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阈值回归模型的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科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04-1711,共8页
应用阈值回归模型分析在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经济增长、工业结构、全要素电力使用效率和电力价格对电力消费的差异性影响,并基于此揭示1980-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增长的非对称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各变量对电力消... 应用阈值回归模型分析在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经济增长、工业结构、全要素电力使用效率和电力价格对电力消费的差异性影响,并基于此揭示1980-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增长的非对称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各变量对电力消费的作用存在差异,人均GDP增长率高于9.25%时,工业结构的重型化显著推动电力消费的增长,而电力使用效率并未得到有效提高,对电力消费增长的抑制作用有限;反之,人均GDP增长率低于9.25%时,经济增长是促进电力消费的主要力量,电力使用效率的提高则有效地抑制了电力消费的过快增长.分析结果也表明,电价扭曲削弱了价格机制配置电力资源以提高电力使用效率的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价格改革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消费 非对称 阈值回归 全要素电力使用效率
原文传递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全要素电力效率评价与分解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檀勤良 孙恒 张兴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4期105-111,16,共7页
主要研究中国区域全要素电力效率及其驱动因素,探讨全要素电力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为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应用数据包络分析理论建立了区域全要素电力效率评价模型;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建立了全要素电力... 主要研究中国区域全要素电力效率及其驱动因素,探讨全要素电力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为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应用数据包络分析理论建立了区域全要素电力效率评价模型;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建立了全要素电力效率分解模型,以探讨全要素电力效率变化的驱动因素;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探讨全要素电力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以1995—2008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为样本,测算了区域全要素电力效率,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快的区域全要素电力效率比较高,基于一般矩估计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中国区域全要素电力效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呈正相关关系,但与产业结构呈负相关关系;全要素电力效率分解模型的结果表明,除湖南外,其他区域的技术水平在提高。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政策建议价值,即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是提高中国区域全要素电力效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全要素电力效率 数学规划 一般矩估计 因素分解
下载PDF
我国区域电能效率空间效应研究——基于SBM超效率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品杰 潘仙友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67,共5页
基于SBM超效率模型,测算了我国29个省份1990~2012年全要素电能效率,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探讨了中国省级尺度电能效率的时空格局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2年间,我国电能效率总体上呈现出先... 基于SBM超效率模型,测算了我国29个省份1990~2012年全要素电能效率,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探讨了中国省级尺度电能效率的时空格局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2年间,我国电能效率总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的地域性特征。省域之间电能效率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FDI依存度、对外开放、城市化水平和实际电价水平有利于改善电能效率;而政府影响力与电能效率则存在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电能效率 SBM超效率 空间自相关 空间面板计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