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土文献与同源词判定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冬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出土材料中相关字词的古文字字形、出现的时代、记录某些意义的早晚所综合反映的情况能够帮助判定同源词。其具体方法有二:以同源词的派生原理为依据确定同源词;利用出土材料中的"音近义通"(古音相同或相近,词汇意义相通)确... 出土材料中相关字词的古文字字形、出现的时代、记录某些意义的早晚所综合反映的情况能够帮助判定同源词。其具体方法有二:以同源词的派生原理为依据确定同源词;利用出土材料中的"音近义通"(古音相同或相近,词汇意义相通)确定同源词。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准确确定相关年代与词义的引申关系,才能确保同源词判定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同源词判定 派生原理
下载PDF
秦“道”新证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涛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39,215,216,共18页
秦朝确立了地方上设“道”对少数族群聚居区进行治理的制度。作为县级特殊政区的“道”,最初可能取义于政治文化引导的期望。“道”制是秦的军事扩张和郡县化过程中折中的产物。“道”除有以族属命名的方式外,也有以山川类地理实体命名... 秦朝确立了地方上设“道”对少数族群聚居区进行治理的制度。作为县级特殊政区的“道”,最初可能取义于政治文化引导的期望。“道”制是秦的军事扩张和郡县化过程中折中的产物。“道”除有以族属命名的方式外,也有以山川类地理实体命名的;道以下并非不设乡里,而是采取乡里机构与部落组织并存的形式。道的行政归属,在区划和民政上属于郡,在少数族群事务管理方面则属于属邦,实行中央与地方的双重管理;同时,实行“道”制的地区,由中央派遣官吏和部落君长联合治理,是为中国古代民族管理政策之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朝 出土文献 属邦
原文传递
论出土资料所见的汉代匈奴职官
3
作者 郭俊然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40-42,共3页
出土资料中发现大量匈奴官印,这些官印与《汉书》所记职官有异。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印章多为汉所赐之官印,二是因为许多乃匈奴语。这些匈奴官印有四角王、相邦、亲汉君长等,共有12种。通过对出土资料所见而文献所遗的汉代匈奴职官的分析... 出土资料中发现大量匈奴官印,这些官印与《汉书》所记职官有异。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印章多为汉所赐之官印,二是因为许多乃匈奴语。这些匈奴官印有四角王、相邦、亲汉君长等,共有12种。通过对出土资料所见而文献所遗的汉代匈奴职官的分析可知:文献所载匈奴职官仅是原则性的,具体的职官名称因封号、部落或时期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官制 出土资料 匈奴
下载PDF
出土资料所见的汉代边郡防御职官
4
作者 郭俊然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3-57,91,共5页
出土资料中见有大量汉代职官的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了当时边郡防御系统相对完整的职官体系。汉代边郡防御职官的相对完整性具体体现在都尉系统、候官系统、鄣塞尉系统、城官系统以及库令系统等方面。
关键词 汉代 边郡防御 官制 出土资料
下载PDF
出土资料所见的汉代地方职官杂考
5
作者 郭俊然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44-48,共5页
出土资料中有很多文献所遗的汉代职官,如均平官,有均长、均监、平丞、酒平;太守府属吏,有助府佐、用算佐、小府啬夫;地方县官,出土资料所见更多,有狱丞、官啬夫、官有秩、录事书佐等;里吏,有里唯、里治中、唯长史。这些内容可补传世文... 出土资料中有很多文献所遗的汉代职官,如均平官,有均长、均监、平丞、酒平;太守府属吏,有助府佐、用算佐、小府啬夫;地方县官,出土资料所见更多,有狱丞、官啬夫、官有秩、录事书佐等;里吏,有里唯、里治中、唯长史。这些内容可补传世文献资料记载的汉代官制之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官制 出土资料 地方职官
下载PDF
简论出土文献折射的中古情感世界
6
作者 林润霞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7-21,共5页
唐代信教群体的善男信女叠叠大渐于佛寺的事例,从教外视阈反映了当时信教阶层对佛教寺院抱有人生归宿的思想感情。事实上,民众晚年大限弥留之际对寺院的依寄,从生存资源分配律领域内意味着寺院对信徒赋有药物施舍和心理医疗的职能——... 唐代信教群体的善男信女叠叠大渐于佛寺的事例,从教外视阈反映了当时信教阶层对佛教寺院抱有人生归宿的思想感情。事实上,民众晚年大限弥留之际对寺院的依寄,从生存资源分配律领域内意味着寺院对信徒赋有药物施舍和心理医疗的职能——医疗条件极其匮乏的封建时代,寺院之以慈悲情怀延揽病患信众的皈依,突显了佛教对社会关爱责任缺失及时修复、适当补偿的功能价值——中古佛教潜入中国世俗社会之腠理。而中国石窟寺以往出土的教门群体的带有法脉意味的写本文书,则折射出教内人际互动的思想信仰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 出土文献 移寝 寺院
下载PDF
文献所遗的汉代小将及杂号都尉
7
作者 郭俊然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4期106-108,共3页
汉代军事职官十分庞杂,文献记载很不全面。大量实物资料的出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梳理相关出土资料内容,发现许多文献所遗的是小将和都尉,小将有部曲将、五百将、左柘弓百人将、牙门将、铚粟将、厩将,杂号都尉有车骑左都尉... 汉代军事职官十分庞杂,文献记载很不全面。大量实物资料的出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梳理相关出土资料内容,发现许多文献所遗的是小将和都尉,小将有部曲将、五百将、左柘弓百人将、牙门将、铚粟将、厩将,杂号都尉有车骑左都尉、将兵都尉、厌难都尉、定胡都尉、章威都尉、猛国都尉、助义都尉。这些内容可补汉代官制之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军事 小将 都尉
下载PDF
汉简《苍颉篇》释读举隅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传官 《出土文献》 2020年第4期123-133,158,共12页
本文以汉简《苍颉篇》的释读为中心,通过旧有材料的新释字、后出材料提供新释读、据后出材料辨析诸家异说三个方面共五个例子的讨论,考察在新材料层出不穷的背景下对旧有材料进行新释读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认为汉简(尤其是旧有材料)文... 本文以汉简《苍颉篇》的释读为中心,通过旧有材料的新释字、后出材料提供新释读、据后出材料辨析诸家异说三个方面共五个例子的讨论,考察在新材料层出不穷的背景下对旧有材料进行新释读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认为汉简(尤其是旧有材料)文字释读的突破点在于更为细致地分析字形和充分利用后出材料提供的新信息。本文所举例证的结论如下:《阜苍》C032+C033之"戠"实为"周"字;居延汉简282.1未释首字从"阜(阝)",很可能是"陛"字;《水苍》C092之"秃央"当读为"秀英";肯定《水苍》C047"胫"之释读;据新见削杮补证《敦煌汉简》639C"筭"之释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简 《苍颉篇》 旧有材料 后出材料 新释读
下载PDF
出土秦文字与政区地理研究举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吴良宝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30-36,共7页
出土秦文字资料对研究秦代政区地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订正传世史书地名的脱衍与文字讹误、补充传世史书在郡县设置方面的记载缺漏、纠正秦郡始置与析置及其郡境变化研究中的疏误、如何避免误用出土地... 出土秦文字资料对研究秦代政区地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订正传世史书地名的脱衍与文字讹误、补充传世史书在郡县设置方面的记载缺漏、纠正秦郡始置与析置及其郡境变化研究中的疏误、如何避免误用出土地理资料等方面对出土秦文字资料的价值进行举例说明,并提出了新的研究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秦文字 政区 地理
下载PDF
《说文解字》“说解重文”今证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秀恩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16-19,共4页
所谓"说解重文",是指《说文解字》一书在既列字形、又作说解的正篆、重文之外,又在说解中记录的重文。由于这些字没有被列出字形,许慎没有把它们计入《说文》收字的总数,再加上数量少,所以长期以来没有引起《说文》学家的重视... 所谓"说解重文",是指《说文解字》一书在既列字形、又作说解的正篆、重文之外,又在说解中记录的重文。由于这些字没有被列出字形,许慎没有把它们计入《说文》收字的总数,再加上数量少,所以长期以来没有引起《说文》学家的重视,对它们的研究也很少,其价值和功用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利用与展现。自南唐徐锴开始有所研究,乾嘉学派踵其余绪而有所推进。但由于他们所见及的古文字资料有限,往往对此半信半疑,主观臆测。今天,凭借大量的出土古文字资料,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许慎所记录的这些"说解重文",绝非向壁虚造、穿凿炫众之笔,而是字字有据,言不虚发。它可以破除前代学者对此的疑虑,澄清有关的主观推断,并与出土古文字相为印证,发挥与正篆、重文一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说解重文 古文字资料
下载PDF
出土资料所见新莽中央职官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俊然 《昆明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83-85,共3页
新莽职官在出土资料中多有发现,据统计仅文献所遗的新莽中央职官便有23种,如太师公将军司马、车郎中令、园宰等。从实物资料所见新莽中央官制来看,新莽中央官制有个特点,即新莽中央主要职官多由西汉职官易名而来,非主要职官或低级职官... 新莽职官在出土资料中多有发现,据统计仅文献所遗的新莽中央职官便有23种,如太师公将军司马、车郎中令、园宰等。从实物资料所见新莽中央官制来看,新莽中央官制有个特点,即新莽中央主要职官多由西汉职官易名而来,非主要职官或低级职官多为新莽增设。由此可以推测,新莽时期中央官僚机构的下级官吏或进行过扩充,以至于官僚机构膨胀,最终导致国家财政危机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莽 汉代 中央官制 出土资料
下载PDF
汉代中央官制杂考
12
作者 郭俊然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51-55,共5页
在"二重证据法"的指导下梳理汉代出土资料有关官制的内容时,发现汉代中央官制存在许多问题,如实物所见御史职权的广泛性、水衡都尉还负责太官御井的管理、汉初太官称长等。这些内容可补史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汉代 中央 官制 出土资料
下载PDF
出土资料所见的汉代中央工官考
13
作者 郭俊然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23-128,共6页
文献对汉代中央工官的记载不全,而实物资料对汉代中央工官的内容则多有补充:宗正属下的内官负责腐刑的执行和器物的督造;卫尉属下除文献所载的工官旅贲令、旅贲丞外,实物又见掾、令史、啬夫、工,他们负责卫尉系统器物的修缮事务;太仆属... 文献对汉代中央工官的记载不全,而实物资料对汉代中央工官的内容则多有补充:宗正属下的内官负责腐刑的执行和器物的督造;卫尉属下除文献所载的工官旅贲令、旅贲丞外,实物又见掾、令史、啬夫、工,他们负责卫尉系统器物的修缮事务;太仆属下有考工工官和书言府工官两大系统;大司农下有工官库曹掾史和榦官泉丞;少府属下有左右工室系统工官,尚方工官掌护、掾、啬夫和史、宫司空、乐府工、安台左塈、寺工等工官;水衡都尉属下有技巧官、钟官火丞、六厩钱丞、六厩火丞以及供工工官系统的令、左右丞、掾、令史、啬夫和护;执金吾属下有武库工官令、丞、啬夫、令史。可见,工官在中央诸卿各部门中的设置较为普遍,不仅局限于较为有名的少府"三工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工官 出土资料 官制
下载PDF
出土资料所见的西汉王国工官考
14
作者 郭俊然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65-66,77,共3页
汉代出土资料中有许多汉代王国的工官为文献所遗,具体有司空长、宫司空、中司空等。从这些文献所遗的西汉王国工官可知:汉代王国官制中的司空大量见于出土资料,主要涉及齐国、中山国、长沙国、广陵国、东海国和楚国6个国家。按种类划分... 汉代出土资料中有许多汉代王国的工官为文献所遗,具体有司空长、宫司空、中司空等。从这些文献所遗的西汉王国工官可知:汉代王国官制中的司空大量见于出土资料,主要涉及齐国、中山国、长沙国、广陵国、东海国和楚国6个国家。按种类划分包括宫司空、中司空和营司空,按级别划分包括司空长、司空丞。其它王国工官亦是种类较少,数量不多,地位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王国 工官 官制 出土资料
下载PDF
THM-Py-GC/MS分析内蒙古伊和淖尔出土照明燃料 被引量:6
15
作者 韩化蕊 魏书亚 +2 位作者 静永杰 王晓琨 李延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868-3872,共5页
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中,有机残留物大部分是以附着在器物上,或者是遗址表面而存在的,由于没有固定形状,或量少而难以发现,且不易保存,因此常常被忽视。但是这类有机物作为古代人类生活生产资料,包含重要的历史信息,具有珍贵价值。通过遗... 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中,有机残留物大部分是以附着在器物上,或者是遗址表面而存在的,由于没有固定形状,或量少而难以发现,且不易保存,因此常常被忽视。但是这类有机物作为古代人类生活生产资料,包含重要的历史信息,具有珍贵价值。通过遗址中发现的器物或者有机残留物,可以决定器物甚至是遗址的用途,古代照明燃料就属于这类有机残留物。中国古代多使用动物油、植物油、蜡等作为照明燃料,对植物油和蜡都有一定研究,但对于动物油种类的分析仅停留在区分反刍动物与非反刍动物。引入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THM-Py-GC/MS)研究有机残留物,使用600℃裂解温度经过12 s裂解时间,可以将甘油三酯与老化过程中由于失去酰基逐步形成的双酰基甘油、单酰基甘油等完全裂解成甘油与脂肪酸,通过计算脂肪酸相对含量,可以分析不同动物油具有的特征。同时用高温裂解代替了传统酸化提纯样品的预处理方法,能最大程度的保留样品中的各组分。加入过量的四甲基氢氧化铵,可将样品中脂肪酸与醇等量转化为对应的酯和醚,在气相色谱初始50℃保持5 min,然后以10℃·min^-1升至280℃保持10 min的条件下,将甲基化的样品组分分离,质谱以1∶100的分流比进行测定。对内蒙古伊和淖尔墓地出土铁灯内的残留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灯内残留物样品中主要成分是C7—C22连续碳原子的脂肪酸,含量较高的饱和脂肪酸有十四烷酸、十五烷酸、十六烷酸、十七烷酸、十八烷酸等。对比老化前与老化后猪油、牛油、羊油等动物脂肪参考样品所含主要成分与相对含量,老化后的羊油中的奇数碳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动物油,并且这一特征也体现在考古样品中,结合以往文献中动物油成分的研究结果,可以判断出残留物中所含动物油的确切种类属羊油。此外样品中包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 四甲基氢氧化铵 照明燃料 动物油 出土有机残留物
下载PDF
大地湾遗址出土玉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正翠 《百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9-14,共6页
早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许多遗址中均有发现玉器。早期的玉器在玉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年代距今约7800—4800年的大地湾遗址,先民们在选择石材制器的过程中,将一些美石有意识的做成一些生活用具或装饰品,发挥着其他工艺美术品不... 早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许多遗址中均有发现玉器。早期的玉器在玉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年代距今约7800—4800年的大地湾遗址,先民们在选择石材制器的过程中,将一些美石有意识的做成一些生活用具或装饰品,发挥着其他工艺美术品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也揭开了中国西部玉文化的序幕。文章结合大地湾遗址考古资料,对出土的玉器从种类、工艺、功能等方面进行初步归纳分析。权且抛砖引玉,为研究者提供基础性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湾遗址 出土玉器 出土玉料 蛇纹石 透闪石
下载PDF
浅谈出土古文献材料在研读《黄帝内经》中的重要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鹏举 《中医教育》 2018年第2期78-80,F0003,共4页
受学者研究出土古文献材料时每每征引《黄帝内经》的启发,结合马王堆汉墓、张家山汉墓、老官山汉墓等出土的古文献材料,借助具体而详实的事例,探讨出土古文献材料在研读《黄帝内经》中的重要价值。认为对于研读《黄帝内经》而言,出土古... 受学者研究出土古文献材料时每每征引《黄帝内经》的启发,结合马王堆汉墓、张家山汉墓、老官山汉墓等出土的古文献材料,借助具体而详实的事例,探讨出土古文献材料在研读《黄帝内经》中的重要价值。认为对于研读《黄帝内经》而言,出土古文献材料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有助于异体字的识别、文本的校勘、语词的训释、理论的解读等4个方面,故从事内经教学者在研究、讲授《黄帝内经》时,理应积极借鉴出土古文献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古文献材料 黄帝内经 研读 价值
原文传递
扬弃与融合——西北考古视阈下20世纪前期碑帖观寻绎
18
作者 杨晨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104,共11页
西北考古所获新材料数量巨大,主要包括汉晋简牍、楼兰残纸、敦煌写经及高昌墓砖等,是近代书法研究的巨大财富。本文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的西北考古新材料为切入点,通过对清代“碑学”理论以来碑帖关系的整理,及对沈曾植、沙孟海、... 西北考古所获新材料数量巨大,主要包括汉晋简牍、楼兰残纸、敦煌写经及高昌墓砖等,是近代书法研究的巨大财富。本文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的西北考古新材料为切入点,通过对清代“碑学”理论以来碑帖关系的整理,及对沈曾植、沙孟海、启功等人代表性书学理论的分析,旨在聚焦20世纪前期碑帖观念之转变,揭示以新出土材料为基础不断贴近中国书法史真相的进程。虽然,20世纪前期的书法新秩序并未健全,但却承载了从崇碑抑帖到碑帖互证、从刀笔之辨到回归墨迹的碑帖观转型,为20世纪后期书坛从碑帖融合到碑帖一贯开启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考古 出土新材料 碑帖融合 “碑学” “帖学”
原文传递
出土史料与唐修《晋书》相关问题再考察
19
作者 张峰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387-391,432,共6页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晋书》编纂的起始时间与撰人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来出土的《薛元超墓志》《辛玄驭墓志》与《卢承基墓志》所载信息,不仅有助于对《晋书》编纂的起始时间作出合理的解读,而且可以据此勘察《旧唐书》对《...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晋书》编纂的起始时间与撰人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来出土的《薛元超墓志》《辛玄驭墓志》与《卢承基墓志》所载信息,不仅有助于对《晋书》编纂的起始时间作出合理的解读,而且可以据此勘察《旧唐书》对《晋书》撰人记载的缺漏,解决《新唐书》对《晋书》撰人的误判等问题。由此启迪我们,中国史学史之研究,尤其是对中古史学的探讨,应将着眼点从原来聚焦传世文献扩大到出土史料,进而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中古史学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初史学 《晋书》编纂时间 《晋书》撰人 出土史料 史料批判
下载PDF
利用出土文献校读《楚辞》五则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广才 张秀华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10,共5页
根据出土文献材料,《云中君》中的"极"原本当作"亙",读为"恒",意思是"常常"。《天问》中的"达"当是"淤"字之误;沈、封可以押韵。《九辩》中的"其"当读作"... 根据出土文献材料,《云中君》中的"极"原本当作"亙",读为"恒",意思是"常常"。《天问》中的"达"当是"淤"字之误;沈、封可以押韵。《九辩》中的"其"当读作"己","固"当读作"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出土材料 校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