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默权与严禁刑讯逼供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根菊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17-123,共7页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侦查、检察、审判人员的提问享有沉默不语的权利。刑讯逼供 ,是追诉者为了从被追诉者那里获知案情而采用拷讯等非法手段迫使被追诉者回答问题的行为。二者尖锐对立。欲使被追诉者真正享有沉默权 ,就必须严...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侦查、检察、审判人员的提问享有沉默不语的权利。刑讯逼供 ,是追诉者为了从被追诉者那里获知案情而采用拷讯等非法手段迫使被追诉者回答问题的行为。二者尖锐对立。欲使被追诉者真正享有沉默权 ,就必须严禁刑讯逼供。该文对二者的关系及其相关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权 刑讯逼供 刑事诉讼 人权保障 证据
下载PDF
侦查讯问程序的批判性重塑 被引量:18
2
作者 万毅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73,共7页
我国现行侦查讯问程序设计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口供中心主义”下的强制取供,即整个程序是以确保侦查机关“顺利”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为中心而加以设计的,为此,甚至不惜直接或间接地强制向犯罪嫌疑人取供。从实践效果来看,正是这种... 我国现行侦查讯问程序设计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口供中心主义”下的强制取供,即整个程序是以确保侦查机关“顺利”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为中心而加以设计的,为此,甚至不惜直接或间接地强制向犯罪嫌疑人取供。从实践效果来看,正是这种目的错位的程序设计导致了实践中侦查讯问阶段刑讯逼供的频发。对此,应当从理论上予以批判,并从以下方面着手予以重构:反对强迫犯罪嫌疑人自证其罪,赋予犯罪嫌疑人有限度的沉默权;赋予辩护律师于侦查讯问时在场权;进行全程连续录音、录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讯问 程序设计 口供中心主义 刑讯逼供 沉默权 犯罪嫌疑人 辩护律师
下载PDF
“无解”的司法解释——评“两高”对“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的解释 被引量:25
3
作者 万毅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62,共10页
我国司法解释的二元化体制,导致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在关键术语上出现分歧。对于"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将"等非法方法"进行了不适当的限缩解释,并且对"刑讯逼供"设置了双重审... 我国司法解释的二元化体制,导致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在关键术语上出现分歧。对于"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将"等非法方法"进行了不适当的限缩解释,并且对"刑讯逼供"设置了双重审查标准,因此不利于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的实施,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则更为合理。最高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均规定刑讯逼供要给嫌疑人造成"剧烈疼痛或痛苦",这一标准缺乏可操作性,应当从违法取供行为本身的性质和程度出发设置"客观性标准"以判断是否构成刑讯逼供。对于实践中合法性难以判断的威胁、引诱和欺骗性取证方法,可以建立程序法(证据法)判例制度,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践中得以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解释 刑讯逼供 等非法方法
原文传递
小学生父母躯体虐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陈晶琦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56-757,共2页
目的了解小学生父母近1a来对子女躯体虐待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对某小学185名家长对子女躯体虐待的行为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185名小学生父母中,在最近1a里,有97人(52... 目的了解小学生父母近1a来对子女躯体虐待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对某小学185名家长对子女躯体虐待的行为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185名小学生父母中,在最近1a里,有97人(52.4%)曾对子女实施过下列躯体虐待行为:用力徒手打(51.9%)、用物品打(10.8%)、罚跪(5.4%)、罚不让吃饭(3.2%)、曾使孩子窒息或烧烫或用利器刺伤(1.1%)。有童年期被家长躯体虐待经历的父母对子女实施躯体虐待行为的相对危险性,是无此经历父母的5.32倍。与女童比较,男童更容易受到家长的躯体虐待。父母对子女的躯体虐待行为与其受教育程度无明显关联,与家长的性别及年龄无明显关联。结论家长对儿童躯体虐待问题较为普遍。童年期受家长躯体虐待经历是导致家长对儿童躯体虐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虐待 家庭特征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学生
下载PDF
中专学生童年期羞辱经历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联 被引量:21
5
作者 陈晶琦 廖巍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5-357,共3页
目的了解中专学生儿童期羞辱的发生情况,探讨儿童期羞辱经历的社会影响因素及其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联,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对石家庄某中专学校学生484名的儿童期羞辱经历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46.7%的学生16岁... 目的了解中专学生儿童期羞辱的发生情况,探讨儿童期羞辱经历的社会影响因素及其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联,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对石家庄某中专学校学生484名的儿童期羞辱经历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46.7%的学生16岁前曾经历过至少1次羞辱。对儿童羞辱的人,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同伴/同学(30.6%)、教师(25.8%)、父亲(21.1%)、母亲(20.9%)和兄弟姐妹(18.4%)。有过儿童期羞辱经历的学生,SCL-90量表中的躯体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9个因子的均分均明显高于没有儿童期羞辱经历的学生,而且儿童期羞辱经历与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因子均分和SCL-90总均分有随羞辱程度加重而上升的剂量反应趋势。结论中专学校学生儿童期羞辱问题常见。儿童期羞辱经历与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明显相关。在学校和社区应开展预防儿童虐待的干预活动,使教师和家长掌握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法,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教师、家长的行为,制止对儿童的羞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虐待 羞耻 精神卫生 学生 相互影响分析
下载PDF
青少年童年期反复身体和情感虐待经历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陶芳标 叶青 +5 位作者 Soon-duck Kim 黄锟 孙莹 张承业 周雨生 苏普玉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0-314,共5页
目的描述童年期反复发生的重度身体虐待、中度身体虐待和情感虐待行为的报告率,分析青少年及其父母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3种反复虐待行为的关系。方法5 453名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自愿参加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回顾小学阶段经历的... 目的描述童年期反复发生的重度身体虐待、中度身体虐待和情感虐待行为的报告率,分析青少年及其父母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3种反复虐待行为的关系。方法5 453名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自愿参加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回顾小学阶段经历的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实施的9项重度身体虐待8、项中度身体虐待和7项情感虐待行为,5 141人提供了完整的问卷。以在小学年龄阶段,3种共24项虐待类型中至少1项虐待行为平均1 a发生3次以上,界定为有该种童年期反复虐待经历。结果童年期反复重度身体虐待报告率为8.0%,从0.2%(把头按在水下)到6.6%(用脚踢);童年期反复中度身体虐待报告率为18.6%,从0.4%(强迫吃难吃的东西)到9.7%(用手或棍棒打臀部);童年期反复情感虐待报告率为14.4%,从0.8%(用恶鬼等恐吓)到11.8%(责骂)。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城市上学的农村户籍是3种童年期反复虐待行为的保护因素,女性是反复重度和中度身体虐待的保护因素,独生子女是中度身体虐待和情感虐待的保护因素;单亲家庭是重度和中度身体虐待的危险因素,父亲长期在外工作或打工是童年期反复重度身体虐待和情感虐待的危险因素,年龄大、继母为童年期反复情感虐待的危险因素。结论童年期反复身体和情感虐待行为较为常见,与青少年以及父母的人口统计特征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身体部位(类目词) 虐待 因素分析 统计学 青少年
下载PDF
中国农村地区青少年忽视及躯体虐待经历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联 被引量:23
7
作者 陈雁如 张曼 +3 位作者 郭宏达 易艳妮 马颖 唐杰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84-986,990,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农村地区青少年忽视及躯体虐待经历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为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安徽、广东、云南、黑龙江、湖北5个省份抽取14162名中学生进行问... 目的探讨中国农村地区青少年忽视及躯体虐待经历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为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安徽、广东、云南、黑龙江、湖北5个省份抽取1416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忽视及躯体虐待与自伤行为的相关性。结果农村地区中学生在调查前1年,自伤行为的自我报告率为13.5%,偶有自伤行为的自我报告率为15.4%。单因素分析显示,忽视、躯体虐待种类与反复自伤行为、偶有自伤行为均相关(P值均<0.01);控制性别、民族、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学历因素后,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忽视、躯体虐待种类数均与反复自伤行为和偶有自伤行为呈正相关(OR=1.43~3.23,P值均<0.01),且随着躯体虐待种类的增加,自伤行为发生的风险呈上升趋势。结论忽视及躯体虐待经历是中国农村地区青少年自伤行为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加强对青少年忽视及虐待干预,减少自伤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虐待 自我伤害行为 青少年 农村人口
原文传递
“酷刑”定义解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光贤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3-18,共6页
在我国 ,对于酷刑的概念和内涵的认识还很模糊 ,甚至存在误解。目前得到普遍接受的酷刑定义是《联合国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所作的界定。酷刑有其构成特征。我国刑法没有必要单独设立“酷刑罪”罪名。
关键词 酷刑 官方身份 疼痛或痛苦的剧烈性 酷刑罪
原文传递
中国儿童虐待发生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杨世昌 张迎黎 +2 位作者 张东军 申丽娟 姚桂英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46-1348,共3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中国儿童虐待发生率,为减少儿童受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1989—2013年发表的有关儿童受虐率的文章,用R软件采用率值合并法进行...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中国儿童虐待发生率,为减少儿童受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1989—2013年发表的有关儿童受虐率的文章,用R软件采用率值合并法进行分析。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共10篇,涉及受虐监测样本量11 077人,其中发生受虐5 895人,随机效应模型显示儿童受虐率为54%(95%CI=42%-67%)。异质性分析显示I2=99.5%,Tau-squared=0.038 8,P〈0.01。结论儿童受虐在我国一定程度上存在,需予以关注。应进一步提高对儿童受虐的识别,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虐待 META分析 儿童
原文传递
错案是如何生产的?——基于61起刑事错案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唐丰鹤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6,共16页
刑事错案的生产机制,可被分解为两个关键的步骤。第一个步骤是"构造故事",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观察,由于认知系统中的系统一的自发作用,侦查机关对案件事实的认识存在着普遍的认知偏差,主要有代表性偏差、易得性偏差和锚定... 刑事错案的生产机制,可被分解为两个关键的步骤。第一个步骤是"构造故事",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观察,由于认知系统中的系统一的自发作用,侦查机关对案件事实的认识存在着普遍的认知偏差,主要有代表性偏差、易得性偏差和锚定性偏差,这些认知偏差是导致刑事错案的直接诱因。第二个步骤是"证实(伪)故事",在刑事错案中,侦查机关偏爱运用刑讯逼供手段来证实"犯罪故事",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观察,这是"过度自信效应""展望理论效应"和"沉没成本效应"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错案 认知心理学 认知偏差 刑讯逼供 心理学故事
原文传递
老年痴呆照顾者虐待倾向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蔚臣 陈瑜 +2 位作者 高源敏 杨文娇 王晶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05-1011,共7页
目的分析长期护理机构老年痴呆照顾者虐待倾向相关因素,构建风险评估模型,为机构早期识别虐待高危人群及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7月—12月便利抽样8所长期护理机构中307名老年痴呆照顾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照顾者虐待评... 目的分析长期护理机构老年痴呆照顾者虐待倾向相关因素,构建风险评估模型,为机构早期识别虐待高危人群及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7月—12月便利抽样8所长期护理机构中307名老年痴呆照顾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照顾者虐待评估表、大五人格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照顾者积极感受问卷、一般健康问卷12项进行调查。结果自评照顾难度困难、照顾对象有精神行为症状是照顾者虐待倾向的危险因素(OR=8.668、4.412),照顾者宜人性、开放性是其虐待倾向的保护因素(OR=0.888、0.940)。得出风险评估模型为Y=15×X1+10×X2-8×X3-4×X4(X1:自评照顾难度困难;X2:照顾对象存在精神行为症状;X3:宜人性;X4:开放性);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56,灵敏度为81.0%,特异度为68.2%,总符合率为74.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P=0.515,模型拟合尚佳。结论多种相关因素参与照顾者虐待倾向的发生过程,构建的风险评估模型预测效能尚佳,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老年人 护理人员 虐待 风险调节 模型 护理学
原文传递
违法侦查行为的程序性制裁效果研究——以非法口供排除规则为中心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昌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0-120,共11页
不断出现的冤案及其背后的违法侦查问题使整个刑事司法的公信力日趋式微。学界和司法部门最高层认识到,只有通过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剥夺违法侦查者非法取证的利益,才能促使其依法取证。此谓程序性制裁。但是,在目前的机制下,由于我... 不断出现的冤案及其背后的违法侦查问题使整个刑事司法的公信力日趋式微。学界和司法部门最高层认识到,只有通过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剥夺违法侦查者非法取证的利益,才能促使其依法取证。此谓程序性制裁。但是,在目前的机制下,由于我国违法侦查的发现几率极低、无法定罪的成本极小和次级制裁机制的乏力,程序性制裁根本无法成为依法取证的"激励机制"。因此,如果要使程序性制裁的威慑效果发挥作用,必须建立有效的违法侦查行为发现机制,把非法证据排除真正转变为违法侦查的成本,并使法院真正具备作出无罪判决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讯 程序性制裁 经济学分析 排除几率 无法定罪的成本 次级制裁机制
下载PDF
论毒树之果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适用空间 被引量:16
13
作者 林国强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2-187,共6页
通说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以及相关规范性文件中没有规定毒树之果,然而,未明确毒树之果,必将出现规避或架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情况,甚至出现反向激励非法取证的恶劣后果。不过,通过对相关法律条文的重新解读,可以为毒树之... 通说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以及相关规范性文件中没有规定毒树之果,然而,未明确毒树之果,必将出现规避或架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情况,甚至出现反向激励非法取证的恶劣后果。不过,通过对相关法律条文的重新解读,可以为毒树之果在我国的适用寻得规范依据,而且刑事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了毒树之果适用的初步尝试。虽然目前在我国刑事诉讼活动中适用毒树之果面临着困境,但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确立指导性案例的方式可以激活毒树之果的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树之果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刑讯 实物证据 重复供述
原文传递
初中生师生关系在心理虐待忽视与校园欺凌间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世麒 张野 张珊珊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82-1184,1188,共4页
目的探讨初中生师生关系在心理虐待忽视与校园欺凌间的中介作用,为缓解初中校园欺凌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初中生师生关系调查问卷和中学生实施传统/网络欺凌行为问卷,对从辽宁省方便抽取的4所初中的924... 目的探讨初中生师生关系在心理虐待忽视与校园欺凌间的中介作用,为缓解初中校园欺凌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初中生师生关系调查问卷和中学生实施传统/网络欺凌行为问卷,对从辽宁省方便抽取的4所初中的924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的心理忽视、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得分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2.75,3.15,4.97,P值均<0.05);在心理虐待、心理忽视、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师生关系得分上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理虐待与忽视和传统欺凌、网络欺凌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师生关系和心理虐待与忽视、传统欺凌、网络欺凌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心理忽视与虐待不仅能直接影响初中生的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还可以通过师生关系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直接效应分别为0.310,0.280,间接效应均为0.078。结论师生关系在初中生心理虐待与忽视和传统/网络欺凌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关系 虐待 精神卫生 暴力 学生
原文传递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困境及出路——以刑讯逼供为主视角 被引量:13
15
作者 左德起 贺明峰 《证据科学》 2010年第3期359-364,共6页
刑讯逼供是当前中国刑事侦查当中的一大顽疾,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无疑是破除这一顽疾的一把利剑。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审判阶段。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原因,其对刑讯逼供的遏制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来... 刑讯逼供是当前中国刑事侦查当中的一大顽疾,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无疑是破除这一顽疾的一把利剑。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审判阶段。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原因,其对刑讯逼供的遏制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来。在中国这种特殊国情之下,只有将其运用到侦查阶段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刑讯逼供的遏制作用才能完全体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刑讯逼供 出路
原文传递
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儿童期躯体虐待个性特征及应对方式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世昌 姚桂英 +3 位作者 杜巍 高红丽 马仁娥 闫春平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61-962,965,共3页
目的比较儿童期遭受躯体虐待与非受虐组大学生抑郁情绪影响因素,为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儿童虐待史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流调用抑郁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河南省某高校733名本科生进行问卷... 目的比较儿童期遭受躯体虐待与非受虐组大学生抑郁情绪影响因素,为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儿童虐待史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流调用抑郁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河南省某高校733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33名大学生中,儿童期遭受躯体虐待者34人,报告率为4.64%,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虐待组在抑郁、神经质、精神质、消极应对得分均显著高于非受虐组(P值均<0.05),内外向得分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积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非受虐组。神经质、内外向可以解释躯体虐待组抑郁总变异的62.5%,神经质、内外向及应对方式可以解释非受虐组抑郁总变异的44.4%。结论儿童期遭受躯体虐待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因素影响有所不同,可从人格与应对策略2方面着手加以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虐待 个性 适应 心理学 回归分析 学生
原文传递
安徽省某农村地区老年人虐待的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钱振中 胡彩云 +6 位作者 宫凤凤 陆珊珊 冯芳 赵冬冬 赵媛媛 黄玉君 孙业桓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13-816,共4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老年人虐待的流行情况,探讨老年人虐待的危险因素,为老年人虐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马鞍山市当涂县某乡镇作为本次研究现场,年龄≥60岁且无言语交流障碍者为调查对象。采用2检验比较...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老年人虐待的流行情况,探讨老年人虐待的危险因素,为老年人虐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马鞍山市当涂县某乡镇作为本次研究现场,年龄≥60岁且无言语交流障碍者为调查对象。采用2检验比较老年人虐待检出率的差异,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人虐待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人虐待的检出率为9.9%,随年龄的增长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危险因素包括: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有宗教信仰、子女数量多、与配偶同住、患病数量多、日常生活能力差、重度疼痛和抑郁(均有P<0.05)。结论马鞍山市农村地区老年人虐待具有相对较低的检出率;需要给高龄、健康状况较差的老人提供更多关爱和医疗服务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虐待 老年人 危险因素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医学专科学生童年期虐待经历近期生活事件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联 被引量:10
18
作者 宋先兵 马双双 +1 位作者 王伟 万宇辉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了解医学专科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现状,分析童年期虐待和近期生活事件对大学生NSSI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某医学专科学校大一、大二年级1 ... 目的了解医学专科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现状,分析童年期虐待和近期生活事件对大学生NSSI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某医学专科学校大一、大二年级1 875名学生,调查其童年期虐待、近期生活事件和NSSI等信息,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童年期虐待和生活事件对NSSI的影响。结果大学生NSSI的检出率为14.7%,男生(16.1%)高于女生(1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童年期虐待经历者NSSI的检出率(17.3%)高于无虐待经历者(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92,P<0.01);随近期生活事件水平的升高,大学生NSSI检出率呈增高趋势(χ~2=61.798,P<0.01)。有童年期虐待经历学生中,高水平的生活事件会增加NSSI的发生风险[OR(95%CI)=3.32(1.99~5.53)];无童年期虐待经历学生中,其发生风险亦增加[OR(95%CI)=5.66(2.75~11.68)]。低水平近期生活事件学生中,童年期虐待会增加NSSI风险[(OR(95%CI)=2.52(1.19~5.32)];而在中高水平生活事件学生中,童年期虐待对NSSI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童年期虐待和近期生活事件是大学生NSSI的重要影响因素,减少童年期虐待特别是近期生活事件的发生有益于大学生NSSI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虐待 自我伤害行为 生活变动事件 回归分析 学生
原文传递
黄海勇案引渡程序研究(上)——以美洲人权法院黄海勇诉秘鲁案判决书为主要依据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秉志 张磊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6,共16页
黄海勇引渡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复杂的引渡案,该案不仅涉案金额巨大,犯罪嫌疑人滞留境外时间漫长,历经秘鲁地方法院、秘鲁最高法院、秘鲁宪法法院审判,而且被提交到美洲人权委员会和美洲人权法院,并由中国专家证人出庭作证。反思黄... 黄海勇引渡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复杂的引渡案,该案不仅涉案金额巨大,犯罪嫌疑人滞留境外时间漫长,历经秘鲁地方法院、秘鲁最高法院、秘鲁宪法法院审判,而且被提交到美洲人权委员会和美洲人权法院,并由中国专家证人出庭作证。反思黄海勇案中的引渡程序,我们应当持之以恒地坚持境外追逃,及时化解对方对我国司法制度特别是死刑问题的误解,严格遵守对方法律提交引渡请求,全面提交案件材料并果断作出外交承诺,如实向国际社会证明中国刑事法治的进步,妥善应对引渡中的程序性意外,正确处理在国外羁押期限折抵刑期的问题。展望黄海勇案,我们应当充分保障黄海勇的诉讼权利,全部兑现对于秘鲁政府做出的庄严承诺,实现对于黄海勇的公正判决,从而向世界证明中国刑事法治的发展进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刑事法治形象,增强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刑事法治的信心,实现我国境外追逃和国际引渡合作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勇案 引渡 死刑 酷刑 外交承诺
原文传递
关于刑讯逼供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7
20
作者 谢佑平 万毅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38-41,共4页
近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呈现出文明化、民主化、科学化的世界性趋势,然而由于现行诉讼制度的不健全和传统诉讼观念的消极影响,在各国刑事司法实践中仍存在大量的秘密刑讯和变相刑讯。为防范刑讯逼供的产生,从宏观上看应从制度完善与... 近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呈现出文明化、民主化、科学化的世界性趋势,然而由于现行诉讼制度的不健全和传统诉讼观念的消极影响,在各国刑事司法实践中仍存在大量的秘密刑讯和变相刑讯。为防范刑讯逼供的产生,从宏观上看应从制度完善与观念更新两方面完善刑讯逼供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讯逼供 应对策略 刑事司法国际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