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激素干扰物二巯基敌枯双生物作用的实验研究Ⅰ 观察指标的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程薇波 孙丁 +1 位作者 王文东 吴德生 《现代预防医学》 CAS 2003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 :研究二巯基敌枯双所致甲状腺的形态改变 ,探讨二巯基敌枯双是否属甲状腺激素干扰物。方法 :Wistar大鼠 60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溶剂二甲基亚砜 ,实验组给予二巯基敌枯双二甲基亚砜溶液 ,剂量为 5 0 mg... 目的 :研究二巯基敌枯双所致甲状腺的形态改变 ,探讨二巯基敌枯双是否属甲状腺激素干扰物。方法 :Wistar大鼠 60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溶剂二甲基亚砜 ,实验组给予二巯基敌枯双二甲基亚砜溶液 ,剂量为 5 0 mg/kg体重。于实验组的给药第 5 d、第 10 d和第 2 0 d,分别放血处死两组动物。测定血清中 T4,TSH的浓度 ;取动物甲状腺称重 ,常规 HE染色 ,光镜下观察。结果 :各时间点实验组血清 T4,TSH的浓度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 (P>0 .0 5 ) ;实验组动物的甲状腺脏器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 ;组织学观察到实验组在第 5 d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 ,有的滤泡出现局灶性增生斑块 ,第 10 d复层化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继续增生 ,并向间质突出 ,形成实心芽 ,第 2 0 d实心芽向继发滤泡分化 ,出现了滤泡腔。结论 :二巯基敌枯双引起甲状腺增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巯基敌枯双 甲状腺激素干扰物 甲状腺增生
下载PDF
农药叶枯宁对大鼠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影响的时效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孙丁 吴德生 +1 位作者 王津涛 程薇波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 ]研究甲状腺素干扰物叶枯宁对大鼠血清游离T4(FT4)和促甲状腺激素 (TSH)水平的影响及其时效关系 ,为建立甲状腺素干扰物甄别方法体系的体内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叶枯宁二甲亚砜溶液灌胃染毒 ,剂量为 5 0mg/kg ,分别设 5、6... [目的 ]研究甲状腺素干扰物叶枯宁对大鼠血清游离T4(FT4)和促甲状腺激素 (TSH)水平的影响及其时效关系 ,为建立甲状腺素干扰物甄别方法体系的体内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叶枯宁二甲亚砜溶液灌胃染毒 ,剂量为 5 0mg/kg ,分别设 5、6、10、2 0d实验组及溶剂对照组 ,在染毒期满后处死动物 ,取血清测FT4和TSH ,同时观察甲状腺组织学改变。 [结果 ]与对照相比 ,5d组出现显著的FT4降低并伴TSH升高 (P <0 0 5 ) ,6d及以后组则未见差异 ;组织学观察到 5d、6d组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 ,10d组出现实心芽 ,2 0d组出现实心继发滤泡。 [结论 ]叶枯宁对大鼠血清FT4和TSH水平的影响发生在 5d之内 ,并可继发引起甲状腺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叶枯宁 大鼠 血清 时效关系 游离T4 甲状腺素干扰物 甲状腺增生
下载PDF
二巯基敌枯双生物作用的实验研究Ⅱ: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程薇波 孙丁 +1 位作者 李群英 吴德生 《现代预防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309-311,共3页
目的 :研究甲状腺激素干扰物二巯基敌枯双所致甲状腺组织化学的改变 ,并探讨所致甲状腺增生的最佳取材时间和敏感指标。方法 :Wistar大鼠 6 0只 ,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各 3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溶剂二甲基亚砜 ,实验组给予... 目的 :研究甲状腺激素干扰物二巯基敌枯双所致甲状腺组织化学的改变 ,并探讨所致甲状腺增生的最佳取材时间和敏感指标。方法 :Wistar大鼠 6 0只 ,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各 3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溶剂二甲基亚砜 ,实验组给予二巯基敌枯双的二甲基亚砜溶液 ,剂量为 5 0 m g/ kg体重。于实验组的给药第 5 d、第 10 d和第 2 0 d,分别放血处死两组动物。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甲状腺琥珀酸脱氢酶 (SDH)、甲状腺过氧化酶酶活性的变化 (TPO) ;用免疫酶法测定核增殖抗原 (PCNA)在甲状腺中的阳性表达。结果 :实验组各期甲状腺滤泡上皮内 SDH和 TPO酶活性明显增高 (P<0 .0 5 ) ,实验组的各期 PCNA表达阳性细胞数也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 (P<0 .0 5 )。结论 :甲状腺激素干扰物二巯基敌枯双所致甲状腺滤泡上皮内 SDH和 TPO酶活性增高是 TSH刺激的结果 ,其最佳取材时间应是 5 d以前 ,而敏感指标应该是核增殖抗原 (PC-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巯基敌枯双 生物作用 实验 组织化学 甲状腺增生 甲状腺激素干扰物
下载PDF
水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干扰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4
作者 周秀花 赵高峰 +4 位作者 赵晓辉 张盼伟 李昆 熊楠 金士威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0-45,102,共7页
水环境中存在多种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和动物的内分泌机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并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以对人类与动物影响较大的甲状腺激素干扰物为分析重点,综述了水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干扰物的化学分析和生物测试两类检测方法,并... 水环境中存在多种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和动物的内分泌机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并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以对人类与动物影响较大的甲状腺激素干扰物为分析重点,综述了水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干扰物的化学分析和生物测试两类检测方法,并展望了水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干扰物化学分析与生物检测的研究趋势,以期更好地开展对水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干扰物的污染特征及生物学效应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干扰物 内分泌干扰物 水环境 化学分析方法 生物测试方法
下载PDF
丙硫氧嘧啶致甲状腺组织增生的时效关系研究
5
作者 王宇 张素才 +2 位作者 程薇波 曾婷婷 商维维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初步建立以染毒(PTU)为模型的甲状腺激素干扰物体内短期甄别实验系统。方法PTU(5mg/kgbw)灌胃染毒,分别设丙硫氧嘧啶染毒3、6、9、12天实验组及溶剂对照组,每组10只大鼠,在染毒期满后处死动物,取血清,用全自动化学发光法测量TT3,TT4... 目的初步建立以染毒(PTU)为模型的甲状腺激素干扰物体内短期甄别实验系统。方法PTU(5mg/kgbw)灌胃染毒,分别设丙硫氧嘧啶染毒3、6、9、12天实验组及溶剂对照组,每组10只大鼠,在染毒期满后处死动物,取血清,用全自动化学发光法测量TT3,TT4和TSH,同时观察甲状腺组织病理改变,PAS染色观察胶质的改变,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染毒3天组,TT3开始出现显著的降低(P<0.05),6、9、12天组,TT3、TT4浓度均显著降低,并伴TSH浓度显著升高(P<0.05)。甲状腺脏器系数在6、9、12天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3天组甲状腺滤泡上皮复层化;6天组弥漫性增生,大量增生斑、实心芽形成(P<0.05);9天组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增生,大量实心继发滤泡形成;12天组有大量的空心继发滤泡形成。PAS染色显示,3、6、9天组的甲状腺滤泡胶质染色弱阳性,12天组甲状腺滤泡胶质染色阴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PCNA标记指数和Western-blot检测的PCNA/β-actin的相对值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完全一致,即3天组开始显著增加(P<0.05);而6天组达到高峰(P<0.05);9天组开始减少(P<0.05);12天组与对照组相比则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初步确定甲状腺激素干扰物体内短期甄别实验实验观察终点为增生斑和实心芽,以及IHC检测的PCNA标记指数,最佳实验期为6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硫氧嘧啶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干扰物 增殖细胞核抗原
原文传递
二巯基敌枯双生物作用的实验研究Ⅲ:时效关系的探讨
6
作者 程薇波 孙丁 +1 位作者 王文东 吴德生 《现代预防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471-472,共2页
目的 :研究甲状腺激素干扰物二巯基敌枯双所致甲状腺的形态、血清 T4 和 TSH改变 ,探讨二巯基敌枯双生物作用的时效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 78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溶剂二甲基亚砜 ,实验组给予二巯基敌枯双... 目的 :研究甲状腺激素干扰物二巯基敌枯双所致甲状腺的形态、血清 T4 和 TSH改变 ,探讨二巯基敌枯双生物作用的时效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 78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溶剂二甲基亚砜 ,实验组给予二巯基敌枯双的二甲基亚砜溶液 ,剂量为 5 0 mg/ kg体重。于实验组的给药第 1d、第 3d和第 5 d,分别放血处死两组动物。测定血清中 T4 ,TSH的浓度 ;取动物甲状腺称重 ,同时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第 3d和第 5 d实验组血浆 TSH的浓度和对照组相比 ,显著增高 (P<0 .0 5 ) ,第 5 d实验组动物的甲状腺脏器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 ,组织学观察到该组甲状腺滤泡上皮局灶增生成增生斑。第 3d实验组甲状腺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尽管无差异 ,但组织学观察到该组甲状腺滤泡上皮已增生成复层。结论 :TSH、甲状腺的脏器系数和甲状腺的组织学观察在本实验中呈现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 ,而且最早出现生物学指标变化的时间是实验第 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巯基敌枯双 生物作用 实验 时效关系 甲状腺激素干扰物 甲状腺增生
下载PDF
磺胺二甲嘧啶对FRTL-5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津涛 孙丁 +1 位作者 潘红梅 吴德生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研究磺胺二甲嘧啶对FRTL5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探讨环境甲状腺素干扰物的作用机制。方法指数生长期细胞经20μgml磺胺二甲嘧啶处理24h后,用TRIzol法提取RNA,用9753位点的cDNA芯片检测基因表达情况,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分别用Cy3dCTP... 目的研究磺胺二甲嘧啶对FRTL5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探讨环境甲状腺素干扰物的作用机制。方法指数生长期细胞经20μgml磺胺二甲嘧啶处理24h后,用TRIzol法提取RNA,用9753位点的cDNA芯片检测基因表达情况,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分别用Cy3dCTP和Cy5dCTP标记,计算Cy3和Cy5的比值,找出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芯片经扫描分析后,发现表达有差异的基因共有679条占芯片上基因总数的70%,其中395(40%)条基因表达增加,284(30%)条基因表达下降,涉及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免疫,细胞代谢等众多事件。结论磺胺二甲嘧啶对FRTL-5细胞的毒性效应,其机制涉及多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甲状腺素干扰物 磺胺二甲嘧啶 FRTL-5细胞 基因芯片
下载PDF
甲状腺激素干扰物体内甄别实验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程薇波 孙丁 +3 位作者 李群英 王文东 肖邦良 吴德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72-475,共4页
目的 研究二巯基敌枯双对甲状腺的生物作用 ,探讨二巯基敌枯双是否属甲状腺激素干扰物。方法Wistar大鼠 60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 n=3 0 )和实验组 ( n=3 0 )。正常对照组给予溶剂二甲基亚砜 ,实验组给予二巯基敌枯双二甲基亚砜溶... 目的 研究二巯基敌枯双对甲状腺的生物作用 ,探讨二巯基敌枯双是否属甲状腺激素干扰物。方法Wistar大鼠 60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 n=3 0 )和实验组 ( n=3 0 )。正常对照组给予溶剂二甲基亚砜 ,实验组给予二巯基敌枯双二甲基亚砜溶液 ,剂量为 5 0 m g/kg。于给药第 5 d、第 10 d和第 2 0 d,动物称重后分别放血处死两组动物。测定血清中 T4和 TSH的浓度 ;取动物甲状腺称重测定甲状腺脏器系数 ;常规 HE染色 ,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 ;用免疫酶法测定核增殖抗原 ( PCNA)在甲状腺中的阳性表达 ;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甲状腺琥珀酸脱氢酶( SD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 TPO)活性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各期甲状腺脏器系数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 ( P<0 .0 5 ) ;实验组各期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 ;实验组各期 PCNA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 ( P<0 .0 5 ) ;实验组各期甲状腺滤泡上皮内 SDH和 TPO酶活性也明显增高 ( 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干扰物 体内甄别实验 二巯基敌枯 组织化学
下载PDF
二巯基敌枯双干扰大鼠甲状腺功能的时效关系研究
9
作者 王津涛 孙丁 +2 位作者 张浩 程薇波 吴德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70-773,共4页
目的 研究甲状腺素干扰物二巯基敌枯双干扰大鼠甲状腺功能的时间进程 ,为完善甲状腺素干扰物甄别方法体系的体内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二巯基敌枯双 (5 0 mg/kg)灌胃染毒 ,分别设 1、3、5 d实验组及溶剂对照组 ,每组 16只大鼠 ,在... 目的 研究甲状腺素干扰物二巯基敌枯双干扰大鼠甲状腺功能的时间进程 ,为完善甲状腺素干扰物甄别方法体系的体内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二巯基敌枯双 (5 0 mg/kg)灌胃染毒 ,分别设 1、3、5 d实验组及溶剂对照组 ,每组 16只大鼠 ,在染毒期满后处死动物 ,取血清用放射免疫法测 FT4和 TSH,同时观察甲状腺组织学改变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相比 ,3d组出现显著的 FT4降低并伴 TSH升高 (P<0 .0 5 ) ;5 d组血清 TSH浓度高于对照组 (P<0 .0 5 ) ;组织学观察到 3d组甲状腺滤泡上皮复层化 ,5 d组出现增生斑块 ;免疫组化染色发现 3d和 5 d组甲状腺组织内 PCNA阳性表达细胞数显著增加 (P<0 .0 5 )。结论 二巯基敌枯双对大鼠血清 FT4和 TSH水平的影响发生在第 2或第 3d,组织病理学和 PCNA的免疫组化染色也证实甲状腺组织增生在染毒 3d开始进入原发增殖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巯基敌枯双 甲状腺素干扰物 FT4 TSH 甲状腺增生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endocrine disrupting activities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被引量:12
10
作者 ZHOUJingming QINZhanfen CONGLin XUXiaoba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4年第3期215-219,共5页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arc global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Almost all commercial PCBs mixtures, single PCB congener, and their metabolites possess endocrine disrupting activities. They can disrupt the ...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arc global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Almost all commercial PCBs mixtures, single PCB congener, and their metabolites possess endocrine disrupting activities. They can disrupt the estrogen/androgen system, thyroid hormone system and other endocrine systems by interfering with the synthesis, transport, storage, metabolism, and feedback regulation of hormones. The newest data related to the endocrine disrupting activities of PCBs and their mechanisms arc reviewed and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s arc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紊乱 多氯联苯 PCB 有机污染物 环境污染 免疫系统
原文传递
A screening assay for thyroid hormone signaling disruption based on thyroid hormone-response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in the frog 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 被引量:4
11
作者 Yinfeng Zhang Yuanyuan Li +2 位作者 Zhanfen Qin Huili Wang Jianzhong L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143-154,共12页
Amphibian metamorphosis provides a wonderful model to study the thyroid hormone(TH)signaling disrupting activity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s, with Xenopus laevis a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species. This study aimed to... Amphibian metamorphosis provides a wonderful model to study the thyroid hormone(TH)signaling disrupting activity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s, with Xenopus laevis a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species. This study aimed to establish a rapid and sensitive screening assay based on TH-response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using 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 a native frog species distributed widely in East Asia, especially in China. To achieve this, five candidate TH-response genes that were sensitive to T3 induction were chosen as molecular markers, and T3 induction was determined as 0.2 nmol/L T3 exposure for 48 hr. The developed assay can detect the agonistic activity of T3 with a lowest observed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of 0.001 nmol/L and EC50 at around 0.118–1.229 nmol/L, exhibiting comparable or higher sensitivity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assays. We further validated the efficiency of the developed assay by detecting the TH signaling disrupting activity of 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 a known TH signaling disruptor. In accordance with previous reports, we found a weak TH agonistic activity for TBBPA in the absence of T3,whereas a TH antagonistic activity was found for TBBPA 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the presence of T3, showing that the P. nigromaculatus assay is effective for detecting TH signaling disrupting activity. Importantly, we observed non-monotonic dose-dependent disrupting activity of TBBPA in the presence of T3, which is difficult to detect with in vitro reporter gene assays. Overall, the developed P. nigromaculatus assay can be used to screen TH signaling disrupting activity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s with high sensi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yroid hormone signaling disruptor 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 TH-response gene expression Screening assay Tetrabromobisphenol 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