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叔丁基醚无铅汽油肝脏毒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红 赵进顺 +2 位作者 高锦伍 付筱 何兵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探讨甲基叔丁基醚 (methyltertiarybutylether ,MTBE)无铅汽油对肝脏损伤的敏感指标及损伤机制。[方法 ]昆明种小鼠经呼吸道静式染毒 ,MTBE无铅汽油染毒剂量为 2 2 876.0、114 3 8.0及 2 2 87.6mg/m3 每天一次 ,连续 2h ,共 2 2... [目的 ]探讨甲基叔丁基醚 (methyltertiarybutylether ,MTBE)无铅汽油对肝脏损伤的敏感指标及损伤机制。[方法 ]昆明种小鼠经呼吸道静式染毒 ,MTBE无铅汽油染毒剂量为 2 2 876.0、114 3 8.0及 2 2 87.6mg/m3 每天一次 ,连续 2h ,共 2 2d。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碱性磷酸酶 (AKP)、γ 谷酰基转肽酶 (γ GT)含量 ;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分别用荧光法、苯三酚自氧化固定时间法测定 ;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 ]雌性小鼠各组酶活性及MDA、SOD含量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雄性小鼠 2 2 876.0mg/m3 染毒组AST、AKP和γ GT的活性高于阴性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SOD含量随吸入MTBE无铅汽油量的增加而减少 ,各染毒组与对照组及染毒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电镜观察到 2 2 876.0mg/m3 染毒组雄性小鼠肝细胞滑面内质网增生 ,粗面内质网扩张、囊泡样变性 ,肝细胞核周间隙扩张 ,线粒体及肝窦区无明显改变。 [结论 ]MTBE无铅汽油对小鼠肝脏的损伤可能与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雄性小鼠可能较雌性小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甲基叔丁基醚 无铅汽油 肝毒性 超微结构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白花丹素的体外肝毒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韦敏 刘华钢 刘丽敏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2-1314,共3页
目的观察白花丹素在体外对4种肿瘤细胞的作用及其在体外对人胚肝细胞L-O2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白花丹素对肿瘤细胞和人胚肝细胞L-O2的毒性,比较其IC50值;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花丹素作用后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OD,M... 目的观察白花丹素在体外对4种肿瘤细胞的作用及其在体外对人胚肝细胞L-O2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白花丹素对肿瘤细胞和人胚肝细胞L-O2的毒性,比较其IC50值;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花丹素作用后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OD,MDA,LDH值的变化。结果白花丹素在体外具有较强抗肿瘤作用,同时对人胚肝细胞L-O2有一定的毒性作用。结论白花丹素是优良的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细胞有明显毒性作用,同时具有一定肝毒性,使用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素 人胚肝细胞L-O2 肝毒性
下载PDF
苯对肝、肾等器官的毒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夏昭林 金锡鹏 +2 位作者 凌治萍 陆培廉 顾学箕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1994年第5期286-288,共3页
应用光镜、电镜观察和功能测定研究不同剂量的苯吸入染毒27周对雌性BALB/C小鼠的肝肾等器官的毒作用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苯对肾、肺的损伤轻微;但对肝脏可引致脂肪沉积、气球样变和嗜酸样变性及点坏死,并随染毒剂量增加... 应用光镜、电镜观察和功能测定研究不同剂量的苯吸入染毒27周对雌性BALB/C小鼠的肝肾等器官的毒作用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苯对肾、肺的损伤轻微;但对肝脏可引致脂肪沉积、气球样变和嗜酸样变性及点坏死,并随染毒剂量增加和染毒时间延长,病变程度及范围加重。电镜观察可见:较高剂量组肝细胞内线粒体肿胀、边集,内质网减少;肝细胞及肝窦内有较多的脂滴和髓样小体。染毒后期较高剂量组转氨酶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染毒 肝脏 肾脏 毒性 苯中毒
下载PDF
朴春丽基于毒邪理论辨治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变经验撷英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添娇 彭雨婷 朴春丽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4期490-494,共5页
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朴春丽基于“毒邪”理论与糖尿病皮肤病变“毒损肝络”理论,采用“解毒通络调肝”的治疗大法,创制具有清热化浊解毒、益气通络排毒、调肝解郁脱毒之效的“解毒通络调肝方”作为底方进行治疗。... 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朴春丽基于“毒邪”理论与糖尿病皮肤病变“毒损肝络”理论,采用“解毒通络调肝”的治疗大法,创制具有清热化浊解毒、益气通络排毒、调肝解郁脱毒之效的“解毒通络调肝方”作为底方进行治疗。临证还根据皮肤瘙痒、痤疮、带状疱疹、丹毒、糖尿病足等不同类型皮肤病变的特异性临床特征和病机特点,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在组方遣药时合用靶方靶药,做到病证结合,态靶同调,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皮肤病变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足 毒邪 毒损肝络 解毒通络
下载PDF
铬中毒性肝肾损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曾明 王翔朴 +2 位作者 安飞云 高泽宣 王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869-870,共2页
给Wistar 雄性大鼠腹腔注射重铬酸钾735mg/kg 体重,每天1 次,连续染毒7 天,停止染毒后继续观察7 天。结果显示:肾脏、肝脏先后出现明显的形态和功能异常,并随着染毒时间延长肾、肝病变程度及范围加重;肾损害... 给Wistar 雄性大鼠腹腔注射重铬酸钾735mg/kg 体重,每天1 次,连续染毒7 天,停止染毒后继续观察7 天。结果显示:肾脏、肝脏先后出现明显的形态和功能异常,并随着染毒时间延长肾、肝病变程度及范围加重;肾损害主要为肾小管功能障碍,染毒后期累及到肾小球;肝损伤的特征为中央静脉区肝细胞的浊肿变性和点片状坏死,血清转氨酶显著升高;停止铬接触后肾功能恢复较慢且不完全,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提示铬中毒动物肾脏损害程度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铬酸钾 肝损害 肾损害 铬中毒
下载PDF
恙虫病并发中毒性肝炎30例 被引量:14
6
作者 邓练贤 杨绍基 谢俊强 《新医学》 1998年第3期128-129,共2页
目的 :探讨恙虫病并发中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按诊断标准选择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本组除了具有恙虫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外 ,同时出现黄疸占 2 3% (总胆红素平均 164μmol/ L)、出血点和瘀斑占 13% ,肝大占 77% ,脾大占 63%。A... 目的 :探讨恙虫病并发中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按诊断标准选择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本组除了具有恙虫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外 ,同时出现黄疸占 2 3% (总胆红素平均 164μmol/ L)、出血点和瘀斑占 13% ,肝大占 77% ,脾大占 63%。AL T和 AST升高 ,平均分别为 2 95 U/ L和 2 4 0 U/L。使用特效抗菌药物和护肝退黄治疗有良效。结论 :恙虫病并发中毒性肝炎较常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中毒性肝炎 肝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经口摄入硫酸铝钾对兔肝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萍 吴世德 +3 位作者 王淑娥 张廷国 崔晞 张彦林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05-906,共2页
目的 为探讨铝对家兔肝肾的影响。方法 将兔给予不同剂量的硫酸铝钾 8周 ,测定肝、肾组织中铝、铜、锌、锰的含量及SOD、GSH -Px活力 ,同时做病理检查。结果 随着硫酸铝钾摄入量的增加 ,肝肾组织中铝水平升高 (P<0 0 0 1) ,而铜... 目的 为探讨铝对家兔肝肾的影响。方法 将兔给予不同剂量的硫酸铝钾 8周 ,测定肝、肾组织中铝、铜、锌、锰的含量及SOD、GSH -Px活力 ,同时做病理检查。结果 随着硫酸铝钾摄入量的增加 ,肝肾组织中铝水平升高 (P<0 0 0 1) ,而铜、锌、锰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P <0 0 5 ,P <0 0 1) ,SOD活力在高剂量组有显著性降低 (P <0 0 5 ,P<0 0 1) ,而GSH -Px的活力在低、高剂量组均有显著性下降 (P <0 0 5 ,P <0 0 1)。对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 ,低、高剂量组的肝、肾组织均有损伤 ,特别是高剂量组损伤严重。结论 铝通过拮抗其它微量元素而抑制SOD、GSH -Px的活性是造成肝、肾损伤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铝钾 微量元素 抗氧化酶 肾毒性 肝毒性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混苯对大鼠肝肾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取南 魏凌珍 +1 位作者 孙美芳 孙栩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研究了混苯亚急性染毒对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及其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混苯无论主要含苯还是二甲苯均可导致大鼠肝细胞合成蛋白质能力下降 ,主要含苯的混苯还可增加肝实质细胞的通透性 ,使血清AST、ALT及LDH等酶活性升高 ;混... 研究了混苯亚急性染毒对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及其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混苯无论主要含苯还是二甲苯均可导致大鼠肝细胞合成蛋白质能力下降 ,主要含苯的混苯还可增加肝实质细胞的通透性 ,使血清AST、ALT及LDH等酶活性升高 ;混苯可升高大鼠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 ,表现为血清MDA含量增加 ,同时降低血清抗氧化酶SOD和GSH Px活力。相关分析表明 ,TPr与MDA呈负相关 ,与SOD呈正相关 ;alb与SOD和GSH -Px均呈正相关 ;TBA与SOD呈负相关。提示 ,脂质过氧化反应水平的升高和血清抗氧化酶活力的降低与混苯肝毒作用有关。同时 ,以二甲苯为主的混苯还可导致实验大鼠的肾功能障碍 ,表现为血清BUN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苯 亚急性毒性 肝功能 肾功能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泽泻汤加味方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光晖 刘玉玲 +3 位作者 李平 王迎寒 赵素微 张树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45-149,共5页
目的:观察泽泻汤加味方对Wistar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及脏器损伤,确定毒性反应的剂量,为拟定人的安全用量提供参考。方法: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泽泻汤加味方低、中、高剂量组(15,30,60 g·kg-1),每组20只,雌雄各半。各组ig... 目的:观察泽泻汤加味方对Wistar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及脏器损伤,确定毒性反应的剂量,为拟定人的安全用量提供参考。方法: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泽泻汤加味方低、中、高剂量组(15,30,60 g·kg-1),每组20只,雌雄各半。各组ig给药每日1次,连续90 d。每天观察记录动物体征;给药结束和停药2周后,分别对动物进行血液学和血清生化学指标检测;对主要脏器称重,计算脏器系数,进行病理组织学检察。结果:泽泻汤加味方对大鼠脏器系数未见异常。高剂量组大鼠活动减少、毛色发黄,脱毛;中、低剂量组雌性动物在第9,10周体重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P<0.05)。高剂量组雌性动物在实验第10周体重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显示,泽泻汤加味方高剂量组大鼠雌雄各1例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坏死、脱落;雄性大鼠1例见肝脏瘀血。结论:泽泻汤加味方中剂量组90 d给药对大鼠未观察到明显有害作用,高剂量组可能出现一定的肝、肾损伤。泽泻汤加味方在较大剂量长期应用时密切关注可能引起的肝、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泻汤加味方 长期毒性 肝肾毒性
原文传递
益气解毒调和肝脾法治疗恶性血液病伴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郎立新 王晓波 +5 位作者 杨淑莲 周振环 汤久慧 杨博 孙长勇 李欲来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1684-1688,共5页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调和肝脾法治疗恶性血液病伴抑郁状态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门诊及住院辨证为正气虚弱、邪毒内蕴、肝郁脾虚型的恶性血液病伴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口服帕罗西...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调和肝脾法治疗恶性血液病伴抑郁状态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门诊及住院辨证为正气虚弱、邪毒内蕴、肝郁脾虚型的恶性血液病伴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口服帕罗西汀20 mg/d,1次/d,早餐时顿服,药片完整吞服。观察组30例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参芪杀白汤合四逆散加减,水煎400 m L,早晚饭后口服。连续治疗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和6周后观察临床症状及HAMD评分,以及于治疗前后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有效8例,显效13例,痊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10例,显效9例,痊愈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4周和6周后,2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且从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2组CD3^+、CD4^+、CD4^+/CD8^+均显著降低,CD8^+显著升高,2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6周后,2组CD3^+、CD4^+、CD4^+/CD8^+均显著升高(P均<0.05),CD8^+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益气解毒调和肝脾法治疗恶性血液病伴抑郁状态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并且可以显著提高本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杀白汤 四逆散 帕罗西汀 恶性血液病 抑郁症 T淋巴细胞亚群 益气解毒 和肝脾
下载PDF
闹羊花根对狗肝、肾亚急性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佐飞 刘世新 曾凡波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1993年第2期27-29,共3页
将家犬分为4组,每组4只,雌雄各半。以闹羊花根0.170、0.345、1.420g/kg剂量分3组饲喂家犬3个月,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发现闹羊花根可致家犬肝灶状坏死,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性、脂肪变性;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气球样... 将家犬分为4组,每组4只,雌雄各半。以闹羊花根0.170、0.345、1.420g/kg剂量分3组饲喂家犬3个月,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发现闹羊花根可致家犬肝灶状坏死,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性、脂肪变性;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气球样变性。生化测定:GPT及BUN值有增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给药45天后,高剂量组GPT有极显著性差异,BUN有显著性差异。尿常规:蛋白定性、上皮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均呈阳性。认为闹羊花较长时问应用时,可致肝、肾功能结构损害,及时停药、治疗有一定可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闹羊花 药理学 毒性 毒理学
下载PDF
紫杉胶囊急性毒性和反复给药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靳洪涛 李慧 +5 位作者 李晋 丁晓霜 刘岩 李成合 黄明芳 王爱平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年第5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紫杉胶囊的急性毒性和反复给药毒性,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急性毒性采用最大给药剂量法(10g/kg),观察给药后小鼠出现毒性反应。反复给药毒性实验分为0.25、0.5、1.0g/kg3个给药组(分别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8、17、33倍)及溶... 目的观察紫杉胶囊的急性毒性和反复给药毒性,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急性毒性采用最大给药剂量法(10g/kg),观察给药后小鼠出现毒性反应。反复给药毒性实验分为0.25、0.5、1.0g/kg3个给药组(分别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8、17、33倍)及溶剂对照组,连续给药90天。停药后恢复期观察4周。检测指标包括动物一般状况、血液学和凝血、血清生化、尿检查及病理组织学等内容。结果急性毒性实验给药后部分动物观察到了眼睑下垂,活动减少,第2天、第4天各有1只小鼠死亡。紫杉胶囊0.5、1.0g/kg连续给药90天。可见雌性大鼠进食量一过性降低,体重下降;AST和ALT增高,给药结束时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0.5、1.0g/kg组肝脏片状坏死;骨髓血涂片结果显示骨髓造血细胞轻度抑制,恢复期结束时均未见异常。结论ICR小鼠单次灌胃紫杉胶囊的LD50大于10g/kg。SD大鼠灌胃紫杉胶囊90天反复给药毒性试验,其无毒反应剂量为0.25g/kg。0.5、1.0g/kg动物毒性反应主要为可逆性的肝脏毒性和骨髓轻微抑制作用。上述研究结果为紫杉胶囊的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胶囊 急性毒性 反复给药毒性 肝脏毒性 骨髓抑制
下载PDF
南沙参多糖分散片急性毒性试验及对小鼠试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泽岸 马海忠 +5 位作者 李玲 廖明琪 邵婷玑 梁莉 王婷 乔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47-250,共4页
目的:观察南沙参多糖分散片(RPDTS)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及其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最大给药量考察RPDTS的急性毒性;RPDTS低、中、高剂量(0.75,1.5,3 g.kg-1)灌胃给药7 d后,采用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 目的:观察南沙参多糖分散片(RPDTS)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及其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最大给药量考察RPDTS的急性毒性;RPDTS低、中、高剂量(0.75,1.5,3 g.kg-1)灌胃给药7 d后,采用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比色法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组织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小鼠ig RPDTS最大给药量为含生药208 g.kg-1,相当于南沙参临床用量的120倍;RPDTS各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和肝组织中MDA含量(P<0.05),提高肝组织中T-SOD和GSH-Px活性(P<0.05);病理形态学观察显示RPDTS能明显减轻肝脏的病理损伤。结论:RPDTS无急性毒性,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参多糖 分散片 急性毒性 急性肝损伤 四氯化碳 最大给药量
原文传递
肝靶向米托蒽醌毫微球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志荣 廖工铁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38-40,共3页
作者对肝靶向米托蒽醌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球静脉注射剂的急性毒性进行了研究。小鼠尾静脉注射试验表明该注射剂无明显局部刺激性,LD_(50)为16.9±3.9mg/kg;肝脏细胞结构无明显损伤;心、脾、肾等脏器亦未... 作者对肝靶向米托蒽醌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球静脉注射剂的急性毒性进行了研究。小鼠尾静脉注射试验表明该注射剂无明显局部刺激性,LD_(50)为16.9±3.9mg/kg;肝脏细胞结构无明显损伤;心、脾、肾等脏器亦未见特殊病理改变。结果证明米托蒽醌毫微球静脉注射剂的急性毒性小于米托蒽醌注射液,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托蒽醌 毫微球 急性 毒性 肝靶向药物 新药
下载PDF
恙虫病并发肝损害25例
15
作者 李英强 陈志锋 黄肇权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2年第7期612-613,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恙虫病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按诊断标准选择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本组除了具有恙虫病特征性临床表现外 ,同时出现黄疸占 2 8% ,出血点和瘀斑占 16 % ,肝肿大占88% ,脾大占 6 4 %。ALT、AST升高。使用特效抗... 目的 探讨急性恙虫病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按诊断标准选择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本组除了具有恙虫病特征性临床表现外 ,同时出现黄疸占 2 8% ,出血点和瘀斑占 16 % ,肝肿大占88% ,脾大占 6 4 %。ALT、AST升高。使用特效抗菌药物和护肝退黄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恙虫病并发肝损害较常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肝损害 并发症 临床特点 诊断
原文传递
拓展王伯祥教授“肝络瘀阻”学说构建中医肝病分期辨证体系 被引量:11
16
作者 聂广 张赤志 +7 位作者 唐智敏 盛国光 张建军 李瀚旻 方步武 陈盛铎 朱清静 曾常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773-779,786,共8页
本文回顾了王伯祥教授治疗肝病尤重瘀血的学术思想和善用活血化瘀药物的临床经验,总结了该团队在“肝病血瘀证”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成果,阐述了该团队在此基础上构建“毒损肝络”假说的具体内容和临床应用,提出以分期辨证取代分型辨证诊... 本文回顾了王伯祥教授治疗肝病尤重瘀血的学术思想和善用活血化瘀药物的临床经验,总结了该团队在“肝病血瘀证”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成果,阐述了该团队在此基础上构建“毒损肝络”假说的具体内容和临床应用,提出以分期辨证取代分型辨证诊疗体系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血瘀证 毒损肝络假说 分型辨证 分期辨证
下载PDF
益气解毒通络颗粒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星状细胞标记物VEGF和PDGF-AB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赫伟丽 苑晓晨 +2 位作者 赵帆 徐光福 张爱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2715-2720,共6页
目的:探讨益气解毒通络颗粒剂治疗乙肝肝硬化好转的分子机制,完善该方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随机选择符合入排标准的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15例,... 目的:探讨益气解毒通络颗粒剂治疗乙肝肝硬化好转的分子机制,完善该方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随机选择符合入排标准的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15例,肝炎门诊就诊的乙肝肝硬化患者4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均已规范使用抗病毒药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入组后予益气解毒通络颗粒治疗6个月;对健康者,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分别采集血样,待标本集中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成批检测VEGF、PDGF-AB含量。并将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显示,血清VEGF水平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前较健康者轻度升高,治疗后较治疗前及健康者均有所下降,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血清PDGF-AB水平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前较健康者显著降低(P <0. 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 <0. 05)但仍低于健康者(P <0. 05)。结论:VEGF和PDGF-AB水平的变化与乙肝后肝硬化的发病相关,益气解毒通络颗粒能够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VEGF和PDGF-AB水平,这可能是其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解毒通络颗粒 乙肝肝硬化 毒损肝络 气虚络闭型 益气解毒通络法 肝星状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B
下载PDF
Hepatoprotective actions of melatonin:Possible mediation by melatonin receptors 被引量:3
18
作者 Alexander M Mathe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48期6087-6097,共11页
Melatonin,the hormone of darkness and messenger of the photoperiod,is also well known to exhibit strong direct and indirect antioxidant properties. Melatonin has previously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a powerful organ pro... Melatonin,the hormone of darkness and messenger of the photoperiod,is also well known to exhibit strong direct and indirect antioxidant properties. Melatonin has previously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a powerful organ protective substance in numerous models of injury; these beneficial effects have been attributed to the hormone's intense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y. The present report reviews the hepatoprotective potential of the pineal hormone in various models of oxidative stress in vivo,and summarizes the extensive literature showing that melatonin may be a suitable experimental substance to reduce liver damage after sepsis,hemorrhagic shock,ischemia/reperfusion,and in numerous models of toxic liver injury. Melatonin's influence on hepatic antioxidant enzymes and other potentially relevant pathways,such as nitric oxide signaling,hepatic cytokine and heat shock protein expression,are evaluated. Based on recent literature demonstrating the functional relevance of melatonin receptor activation for hepatic organ protection,this article finally suggests that melatonin receptors could mediate the hepatoprotective actions of melatonin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oxidant enzymes HEMORRHAGIC shock HEPATOPROTECTION Ischemia liver liver function MELATONIN MELATONIN receptor Ramelteon Reperfusion Sepsis toxic liver injury
下载PDF
Massive hepatic necrosis with toxic liver syndrome following portal vein ligation 被引量:2
19
作者 Aurélien Dupré Johan Gagnière +4 位作者 Lucie Tixier David Da Ines Sébastien Perbet Denis Pezet Emmanuel Buc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18期2826-2829,共4页
Right portal vein ligation (PVL) is a safe and widespread procedure to induce controlateral liver hypertrophy for the treatment of bilobar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We report a case of a 60-year-old man treated by ... Right portal vein ligation (PVL) is a safe and widespread procedure to induce controlateral liver hypertrophy for the treatment of bilobar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We report a case of a 60-year-old man treated by both right PVL and ligation of the glissonian branches of segment 4 for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surrounding the right and median hepatic veins. After surgery, the patient developed massive hepatic necrosis with secondary pulmonary and renal insufficiency requiring transfer 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This so-called toxic liver syndrome finally regressed after hemofiltration and positive oxygen therapy. Diagnosis of acute congestion of the ligated lobe was suspected. The mechanism suspected was an increase in arterial inflow secondary to portal vein ligation concomitant with a decrease in venous outflow due to liver metastases encircling the right and median hepatic vein. This is the first documented case of toxic liver syndrome in a non-cirrhotic patient with favorable issue, and a rare complication of PV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Portal vein LIGATION liver failure toxic liver SYNDROME HEMOFILTRATION
下载PDF
一起急性三氯甲烷中毒事故的调查 被引量:6
20
作者 罗进斌 林惠芬 +2 位作者 黄方取 盛建荣 陈强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2-463,466,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一起某工艺品厂发生的急性三氯甲烷中毒事故的调查分析,以引起相关企业和职业卫生监督机构的重视,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避免类似中毒事故再次发生。[方法]通过问卷形式,详细询问中毒病人的职业史、病史及就诊经过,... [目的]通过对一起某工艺品厂发生的急性三氯甲烷中毒事故的调查分析,以引起相关企业和职业卫生监督机构的重视,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避免类似中毒事故再次发生。[方法]通过问卷形式,详细询问中毒病人的职业史、病史及就诊经过,查阅病人住院病历记录;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卫生检测。[结果]作业场所三氯甲烷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为366.6~403.4mg/m3,超标17.3~19.2倍;诊断为(三氯甲烷)急性重度中毒性肝病患者2名,急性中度中毒性肝病患者1名,急性轻度中毒性肝病患者1名。患者经护肝等对症治疗1个月后肝功能正常、症状好转出院。[结论]企业主管对三氯甲烷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是导致本次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政府和相关企业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有毒物品的管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甲烷 急性中毒 中毒性肝病 职业卫生 调查报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