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1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对西方哲学发展史的一个后现代性考察 被引量:33
1
作者 金惠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9,共13页
“subject”一词在西方语境中有两层意思 :“主体”与“主观”。现代性主体哲学正是通过“主观”而建立了“主体” ,从而对他者在各种意义上的霸权。与此相应 ,2 0世纪对主体哲学的拯救或批判就有了两条思路 :一是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 “subject”一词在西方语境中有两层意思 :“主体”与“主观”。现代性主体哲学正是通过“主观”而建立了“主体” ,从而对他者在各种意义上的霸权。与此相应 ,2 0世纪对主体哲学的拯救或批判就有了两条思路 :一是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以反方法论为旗的反认识论的“本体论转向” ,一是拉康的精神分析和法国后结构主义对作为实体存在的绝对“主体”的解构。从以上两层意义的内在勾连中展开对“subject”的西方哲学史考察 ,可以看出 :“主体”是“主观”的产物 ,“主体间性”是“主观”的认识论哲学的最高成就 ,但同时“主体间性”在胡塞尔那里的终于失败 ,则意味着我们必须修正现代认识论或者在它之外另辟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主体哲学 主体间性 他者间性 自我意识 先验自我
下载PDF
语言的牢笼──西方哲学根本传统的一种阐明 被引量:17
2
作者 黄玉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7-63,共7页
西方哲学的全部历史可以概括为这样一个标准的三段式关系推理:因为思维 是存在之家(古代哲学),语言是思维之家(近代哲学),所以语言是存在之家(现代哲学 )。当今西方哲学的困惑是:什么是语言之家?
关键词 西方哲学 存在 思维 语言
下载PDF
身体的澄明之途——对西方哲学中的“身体性”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5期76-82,共7页
从身体的维度出发,揭示了西方哲学对“身体性”问题两种截然不同的解答:其一,传统西方哲学将肉体和心灵的关系置于一种对立二元论的基本构架中,使肉体在意识哲学中一直处于一种隐匿和遮蔽的状态。其二,后现代哲学家用“肉体”来反抗意... 从身体的维度出发,揭示了西方哲学对“身体性”问题两种截然不同的解答:其一,传统西方哲学将肉体和心灵的关系置于一种对立二元论的基本构架中,使肉体在意识哲学中一直处于一种隐匿和遮蔽的状态。其二,后现代哲学家用“肉体”来反抗意识哲学的独断性。展开了所谓的“哲学肉身化”运动,又将肉体以及与肉体相关的一切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以上这两种哲学在“身体性”问题上仍然是一种“非此即彼”的、“独白式”的主体性哲学,而要真正解决“身体性”问题,只有坚持的一种“身体间性”维度的现象学精神,才可能达到“身心合一”的完美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肉体 心灵 身体 身体间性
下载PDF
西方思想家对隐喻认知功能的思考 被引量:10
4
作者 谢之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135,共5页
在西方哲学和修辞学传统中,隐喻研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始终闪耀着认知的思辨。重温西方思想家对隐喻认知功能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把西方经典隐喻学说与目前西方流行的隐喻认知理论进行对比,对于我国思想史研究和认知语言学研究也有... 在西方哲学和修辞学传统中,隐喻研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始终闪耀着认知的思辨。重温西方思想家对隐喻认知功能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把西方经典隐喻学说与目前西方流行的隐喻认知理论进行对比,对于我国思想史研究和认知语言学研究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隐喻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朴素地追问我们自己的问题和希望——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会通的基础 被引量:15
5
作者 孙利天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21,共6页
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互动、交流和融会贯通,需要生活世界的基础。朴素地追问我们自己的问题和希望,为了我们自己平凡、真实、快乐地生活,考察和选择既有的哲学理论资源,我们发现,批判传统哲学的虚假崇高,批判资本逻辑... 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互动、交流和融会贯通,需要生活世界的基础。朴素地追问我们自己的问题和希望,为了我们自己平凡、真实、快乐地生活,考察和选择既有的哲学理论资源,我们发现,批判传统哲学的虚假崇高,批判资本逻辑的统治和支配,创造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自己的哲学理论,是当代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共同任务,是三者会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生活理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下载PDF
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及其生存意境 被引量:16
6
作者 朱荣英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44-47,共4页
古希腊哲学对世界本体的致思表现为一种语言上的诉求(既有概念语言又有诗意语言),亚里士多德的系统构建使哲学语言成了单一的理性的"独立王国",其内在的生存意蕴处于遮蔽状态;近代康德首开批判理性之先河,限制理性超经验地使... 古希腊哲学对世界本体的致思表现为一种语言上的诉求(既有概念语言又有诗意语言),亚里士多德的系统构建使哲学语言成了单一的理性的"独立王国",其内在的生存意蕴处于遮蔽状态;近代康德首开批判理性之先河,限制理性超经验地使用,为使哲学的生存意境豁显而保留一席之地。但遗憾的是,这种努力又在黑格尔庞大的思辨唯心主义体系中被最终窒息了;现代哲学无论科学主义抑或人文主义学派,大都拒斥形上理性,倡导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但皆因囿于理性的樊笼而没有使哲学的生存真义得以开显。与之有别,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力主站在实践基础上,实现哲学由抽象语言向生存语言的转换,从而真正拭亮了哲学的生存论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语言学转向 概念语言 诗意语言 生存论
下载PDF
百年西方科学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被引量:8
7
作者 洪晓楠 赵仕英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7,共7页
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及其与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相联系的角度 ,重点考察了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四个主要问题——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 ,科学发现的模式 ,科学理论的评价 ,科学发展的模式等。考察结果表明 ,只有深刻地把握 2 0世纪西方科... 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及其与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相联系的角度 ,重点考察了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四个主要问题——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 ,科学发现的模式 ,科学理论的评价 ,科学发展的模式等。考察结果表明 ,只有深刻地把握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问题 ,才能真正理解西方科学哲学的嬗变 ,展望 2 1世纪科学哲学发展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科学哲学 科学发现 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 科学 非科学
下载PDF
要重视对亚里士多德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汪子嵩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共7页
我国学术界在 2 0世纪对古希腊哲学的研究 ,既有一些成绩 ,也存在问题。对亚里士多德的研究不够重视 ,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文章第一部分引用历史事实评价了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哲学以及在整个西方哲学和文化发展中所具有的地位和所起... 我国学术界在 2 0世纪对古希腊哲学的研究 ,既有一些成绩 ,也存在问题。对亚里士多德的研究不够重视 ,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文章第一部分引用历史事实评价了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哲学以及在整个西方哲学和文化发展中所具有的地位和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概述希腊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第三部分进一步阐明了亚里士多德成为西方文化传统的重要奠基人的三点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西方哲学 西方文化 分析 求真
原文传递
怀特海过程哲学基本特征探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富斌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19,共7页
过程哲学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等科学革命为基础,以一系列独创的概念范畴为材料,建构了一种以过程-有机和关系为基本特征的思辨形而上学体系,试图建立一种过程-关系的宇宙论,从而使当代西方哲学发生了一场从实体到过程-关系的革命性变革... 过程哲学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等科学革命为基础,以一系列独创的概念范畴为材料,建构了一种以过程-有机和关系为基本特征的思辨形而上学体系,试图建立一种过程-关系的宇宙论,从而使当代西方哲学发生了一场从实体到过程-关系的革命性变革。它提出的许多新概念、新范畴和新命题,诸如"生成"、"摄入"、"创造"、"过程即实在"、"存在即生成"、"生成即创造"、"万物内在相关"和"无主体能经验两次"等,给当代哲学思考提供了无限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 生成 西方哲学 怀特海
下载PDF
西方哲学视野中的“和谐”与“和谐社会”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能为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1,共6页
人们大多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谈论"和谐"与"和谐社会"问题。但是,以西方哲学为视野,对西方哲学中的"和谐"定义、诉求、"和谐社会"的黄金规则以及架构之维进行深入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彰显,建立... 人们大多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谈论"和谐"与"和谐社会"问题。但是,以西方哲学为视野,对西方哲学中的"和谐"定义、诉求、"和谐社会"的黄金规则以及架构之维进行深入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彰显,建立在"正义、差异、自由"原则基础上的"和谐"理念与"和谐社会"追求同样存在于西方哲学文化之中,也必将给予我们重要的启发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和谐 和谐社会 黄金规则 架构之维
下载PDF
身体之维:体育运动的历史嬗变 被引量:12
11
作者 马祥海 宋玉红 程卫波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18,共3页
身体是铭写着历史的样本,同样也是一条考察体育运动发展的重要线索。在人类生存的场域中,身体不断地发生着嬗变,由蔑视身体的规训状态,遮蔽身体的遗忘状态到尊重身体的凸现状态。与之相适应,体育运动的发展也经历了从身心二元对立的客... 身体是铭写着历史的样本,同样也是一条考察体育运动发展的重要线索。在人类生存的场域中,身体不断地发生着嬗变,由蔑视身体的规训状态,遮蔽身体的遗忘状态到尊重身体的凸现状态。与之相适应,体育运动的发展也经历了从身心二元对立的客体化式体育、身心二元对立的主体化式体育到身心统一的生命化式体育的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 体育文化 西方哲学
下载PDF
中国哲学的未来: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交流与互动(上) 被引量:12
12
作者 林安梧 欧阳康 +1 位作者 邓晓芒 郭齐勇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36,共10页
林安梧强调,本质主义引起了方法学上的谬误与错置,治中西哲学不能陷入“本质主义”的圈套。例如,不能说中国人没有自由意志,先秦儒家就很重视自由意志,只是后人把它磨损掉了。他倡导“后新儒学”,提出“约定主义”,主张通过“五证”的... 林安梧强调,本质主义引起了方法学上的谬误与错置,治中西哲学不能陷入“本质主义”的圈套。例如,不能说中国人没有自由意志,先秦儒家就很重视自由意志,只是后人把它磨损掉了。他倡导“后新儒学”,提出“约定主义”,主张通过“五证”的方法回到原典,使中国文化在学习民主科学中起调节作用。欧阳康认为,哲学的本性就是对话,但在中国哲学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曾经处于独尊地位,对话一度困难。1978年以后,哲学界最大的进步是哲学本性的恢复,走上了对话之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自己学术化的发展方向,并且与“西马”相比具有自己的优势,但是还应继续倡导一种平等开放的心态。邓晓芒认为,我们现在还谈不上反本质主义,本质主义实际上是理性精神,是一切对话的平台,中国历来缺少它。儒家的自由意志只是现象,其本质上并不尊重自由意志,只是把规定好了的东西(如天道等)让人去选择。这些问题离开本质主义都说不清。郭齐勇认为,哲学最重要的本性是宇宙论式的终极关怀,这是中西哲学沟通的平台。中国哲学中的天道是自由意志的前提,而西方基督教的上帝、康德的“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同样也是前提。除了理性之外,“智的直觉”更重要,它是生命和实践的学问,与马克思实践哲学也是相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对话 互动 本质主义 自由意志
原文传递
"中国哲学之合法性"问题的由来、实质及其对于相关讨论的期望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郑家栋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1,共3页
"合法性"的讨论,旨在完善"中国哲学"学科的方法与理念,而绝不是如某些学者所耸人听闻地表述的,是旨在颠覆"中国哲学"学科。目前"中国哲学史"的写作方式,一方面使我们隔绝和远离了传统中国人的... "合法性"的讨论,旨在完善"中国哲学"学科的方法与理念,而绝不是如某些学者所耸人听闻地表述的,是旨在颠覆"中国哲学"学科。目前"中国哲学史"的写作方式,一方面使我们隔绝和远离了传统中国人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对典籍文化的原生态造成很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史 实质 合法性 传统 典籍 期望 学科 生活经验 理念
下载PDF
张岱年的中西哲学观及其“综合创新论” 被引量:6
14
作者 蒙培元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8-35,共8页
张岱年先生的著名的“综合创新论”是在中西哲学比较中提出的。他认为 ,中西哲学有共同的问题 ,故可比较 ,比较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中国哲学。但张岱年不是抽象地肯定中西哲学之“同”或“异” ,而是通过具体分析 ,指出二者既有同 ,又有异 ... 张岱年先生的著名的“综合创新论”是在中西哲学比较中提出的。他认为 ,中西哲学有共同的问题 ,故可比较 ,比较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中国哲学。但张岱年不是抽象地肯定中西哲学之“同”或“异” ,而是通过具体分析 ,指出二者既有同 ,又有异 ,同之中又有异。在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综合创新论” ,作为中国哲学现代化的一条可行之路。 2 0世纪 80年代的文化“综合创新”是在 30年代“创新综合”的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发展 ,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其中特别强调方法论与价值论的意义。本文最后讨论了“综合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方法论 价值论 “综合创新”
原文传递
中国哲学的未来: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交流与互动(下) 被引量:10
15
作者 林安梧 欧阳康 +2 位作者 邓晓芒 郭齐勇 梁林军(记录整理)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33,共8页
林安梧强调,本质主义引起了方法学上的谬误与错置,治中西哲学不能陷入"本质主义"的圈套。例如,不能说中国人没有自由意志,先秦儒家就很重视自由意志,只是后人把它磨损掉了。他倡导"后新儒学",提出"约定主义&qu... 林安梧强调,本质主义引起了方法学上的谬误与错置,治中西哲学不能陷入"本质主义"的圈套。例如,不能说中国人没有自由意志,先秦儒家就很重视自由意志,只是后人把它磨损掉了。他倡导"后新儒学",提出"约定主义",主张通过"五证"的方法回到原典,使中国文化在学习民主科学中起调节作用。欧阳康认为,哲学的本性就是对话,但在中国哲学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曾经处于独尊地位,对话一度困难。1978年以后,哲学界最大的进步是哲学本性的恢复,走上了对话之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自己学术化的发展方向,并且与"西马"相比具有自己的优势,但是还应继续倡导一种平等开放的心态。邓晓芒认为,我们现在还谈不上反本质主义,本质主义实际上是理性精神,是一切对话的平台,中国历来缺少它。儒家的自由意志只是现象,其本质上并不尊重自由意志,只是把规定好了的东西(如天道等)让人去选择。这些问题离开本质主义都说不清。郭齐勇认为,哲学最重要的本性是宇宙论式的终极关怀,这是中西哲学沟通的平台。中国哲学中的天道是自由意志的前提,而西方基督教的上帝、康德的"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同样也是前提。除了理性之外,"智的直觉"更重要,它是生命和实践的学问,与马克思实践哲学也是相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对话 互动 本质主义 自由意志
原文传递
休谟“旁观者”的同情理论探微 被引量:11
16
作者 孙海霞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58-62,共5页
基于经验主义的方法,休谟论证道德源于情感而非理性,同情是道德的基础。作为道德基础的同情是基于旁观者立场的同情,具有普遍性。同情的道德基础作用在道德的效用原则实现中得到体现。坚持同情的旁观者立场,需矫正个体同情的差异性。
关键词 休谟 道德 同情 旁观者 伦理 西方哲学
下载PDF
中西哲学的不同语言走向——语言哲学系列研究之四 被引量:9
17
作者 钱冠连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4,共4页
本文讨论和分析了中国哲学为何不曾像西方哲学那样走上细密的语言分析之路。在研究方法上 ,西方哲学重形式与逻辑 ,中国哲学重体悟 ;在研究对象上 ,西方哲学重存在 ,中国哲学重人生。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语言走向
下载PDF
西方理论语境中的“意象”(“image”)概念 被引量:6
18
作者 董志强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0-87,共8页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 ,这一概念目前已被广泛地使用于美学、文艺理论及批评中。但现代中国学术的建构以及现代汉语本身实质上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 ,西方理论的翻译构成当下汉语学术的主要资源之一。“意象”在西方理论语...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 ,这一概念目前已被广泛地使用于美学、文艺理论及批评中。但现代中国学术的建构以及现代汉语本身实质上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 ,西方理论的翻译构成当下汉语学术的主要资源之一。“意象”在西方理论语境中的对等翻译概念是“image” ;但实际上这两个概念因文化背景的不同具有一定的内涵差异 ;本文通过对image在西方的使用历史的考察 ,揭示出这一差异以及因此差异而显示出的两个概念之间的互补意义 ,为在当下汉语语境中重塑“意象”概念提供比较的视野和内涵的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中国 美学 西方哲学 认识论 心理学
原文传递
《静庵藏书目》与王国维早期学术 被引量:10
19
作者 彭玉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37,共14页
王国维的《静庵藏书目》手书于其《人间词话》手稿本之后,收录书目170种,其中包括若干套丛书,书目写定于1909年5月之前,汇集了王国维从儿时一直到改治词曲之时所收藏的主要书目;这些书目从来源可分为家藏、获赠、自购、手抄四个部分,是... 王国维的《静庵藏书目》手书于其《人间词话》手稿本之后,收录书目170种,其中包括若干套丛书,书目写定于1909年5月之前,汇集了王国维从儿时一直到改治词曲之时所收藏的主要书目;这些书目从来源可分为家藏、获赠、自购、手抄四个部分,是王国维早期学术特别是词曲之学的主要文献基础和理论渊源;藏书目将此前借阅、购置的西方哲学与美学等书目排除在外,体现出其回归中国古典的淳朴愿望;王国维以读书为基本的生存方式,其读书之道,有很多就是在对藏书目中的书籍阅读中逐渐形成的;藏书目是解读王国维学术、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文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庵藏书目》 王国维 早期学术 西洋哲学
原文传递
体育哲学的思维方式境迁——始于“体育本质”当代中国发问的思想史考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高强 许浩南 程一帆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71,共12页
聚焦于思维方式境迁,对当代中国“体育本质”重新发问。凝聚体育哲学学者在体育之所“是”与所“在”上的争议,彰显当代体育哲学论战背后的“分析式”与“存在式”2种思维方式的此消彼长。发现:左右体育哲学学者思考的是深匿于概念定义... 聚焦于思维方式境迁,对当代中国“体育本质”重新发问。凝聚体育哲学学者在体育之所“是”与所“在”上的争议,彰显当代体育哲学论战背后的“分析式”与“存在式”2种思维方式的此消彼长。发现:左右体育哲学学者思考的是深匿于概念定义、理论阐释与争议中,以特定哲学理论为代表的思维方式,其间呈现一条从“西方逻辑”向“中国智慧”迁移与融汇的过程。古典时代的“符合论”、近现代康德之后的英美分析哲学、欧洲大陆哲学分别对古希腊竞技理念、当代体育哲学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并产生西方逻辑下的体育哲学“分析主义—实用主义”“社会学—历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分析模式。随着西方逻辑的解释乏力与概念困境的出现,中国体育哲学汲取西方体育哲学理论成果并兼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初步形成“知行合一”特色体育哲学的“智慧式”思维方式,进一步促发了对体育学与哲学关系的反思,并形成新的体育哲学概念与理论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哲学 体育本质 思维方式 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