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青兰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3
1
作者 古海锋 陈若芸 +1 位作者 孙玉华 刘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2-234,共3页
目的 :研究香青兰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RA型大孔树脂 ,聚酰胺和硅胶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及各种光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香青兰乙醇提取物经大孔树脂柱色谱 ,从 50 %乙醇洗脱部分得到 8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目的 :研究香青兰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RA型大孔树脂 ,聚酰胺和硅胶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及各种光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香青兰乙醇提取物经大孔树脂柱色谱 ,从 50 %乙醇洗脱部分得到 8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洋芹素 (apigenin ,Ⅰ ) ,木犀草素 (luteolin ,Ⅱ ) ,山柰酚 (kaempferol ,Ⅲ ) ,异鼠李素(isorhamnetin ,Ⅳ ) ,田蓟苷 (tilianin ,Ⅴ ) ,agastachoside (Ⅵ ) ,acacetin 7 O (6 O malonyl β D glucopyranoside ,Ⅶ )和丁香脂素 (syringaresinol,Ⅷ )。结论 :化合物Ⅳ ,Ⅶ和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化合物Ⅰ ,Ⅱ和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青兰 化学成分 田蓟苷 异鼠李素 丁香脂素 结构鉴定
下载PDF
薄荷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2
2
作者 徐凌玉 李振麟 +1 位作者 蔡芷辰 钱士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798-2802,共5页
目的对薄荷Mentha haplocalyx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薄荷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薄荷木酚素(1)、5-羟基-6,7,8,4′-四甲氧基黄酮(2... 目的对薄荷Mentha haplocalyx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薄荷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薄荷木酚素(1)、5-羟基-6,7,8,4′-四甲氧基黄酮(2)、桦木酸(3)、橙皮素-7-O-β-D-葡萄糖苷(4)、龙胆酸-5-O-β-D-(6′-水杨酰基)-葡萄糖苷(5)、蒙花苷(6)、刺槐素(7)、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8)、5,6,4′-三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9)、田蓟苷(10)、藿香苷(11)。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木酚素类化合物,命名为薄荷木酚素;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4为首次从唇形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为首次从薄荷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薄荷木酚素 5-羟基-6 7 8 4'-四甲氧基黄酮 桦木酸 橙皮素-7-O-β-D-葡萄糖苷 田蓟苷
原文传递
香青兰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建北 丁怡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97-698,共2页
目的 :研究香青兰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RA型大孔树脂和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 ,薄层色谱及光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乙醇提取物中分得 4个化合物 ,鉴定为tilianin ,agastachoside,acacetin和oleanolicacid。结论
关键词 香青兰 tillianin agastachoside ACACETIN 化学成分 研究
下载PDF
田蓟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3
4
作者 郭新红 曹文疆 +3 位作者 樊鑫梅 邢建国 袁勇 王新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8-172,共5页
目的:研究田蓟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普萘洛尔组,田蓟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手术前1周,田蓟苷药物组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田蓟苷(5.0,2.5,... 目的:研究田蓟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普萘洛尔组,田蓟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手术前1周,田蓟苷药物组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田蓟苷(5.0,2.5,1.5 mg.kg-1.d-1),普萘洛尔组按25 mg.kg-1.d-1灌胃,其余两组给予等量0.5%CMC-Na。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后再灌注120 min建立MIRI模型。观察缺血期及再灌注期心电图ST段的变化和再灌注后心肌组织病理改变,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田蓟苷药物组能降低缺血期和再灌注期的ST段抬高幅度;减轻心肌病理形态学损伤。显著减少血清心肌酶释放量(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田蓟苷高、中剂量组能使血清SOD,GSH-Px活性明显提高,MDA,IL-1,IL-6和TNF-α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结论:田蓟苷对大鼠MIRI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及降低炎症因子的释放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蓟苷 心肌缺血再灌注 氧自由基
原文传递
大鼠单向灌流模型研究田蓟苷的在体肠吸收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婷婷 李伟 +2 位作者 袁勇 王丽萍 王新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79-1082,共4页
目的:研究田蓟苷的大鼠小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单向灌流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在体肠灌流田蓟苷的浓度变化,考察加入维拉帕米、利血平、根皮苷及利福平对田蓟苷在大鼠空肠段的Ka,Papp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加入维拉帕米、... 目的:研究田蓟苷的大鼠小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单向灌流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在体肠灌流田蓟苷的浓度变化,考察加入维拉帕米、利血平、根皮苷及利福平对田蓟苷在大鼠空肠段的Ka,Papp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加入维拉帕米、利血平后,田蓟苷在大鼠空肠段的Ka,Papp有显著性增加(P<0.05);加入根皮苷后,田蓟苷在大鼠空肠段的Papp显著性降低(P<0.05);加入利福平,田蓟苷在大鼠空肠段的Ka,Papp没有显著性增加。结论:田蓟苷是P-糖蛋白(P-gp)、乳腺癌多药耐药蛋白(BCRP)及Na+依赖葡萄糖转运载体1(SGLT1)的底物,P-gp与BCRP外排作用是田蓟苷小肠吸收的主要外排机制,田蓟苷能够依赖SGLT1实现在小肠的吸收转运;田蓟苷不是胆盐转运蛋白的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蓟苷 单向肠灌流 吸收
原文传递
田蓟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马丽月 曾诚 +3 位作者 郑瑞芳 姜雯 何承辉 邢建国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805-2810,共6页
目的:研究田蓟苷(TIL)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0.9%氯化钠溶液)、模型组(0.9%氯化钠溶液)、尼莫地平组(32 mg/kg)和TIL低、中、高剂量组(4、8、16 mg/kg),每组20只。灌胃相... 目的:研究田蓟苷(TIL)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0.9%氯化钠溶液)、模型组(0.9%氯化钠溶液)、尼莫地平组(32 mg/kg)和TIL低、中、高剂量组(4、8、16 mg/kg),每组20只。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15 min后,以改良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计算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P<0.01);脑组织梗死体积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脑组织神经细胞明显缩小变形,细胞间质水肿明显;脑组织中SOD、CAT活性均显著减弱,LDH活性显著增强,MDA含量显著增加,CGRP、VEGFR2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强(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TIL中、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脑组织梗死体积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脑组织上述病理改变均明显减轻;脑组织中SOD、CAT活性均显著增强,LDH活性均显著减弱,MDA含量均显著减少,CGRP、VEGFR2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强(P<0.05或P<0.01)。结论:TIL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CGRP和VEGFR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蓟苷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保护作用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香青兰中黄酮和酚酸类的含量 被引量:13
7
作者 于宁 姜雯 +2 位作者 谭梅娥 何承辉 邢建国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91-997,共7页
目的:测定不同时期采收的香青兰药材中黄酮类成分(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和田蓟苷)和酚酸类成分(迷迭香酸)的含量,确定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PurospherSTAR ... 目的:测定不同时期采收的香青兰药材中黄酮类成分(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和田蓟苷)和酚酸类成分(迷迭香酸)的含量,确定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PurospherSTAR LP RP-18 endcapped(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5%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30 min,17% A;30~60 min,17% A→28% A;60~75 min,28% 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5℃。结果: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迷迭香酸、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田蓟苷5种化学成分的分离效果良好,质量浓度在相应的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8.4%~99.5%(RSD<1.9%,n=6)。该方法应用于研究新疆吉木萨尔县产区不同采收期对香青兰药材中5种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本试验在6月13日(种植后213 d)至8月6日(种植后270 d)内设置了8个采收期,发现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等上述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与采收期(种植后天数)均呈二次或三次函数关系,随着采收期的推迟,含量先增后减。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为确定香青兰药材适宜采收期提供依据。香青兰药材中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等5种化学成分含量随采收期不同而异,其总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中上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青兰 木犀草素葡萄糖醛酸苷 芹菜素葡萄糖醛酸苷 迷迭香酸 香叶木素—葡萄糖醛酸苷 田蓟苷 黄酮类 酚酸类 最佳采收期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香青兰提取物基本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曾诚 马丽月 +3 位作者 于宁 谭梅娥 何承辉 邢建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817-3823,共7页
目的以木犀草苷、迷迭香酸和田蓟苷为指标,检测香青兰提取物(EDM)及其指标成分在不同溶剂和助溶剂中的质量浓度和不同pH值下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及其体外胃肠液中的稳定性,为今后新剂型的选择和制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沉淀法测... 目的以木犀草苷、迷迭香酸和田蓟苷为指标,检测香青兰提取物(EDM)及其指标成分在不同溶剂和助溶剂中的质量浓度和不同pH值下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及其体外胃肠液中的稳定性,为今后新剂型的选择和制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沉淀法测定提取物在不同溶剂和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采用摇瓶法测定其在正辛醇.水及磷酸缓冲盐中的P,并考察其在体外胃肠液中的稳定性。采用HPLC测定指标成分的量,色谱柱为Shim-pack ODS(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30min,15%乙腈;30~55min,15%~25%乙腈;55~80min,25%~35%乙腈;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324nm,柱温35℃。结果在37℃时,提取物(3个指标成分)在酸性缓冲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均有明显降低,在碱性缓冲液中随pH值的增高平衡溶解度逐渐增加。在32g/L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中木犀草苷、迷迭香酸和田蓟苷的平衡溶解度分别提高到1679.61、1249.20、2765.27μg/mL,增溶效果最好。EDM(3种成分)的P分别为0.1731(1gP=-0.7618)、0.0684(1gP=-1.1650)和1.0829(1gP=0.0346),且随溶液pH值的升高逐渐增加。三者均在人工肠液中稳定,除木犀草苷以外,均在人工胃液中稳定。结论建立的方法可准确测定EDM及其指标成分的溶解度和尸等,同时,在体外胃肠液环境中较稳定,为EDM今后的新剂型设计提供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青兰提取物 平衡溶解度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HPLC 稳定性 木犀草苷 迷迭香酸 田蓟苷
原文传递
田蓟苷在不同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 被引量:11
9
作者 曾诚 杨晓艺 +2 位作者 帕依曼.亥米提 何承辉 邢建国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测定田蓟苷在不同缓冲溶液和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及在正辛醇-水/磷酸缓冲盐中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app),为今后新剂型的选择和制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田蓟苷在不同溶剂和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浓度,采用摇... 目的:测定田蓟苷在不同缓冲溶液和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及在正辛醇-水/磷酸缓冲盐中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app),为今后新剂型的选择和制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田蓟苷在不同溶剂和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浓度,采用摇瓶法测定田蓟苷在正辛醇-水/磷酸缓冲盐中油水分配系数。结果:田蓟苷在37℃纯水中的平衡溶解度为1.57mg·L^(-1),在甲醇、乙酸乙酯及三氯甲烷有机溶液中溶解性较好;在酸性缓冲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较水中有明显增加,在碱性缓冲液中随pH的增高平衡溶解度逐渐减小。在32 g·L^(-1)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中平衡溶解度提高到188.65 mg·L^(-1)。田蓟苷的油水分配系数为14.63(lg P=1.17),且随溶液pH的增高逐渐增加。结论:田蓟苷为疏水性药物,脂溶性较强。制剂时,可加入适当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助溶。同时,提高其制剂的溶出度可能会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蓟苷 平衡溶解度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冷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丹 师宁宁 +3 位作者 吴叶红 李玮桓 张嫚丽 史清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5090-5098,共9页
目的研究冷蒿Artemisia frigida全草的化学成分,并初步筛选其药理活性。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冷蒿全草的粗提取物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采用光谱学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 目的研究冷蒿Artemisia frigida全草的化学成分,并初步筛选其药理活性。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冷蒿全草的粗提取物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采用光谱学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活性及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抑制活性的筛选。结果从冷蒿全草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柳穿鱼黄素(1)、棕矢车菊素(2)、金圣草黄素(3)、麦黄酮(4)、3-羰基-吉玛-1(10),11(13)-二烯-6α,12-内酯(5)、蓍素(6)、1,10β-环氧蓍素(7)、滨蒿内酯(8)、4-羟基苯乙酮(9)、猫眼草黄素(10)、棕鳞矢车菊黄酮素(11)、11α,13-二氢魃蒿内酯(12)、chrysanthemin A(13)、异泽兰黄素(14)、泽兰黄素(15)、南艾蒿烯内酯(16)、6-甲氧基麦黄酮(17)、hanphyllin(18)、蓟黄素(19)、利得亭(20)、desacetylmatricarin(21)、subchrysine(22)、木犀草素(23)、咖啡酸(24)、藿香苷(25)、田蓟苷(26)。结论化合物5、7、11、18、25、26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2、13、16、17、2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15有较弱的PPARγ激动活性,化合物1和3对PTP1B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蒿 猫眼草黄素 11α 13-二氢魃蒿内酯 南艾蒿烯内酯 6-甲氧基麦黄酮 藿香苷 田蓟苷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
原文传递
田蓟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优化及其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和转运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谭梅娥 姜雯 +2 位作者 曾诚 何承辉 邢建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51-2060,共10页
目的制备并优化田蓟苷固体脂质纳米粒(T-SLNs),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吸收和转运进行考察。方法采用高剪切乳化超声法制备了T-SLNs,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其平均粒径、多分散性指数(PDI)、Zeta电位、... 目的制备并优化田蓟苷固体脂质纳米粒(T-SLNs),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吸收和转运进行考察。方法采用高剪切乳化超声法制备了T-SLNs,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其平均粒径、多分散性指数(PDI)、Zeta电位、形态、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等特性进行了考察,使用Caco-2细胞模型模拟小肠上皮细胞,对T-SLNs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和转运进行了考察。结果 T-SLNs的最佳制备工艺:药脂比(质量比)0.11,大豆卵磷脂与脂质质量比1.26,聚山梨酯-80用量50.5 mg/m L,所制备的T-SLNs外观呈球形或类球形,大小相近,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86.40±0.62)nm,PDI为0.165±0.080,Zeta电位为(-24.2±0.6)m V,包封率为(89.81±1.07)%,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 H 6.8)中48 h累积释放率为(98.72±1.57)%。T-SLNs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和转运均高于田蓟苷组。结论高剪切乳化超声法制备T-SLNs的工艺稳定可行,制备的T-SLNs具有较小的粒径和较高的包封率,相同浓度下T-SLNs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和转运均高于田蓟苷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蓟苷 固体脂质纳米粒 高剪切乳化超声法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CACO-2细胞 吸收 转运
原文传递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香青兰提取液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于宁 何承辉 +2 位作者 邢建国 曾诚 赵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9-605,共7页
目的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香青兰提取液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总黄酮、田蓟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迷迭香酸为检测指标,利用静态吸附实验对7种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并通过与动态吸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优选大孔吸附... 目的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香青兰提取液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总黄酮、田蓟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迷迭香酸为检测指标,利用静态吸附实验对7种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并通过与动态吸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优选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香青兰提取液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HPD600型大孔树脂宜于香青兰提取液的纯化,最佳纯化工艺参数为香青兰提取液质量浓度为80 mg/m L,柱径高比为1∶9,上样量为生药0.32 g/m L树脂,上样体积流量为1.5BV/h(BV为柱体积),吸附时间为12 h,水除杂用量4 BV,洗脱溶剂为70%乙醇,洗脱体积为6 BV,洗脱体积流量为1.5BV/h,纯化后总黄酮、田蓟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和迷迭香酸的质量分数分别达到53%、5.5%、4.7%和2.5%以上。结论 HPD600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香青兰提取液的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青兰 大孔吸附树脂 总黄酮 田蓟苷 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 迷迭香酸
原文传递
田蓟苷对大鼠血脂水平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曹文疆 彭克军 +3 位作者 袁勇 王新春 郭新红 邢建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4-167,共4页
目的:研究田蓟苷(tilianin)对大鼠血脂水平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2.5 mg.kg-1.d-1),田蓟苷高剂量组(5.0 mg.kg-1.d-1),田蓟苷中剂量组(2.5 mg.kg-1.d-1),田蓟苷低剂量... 目的:研究田蓟苷(tilianin)对大鼠血脂水平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2.5 mg.kg-1.d-1),田蓟苷高剂量组(5.0 mg.kg-1.d-1),田蓟苷中剂量组(2.5 mg.kg-1.d-1),田蓟苷低剂量组(1.5 mg.kg-1.d-1)。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鼠饲料喂养,其余组采用喂养高脂饲料加灌胃维生素D32次的方法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连续给药12周后,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炎性因子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C(29.6±3.52)mmol.L-1,TG(2.63±0.41)mmol.L-1,LDL-C(5.51±0.76)mmol.L-1,IL-1(18.3±1.86)ng.L-1,IL-6(49.7±6.77)ng.L-1,TNF-α(68.5±8.26)ng.L-1,hs-CRP(11.1±1.14)μg.L-1,水平明显升高,HDL-C(2.87±0.52)mmol.L-1,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田蓟苷药物组可以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IL-1,IL-6,TNF-α和hs-CRP水平,明显提高血清HDL-C水平(P<0.01,P<0.05)。结论:田蓟苷可通过它的调脂和抗炎作用发挥抗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蓟苷 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 炎症
原文传递
田蓟苷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孟剑霞 黄亚丽 +2 位作者 尹东锋 王学彬 王卓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6-689,共4页
目的研究田蓟苷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照组和10,20,40,80,160μmol·L^(-1)实验组分别用0,10,20,40,80,160μmol·L^(-1)田蓟苷处理A549细胞24 h,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观察各... 目的研究田蓟苷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照组和10,20,40,80,160μmol·L^(-1)实验组分别用0,10,20,40,80,160μmol·L^(-1)田蓟苷处理A549细胞24 h,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观察各组A549细胞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A549的凋亡情况。低氧模型组将A549在低氧培养箱中培养4 h,10,20,40μmol·L^(-1)低氧实验组将A549在普通培养箱中用10,20,40μmol·L^(-1)的田蓟苷预处理4 h,再放入低氧培养箱中继续培养4 h,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细胞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的表达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VEGF、HIF-1α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田蓟苷对A549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10,20,40,80,160μmol·L^(-1)实验组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83±1.67)%,(6.77±0.87)%,(12.26±0.23)%,(22.97±0.50)%,(46.24±1.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0,20,40,80,160μmol·L^(-1)田蓟苷的凋亡率分别为(6.80±0.62)%,(14.70±1.36)%,(24.76±4.37)%,(39.26±6.42)%,(62.31±1.7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氧模型组HIF-1α表达量为4.30±0.26,VEGF表达量为6.02±0.5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0,40μmol·L^(-1)低氧实验组的VEGF表达量为4.73±0.20,2.31±0.09,1.47±0.16;HIF-1α的表达量分别为3.01±0.11,1.81±0.13,1.03±0.16,与低氧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氧模型组p-AKT蛋白表达量为(106.47±2.08)%,HIF-1α表达量为(204.31±8.35)%,VEGF-A表达量为(212.30±4.80)%;10,20,40μmol·L^(-1)低氧实验组p-AKT蛋白表达量为(87.51±2.72)%,(75.18±1.67)%,(32.40±0.86)%;HIF-1α的表达量为(182.54±6.42)%,(90.95±2.76)%,(15.03±4.21)%;VEGF-A的表达量分别为(156.38±5.12)%,(79.62±2.84)%,(13.72±4.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田蓟苷具有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蓟苷 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 蛋白激酶B 缺氧诱导因子-1Α
原文传递
香青兰黄酮类化合物的大鼠在体肠吸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袁勇 邢建国 +3 位作者 王新春 鲁萍 苏红 文志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667-1670,共4页
目的:研究香青兰总黄酮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利用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田蓟苷的浓度,研究田蓟苷和香青兰总黄酮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特性。结果:香青兰总黄酮中田蓟苷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 目的:研究香青兰总黄酮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利用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田蓟苷的浓度,研究田蓟苷和香青兰总黄酮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特性。结果:香青兰总黄酮中田蓟苷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值按结肠、空肠、十二指肠、回肠顺序依次分别为5.7651×10-2,4.4081×10-2,4.3873×10-2,3.9899×10-2;田蓟苷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值按十二指肠、回肠、空肠、结肠顺序依次分别为6.7897×10-2,6.3018×10-2,5.8011×10-2,5.6765×10-2。结论:田蓟苷单体与香青兰总黄酮中田蓟苷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特征相一致,二者在大鼠小肠段不同部位的吸收均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青兰总黄酮 田蓟苷 吸收动力学 大鼠小肠单向灌流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香青兰不同部位中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8
16
作者 于宁 姜雯 +2 位作者 帕依曼.亥米提 何承辉 邢建国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83-587,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香青兰不同部位中迷迭香酸、田蓟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ODS(4.6 mm×250 mm,5μm)...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香青兰不同部位中迷迭香酸、田蓟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ODS(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5%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30 min,17%A;30~60 min,17%~28%A;60~75 min,28%A),流速为1.0 m L·min^(-1);检测波长为330 nm,柱温为35℃。结果迷迭香酸、田蓟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2~126μg·mL^(-1)(r=0.999 2),7.84~235.2μg·mL^(-1)(r=0.999 3),3.048~91.44μg·mL^(-1)(r=0.999 4),1.472~44.16μg·mL^(-1)(r=0.999 4),2.816~84.48μg·mL^(-1)(r=0.999 2);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97%(RSD为1.03%)、99.90%(RSD为0.92%)、99.89%(RSD为1.75%)、99.55%(RSD为0.98%)、99.76%(RSD为1.1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可用于香青兰不同部位的质量控制,定量测定结果显示,香青兰各部位中均存在上述迷迭香酸等5种化学成分,但含量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香青兰 不同部位 迷迭香酸 田蓟苷 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 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 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中4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7
17
作者 于宁 陈文 +2 位作者 邢建国 何承辉 刘桂花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0-674,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中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迷迭香酸、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及田蓟苷4种化学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ODS(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中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迷迭香酸、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及田蓟苷4种化学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ODS(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5%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30 min,17%A;30~55 min,17%A→25%A;55~80min,25%A→30%A),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5℃。结果: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迷迭香酸、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田蓟苷分别在3.184~31.84μg·m L-1(r=0.999 6)、2.184~21.84μg·m L-1(r=0.999 7)、2.784~27.84μg·m L-1(r=0.999 7)、7.9~39.5μg·m L-1(r=0.999 3)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中上述4种有效成分的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65%、99.58%、100.1%和99.92%,RSD分别为0.97%、1.4%、1.0%和0.40%。2个厂家6批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测定结果,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含量为0.390~0.424 mg·g-1,迷迭香酸含量为0.431~0.482 mg·g-1,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含量为0.468~0.532 mg·g-1,田蓟苷含量为0.614~0.656 mg·g-1。结论:本方法经验证,可为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多指标质量评价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药检测 香青兰 木犀草素葡萄糖醛酸苷 迷迭香酸 香叶木素葡萄糖醛酸苷 田蓟苷 方法验证
原文传递
田蓟苷对TNF-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邢建国 曹文疆 +2 位作者 王新春 金家贵 彭克军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2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田蓟苷对TNF-α诱导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药效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采用SABC-Cy3荧光免疫组化技术鉴定其纯度;以TNF-α刺激VSMC建立细胞增殖和... 目的:通过观察田蓟苷对TNF-α诱导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药效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采用SABC-Cy3荧光免疫组化技术鉴定其纯度;以TNF-α刺激VSMC建立细胞增殖和迁移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免疫酶组化法检测细胞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2.5~10μg/ml田蓟苷可不同程度抑制TNF-α诱导的VSMC增殖、迁移以及细胞内PCNA的表达,且呈现一定剂量依赖关系的趋势。结论:田蓟苷通过抑制TNF-α对VSMC的增殖和迁移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效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蓟苷 血管平滑肌细胞 TNF-Α 增殖 迁移
原文传递
田蓟苷通过激活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铁死亡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云 胡立杰 +1 位作者 王婷婷 郝明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9期2349-2353,共5页
目的探讨田蓟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将培养的人肺泡上皮细胞BEAS-2B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LPS组、田蓟苷低剂量组(20μmol/L)、田蓟苷中剂量组(50μmol/L)、田蓟苷高剂量组(100μmol/L)、Comp... 目的探讨田蓟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将培养的人肺泡上皮细胞BEAS-2B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LPS组、田蓟苷低剂量组(20μmol/L)、田蓟苷中剂量组(50μmol/L)、田蓟苷高剂量组(100μmol/L)、Compound C(ComC)抑制剂组[100μmol/L田蓟苷+10μmol/L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抑制剂ComC]。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BEAS-2B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Fe^(2+)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转铁蛋白(T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BEAS-2B细胞的A 490值、还原型GSH、GPX4、PCNA、磷酸化AMPK(p-AMPK)/AMPK、SIRT1、PGC-1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ROS、MDA、Fe^(2+)水平,以及Tf、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田蓟苷低、中、高剂量组BEAS-2B细胞的A 490值、还原型GSH水平、GPX4、PCNA、p-AMPK/AMPK、SIRT1、PGC-1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凋亡率、ROS、MDA、Fe^(2+)水平、Tf、Bax、caspase-3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田蓟苷高剂量组比较,ComC抑制剂组BEAS-2B细胞的A 490值、还原型GSH水平、GPX4、PCNA、p-AMPK/AMPK、SIRT1、PGC-1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ROS、MDA、Fe^(2+)水平,以及Tf、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田蓟苷通过激活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蓟苷 急性肺损伤 肺泡上皮细胞 脂多糖 铁死亡 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
下载PDF
田蓟苷调节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对脑出血大鼠认知功能和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20
作者 罗聪 钟崛 +4 位作者 邓敏敏 肖潇 黄丹霞 范慧 王盼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期274-279,共6页
目的:探讨田蓟苷(TIL)对脑出血(ICH)大鼠认知功能、神经元损伤及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沉默调节蛋白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1α)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Ⅳ型胶原酶注射法构建ICH大鼠模型,将造... 目的:探讨田蓟苷(TIL)对脑出血(ICH)大鼠认知功能、神经元损伤及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沉默调节蛋白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1α)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Ⅳ型胶原酶注射法构建ICH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ICH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ICH组)、TIL组(16 mg/kg)、AMPK抑制剂组(Compound C组,250μg/kg)、TIL+AMPK抑制剂组(TIL+Compound C组),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的Garcia JH法、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敞箱实验评价大鼠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苏木素-伊红(HE)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行脑组织病理学和神经元凋亡观察;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MPK/SIRT1/PGC1α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CH组大鼠脑组织出现细胞核皱缩、排列紊乱等损伤,神经功能评分、穿越平台次数、垂直活动得分和水平活动得分、磷酸化AMPK(p-AMPK)/AMPK、SIRT1、PGC1α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找寻平台时间、神经元凋亡率、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与ICH组相比,TIL组大鼠脑组织损伤减轻,神经功能评分、穿越平台次数、垂直活动得分和水平活动得分、p-AMPK/AMPK、SIRT1、PGC1α蛋白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找寻平台时间、神经元凋亡率、Caspase-3、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Compound C组大鼠以上指标呈现相反的趋势。且TIL对ICH大鼠脑组织及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均被AMPK抑制剂Compound C减弱(P<0.05)。结论:TIL可能通过激活AMPK/SIRT1/PGC1α通路,改善ICH大鼠认知功能,减轻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田蓟苷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沉默调节蛋白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通路 认知功能 神经元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