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蛭石/氯化钙复合吸附剂的吸附特性和储热性能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艳楠 王如竹 李廷贤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63-370,共8页
为了储存120℃以下的热能,提出了以水为介质的热化学吸附储热方法。配制了一种以膨胀蛭石为多孔基质、氯化钙为反应盐的新型复合吸附剂,并对其进行了微观形貌表征、吸附性能测试、同步热分析测试和储热密度的理论计算。扫描电子显微镜(S... 为了储存120℃以下的热能,提出了以水为介质的热化学吸附储热方法。配制了一种以膨胀蛭石为多孔基质、氯化钙为反应盐的新型复合吸附剂,并对其进行了微观形貌表征、吸附性能测试、同步热分析测试和储热密度的理论计算。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显示膨胀蛭石特有的片层状的大孔结构产生了相对巨大的孔体积;利用恒温恒湿箱实验排除有溶液泄漏问题的含盐量;通过恒温恒湿箱对30℃、3种相对湿度下的动态吸附过程进行测试,分析了含盐量和相对湿度对吸附特性的影响,证实了该复合吸附剂具有3个不同的吸水阶段,包括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溶液的气-液吸收过程;利用同步热分析测试(STA)和数值计算进一步对上述3个吸附过程的吸水量、吸附热和反应温度进行分析。最终优选出含盐量47.9%(质量分数)的复合吸附剂,其吸水量高达1.24 g·g-1,质量和体积储热密度分别高达1.25 k W·h·kg-1和213.56 k W·h·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蛭石 氯化钙 吸附性能 反应动力学 储热密度 太阳能
下载PDF
氯化物熔盐材料的制备及其热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魏小兰 谢佩 +3 位作者 张雪钏 王维龙 陆建峰 丁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423-2431,共9页
制备了NaCl-CaCl2、 NaCl-KCl-CaCl2、 NaCl-CaCl2-MgCl2、 KCl-CaCl2-MgCl2、 NaCl-KCl-MgCl2、 NaClKCl-CaCl2-MgCl2六种氯化物熔盐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确定它们的低共熔点和组成,测量其比热容、密度、黏度等热物性。测试熔盐材... 制备了NaCl-CaCl2、 NaCl-KCl-CaCl2、 NaCl-CaCl2-MgCl2、 KCl-CaCl2-MgCl2、 NaCl-KCl-MgCl2、 NaClKCl-CaCl2-MgCl2六种氯化物熔盐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确定它们的低共熔点和组成,测量其比热容、密度、黏度等热物性。测试熔盐材料的质量损失曲线确定工作温度上限,根据测试的结果,对其储能密度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NaCl-KCl-CaCl2-MgCl2熔盐材料熔点为380.3℃,流动性较好,工作温度范围为430~700℃,储能密度为625.1 J·cm-3,是六种熔盐中熔点最低、储能密度最大的熔盐,适合作为传热储热材料。NaCl-KCl-CaCl2熔盐熔点为503.8℃,工作温度范围为550~850℃,储能密度为559.9 J·cm-3,储能密度仅次于NaCl-KCl-CaCl2-MgCl2熔盐,适合作为高温储热熔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氯化物熔盐 制备 热物性 热稳定性 储能密度 传热 储热
下载PDF
太阳能热发电用氧化铝–碳化硅–氧化锆储热陶瓷的制备及表征(英文) 被引量:7
3
作者 吴建锋 方斌正 +3 位作者 徐晓虹 徐涛 陈岭 张梦琦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63-1069,共7页
以α-Al2O3、部分稳定氧化锆(5.2%Y2O3,质量分数)和碳化硅为原料,采用无压烧成技术制备了太阳能热发电用Al2O3–SiC–ZrO2(ASZ)储热陶瓷,研究了碳化硅和氧化锆添加量对ASZ储热陶瓷样品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化硅添加量的增... 以α-Al2O3、部分稳定氧化锆(5.2%Y2O3,质量分数)和碳化硅为原料,采用无压烧成技术制备了太阳能热发电用Al2O3–SiC–ZrO2(ASZ)储热陶瓷,研究了碳化硅和氧化锆添加量对ASZ储热陶瓷样品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化硅添加量的增加,样品的力学性能、抗热震性和热物理性能均有提高;添加氧化锆可提高样品的力学性能和抗热震性能;经1280℃烧成的碳化硅添加量为50%、部分稳定氧化锆添加量为5%的样品的显气孔率、吸水率、体积密度和抗折强度分别为24.88%、10.44%、2.38g/cm3和66.20MPa;样品的比热容、导热系数和储热密度(600℃时)分别为1.05 kJ/(kg.K),2.26 W/(m.K)和916.91 kJ/kg。热震试验30次(室温~800℃)样品无裂纹,强度增长率为27.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碳化硅–氧化锆复相陶瓷 微观结构 抗热震性 储热密度
原文传递
C_8mimPF_6——理想的载热介质 被引量:4
4
作者 诸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2-206,共5页
为了寻找液态温度范围宽、熔点低,适宜于工业应用的更好载热介质,对CsmimPF6载热密度进行了计算并与常用载热介质载热密度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8mimPF6的载热容量在同等条件下,比道生(Thermex)的载热容量高出30%以上;比Neo SK油#260... 为了寻找液态温度范围宽、熔点低,适宜于工业应用的更好载热介质,对CsmimPF6载热密度进行了计算并与常用载热介质载热密度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8mimPF6的载热容量在同等条件下,比道生(Thermex)的载热容量高出30%以上;比Neo SK油#260的载热容量高出近47%,尽管比KN3、NaN3和NaN2的混合物载热容量低近1/3,但C8mimPF6熔点低(-75℃),液态温度区间宽(-75~416℃),几乎无蒸汽压,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高,故C8mimPF6的确是一种理想的载热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载热介质 载热密度 太阳能 液态温度范围 C8mimPF6 合成原理 载热容量 碳磷氟化合物
下载PDF
氯化锰/氨热化学吸附储热的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震 闫霆 霍英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425-4431,共7页
热化学吸附储热具有储热损失小、储热密度高、可实现冷热复合储存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以MnCl_(2)/NH_(3)作为吸附储热工质对,基于热化学吸附技术构建了热化学吸附储热实验平台,对MnCl_(2)/NH_(3)热化学吸附系统的储热... 热化学吸附储热具有储热损失小、储热密度高、可实现冷热复合储存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以MnCl_(2)/NH_(3)作为吸附储热工质对,基于热化学吸附技术构建了热化学吸附储热实验平台,对MnCl_(2)/NH_(3)热化学吸附系统的储热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解吸充热温度、吸附放热温度、冷凝/蒸发温度分别为162℃、45℃和25℃的运行条件下,试验获得的吸附储热密度最大,其值为1296.36kJ/kg MnCl或1101.90kJ/kg固化复合吸附剂。当放热温度从45℃增大到85℃时,热化学吸附储热系统的吸附储热效率从38.98%降低至24.08%。由于传热传质、化学反应动力学等因素的影响,相同运行工况下吸附储热系统实际所获得的储热性能要低于理论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储存 热化学吸附 储热密度 储热效率 氯化锰/氨
下载PDF
相变材料对储热系统换热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库尔班江·乌丝曼 戴晓业 史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92-1297,1327,共7页
相变材料(PCMs)是潜热储热系统的核心媒介,而相变温度、导热系数及储能密度是选择PCMs的最关键三大因素.通过热阻模型相对热阻变化,对PCMs以上三个因素分别对储热系统换热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CMs的导热系数提高到2倍时对系... 相变材料(PCMs)是潜热储热系统的核心媒介,而相变温度、导热系数及储能密度是选择PCMs的最关键三大因素.通过热阻模型相对热阻变化,对PCMs以上三个因素分别对储热系统换热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CMs的导热系数提高到2倍时对系统的换热效果提升显著,提高到5倍以后继续提高导热系数增强系统换热速率效果几乎已失效;在蓄热过程中PCMs相变温度越低,换热速率越快,在释热过程中恰好相反;提高储能密度对系统的换热速率并没有影响,只是相应倍数地延长了蓄/释热功率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Ms 换热速率 导热系数 相变温度 储能密度
下载PDF
基于热化学反应的硅胶非等温动力学计算及储热性能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娜 王成成 +6 位作者 杨慧 胡志昊 童莉葛 李仲博 王立 丁玉龙 李娜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31-1338,共8页
热化学储热具有储能密度大、循环性能好、储存时间长且热损失小等优点,在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碳排放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在大规模系统流程应用前,通过实验检测、动力学计算、数值模拟仿真等手段对储热材料进行适用性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热化学储热具有储能密度大、循环性能好、储存时间长且热损失小等优点,在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碳排放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在大规模系统流程应用前,通过实验检测、动力学计算、数值模拟仿真等手段对储热材料进行适用性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硅胶为例,使用核磁共振仪检测其储热前后内部水结合形式及其含量的变化,进而计算确定了硅胶储热过程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根据热重分析仪(TGA)实验数据,对硅胶热分解反应进行了非等温动力学计算,得到其反应活化能为66.75 kJ/mol,且随着反应进程的推进,硅胶脱水反应整体呈活化能减小态势,其最概然机理函数为三维扩散模型,水蒸气在气固反应界面的三维扩散速率是影响总反应速率的关键。由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实验得出,硅胶在100℃左右吸热速率达到顶峰,约为0.87 kW/kg,储热密度为1030.89 k J/kg。使用计算所得动力学参数在Fluent软件中对反应器内储热过程进行了模拟,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作为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的相关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数值模拟预测值与实验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储热 非等温动力学 核磁共振检测 储热密度
下载PDF
太阳能热发电用堇青石-莫来石储热陶瓷的研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建锋 方斌正 +3 位作者 徐晓虹 张梦琦 杨一芳 李素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12-1317,共6页
以煅烧铝矾土、滑石和石英为原料,设计太阳能热发电储热用原位合成堇青石-莫来石复相陶瓷组成并制备样品,采用XRD、SEM等现代测试技术对样品的性能及微结构进行研究。探讨样品相组成及微观结构对储热陶瓷样品抗热震和储热性能的影响。... 以煅烧铝矾土、滑石和石英为原料,设计太阳能热发电储热用原位合成堇青石-莫来石复相陶瓷组成并制备样品,采用XRD、SEM等现代测试技术对样品的性能及微结构进行研究。探讨样品相组成及微观结构对储热陶瓷样品抗热震和储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位合成四方柱状莫来石结合原位合成条柱状堇青石可显著提高样品的抗热震性能和储热性能;经1450℃烧成的堇青石-莫来石复相储热陶瓷样品热膨胀系数为3.64×10^(-6)K^(-1)(室温~850℃);储热密度为1416 kJ/kg(0~800℃);热震30次(室温~800℃,气冷)不开裂,且热震后抗折强度增长了28.11%。满足太阳能热发电显热储热材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堇青石-莫来石复相储热陶瓷 原位合成 抗热震性 储热密度 太阳能热发电
下载PDF
基于增压吸收的吸收式蓄能装置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晓灵 石文星 +1 位作者 王宝龙 李先庭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41-2248,共8页
吸收式蓄能技术具有蓄能密度高、热损失小等特点,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蓄能技术,但目前的技术尚存在吸收效果差、效率不高等问题。提出基于增压吸收的吸收式蓄能方法,并阐述其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通过数学模型研究在不同工况下增... 吸收式蓄能技术具有蓄能密度高、热损失小等特点,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蓄能技术,但目前的技术尚存在吸收效果差、效率不高等问题。提出基于增压吸收的吸收式蓄能方法,并阐述其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通过数学模型研究在不同工况下增压对其热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蒸发温度与发生温度越低、冷凝温度越高时,增压器改善吸收式蓄能循环的性能系数(COP)越明显;与无增压吸收式蓄能循环相比,蓄能密度(ESD)得到提高,当增压比为3时,其ESD可提高30%~2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 吸收 蓄能 蓄能密度 性能系数 模拟 结晶
下载PDF
中低温相变储热技术在供暖领域的研究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彩霞 胡之剑 《中外能源》 CAS 2018年第2期82-88,共7页
电能替代已成为国内城市供暖的主要方向,储热技术可以将谷电以热的形式储存起来并实现热能的稳定输出,从根本上解决电采暖成本过高的问题。中低温相变储热以其储热密度高、储释热过程温度恒定等优势成为研究热点。中低温相变储热材料的... 电能替代已成为国内城市供暖的主要方向,储热技术可以将谷电以热的形式储存起来并实现热能的稳定输出,从根本上解决电采暖成本过高的问题。中低温相变储热以其储热密度高、储释热过程温度恒定等优势成为研究热点。中低温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有机石蜡类及无机水合盐类,目前已有应用案例中主要为水合盐类材料,但其仍存在循环稳定性差、导热性差、腐蚀性等问题。在对相变储热装置的实验室研究中,通过设计并联螺旋盘管、填充筛网、壳管式结构等方式可以有效改善相变材料的传热性能,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相变储热装置内以圆管换热器及带翅片的换热器为主。目前已有案例的中低温相变储热供热系统有两种,一种是电锅炉+相变储热装置,另一种是将电加热、储热装置放置在一个结构中,两者各有优劣。相对其他几种储热技术,中低温相变储热技术具有初始投资中等、运行成本较低、限制条件较少等优点,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研发综合性能优异的高储热密度、长循环寿命、高导热、低腐蚀、低成本的相变储热材料,优化换热器及储热装置的内部结构设计,实现强化换热仍是未来相变储热供暖领域的研究方向,实现智能调节控制、降低系统投资成本是储热供暖系统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相变储热 相变材料 无机水合盐 储热装置 储热密度 供暖
下载PDF
基于热作用半径的地埋管换热器储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闫俐君 张旭 《制冷技术》 2015年第1期1-5,10,共6页
在理论推导热作用半径的基础上,对单U型地埋管换热器进行数值模拟与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运行方式、不同进口水温对热作用半径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热作用半径理论,研究了地埋管换热器的储热特性,包括平均储热密度和储热密度分布,得出... 在理论推导热作用半径的基础上,对单U型地埋管换热器进行数值模拟与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运行方式、不同进口水温对热作用半径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热作用半径理论,研究了地埋管换热器的储热特性,包括平均储热密度和储热密度分布,得出间歇运行能够增强土壤的储热潜力。土壤平均储热密度随进口水温的提高而近似线性增大。U型管累计散热量相同时,连续运行的地埋管周围土壤在近壁端储热密度均大于在间歇运行情况下的储热密度,远端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作用半径 平均储热密度 储热密度分布
下载PDF
钙镁二元盐复合材料的储热性能
12
作者 刘涵 曲明璐 +4 位作者 叶振东 杨帆 黄蓓佳 张亚宁 刘洪芝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64-1773,共10页
水合盐热化学储热利用可逆的化学反应,能够在吸附与脱附过程中实现热量的释放与储存,其具有储热密度高、适合长期跨季节储热等优点,与太阳能相结合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为探究两种不同多孔基底对钙镁二元盐复合热化学储热材料储... 水合盐热化学储热利用可逆的化学反应,能够在吸附与脱附过程中实现热量的释放与储存,其具有储热密度高、适合长期跨季节储热等优点,与太阳能相结合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为探究两种不同多孔基底对钙镁二元盐复合热化学储热材料储热性能的影响,基于摩尔比为1∶2的MgCl_(2)与CaCl_(2)两种水合盐,本文对以微孔分子筛(13X)为多孔基底的MgCl_(2)/2CaCl_(2)复合材料和以介孔硅藻土(WSS)为多孔基底的MgCl_(2)/2CaCl_(2)复合材料的孔结构、平衡吸附量和循环稳定性等进行实验对比分析。采用蜂窝状储热单元的二维模型,对两种MgCl_(2)/2CaCl_(2)复合热化学储热单元的储/放热过程进行模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WSS相比,13X的孔隙更小、比表面积更大、平衡吸附量更高。由于MgCl_(2)/2CaCl_(2)的填充,两种复合材料的孔体积、比表面积、孔隙率较多孔基底均有所下降。受MgCl_(2)/2CaCl_(2)与多孔基底协同作用的影响,MgCl_(2)/2CaCl_(2)复合材料的平衡吸附量在整个相对湿度区间均有明显提升,Polanyi吸附势理论可以很好地描述MgCl_(2)/2CaCl_(2)复合材料的等温吸附线。WSS20储热单元的储热密度为371.94MJ/m^(3),可以持续输出20℃温升以上的空气198min,其放热功率和热回收效率均高于13X17储热单元。WSS20在循环47次后仍然保持完整的结构和良好的吸附量,而13X17在循环10次后发生破裂。综合储热密度和循环稳定性,WSS20更适合作为储热材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储热 钙镁二元盐 硅藻土 循环稳定性 储热密度
下载PDF
铝基金属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邓天鑫 栾道成 +5 位作者 胡志华 任阳 左城铭 李缘 周新宇 王正云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53-660,共8页
热能的储存对解决能源获取方式的间歇性和波动性、能量生产与社会能耗在时间和空间不匹配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变储热技术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其以相变储热材料为基础实现能量的储存与释放,故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对于实... 热能的储存对解决能源获取方式的间歇性和波动性、能量生产与社会能耗在时间和空间不匹配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变储热技术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其以相变储热材料为基础实现能量的储存与释放,故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对于实现高效率储热起到关键作用。在中高温储热领域,金属作为储热材料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中铝基相变储热材料拥有相变温度合适、储能密度较大、热导率高和相变体积变化小等优点,在储热领域用途广泛。从铝基金属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现状着手,概述了影响铝基相变储热材料成分及均匀性的工艺因素,介绍了典型铝基相变储热材料的相变储热性能及多次热循环稳定性,简要分析了铝基合金对容器的腐蚀机理,概括了铝基相变储热材料在高温状态与相应盛装容器的相容性,最后总结了铝基相变储热材料储热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储热 铝基相变材料 容器相容性 储热密度 热导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