吸入方法对使用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NIV)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运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入住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一组、试验二组。对照组采用NIV间歇期氧气驱动雾化治疗,试验一组采用NIV同时氧气驱动雾化治疗,试验二组采用NIV同时空气驱动雾化治疗,三组无创呼吸机设置和雾化治疗方案均保持一致。比较三种雾化吸入方法的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tCO_(2))的动态波动,动脉血气指标(PaCO_(2)、PaO_(2)、pH),生命体征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异常波动次数。结果对照组、试验一组雾化15 min的PtCO_(2)水平均高于试验二组(P<0.05),组内比较显示对照组雾化15 min PtCO_(2)高于其他时间点PtCO_(2)(P<0.05)。试验一组各时间点PtCO_(2)总体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二组各测量时间点PtCO_(2)随测量时间逐渐降低(P<0.05),试验二组雾化前后的PtCO_(2)差值(ΔPtCO_(2))较对照组和试验一组大(P<0.05)。试验二组雾化结束0 min、5 min PtCO_(2)均低于对照组和试验一组(P<0.05),雾化结束10 min、15 min PtCO_(2)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各时间点PtCO_(2)除雾化结束10 min与雾化结束15 min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时间点PtCO_(2)均随测量时间降低(P<0.05)。试验一组任意两个时间点PtCO_(2)均有显著差异,随测量时间降低(P<0.05);试验二组雾化结束5 min PtCO_(2)较雾化结束0 min低(P<0.05),其余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PaCO_(2)和pH值最早与治疗第4天PaCO_(2)和pH有显著差异(P<0.01);试验一组、试验二组治疗前PaCO_(2)与其余时间点均有显著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雾化吸入 氧气驱动雾化 空气驱动雾化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无创机械通气
原文传递
经皮氧气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呼吸支持新生儿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巍巍 马建荣 邹丽颖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氧气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收治的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105... 目的评价经皮氧气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收治的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105例,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新生儿进行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TcPO2)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 dioxide pressure,TcPCO2)监测,并与PaO2及PaCO2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了解TcP CO2监测的使用效果及作用特点。结果常规探头温度设置在42.5℃,TcPO2和TcPCO2监测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效果良好,均呈正相关(r=0.805,P<0.01;r=0.907,P<0.01);TcPCO2与PaCO2值相差≤3 mmHg(1 mmHg=0.133 kPa)的患儿比例为52.4%(55/105),相差≤5 mmHg的比例为80.95%(85/105),连续监测2 h,TcPO2、TcPCO2监测数据稳定。探头温度分别设定在40℃、41℃、42℃时,TcPCO2与PaCO2结果分别为(53.57±8.65)mmHg比(50.16±11.23)mmHg,(42.29±9.42)mmHg比(45.22±11.15)mmHg,(42.67±8.73)mmHg比(45.10±10.26)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cP CO2监测效果良好。但探头温度为40℃、41℃时,TcPO2显著低于PaO2[(41.81±13.31)mmHg比(52.70±11.03)mmHg,(41.96±9.06)mmHg比(45.10±10.92)mmHg,P均<0.05]。结论TcPCO2可连续获取二氧化碳分压结果,连续监测2 h结果稳定,尤其适用于高频振荡通气等模式呼吸支持的早产儿监测,且在探头温度40℃、41℃均可获得良好的二氧化碳监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氧分压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血氧分压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新生儿 呼吸支持
下载PDF
TcPCO_2与TOF指导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拔管时机对呼吸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魏晶晶 赵磊 +1 位作者 王天龙 肖玮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510-51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组织CO_2分压(transcutaneous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Tc PCO_2)监测联合四个成串刺激(train-of-four,TOF)监测指导老年患者拔管,对于降低老年患者全麻术后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临床价值。方法择期全麻手术... 目的探讨经皮组织CO_2分压(transcutaneous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Tc PCO_2)监测联合四个成串刺激(train-of-four,TOF)监测指导老年患者拔管,对于降低老年患者全麻术后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临床价值。方法择期全麻手术老年患者(年龄〉65岁),随机分为常规组(C组)、TOF组(T组)、TOF联合Tc PCO_2(U)组。3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管理方法。C组根据临床指标常规拔管,T组除达到常规拔管条件外还需满足TOF≥0.9,U组除满足常规拔管条件外,还需同时满足TOF≥0.9且Tc PCO_2恢复至术前基础水平±5 mm Hg。拔管后3组患者均返回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比较各组患者在拔管即刻、入PACU后即刻、入PACU后30 min、入PACU后60min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4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拔管即刻,3组患者CO_2蓄积的发生率比较:C组与U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7%vs.9.1%;χ^2=6.421,P=0.011),其余各个时刻T组与U组CO_2蓄积的发生率均低于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17);与C组相比,T组与U组在各个时刻肌力恢复不佳及主观症状虚弱的发生率均低于C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联合应用TOF与Tc PCO_2监测老年患者拔管,可以减少老年患者拔管后早期呼吸系统的并发症,提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经皮组织CO2分压 四个成串刺激 全麻 拔管 呼吸道不良事件
下载PDF
针刺合谷对循经远端穴位经皮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龚萍 张明敏 +1 位作者 黄光英 王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60-763,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合谷穴和旁开非穴位对同一条经络上穴位和非穴位的经皮氧分压(tc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tc-PaCO2)的影响,为循经感传现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仪,分别对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3次检测:针刺右侧非穴位,观察同侧穴位... 目的观察针刺合谷穴和旁开非穴位对同一条经络上穴位和非穴位的经皮氧分压(tc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tc-PaCO2)的影响,为循经感传现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仪,分别对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3次检测:针刺右侧非穴位,观察同侧穴位(非合谷-曲池组);针刺对侧穴位,观察同侧穴位(合谷-曲池组);针刺右侧穴位,观察同侧非穴位(合谷-非曲池组)。记录并比较每组针刺前及针刺后1min、5min、10min的tcPaO2、tcPaCO2值的变化。结果针刺前及针刺后1min各组tcPaO2、tcPaCO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后5min,合谷-曲池组、合谷-非曲池组tcPaO2、tcPa-CO2值均较本组治疗前及同时间点非合谷-曲池组显著升高(P<0.01或P<0.05)。针刺后10min,合谷-曲池组tcPaO2较本组针刺前及同时间点非合谷-曲池组升高(P<0.01);合谷-非曲池组tcPaO2值下降并低于针刺5min(P<0.05),但仍高于本组针刺前及同时间点非合谷-曲池组(P<0.01);合谷-曲池组tcPaCO2升高并与本组针刺前、针刺后5min及同时间点合谷-非曲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合谷-非曲池组tcPaCO2值则较针刺后5min升高(P<0.01)。非合谷-曲池组针刺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合谷穴可持续升高远端穴位处和非穴位处的tc-PaO2、tcPaCO2,而针刺非穴位则对远端穴位处和非穴位处的tcPaO2、tcPaCO2无影响,提示了循经感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氧分压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循经感传 针刺 合谷 曲池
原文传递
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微循环对血气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蕾 翟芳会 张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76-679,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微循环状态改变对血气分析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6月在洛阳市中心医院住院的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40例为病例组,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无异常者40名为对照组,采集患者感染部位分泌物及... 目的探讨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微循环状态改变对血气分析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6月在洛阳市中心医院住院的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40例为病例组,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无异常者40名为对照组,采集患者感染部位分泌物及血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检测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经皮组织氧分压(tcpO2)、经皮组织二氧化碳分压(tcpCO2)、氧偏移度水平.结果40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4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70.83%、25.00%、4.17%.两组PaO2、PaCO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病例组tcpCO2、氧偏移度水平分别为(49.91±12.77)mmHg、(0.42±0.13)%,高于对照组(P<0.05),tcpO2为(46.67±11.46)mmHg,低于对照组(P<0.05).最终28例存活、12例病死,病死患者在入院时tcpCO2、氧偏移度水平高于存活患者(P<0.05),tcpO2低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引起重症感染性休克的主要病原菌,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微循环对早期PaO2、PaCO2影响不明显,对tc-pO2、tcpCO2、氧偏移度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微循环 动脉血氧分压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经皮组织氧分压 经皮组织二氧化碳分压
原文传递
动态监测经皮血气分析指标和炎性指标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杨华蕾 王小雷 +2 位作者 田金凤 魏培培 聂军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4期60-66,共7页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经皮氧分压[p_(tc)(O_(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_(tc)(CO_(2))]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40例NRDS患儿作为...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经皮氧分压[p_(tc)(O_(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_(tc)(CO_(2))]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40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BPD分为BPD组108例和非BPD组132例。比较2组患儿出生后第1、7、14天时p_(tc)(O_(2))、p_(tc)(CO_(2))、SAA、IL-6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探讨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其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采用相对危险度(RR)和95%置信区间(CI)评价各指标对NRDS患儿并发BPD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决策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BPD的效能及临床净获益。结果出生后第1天,2组患儿p_(tc)(O_(2))、p_(tc)(CO_(2))和血清SAA、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7、14天,BPD组p_(tc)(O_(2))低于非BPD组,p_(tc)(CO_(2))和血清SAA、IL-6水平高于非B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儿BPD程度与出生后第7天时p_(tc)(O_(2))呈负相关(r=-0.724,P<0.05),与出生后第7天时p_(tc)(CO_(2))、SAA、IL-6呈正相关(r=0.635、0.830、0.715,P<0.05);患儿肺功能障碍程度与出生后第7天时p_(tc)(O_(2))呈负相关(r=-0.719,P<0.05),与出生后第7天时p_(tc)(CO_(2))、SAA、IL-6呈正相关(r=0.673、0.756、0.696,P<0.05);出生后第7天时,BPD患儿p_(tc)(O_(2))分别与SAA、IL-6呈负相关(r=-0.605、-0.623,P<0.05),p_(tc)(CO_(2))分别与SAA、IL-6呈正相关(r=0.618、0.650,P<0.05)。ROC曲线显示,出生后第7天p_(tc)(O_(2))、p_(tc)(CO_(2))、SAA、IL-6联合预测NRDS并发BPD的效能优于四者单独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938(95%CI:0.899~0.965)。p_(tc)(CO_(2))、SAA、IL-6高表达者并发BPD的风险是低表达者的2.256、1.668、1.667倍,p_(tc)(O_(2))高表达者并发BPD的风险是低表达者的0.568倍。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阈值在0.2~0.9时,出生后第7天时p_(tc)(O_(2))、p_(tc)(CO_(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经皮氧分压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淀粉样蛋白A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使用激光多普勒仪二氧化碳分压单元评估局部能量代谢的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朝政 古菲菲 +2 位作者 王燕平 赵朋娜 张维波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9年第5期43-47,53,共6页
目的:使用激光多普勒仪的二氧化碳分压单元,通过特定的数据处理,实现对经皮二氧化碳释放率(transcutaneous CO2emissing rate,TCER)的测量,以反映局部组织的能量代谢水平。方法:选择36名无明确诊断疾病的健康人作为受试者。使用二氧化... 目的:使用激光多普勒仪的二氧化碳分压单元,通过特定的数据处理,实现对经皮二氧化碳释放率(transcutaneous CO2emissing rate,TCER)的测量,以反映局部组织的能量代谢水平。方法:选择36名无明确诊断疾病的健康人作为受试者。使用二氧化碳分压单元测量8名受试者全身5个部位的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TcPCO_2),用MATLAB程序对线性分压曲线中最小值之后的一段曲线进行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以拟合直线的斜率作为TCER,然后计算TcPCO_2、TCER的相对标准偏差并进行比较;测量6名受试者屏气前后的TcPCO_2,通过计算得到TCER值;测量22名受试者(12名男性、10名女性)肘部和腕部的TcPCO_2,通过计算得到TCER值。使用MATLAB软件、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差的对数随时间呈线性变化。TcPCO_2、TCER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1±0.04、0.86±0.30,差异有显著性(P<0.01)。屏气前、后的TCER分别为(5.16±1.94)、(6.16±1.98)mmHg/s(1 mmHg=133.322 Pa),差异有显著性(P<0.01);肘部与腕部的总体TCER均值分别为(4.73±1.44)、(3.88±1.24)mmHg/s,差异有显著性(P<0.01);男性肘部与腕部的TCER分别为(4.94±1.50)、(3.55±1.28)mmHg/s,差异有显著性(P<0.01),女性肘部与腕部的TCER分别为(4.48±1.36)、(4.28±1.09)mm Hg/s,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二氧化碳分压测量单元可以有效地测量TCER,从而对局部组织的能量代谢做出评估,该方法与以往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transcutaneous CO_2 emission,TCE)测量发现的规律类似,可弥补TCE测量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二氧化碳释放率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能量代谢 激光多普勒仪 二氧化碳分压单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