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母有效组分的安全性及其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钟艳梅 钟静君 +1 位作者 朱建成 冯毅凡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4-599,共6页
目的考察知母有效组分(总皂苷∶多糖=1∶1)的安全性及其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急性毒性实验及一般药理学实验,考察知母有效组分的安全性,并通过干预2型糖尿病大鼠(T2DM)模型,考察知母有效组分对其血糖血脂的影响。结... 目的考察知母有效组分(总皂苷∶多糖=1∶1)的安全性及其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急性毒性实验及一般药理学实验,考察知母有效组分的安全性,并通过干预2型糖尿病大鼠(T2DM)模型,考察知母有效组分对其血糖血脂的影响。结果急性毒性实验小鼠无明显染毒反应,药物组小鼠体质量增加,饮食量正常,排泄物未见异常,反应灵活,未见显著的器官病变,知母有效组分的灌胃给药最大耐受剂量为35 g·kg^(-1),对心血管及呼吸系统无显著作用,知母有效组分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T2DM大鼠模型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血脂紊乱。结论知母有效组分安全性好,具有显著的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FBG),糖耐量水平及胰岛素水平(FINS),改善胰岛素抵抗及其血脂紊乱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有效组分 急性毒性实验 一般药理学实验 药效学
原文传递
关于中药有效部位新药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0
2
作者 吕圭源 陈素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4年第5期17-19,28,共4页
目的:找出中药有效部位新药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探索解决办法,促进高效中药新药的研发。方法:采用分析论述的形式。结果:从另一角度提出了有效部位的概念;分析中药有效部位新药的特点和优势、影响中药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的关键因素;对... 目的:找出中药有效部位新药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探索解决办法,促进高效中药新药的研发。方法:采用分析论述的形式。结果:从另一角度提出了有效部位的概念;分析中药有效部位新药的特点和优势、影响中药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的关键因素;对中药有效部位进行了深入思考,如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的区别、非有效部位的有效成分、微量成分的有效性、有效部位含量必须达50%以上的意义、指纹图谱与中药有效部位的关系等;对提高中药疗效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提倡用药效导向筛选高效中药有效部位。结论:在现阶段应坚持中药研究思路,深入开展比较药理学研究,认真分析和妥善处理研究中存在问题,加强高效中药有效部位新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部位 中药研究 新药研究 有效成分 中药疗效 中药新药 药理学研究 医药市场 关键因素 优势
下载PDF
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微丸的制备及性质考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丽华 冯怡 +3 位作者 徐德生 李俊松 张梁 汪益涵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4-438,共5页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微丸,采用Eudragit RS 100为包衣材料,制备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缓释微丸。方法:采用M in i G latt流化床底喷包衣法制备包衣微丸,对其包衣工艺及处方进行单因素考察,评价微丸的粉体学性质...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微丸,采用Eudragit RS 100为包衣材料,制备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缓释微丸。方法:采用M in i G latt流化床底喷包衣法制备包衣微丸,对其包衣工艺及处方进行单因素考察,评价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当聚合物包衣增重6%,增塑剂用量为10%时,药物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体外释放曲线符合Peppas和H iguch i方程。结论:制备的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微丸具备较理想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 EudragitRS100 微丸 释放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