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骨距顶尖距(calcar tip apex distance,calTAD)对亚洲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FNA-Ⅱ)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预后的预测意义。[方法]2015年1月~2019年1月,对1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PFNA-Ⅱ内固定术。临床结果评定为...[目的]探讨骨距顶尖距(calcar tip apex distance,calTAD)对亚洲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FNA-Ⅱ)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预后的预测意义。[方法]2015年1月~2019年1月,对1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PFNA-Ⅱ内固定术。临床结果评定为良好须满足以下所有条件:(1)术后达到解剖复位;(2)1年内无股骨头钉切出、髋内翻畸形、骨折移位等并发症;(3)患肢功能恢复或接近伤前状态,未达到上述标准任意一条为临床结果不良。按上述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单项因素比较两组间各指标,此外,采用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临床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ROC曲线,分析calTAD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60例患者中失访4例,156例患者获得1年以上临床结果。按前述标准,临床结果良好者110例,占70.51%;临床结果不良者46例,占29.49%。单项因素比较表明,与良好组相比,不良组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显著降低(P<0.05),Evans-Jensen分型复杂程度显著增加(P<0.05),术前合并病数目显著增多(P<0.05),calTAD显著增大(P<0.05)。逻辑回归表明,骨折Evans-Jensen分型(OR=2.121,P<0.05)和TAD(OR=4.536,P<0.05)是临床结果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骨距顶尖距预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预后不良的最佳截断点是32.34 mm、AUC是0.759。[结论]骨距顶尖距在预测PFNA-Ⅱ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预后方面有一定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验证“尖顶距(TAD)”值与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关系,并分析其它因素对该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02年1月~2004年12月,对106例接受切开复位,135°动力髋螺钉(DHS)固定且病历资料完整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5例,...目的验证“尖顶距(TAD)”值与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关系,并分析其它因素对该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02年1月~2004年12月,对106例接受切开复位,135°动力髋螺钉(DHS)固定且病历资料完整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5例,女41例;年龄20~83岁,平均52.4岁。Evans骨折分型:Ⅱ型19例,Ⅲ型25例,Ⅳ型32例,Ⅴ型29例,R型1例。采用Singh分级评定骨的质量:其中Ⅵ级44例,Ⅴ级34例,Ⅳ级23例,Ⅲ级5例。根据Baumgaertner等提出的预测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TAD”预测值25mm分组。A组:“TAD”值<25 mm 59例,B组:“TAD”值>25 mm 47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4.5~28.0个月(平均14.45个月)随访。3例患者并发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其中“TAD”值>30 mm 15例,拉力螺钉切出1例;“TAD”值>40mm 7例,拉力螺钉切出2例(P=0.000)。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8.7岁(75~83岁),超出骨折顺利愈合的10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27.1岁(P=0.000)。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3例患者,均见于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EvansⅤ型2例和R型1例。骨折复位质量:优43例,良47例,中9例(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1例),差7例(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2例)。结论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受患者年龄、骨折类型以及骨折复位稳定性等多因素影响,但是“TAD”值越高,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危险性越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骨距顶尖距(calcar tip apex distance,calTAD)对亚洲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FNA-Ⅱ)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预后的预测意义。[方法]2015年1月~2019年1月,对1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PFNA-Ⅱ内固定术。临床结果评定为良好须满足以下所有条件:(1)术后达到解剖复位;(2)1年内无股骨头钉切出、髋内翻畸形、骨折移位等并发症;(3)患肢功能恢复或接近伤前状态,未达到上述标准任意一条为临床结果不良。按上述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单项因素比较两组间各指标,此外,采用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临床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ROC曲线,分析calTAD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60例患者中失访4例,156例患者获得1年以上临床结果。按前述标准,临床结果良好者110例,占70.51%;临床结果不良者46例,占29.49%。单项因素比较表明,与良好组相比,不良组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显著降低(P<0.05),Evans-Jensen分型复杂程度显著增加(P<0.05),术前合并病数目显著增多(P<0.05),calTAD显著增大(P<0.05)。逻辑回归表明,骨折Evans-Jensen分型(OR=2.121,P<0.05)和TAD(OR=4.536,P<0.05)是临床结果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骨距顶尖距预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预后不良的最佳截断点是32.34 mm、AUC是0.759。[结论]骨距顶尖距在预测PFNA-Ⅱ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预后方面有一定价值。
文摘目的验证“尖顶距(TAD)”值与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关系,并分析其它因素对该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02年1月~2004年12月,对106例接受切开复位,135°动力髋螺钉(DHS)固定且病历资料完整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5例,女41例;年龄20~83岁,平均52.4岁。Evans骨折分型:Ⅱ型19例,Ⅲ型25例,Ⅳ型32例,Ⅴ型29例,R型1例。采用Singh分级评定骨的质量:其中Ⅵ级44例,Ⅴ级34例,Ⅳ级23例,Ⅲ级5例。根据Baumgaertner等提出的预测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TAD”预测值25mm分组。A组:“TAD”值<25 mm 59例,B组:“TAD”值>25 mm 47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4.5~28.0个月(平均14.45个月)随访。3例患者并发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其中“TAD”值>30 mm 15例,拉力螺钉切出1例;“TAD”值>40mm 7例,拉力螺钉切出2例(P=0.000)。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8.7岁(75~83岁),超出骨折顺利愈合的10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27.1岁(P=0.000)。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3例患者,均见于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EvansⅤ型2例和R型1例。骨折复位质量:优43例,良47例,中9例(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1例),差7例(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2例)。结论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受患者年龄、骨折类型以及骨折复位稳定性等多因素影响,但是“TAD”值越高,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危险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