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消费生态占用初探——以北京市海外入境旅游者为例 被引量:109
1
作者 席建超 葛全胜 +1 位作者 成升魁 鲁春霞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4-229,共6页
论文分析了旅游消费生态占用基本构成,提出了旅游消费生态占用计量模型。以北京市海外旅游者为例,对旅游消费生态占用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北京市海外旅游者每次来京旅行人均生态占用为0.09587km2,约占北京市现有城镇居民年人均生态... 论文分析了旅游消费生态占用基本构成,提出了旅游消费生态占用计量模型。以北京市海外旅游者为例,对旅游消费生态占用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北京市海外旅游者每次来京旅行人均生态占用为0.09587km2,约占北京市现有城镇居民年人均生态占用的5%。因此,旅游消费生态占用对区域生态占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是区域生态赤字扩大的重要诱因。进一步分析表明旅游消费生态占用结构组成中,“行”的能量生态占用在总旅游消费生态占用中居绝对主导地位,约占98%,而“吃”、“住”的能量生态占用约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消费 生态占用 海外旅游者 消费结构
下载PDF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西安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 被引量:53
2
作者 王保利 李永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777-4784,共8页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结合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并构建了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购物、游览等旅游生态足迹计算子模型。以西安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2...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结合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并构建了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购物、游览等旅游生态足迹计算子模型。以西安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2004年西安市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西安市游客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1194hm2,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0198hm2,人均旅游生态赤字达0.0996hm2,反映出西安市的旅游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利用生态资源,才能保证旅游业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旅游生态足迹 旅游可持续发展 西安市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开封市为例 被引量:42
3
作者 曹新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2期70-75,共6页
对旅游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根据生态足迹模型,构建了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以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和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的比值I来确定旅游地生态安全的状况。以开封市为研究区域,采用以... 对旅游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根据生态足迹模型,构建了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以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和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的比值I来确定旅游地生态安全的状况。以开封市为研究区域,采用以上指标体系,对开封市2004年旅游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开封市人均生态旅游足迹为0.014983 hm2,其中交通足迹最大,占到85.53%;其次是餐饮,为9.75%。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为0.041 790hm2,生态安全度为0.36,处于一种一般状态或者说较为安全的状态。对研究结果采用旅游环境容量来进行判断,也表明研究结果较为准确地反映旅游地生态安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旅游地 生态足迹分析 开封市
下载PDF
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41
4
作者 曹新向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2-1066,共5页
根据生态足迹模型,构建了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以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和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的比值I来确定旅游地生态安全的状况。以开封市为研究区域,采用以上指标体系,对2005年开封市旅游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 根据生态足迹模型,构建了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以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和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的比值I来确定旅游地生态安全的状况。以开封市为研究区域,采用以上指标体系,对2005年开封市旅游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开封市人均生态旅游足迹为0.02361hm2,其中交通足迹最大,占到88.9%;其次是餐饮,为7.72%。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为0.04180hm2,生态安全度为0.56,处于一种一般状态或者说较为安全的状态。通过计算也发现开封市旅游生态安全度在增大,说明旅游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关注旅游生态问题应当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最后对模型的应用前景和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旅游地 生态足迹分析 开封市
下载PDF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的拉萨乡村旅游地生态补偿标准——以次角林村为例 被引量:36
5
作者 徐秀美 郑言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8-224,共7页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运用旅游生态足迹研究方法,对拉萨次角林的旅游生态承载力、旅游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次角林村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041803hm2,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005807hm2,人均旅游生态盈余0.0016267hm2。将...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运用旅游生态足迹研究方法,对拉萨次角林的旅游生态承载力、旅游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次角林村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041803hm2,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005807hm2,人均旅游生态盈余0.0016267hm2。将生态足迹效率引入到旅游生态补偿标准分析之中:旅游生态足迹效率为6949元/hm2,是本底生态足迹效率的1.80倍;借助于退耕还林所造成的农牧民直接损失和带来的资源的游憩功能价值的提升确定了旅游生态补偿标准的下限和上限,并进一步利用旅游生态足迹效率与本底生态足迹效率之差确定出旅游生态补偿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旅游生态补偿标准 青藏高原 拉萨次角林村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甘肃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贾宁 金玲 张明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5-129,共5页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旅游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评价区域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出发的一种宏观测算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已对甘肃省2000-2005年旅游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旅游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评价区域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出发的一种宏观测算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已对甘肃省2000-2005年旅游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旅游业处于一种生态不协调状态;并且通过实例的分析,探讨了这种方法在评价旅游环境承载力应用中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环境承载力 生态足迹模型 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
下载PDF
旅游垃圾:旅游研究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以梅里雪山风景名胜区雨崩景区为例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建峰 王桂玉 王丽丽 《旅游论坛》 CSSCI 2009年第1期20-25,共6页
旅游垃圾问题是旅游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研究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旅游垃圾的研究工作至今尚未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在整合现有的旅游垃圾论点基础上,探讨旅游垃圾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并以梅里雪山风景名胜区... 旅游垃圾问题是旅游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研究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旅游垃圾的研究工作至今尚未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在整合现有的旅游垃圾论点基础上,探讨旅游垃圾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并以梅里雪山风景名胜区雨崩景区为例分析了旅游垃圾产生的主要根源。基于此,提出旅游垃圾研究中的几个重点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垃圾 分类体系 分异规律 生态足迹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南京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玲玲 严伟 陆鑫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7-161,174,共6页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结合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根据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等旅游生态足迹子模型,详细计算与分析了南京市2010年的旅游生态足迹。结果表明:(1)南京市旅游生态...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结合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根据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等旅游生态足迹子模型,详细计算与分析了南京市2010年的旅游生态足迹。结果表明:(1)南京市旅游生态足迹结构中,交通生态足迹最大,人均达到0.018 6hm2,旅游交通的生态消耗最大。(2)南京市旅游业目前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人均生态赤字为0.231 8hm2。(3)南京市单位旅游生态足迹产值很高,为每公顷8 621美元,其中旅游游览生态足迹的效益最高,娱乐次之,旅游交通生态足迹效益最低。(4)南京必须立即着手调整旅游产业内部结构,大力推动低碳旅游发展,开发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提高旅游购物消费,在保证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同时保持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足迹 旅游可持续发展 南京市 生态赤字 低碳旅游
下载PDF
中国旅游足迹家族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淑新 何红 +1 位作者 李双 杜建括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24-436,共13页
作为定量评估的有效工具,旅游足迹方法在考察旅游资源消费和废弃物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研究的尺度、方法、内容等角度对中国旅游足迹家族(主要成员包括旅游生态足迹、旅游碳足迹和旅游水足迹等)相关代表性成... 作为定量评估的有效工具,旅游足迹方法在考察旅游资源消费和废弃物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研究的尺度、方法、内容等角度对中国旅游足迹家族(主要成员包括旅游生态足迹、旅游碳足迹和旅游水足迹等)相关代表性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旅游足迹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比较旅游足迹家族成员之间的异同,分析旅游足迹方法的比较优势,剖析当前旅游足迹研究存在的不足,同时结合国际旅游足迹研究最新动向对完善中国旅游足迹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国旅游足迹研究以及可持续旅游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足迹家族 旅游生态足迹 旅游碳足迹 旅游水足迹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基于游客行为的旅游生态足迹研究——以西安市入境游客为例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君轶 马耀峰 杨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7-111,共5页
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基于GIS技术,在实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入境游客行为,完善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分析了旅游生态足迹的基本构成,提出了旅游生态足迹计量模型。以西安市2002年入境游客为例,对入境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作了初... 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基于GIS技术,在实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入境游客行为,完善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分析了旅游生态足迹的基本构成,提出了旅游生态足迹计量模型。以西安市2002年入境游客为例,对入境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西安市入境游客人均生态足迹为0.015 69 hm2,约占该市现有城镇居民年人均生态足迹的1.17%。可以看出,在旅游热点城市旅游生态足迹对区域生态足迹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是区域生态赤字扩大的因素之一。进一步分析表明,旅游生态足迹结构组成中,餐饮的旅游生态足迹居绝对主导地位,约占54.09%。西安市旅游生态足迹效率很高,该市应大力发展入境旅游以提高旅游收入。最后指出了旅游生态足迹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消费 旅游生态足迹 入境游客 游客行为 西安市
下载PDF
山东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佳 于水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58-63,共6页
在对山东省1990-2010年旅游生态足迹进行量化测度的基础上,采用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协整及格兰杰因果检验,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旅游环境承载力与... 在对山东省1990-2010年旅游生态足迹进行量化测度的基础上,采用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协整及格兰杰因果检验,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和双向因果关系,脉冲响应结果显示旅游环境承载力对旅游经济增长产生负向响应,且程度持续减弱,而旅游经济增长对旅游环境承载力产生正向响应,也呈持续减弱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足迹 旅游环境承载力 旅游经济增长 向量自回归模型 脉冲响应函数
下载PDF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山东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珊珊 刘玲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8年第9期142-145,共4页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并构建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用于衡量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山东省作为研究对象,对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在大尺度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中...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并构建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用于衡量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山东省作为研究对象,对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在大尺度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中的运用进行实证研究,计算其2000年-2004年的旅游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山东省近五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旅游生态赤字和生态压力,平均存在0.133 3 hm2/人的旅游生态赤字,旅游生态压力平均值为4.898 3,并呈现出明显的逐年递增趋势,其旅游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旅游生态足迹 旅游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
下载PDF
旅游生态足迹改进模型及张家界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甄翌 康文星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6-309,共4页
将旅游生态足迹分为可转移生态足迹与不可转移生态足迹2类,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反映了旅游目的地必须要承受的由旅游活动带来的生态压力,可转移生态足迹反映了可以通过贸易等方式向其它地区转移的生态压力。新模型有利于测度旅游活动对旅... 将旅游生态足迹分为可转移生态足迹与不可转移生态足迹2类,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反映了旅游目的地必须要承受的由旅游活动带来的生态压力,可转移生态足迹反映了可以通过贸易等方式向其它地区转移的生态压力。新模型有利于测度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环境影响的真实压力。以张家界为实证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2006年张家界市旅游生态足迹。结果显示:张家界2006年必须要承受的由旅游活动带来的生态压力为22.106 9万hm2,可以通过贸易向其它地区转移的生态足迹为12.390 4万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生态足迹 张家界
下载PDF
基于锡尔系数及改进生态足迹的河北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褚英敏 李素喜 刘金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95,共5页
基于锡尔系数与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方法,分析了河北省旅游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从2001年到2012年,河北省旅游生态足迹与旅游生态承载力均呈现下降趋势,且总体表现出生态赤字状态,河北省旅游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空间上,在11个地级市中,... 基于锡尔系数与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方法,分析了河北省旅游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从2001年到2012年,河北省旅游生态足迹与旅游生态承载力均呈现下降趋势,且总体表现出生态赤字状态,河北省旅游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空间上,在11个地级市中,秦皇岛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与人均旅游生态赤字均最高,沧州市最低;而张家口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最高,唐山最低,从环渤海、环京津与环省会旅游圈来看,3个旅游圈之间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差异较小,但各旅游圈内各市的差异较大,其中以环渤海旅游圈内的差异最大;为了促进河北省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生态旅游、降低旅游生态赤字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生态足迹方法 锡尔系数 旅游生态足迹 旅游生态承载力 旅游生态赤字
下载PDF
舟山群岛旅游交通生态足迹评估 被引量:14
15
作者 肖建红 于庆东 +3 位作者 刘康 刘娟 程馨 张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49-857,共9页
可持续旅游发展应与可持续交通观念相联系,旅游交通是旅游过程中消耗能源最多的部分,其对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运用生态足迹方法,选取2008年为评价基准年份,以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访谈等获得的数据为基础,对舟山群岛旅... 可持续旅游发展应与可持续交通观念相联系,旅游交通是旅游过程中消耗能源最多的部分,其对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运用生态足迹方法,选取2008年为评价基准年份,以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访谈等获得的数据为基础,对舟山群岛旅游交通生态足迹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①舟山群岛旅游交通生态足迹为62408.2164 hm2,人均旅游交通生态足迹为0.011569 hm2;普陀金三角长途及国际交通生态足迹为52748.7799 hm2,占旅游交通总生态足迹的84.52%。②舟山群岛旅游交通产生温室气体为291770.04 t等量CO2,人均产生温室气体为54.09 kg等量CO2;飞机交通排放的温室气体为151061.58 t等量CO2,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1.77%。③舟山群岛旅游交通生态足迹较高,占其生态承载力的10.13%;旅游交通生态足迹有87.19%发生在区域外,旅游业的发展给舟山群岛区域外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交通 生态足迹 交通工具 温室气体 舟山群岛
下载PDF
三类旅游容量研究方法比较 被引量:12
16
作者 安娜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90,共8页
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热潮中,旅游容量是旅游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将现有旅游容量理论分为三类,通过这三类理论的研究分析对当前旅游容量理论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在此基础上对现有旅游容量理论遇到的发展瓶颈进行了反思,认为对游客行... 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热潮中,旅游容量是旅游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将现有旅游容量理论分为三类,通过这三类理论的研究分析对当前旅游容量理论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在此基础上对现有旅游容量理论遇到的发展瓶颈进行了反思,认为对游客行为细分研究和累积效应是其关键所在,同时对旅游容量理论的研究提出一种新思路并进行了初步尝试。最后,对旅游容量研究的发展脉络进行总结,提出了改进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容量 生态足迹 可接受改变的极限 累积效应 生态位 逻辑斯缔方程
下载PDF
基于综合法的森林公园旅游生态足迹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尚会娟 那守海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56,共12页
生态足迹综合法已经被广泛运用到了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研究中,是研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要方法,对于研究森林公园旅游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黑龙江省森林公园为例,基于2008-2019年黑龙江省森林公园及旅... 生态足迹综合法已经被广泛运用到了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研究中,是研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要方法,对于研究森林公园旅游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黑龙江省森林公园为例,基于2008-2019年黑龙江省森林公园及旅游产业相关统计年鉴数据,采用生态足迹(模型)综合法对黑龙江省森林公园旅游生态足迹、旅游生态承载力、旅游生态赤字/盈余等进行定量分析,探讨黑龙江省森林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状况,提出黑龙江省森林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启示,突破个体森林公园研究的片面性。研究结果显示:2008-2019年黑龙江省森林公园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均值为0.0441hm^(2)/人次,相较与2008年减少幅度达到70.44%,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均值为0.3069hm^(2)/人次,人均旅游生态盈余均值为0.2628hm^(2)/人次,三项指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从2012年开始下降速度明显减缓并逐渐趋于稳定;旅游生态足迹波动较大,但始终在50万hm^(2)以下波动;旅游生态承载力总量整体上逐年上升,12年间增加值为56.7905万hm^(2),2015年以后出现大幅提升,2018年达到310.8942万hm^(2);旅游生态足迹指数与旅游生态压力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8546和0.1454。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森林公园旅游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森林公园处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的理想状态,但有效开发仍然不足。因此,基于上述结果,提出要加大政府支持发展森林公园旅游业力度、优化森林公园管理与保护制度、强化发展森林公园旅游新业态制度、着力提升森林公园资源利用率能力等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综合法 森林公园 旅游生态足迹 旅游生态盈余
下载PDF
旅游生态足迹改进方法及应用研究——以张家界市为例 被引量:12
18
作者 甄翌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88,共4页
实证研究已证明,旅游目的地存在大量的国际贸易和区域贸易。由于贸易的存在,旅游者发生在目的地的消费所对应的环境冲击并不是全部由这一区域所承受,因此将旅游生态足迹分为可转移生态足迹与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两类。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反... 实证研究已证明,旅游目的地存在大量的国际贸易和区域贸易。由于贸易的存在,旅游者发生在目的地的消费所对应的环境冲击并不是全部由这一区域所承受,因此将旅游生态足迹分为可转移生态足迹与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两类。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反映了旅游目的地必须要承受的由旅游活动带来的生态压力;可转移生态足迹反映了可以通过贸易等方式向其它地区转移的生态压力。新模型有利于测度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环境影响的真实压力。以张家界为实证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2006年张家界市旅游生态足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生态足迹 不可转移生态足迹 张家界市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喀纳斯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测度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偲 海米提·依米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44,共6页
考虑到贸易因素,将旅游生态足迹分为可转移旅游生态足迹和不可转移旅游生态足迹。通过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对比来判断旅游发展是否处于可持续状态。从旅游"六要素"和旅游废弃物七个方面计算了喀纳斯景区的旅游生... 考虑到贸易因素,将旅游生态足迹分为可转移旅游生态足迹和不可转移旅游生态足迹。通过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对比来判断旅游发展是否处于可持续状态。从旅游"六要素"和旅游废弃物七个方面计算了喀纳斯景区的旅游生态足迹,研究结果表明:喀纳斯景区2007年不可转移旅游生态足迹为51215.69hm2,其中旅游住宿和旅游交通对旅游生态足迹的贡献率较大,居民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为17.85hm2,生态盈余为102660.13hm2,反映出2007年喀纳斯景区旅游发展规模合理,旅游发展处于可持续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喀纳斯景区
原文传递
旅游地生态持续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分析——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蒋依依 成升魁 +2 位作者 王仰麟 彭建 张源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7-123,共7页
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旅游生态足迹等方法,构建旅游地生态持续性评价体系,定量评价全县2001年生态持续性状态及其空间分异。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持续性在总体上处于可持续性强的状态,说明旅游地社会经济发... 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旅游生态足迹等方法,构建旅游地生态持续性评价体系,定量评价全县2001年生态持续性状态及其空间分异。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持续性在总体上处于可持续性强的状态,说明旅游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受社会经济、旅游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状态的空间异质性影响,丽江县生态持续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丽江县生态持续性的空间分异分析表明,游客的空间集聚导致生态需求的空间集中,丽江县主要景区周边区域的生态持续性状态相对其他区域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 生态持续性 空间分异 生态足迹 旅游生态足迹 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