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威的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教育意义 被引量:29
1
作者 石中英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6-44,共9页
价值理论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杜威在对“价值”概念的认识中,特别强调动词意义上作为“评价”、“鉴定”的价值概念以及作为形容词的价值概念。基于这种价值的概念,讨论了真正的价值判断的预成性、假设性与理性特征;分... 价值理论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杜威在对“价值”概念的认识中,特别强调动词意义上作为“评价”、“鉴定”的价值概念以及作为形容词的价值概念。基于这种价值的概念,讨论了真正的价值判断的预成性、假设性与理性特征;分析了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以及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努力揭示它们背后的认识与社会文化因素。以上述价值理论为基础,杜威对教育活动中的诸多价值问题,如教育价值的发生问题、不同教育价值的分裂问题、不同学科的价值分配问题以及教育价值取向中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优先性问题等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价值主张。杜威的价值理论和教育价值主张有助于促进当代教育者和研究者重新思考教育价值的基本理论问题,批判性反思教育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手段价值与目的价值以及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深入思考价值教育特别是学生价值判断力培养问题,重新思考学科价值假定和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课程拥挤问题,促进建立更加均衡的教育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国家价值与世界价值的价值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价值理论 价值判断 价值教育 内在价值 外在价值
原文传递
中国武术的内在价值与人类发展理论的契合 被引量:7
2
作者 张长念 陈兰 张长思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8-144,共7页
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大品牌,中国武术的内在价值需要被世界更多地认识。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武术的体育化进行了讨论,在提出中国武术回归本原倡议的基础上,探讨其与人类发展理论的关系。研究认为:透过中国武术近现代一步步被... 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大品牌,中国武术的内在价值需要被世界更多地认识。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武术的体育化进行了讨论,在提出中国武术回归本原倡议的基础上,探讨其与人类发展理论的关系。研究认为:透过中国武术近现代一步步被体育化的遭遇史,可以发现,武术具有体育的功能,但本质上不完全是体育;武术是中华民族在生产生活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中国式的技击文化;当我们用历史的、逻辑的眼光从人类发展的高度来反观完整的中国武术的时候,它全面的健身养生、技击防身和娱乐文化等人文价值恰与人类发展理论对"健康长寿的生活""个人自尊和人权""知识和体面的生活"以及"选择的机会或自由"等的不懈追求紧密契合。挖掘和探究"人类发展"理论与中国武术二者的深层相通和契合之处可以帮助实现对"人类发展"理论和中华武术认识的提高和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人类发展理论 内在价值 体育化 健身养生 技击防身 娱乐文化 人文价值
原文传递
论课程改革实施中的价值整合 被引量:7
3
作者 黄向阳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0-127,共8页
课程包含领域、时序、价值维度。价值取向是课程的核心。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不在于编写新教材,而在于有健全的课程价值观。尽管理论上存在功用主义与内在价值论的分歧,功用主义课程价值论中还有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对立,但它们只是从... 课程包含领域、时序、价值维度。价值取向是课程的核心。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不在于编写新教材,而在于有健全的课程价值观。尽管理论上存在功用主义与内在价值论的分歧,功用主义课程价值论中还有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对立,但它们只是从不同角度反映课程的多元价值。在课程实施中坚持价值整合,才可能实现课程的多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价值 功用主义 内在价值论 价值整合
下载PDF
生态文明的一般价值论基础 被引量:4
4
作者 邬天启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4-119,21,共6页
生态文明是区别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人类社会的全新文明形态。要建设和发展生态文明,要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重要国策并深入人心,就有必要确立生态文明的一般价值论基础。西方提出的生态价值论存在两个重大问题:一是依然套用工业文明... 生态文明是区别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人类社会的全新文明形态。要建设和发展生态文明,要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重要国策并深入人心,就有必要确立生态文明的一般价值论基础。西方提出的生态价值论存在两个重大问题:一是依然套用工业文明的价值论视角和价值定义;二是把价值本身与价值评价混为一谈。适合于生态文明的全新价值论应当把价值定义为"事物在相互作用中所实现的效应"。这样的价值定义不仅能够合理解释自然的内在价值,消解传统价值定义所具有的人本主义色彩,而且还能够在价值本身与价值评价之间做出明确区分。价值观念决定着人的行为,以自然为本体的一般价值论的确立,对于提高和深化国民的相关认识,对于理解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巨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价值论 生态哲学 内在价值 价值 价值评价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中国特色贫困治理:理论生成、价值内涵与实践经验
5
作者 王晓会 《理论与现代化》 2023年第1期50-58,共9页
中国脱贫攻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贫困治理道路,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蕴含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价值追求。中国历史性地摆脱绝对贫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从理论到实践深入系统总结中国贫困治理的理... 中国脱贫攻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贫困治理道路,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蕴含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价值追求。中国历史性地摆脱绝对贫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从理论到实践深入系统总结中国贫困治理的理论生成、价值内涵和实践经验,对于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在消除绝对贫困基础上进一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更好满足发展不平衡地区人口美好生活需要,进而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贫困治理 理论生成 价值内涵 实践经验
下载PDF
生态现象学:生态哲学的新路向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玲 王现伟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8-233,共6页
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在为自然内在价值辩护的同时,却无法为保护自然的人之道德主体性提供正当理由。生态现象学以意向性理论为依据,主张要恢复人的道德主体性地位,人的目光就必须回到生活世界中去看待自然。生态现象学不仅完善了整... 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在为自然内在价值辩护的同时,却无法为保护自然的人之道德主体性提供正当理由。生态现象学以意向性理论为依据,主张要恢复人的道德主体性地位,人的目光就必须回到生活世界中去看待自然。生态现象学不仅完善了整体论的生态自然观,而且在承认自然固有价值的条件下,能够充分说明人的道德主体合理性。生态现象学在自然观、价值论、方法论方面已经不同于生态伦理学,它已经成为一门新的生态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学 生态现象学 生活世界 意向性理论 内在价值
下载PDF
孟子“道性善”的方法论意义
7
作者 于述胜 李晓美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67,共7页
对于孟子性善论之内涵,释之者众说纷纭。歧解迭出的根本原因,在于诠释者无视其方法论前提,只是根据孟子的某些个别言论推衍发挥。孟子“道性善”的方法论前提是谈论人性,就是在谈论人生的正常状态;人生有何种自然(人性),则必有实现其自... 对于孟子性善论之内涵,释之者众说纷纭。歧解迭出的根本原因,在于诠释者无视其方法论前提,只是根据孟子的某些个别言论推衍发挥。孟子“道性善”的方法论前提是谈论人性,就是在谈论人生的正常状态;人生有何种自然(人性),则必有实现其自然之当然(道德价值)。故人性与道德是内在于人生的,二者异名而同实,同归于人生之正常状态,亦即同归于人生之善。把人生之非正常状态也视为人性,实际上是以非人为人,违背了思维的基本逻辑。把人性区分为自然人性与道德人性,则割裂了自然与当然的一体性联系,使人性与道德成为相互外在甚至对立之物。认为“性”与“善”不能直接相连,是把人生之善这一内在而绝对之本身价值,误认为外在而相对之工具价值的结果。以“目的—手段”来说明人性与道德的关系,则是误用工具价值分析框架的产物。孟子“性善”论告诉我们,人性乃人生的正常状态,道德乃人生正常状态之实现,人性既是人生之事实,也是对人生进行价值判断的根本尺度,人性之善乃内在的善、绝对的善,是一切道德规范得以确立的基础。性善论是合理的人性论,是孟子对于人类思想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的性善论 “事实—价值” “自然—当然” “内在价值—外在价值”
原文传递
自然内在价值论的法哲学思考
8
作者 黄雀莺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6期17-21,共5页
自然内在价值论作为环境伦理学中最具创造性的理论,对于环境法学者来说也有着独特的吸引力。本文通过对自然内在价值这一概念在伦理学层面和法哲学层面上的审视,探究其对于环境法的意义。
关键词 自然内在价值论 环境法 环境伦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