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在椎管内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高进苗 张晓东 +2 位作者 冯春国 程毅飞 万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4-96,共3页
回顾性分析经半椎板切除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90例的临床资料,与同期经全椎板切除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85例进行对照比较。对手术前后的医学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患者的脊柱稳定性及临床疗效。半椎板组脊柱稳定性良好,均未发生脊... 回顾性分析经半椎板切除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90例的临床资料,与同期经全椎板切除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85例进行对照比较。对手术前后的医学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患者的脊柱稳定性及临床疗效。半椎板组脊柱稳定性良好,均未发生脊柱畸形,全椎板组11例脊柱稳定性发生变化(P<0.05)。临床近期疗效均较满意,远期临床疗效半椎板组优于全椎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椎板 全椎板 椎管内肿瘤 临床疗效 显微手术
下载PDF
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与传统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田德洲 朱强 +6 位作者 董永军 唐韬 吴生贵 李全春 胡国良 强京灵 李泽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32期6288-6291,共4页
目的: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的两种治疗方式,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和传统全椎板切除术的治疗疗效进行比较,以及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76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43例采用微创腰椎后路减压... 目的: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的两种治疗方式,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和传统全椎板切除术的治疗疗效进行比较,以及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76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43例采用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A组),33例患者接受全椎板切除手术(B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随访时间1年零7个月。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JOA评分情况。结果:A组的患者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及住院时间缩短,并且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JOA评分明显优于B组患者,说明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方法创口小,术中出血量少,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全椎板切除术 疗效比较
原文传递
半椎板对比全椎板显微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疗效及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有林 徐艳 陈有霞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第5期859-861,共3页
目的探讨半椎板与全椎板显微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疗效及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行锥管内肿瘤切除术的138例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观察组采用半椎板显微入路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全椎板显微入路手... 目的探讨半椎板与全椎板显微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疗效及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行锥管内肿瘤切除术的138例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观察组采用半椎板显微入路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全椎板显微入路手术。对2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的疗效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术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 7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 6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有效率和脊柱稳定性分别为89. 56%和85. 51%,对照组分别为72. 46%和79. 71%,组间比较,观察组效果更显著(P <0. 05)。结论半椎体显微入路手术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能最大限度地保存脊柱组织完整性,有利于脊柱稳定,同时手术创伤更小,恢复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椎板手术 全椎板手术 肿瘤 脊椎稳定性
下载PDF
全椎板切除减压对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刘青华 潘磊 +5 位作者 薛厚军 陈伟雄 李捷 王诗成 郭奇峰 肖隆艺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14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8年04月-2011年04月我院手术治疗的32例60岁以上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60~77岁,平均67.4...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8年04月-2011年04月我院手术治疗的32例60岁以上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60~77岁,平均67.4岁。均采用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采用VAS评分、JOA评分和Oswestry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随访6个月~4年,平均随访22.7个月,VAS、JOA、Oswestry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优良率84.4%;手术改善率78.92%。结论:经全椎板切除减压可有效改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症状,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全椎板切除术 内固定术
下载PDF
单开门与全椎板切除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马亮 许永涛 佘远举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11期975-978,共4页
目的比较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与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我科开展的27例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椎管成形术和24例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 目的比较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与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我科开展的27例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椎管成形术和24例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颈椎活动度、JOA评分、轴性症状。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5个月时两组颈椎活动度分别为(40.4±11.27)°,(32.3±1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JOA评分分别为(12.17±1.45)分、(11.89±1.87)分,术后15个月时分别为(13.77±0.93)分、(12.95±0.89)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4.8%、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此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但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能更好的保留颈椎活动度,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 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 全椎板切除 微型钢板 侧块螺钉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7
6
作者 赵加庆 于先凯 +7 位作者 赵子豪 付国勇 李雪城 任佳彬 李瑞 胡鹏 朱锴 耿晓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19-624,共6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UBE)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 flavum,TOLF)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5月本科收治的29例TOLF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UBE)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 flavum,TOLF)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5月本科收治的29例TOL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医患沟通结果,12例行UBE治疗(UBE组),17例行传统全椎板切除术治疗(开放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UBE组切口总长度、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但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多于开放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等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14.0±1.3)个月,UBE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开放组(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的ODI评分、JOA评分、锥体束征情况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术后胸椎后凸角、椎管面积、椎管矢状径均显著增大(P<0.05)。术前两组间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UBE组的胸椎后凸角和术后后侧骨丢失均显著小于开放组(P<0.05)。[结论] UBE及传统全椎板切除术均可有效治疗TOLF,相比之下,UBE创伤更小、对骨结构及稳定性破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并可减少术后胸椎后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胸椎椎管狭窄症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全椎板切除术
原文传递
后正中入路Dynesys置入对腰椎全椎板减压术后生理性稳定性的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侯煜 田少辉 +5 位作者 卜宏建 冯建刚 武士科 李盼祥 李志平 尚爱加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51-53,57,共4页
目的探讨经后正中入路切除腰椎椎管内神经鞘瘤同时行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Dynesys)置入对重建脊柱生理性稳定的作用。方法对采用后正中入路全椎板切除上腰椎椎管内神经鞘瘤的6例患者,术后应用腰椎Dynesys进行脊柱稳定性重建。结果神经... 目的探讨经后正中入路切除腰椎椎管内神经鞘瘤同时行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Dynesys)置入对重建脊柱生理性稳定的作用。方法对采用后正中入路全椎板切除上腰椎椎管内神经鞘瘤的6例患者,术后应用腰椎Dynesys进行脊柱稳定性重建。结果神经鞘瘤均完整切除。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时X线片复查示腰椎过伸、过屈位各椎体活动度良好,椎间隙等宽;内置物位置良好,无临近节段退变、脊柱失稳、椎体滑脱现象。结论对腰椎椎管内神经鞘瘤采用全椎板切除后置入Dynesys能够充分暴露肿瘤所在区域的视野,完整切除神经鞘瘤,有效避免损伤脊髓神经。Dynesys既能达到传统强直融合的脊柱稳定性,还能够有效重建生理性稳定,防止临近节段脊椎发生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稳定性 椎管内神经鞘瘤 全椎板切除
下载PDF
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与全椎板切除术在脊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比较研究
8
作者 龚进 侯建金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3期6-10,共5页
目的 探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与全椎板切除术在脊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脊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比组和探究组,每组25例。对比组患者接受全椎板... 目的 探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与全椎板切除术在脊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脊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比组和探究组,每组25例。对比组患者接受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探究组患者接受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探究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引流管放置时间均短于对比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探究组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探究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探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0%(0/25),低于对比组的24.0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5,P<0.05)。结论 与全椎板切除术比较,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在脊髓肿瘤的治疗上具有优势,能够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恢复时间,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升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 全椎板切除术 脊髓肿瘤 治疗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与全椎板切除手术治疗脊髓肿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郭启 田强 +2 位作者 苑玉存 董自平 王浩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第12期1673-1675,共3页
目的:比较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与全椎板切除手术治疗脊髓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脊髓肿瘤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统计与比较2组的平... 目的:比较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与全椎板切除手术治疗脊髓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脊髓肿瘤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统计与比较2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等。结果2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2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1.21±42.61)ml、(7.22±0.91)d、(8.79±0.86)d,与对照组(278.63±52.89)ml、(24.36±1.27)d、(13.02±1.17)d比较,P<0.05。随访3~24个月,2组患者疗效和脊柱稳定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脊髓肿瘤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手术治疗,与全椎板切除术时间相近,但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疗效较好,患者住院时间和下床时间都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术 脊髓肿瘤 全椎板切除术
下载PDF
双开门式全椎板切除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滨 吕松岑 荣杰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02-506,共5页
目的:介绍双开门式全椎板切除法治疗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方法并探讨其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6年7月,对3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采用后路双开门式全椎板切除法完成椎管减压手术治疗,男19例,女15例,年龄42~73岁;单节段5例,双节段10... 目的:介绍双开门式全椎板切除法治疗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方法并探讨其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6年7月,对3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采用后路双开门式全椎板切除法完成椎管减压手术治疗,男19例,女15例,年龄42~73岁;单节段5例,双节段10例,3节段9例,4节段7例,5节段2例,6节段1例。术后根据JOA括约肌功能评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运动功能恢复率评估疗效。结果: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9例患者症状立即缓解,5例2~14d后逐渐缓解,无症状加重者;2例发生脑脊液漏,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其余32例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11例括约肌功能障碍者JOA评分为2.45±0.69分,和术前(1.09±0.83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肢运动功能JOA评分为3.26±0.86分,和术前(1.41±0.74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功能恢复率85.3%,疗效优良率91.2%。25例获得7个月~4年(平均23.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下肢运动功能JOA评分为3.30±0.67分。结论:双开门式全椎板切除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适用于需要全椎板减压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骨化症 胸椎 全椎板减压 双开门
下载PDF
全椎板减压术与开窗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JOA评分与远期预后的影响
11
作者 杜准 杜春生 +1 位作者 段伟利 邓松旺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307-308,共2页
目的 探讨全椎板减压术与开窗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JOA评分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开窗减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全椎板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JO... 目的 探讨全椎板减压术与开窗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JOA评分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开窗减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全椎板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JOA评分、 VAS评分、并发症及远期预后。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0.0%(P <0.05)。随访1年,两组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椎板减压术与开窗减压术在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治疗中均可取得理想的远期预后效果,但全椎板减压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和并发症风险,促进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开窗减压术 全椎板减压术 JOA评分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志强 吴志强 赖展龙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泉州市正骨医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5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7),对照组予以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 目的:探讨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泉州市正骨医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5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7),对照组予以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减压效果、腰椎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初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硬膜囊横断面积(DSC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植骨融合率(42.86%、64.29%、75.00%)高于对照组(14.81%、37.04%、4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腰椎功能改善,提高植骨融合率,加快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半椎板减压 全椎板减压 内固定 腰椎功能 植骨融合
下载PDF
扩大式单侧椎板切除行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 被引量:2
13
作者 卫秀洋 陈勇忠 +1 位作者 龚衍丁 邹仪强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36期88-91,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扩大式单侧椎板切除行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24例行扩大式单侧椎板切除行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目的探讨扩大式单侧椎板切除行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24例行扩大式单侧椎板切除行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22例行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用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血液肌酸激酶量、手术前后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腰椎椎间融合优良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血液肌酸激酶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VAS、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周研究组VAS、O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VAS、ODI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X线及CT评价椎间隙植骨融合优良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扩大式单侧椎板切除行双侧减压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出血量少,肌肉剥离少,较安全有效,术后腰痛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扩大式单侧椎板切除 全椎板切除 双侧减压
下载PDF
髓外硬膜下肿瘤的keyhole手术与开放全椎板切除术的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鋆 徐杰 郑武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9期3093-3098,共6页
目的比较keyhole手术与全椎板手术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福建省立医院骨二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手术治疗的102例髓外硬膜下肿瘤(≤3 cm)患者临床资料,50例行keyhole手术,52例行全椎板手术。分析两组病例... 目的比较keyhole手术与全椎板手术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福建省立医院骨二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手术治疗的102例髓外硬膜下肿瘤(≤3 cm)患者临床资料,50例行keyhole手术,52例行全椎板手术。分析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引流情况、术后并发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IONM)、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评估两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keyhole组随访(30±15)个月,全椎板组随访(45±15)个月。两组肿瘤均完全切除,未发生切口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两组病例在基线资料、手术时间、IONM、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VAS、NDI(颈段肿瘤)、ODI(胸腰段肿瘤)、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肿瘤复发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eyhole组较全椎板组出血量更少[(73±24)ml比(136±26)ml,t=-12.610,P<0.05],术后下床时间更早[(1.4±0.6)d比(6.5±1.0)d,t=-31.822,P<0.05],术后住院时间更短[(4.3±0.8)d比(11.2±2.0)d,t=-22.319,P<0.05],且在置管引流方面更具优势。keyhole组术后2周VAS、NDI、ODI较全椎板组改善明显(均P<0.05)。结论与全椎板手术相比,keyhole手术适用于体积较小、部位较局限的肿瘤治疗,而安全性与之相当,术后恢复快,近期临床疗效确切,远期疗效两者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肿瘤 髓外硬膜下肿瘤 keyhole手术 全椎板手术
原文传递
单开门减压与全椎板切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帅 尤涛 《医学信息》 2023年第7期96-100,共5页
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3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6例)。对... 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3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行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病程、住院时间、颈椎Cobb角、颈椎活动度、JOA评分及术后轴性疼痛、C_(5)神经根麻痹情况。结果两组病程、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颈椎Cobb角、颈椎ROM均较术前下降,观察组颈椎ROM高于对照组,ROM丢失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椎曲度低于对照组,曲度下降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轴性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_(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开门和全椎板手术均能有效缓解脊髓压迫症状,但单开门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颈椎活动度破坏小、术后轴性疼痛发生率低等优点;而全椎板手术较好维持了颈椎曲度,能避免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椎管减压 全椎板切除 C_(5)神经根麻痹
下载PDF
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行全椎板减压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征 未东兴 段大波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7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行全椎板减压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全椎板减压术治疗的68例多节段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分为疗效优组(42例)及疗效差组(26例)。...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行全椎板减压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全椎板减压术治疗的68例多节段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分为疗效优组(42例)及疗效差组(2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糖尿病史、术前脊髓压迫程度、术前颈椎曲度、术前MRI脊髓高信号等与多节段OPLL患者行全椎板减压术后疗效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71,95%CI:1.009~1.137)、病程长(OR:4.438,95%CI:1.885~10.029)、糖尿病史(OR:3.750,95%CI:1.163~12.094)、术前脊髓重度压迫(OR:16.800,95%CI:3.860~73.122)、术前MRI脊髓高信号(OR:8.028,95%CI:2.629~24.511)等为多节段OPLL患者行全椎板减压术后疗效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前颈椎曲度(OR:0.757,95%CI:0.618~0.928)为多节段OPLL患者行全椎板减压术后疗效优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龄、病程长、糖尿病史、术前脊髓重度压迫、术前MRI脊髓高信号等为多节段OPLL患者行全椎板减压术后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良好的术前颈椎曲度对提升疗效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全椎板减压术 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的羊颈椎椎板切除的生物力学特征仿真计算方法研究
17
作者 常玉婷 黄勇 +2 位作者 菅凤增 张璨 黄菊英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10期157-160,176,共5页
目的研究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以及椎板回植成形术三种处理方式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基于CT影像资料分别建立一个绵羊颈椎C3~C6正常完整状态和椎板回植成形状态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正常完整状态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切割建立半椎板切... 目的研究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以及椎板回植成形术三种处理方式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基于CT影像资料分别建立一个绵羊颈椎C3~C6正常完整状态和椎板回植成形状态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正常完整状态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切割建立半椎板切除状态的有限元模型和全椎板切除状态的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模拟计算在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弯等4种载荷下的生物力学特征参数。结果全椎板切除与半椎板切除状态下的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应力在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弯4种载荷下均大于正常完整状态,且全椎板切除状态大于半椎板切除状态,椎板回植成形术能够明显减小绵羊颈椎在全椎板切除后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的应力的增加。结论全椎板切除和半椎板切除这两种处理方式均会降低颈椎的稳定性且全椎板切除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更大,椎板回植成形术后可以有效地减小全椎板切除后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椎板切除 全椎板切除 椎板回植成形 稳定性 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内镜下改良全椎板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腰椎管狭窄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文杰 王珏 +2 位作者 原涟靖 王奇 卢志祥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5期53-56,共4页
目的总结内镜下改良全椎板成形术(EMTL)的手术操作方法和经验,并探讨其治疗症状性腰椎管狭窄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接受EMTL治疗的22例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住院... 目的总结内镜下改良全椎板成形术(EMTL)的手术操作方法和经验,并探讨其治疗症状性腰椎管狭窄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接受EMTL治疗的22例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矢状面前后径、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疗效由术前及术后1年的腰痛和下肢痛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进行评价。结果22例患者中男8例,女14例,年龄(59.3±9.6)岁;所有患者均患有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跛行距离(339±130)m。术前DR、CT、MRI显示有8例患者伴有椎体滑脱/不稳。术后1年腰痛和下肢痛VAS、ODI、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VAS、下肢痛VAS、ODI评分、JOA评分的平均差异(95%置信区间)分别为5.0(4.3,5.6),4.1(3.3,4.8),38.6(35.7,1.5),-14.2(-16.2,-12.2),均较术前有明显恢复。术中出现1例硬膜损伤,术后复查见1例回植椎板未牢固融合,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EMTL治疗症状性腰椎管狭窄的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和满意度,且操作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成形术 全椎板切除术 微创 内镜
原文传递
腰椎退变三联症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庆惠 杨其轩 +1 位作者 李建民 张金枝 《颈腰痛杂志》 1996年第1期18-19,共2页
16例经手术证实腰椎管侧隐窝狭窄、主椎管狭窄及椎间盘突出三者并存的病例。15例行全椎板切除,1例行扩大半椎板切除,术后全组病例经半年~8年随访,优良率93.8%。作者用“腰椎退变三联症”作为一个疾病名称提出,以显示三... 16例经手术证实腰椎管侧隐窝狭窄、主椎管狭窄及椎间盘突出三者并存的病例。15例行全椎板切除,1例行扩大半椎板切除,术后全组病例经半年~8年随访,优良率93.8%。作者用“腰椎退变三联症”作为一个疾病名称提出,以显示三者发病的主要原因及彼此之间的病理联系,又突出出其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并有利于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确诊需靠CT椎管扫描。治疗主张全椎板切除,至少应做扩大半椎板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三联症 椎管狭窄 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全椎板切除减压与保留椎板减压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20
作者 马烽烽 陈丹华 葛许锋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5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减压与保留椎板减压分别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南通瑞慈医院收治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及试验组,每组各80例。参考组采用全椎...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减压与保留椎板减压分别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南通瑞慈医院收治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及试验组,每组各80例。参考组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配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保留椎板减压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疼痛评分和腰椎功能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考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ODI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椎板切除减压配合植骨融合内固定与保留椎板减压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当,但保留椎板植骨融合治疗能够缓解患腰腿疼痛和促进组织功能恢复,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椎板切除 腰椎间盘突出症 保留椎板 疼痛 植骨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