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80年代诗歌主潮:从“朦胧诗”到“第三代诗”
1
作者 谭五昌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74-81,共8页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繁荣时期,其中,以青年诗人为主体的具有探索性、实验性、先锋性特质的“朦胧诗”(“新诗潮”)与“第三代诗”成为20世纪80年代诗歌主潮,它们给此一时期的诗坛带来了诗学观念与美学趣味的巨大冲击和“...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繁荣时期,其中,以青年诗人为主体的具有探索性、实验性、先锋性特质的“朦胧诗”(“新诗潮”)与“第三代诗”成为20世纪80年代诗歌主潮,它们给此一时期的诗坛带来了诗学观念与美学趣味的巨大冲击和“革命性”变化,同时对应性地出现了大量优秀与杰出的诗歌文本。“朦胧诗”与“第三代诗”作为一种诗歌潮流在20世纪80年代的相继涌现,从外部来看,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的变化与转型关系密切,而从内部打量,则极为鲜明地体现出“朦胧”诗人们与“第三代”诗人们在诗学观念与美学趣味上的代际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年代 诗歌主潮 朦胧诗 第三代诗
下载PDF
“莽汉主义”诗歌:“垮掉”阴影下的游走 被引量:4
2
作者 白杰 《江汉学术》 2016年第3期59-67,共9页
中国当代新诗之"莽汉主义"与美国垮掉派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1980年代中期,莽汉诗人初涉诗坛时,不仅可以上承朦胧诗、"文革"地下写作而汲取到今天派等精神因子,还可相当广泛地接触到已被批量译介的垮掉派文艺。在... 中国当代新诗之"莽汉主义"与美国垮掉派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1980年代中期,莽汉诗人初涉诗坛时,不仅可以上承朦胧诗、"文革"地下写作而汲取到今天派等精神因子,还可相当广泛地接触到已被批量译介的垮掉派文艺。在具体创作中,以李亚伟为样本,我们更可以清晰看到垮掉派作品传播对诗人创作风格转变的牵动。伴随垮掉派的强力辐射,莽汉主义表现出迥异于传统诗歌的精神气质和艺术形态,成为第三代诗歌运动的先行者,但仅隔数年就衰落解体,无力成为先锋诗坛的主力。究其病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以行动意识代替写作实践、以青春激情稀释人文理想;二是"文革"记忆恶性膨胀。二者合力将莽汉主义推至破坏、解构一极,而未确立积极的建构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莽汉主义 李亚伟 垮掉派 金斯伯格 第三代诗歌
下载PDF
选本编纂与“第三代诗歌”合法性的建构
3
作者 刘静怡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5-40,共6页
虽然“第三代诗歌”大多数创作于1984-1987年间,但没有被当时的主流诗坛接受。随着“第三代诗歌”在选本中集结出现,其存在的合法性逐渐被确认。这些诗歌选本首先指出了“第三代诗歌”作为诗歌本体存在的价值;其次通过建构“第三代诗歌... 虽然“第三代诗歌”大多数创作于1984-1987年间,但没有被当时的主流诗坛接受。随着“第三代诗歌”在选本中集结出现,其存在的合法性逐渐被确认。这些诗歌选本首先指出了“第三代诗歌”作为诗歌本体存在的价值;其次通过建构“第三代诗歌”命名和谱系的合法性,将“第三代诗歌”与“朦胧诗”联系起来,提供了“第三代诗歌”入“史”的合理依据。“第三代诗歌”选本还凸显了“第三代诗歌”具有的后现代主义美学特征,从而建构了其美学的合法性。诗歌选本编纂对“第三代诗歌”合法性的构筑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本编纂 “第三代诗歌” 合法性
下载PDF
返观与诉求:当代汉诗的语言向度 被引量:1
4
作者 霍俊明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8-21,共4页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发展中,语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1949年到1978年的诗歌写作基本上处于他者化力量的规范之下,诗歌语言消解了诗性和审美性。在当代的发展过程中,朦胧诗和第三代诗歌先后经历了两次意义重大的语言学转向,并为...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发展中,语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1949年到1978年的诗歌写作基本上处于他者化力量的规范之下,诗歌语言消解了诗性和审美性。在当代的发展过程中,朦胧诗和第三代诗歌先后经历了两次意义重大的语言学转向,并为汉语新诗发展赋予了启示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汉语新诗 语言 朦胧诗 第三代诗歌
下载PDF
现代性的延伸与变异——“第三代诗歌”观念论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立群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1期86-90,共5页
"第三代诗歌",作为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文坛迅速崛起的一场诗歌运动,曾以反叛和断裂的姿态为人瞩目。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三代诗歌"的出现是中国诗歌进入后现代的一种标志,但或许由于这场诗歌运动的结束和它来临时一... "第三代诗歌",作为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文坛迅速崛起的一场诗歌运动,曾以反叛和断裂的姿态为人瞩目。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三代诗歌"的出现是中国诗歌进入后现代的一种标志,但或许由于这场诗歌运动的结束和它来临时一样匆匆,是以,许多历史性的问题一直并未得到澄清。为此,选择历史场景的转换,并具体结合"第三代诗歌"主要理论派别的观念进行述析,就成为研讨这一现象的重要路径。对于最终将"第三代诗歌"观念定位于"后现代面孔下的现代性变革",除了源自以往研究的一种反思,同时,也以一种"开放式的状态",将对上述观念的研究引申向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歌” 观念 现代性
下载PDF
罗兰·巴特与“第三代诗”的语言实践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0-140,共11页
在学界对“第三代诗”与西方思潮关系的描述中,罗兰·巴特是一个符号性的指称。虽然罗兰·巴特的“零度写作”对“第三代诗”构成了启示,但总的来看,“第三代诗”对罗兰·巴特的借鉴又是有限的。而从平行研究的角度可以看到... 在学界对“第三代诗”与西方思潮关系的描述中,罗兰·巴特是一个符号性的指称。虽然罗兰·巴特的“零度写作”对“第三代诗”构成了启示,但总的来看,“第三代诗”对罗兰·巴特的借鉴又是有限的。而从平行研究的角度可以看到,“第三代诗”与罗兰·巴特在语言的命名和实践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似和分野。“第三代诗”对罗兰·巴特“零度写作”的借鉴重在反叛,而非创造一种新的语言方式。随着“第三代诗”的发展,“文本的快感”作为一种语言方式在“第三代诗”那里得到了充分的实践,不过,与罗兰·巴特的这一概念对身体享乐主义的强调不同,“第三代”诗人在享受语言创造的快乐的同时,也充满了困惑和焦灼。在走出结构主义的封闭语言后,当代诗人呼唤的是具有主体性的“身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 罗兰·巴特 身体 语言 主体
原文传递
舌头的自我许可:“第三代诗”深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志元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10,35,共5页
“第三代诗”是一种语言意识觉醒之后的真正具有文学史意义的写作 ,是一代青年诗人在强大汉文化传统压力下所采取的语言戏拟策略。诗人们坚持“诗就是诗” ,诗就是语言对生命欲望和事物本真存在的直接命名 ,强调与生命同一的语感 ,拒绝... “第三代诗”是一种语言意识觉醒之后的真正具有文学史意义的写作 ,是一代青年诗人在强大汉文化传统压力下所采取的语言戏拟策略。诗人们坚持“诗就是诗” ,诗就是语言对生命欲望和事物本真存在的直接命名 ,强调与生命同一的语感 ,拒绝情绪和意象 ,力求语言在自身的言说中进入当代事物和感性生活。“第三代诗”自觉地以语词为行动 ,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诗的人文取向和形而上品质 ,包蕴着特定的后现代主义的怀疑和批判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 语言戏拟 后现代倾向 个人写作
下载PDF
先锋:一种姿态的两种向度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曙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20-124,共5页
艺术领域内曾被广泛使用的先锋一词在命名的同时 ,也为我们更深入地把握某些艺术的本质设置了迷雾。不同的先锋艺术群落在表面上往往表现为具有相似特征的共同姿态 ,但其内在的价值取向却可能截然相反。比如朦胧诗与第三代诗歌。朦胧诗... 艺术领域内曾被广泛使用的先锋一词在命名的同时 ,也为我们更深入地把握某些艺术的本质设置了迷雾。不同的先锋艺术群落在表面上往往表现为具有相似特征的共同姿态 ,但其内在的价值取向却可能截然相反。比如朦胧诗与第三代诗歌。朦胧诗虽然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大量采用象征、变形、自由联想等手法 ,具有现代主义诗歌的特点 ,但理想与关怀依然是其主要的价值取向 ;而第三代诗歌尽管继承了朦胧诗的叛逆精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诗 第三代诗歌 现代主义诗歌 广泛 虚无 象征 叛逆精神 价值取向 游戏 向度
下载PDF
新诗潮场景或镜像:另一种喧嚣与裂变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基林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1-36,共6页
如果说朦胧诗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崛起,标志着与文革等政治性文学或工具文学传统的断裂和五四"人的文学"的复兴,那么1985年之后的第三代诗歌运动,就更是一次断裂行动。在这期间,全国诗歌社团或群体在不断地聚合和涌现,并最终... 如果说朦胧诗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崛起,标志着与文革等政治性文学或工具文学传统的断裂和五四"人的文学"的复兴,那么1985年之后的第三代诗歌运动,就更是一次断裂行动。在这期间,全国诗歌社团或群体在不断地聚合和涌现,并最终汇成了告别和超越朦胧诗写作范式的洪峰大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 场景 喧嚣 裂变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新时期文学
10
作者 温宗军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1-54,共4页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新时期的文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新写实小说、第三代诗歌、先锋小说和王朔现象,是新时期较重要的后现代主义文本。但中国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不是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简单摹仿,它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发生碰撞、交...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新时期的文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新写实小说、第三代诗歌、先锋小说和王朔现象,是新时期较重要的后现代主义文本。但中国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不是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简单摹仿,它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发生碰撞、交融之后产生的结果。这种文学,已经从多个方面揭示了当今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和文化现象。不过,对于这种文学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清理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 第三代诗歌 王朔现象 新写实小说 先锋小说 中国本土文化 问题 中国社会 清理
下载PDF
为“第三代诗歌”存史正名或重建放逐的诗意——《诗意的放逐与重建》读后
11
作者 周荣新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2期68-74,共7页
本文通过对“第三代诗歌”群体的解读,归纳出他们共有的文化特点、艺术特色,并着力对“第三代诗歌”的诗作手法、技巧进行了归纳、整理、举证。
关键词 第三代诗歌 断代史 解读
下载PDF
语言诗写作:“诗到文字为止”的先锋实验
12
作者 白杰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118-123,共6页
由车前子、周亚平领军的中国语言诗派,顺应20世纪80年代诗坛学界的"语言论转向"大潮,提出"诗到文字为止"的口号。这看似是对第三代诗歌主潮"诗到语言为止"的延展,但实质构成新一轮反动。"文字"... 由车前子、周亚平领军的中国语言诗派,顺应20世纪80年代诗坛学界的"语言论转向"大潮,提出"诗到文字为止"的口号。这看似是对第三代诗歌主潮"诗到语言为止"的延展,但实质构成新一轮反动。"文字"斩断了语言系统中"能指"与"所指"的链接,使诗歌既不依附生命主体也不追逐历史寓意,而仅凭借语言符号自有的形体声响去呈现事物之本原,揭示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语言诗派力图跳脱历史和生命而直接观照事物,确在一定程度上降解了人类极尽膨胀的主体意志和价值理念,但也难逃自我悖逆、自我消解的厄运,毕竟文字原本就是人类生命之投影、社会历史之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诗 第三代诗歌 车前子 语言本体
下载PDF
朦胧诗与第三代诗比较论
13
作者 于沐阳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6-121,共6页
朦胧诗与第三代诗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两个最重要的诗歌现象;精英意识感召下的忧患意识与批判精神是朦胧诗的主要价值取向,第三代诗则以鲜明的世俗关怀指向坚持平民立场与平民叙写;朦胧诗常常将个人化的"小"我附着在具有... 朦胧诗与第三代诗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两个最重要的诗歌现象;精英意识感召下的忧患意识与批判精神是朦胧诗的主要价值取向,第三代诗则以鲜明的世俗关怀指向坚持平民立场与平民叙写;朦胧诗常常将个人化的"小"我附着在具有着政治、历史、文化内容,象征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大"我之中,而第三代诗则重在表现个体人的生命体验;朦胧诗通过各种修辞手段,构建了充满隐喻、象征意义的意象世界,第三代诗则将口语的运用推向了极致;朦胧诗奠定了新时期之初中国文学的基调,第三代诗则彻底改变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诗 第三代诗 精英意识 世俗关怀 意象 口语化
下载PDF
从影响的焦虑看第三代诗对朦胧诗的超越
14
作者 孙元元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98-101,109,共5页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朦胧诗以启蒙、反思、诘问的姿态确立了自身的合法性地位和历史价值,对稍迟于其出现的第三代诗而言,它是当之无愧的前驱。根据布鲁姆的"影响的焦虑"这一诗歌理论,第三代诗作为迟来者对朦胧诗产生焦虑便...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朦胧诗以启蒙、反思、诘问的姿态确立了自身的合法性地位和历史价值,对稍迟于其出现的第三代诗而言,它是当之无愧的前驱。根据布鲁姆的"影响的焦虑"这一诗歌理论,第三代诗作为迟来者对朦胧诗产生焦虑便成为一种必然。对此,第三代诗采取"克里纳门""苔瑟拉"和"魔鬼化"三种"修正比"进行超越,虽然付出了一定代价,但却建立起一套独有的诗学观念,成功实现了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诗 第三代诗 影响的焦虑 超越
下载PDF
“非诗”之美——于坚的《尚义街六号》评析兼论“第三代”诗歌
15
作者 李跃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89-90,共2页
于坚,20世纪80年代"第三代"诗人的杰出代表,《尚义街六号》是他的成名作,被视为"第三代"诗歌"口语诗"时代开启的标志。于坚坚持以口语入诗,拒绝隐喻,关注日常生活,其诗歌理念代表了"第三代"诗... 于坚,20世纪80年代"第三代"诗人的杰出代表,《尚义街六号》是他的成名作,被视为"第三代"诗歌"口语诗"时代开启的标志。于坚坚持以口语入诗,拒绝隐喻,关注日常生活,其诗歌理念代表了"第三代"诗歌的主流取向,论文着重分析了《尚义街六号》的审美特质,兼及对"第三代"诗歌的审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坚 尚义街六号 口语诗 “第三代”诗歌
下载PDF
文学体制裂缝与“第三代”诗歌呈现
16
作者 罗文军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90-93,共4页
"第三代"诗歌在1986年的群体展现之前,与文学体制的裂缝有着复杂的关系。有关朦胧诗的多次讨论,以及《诗刊》等刊物发表的文章,都显示出不同文学话语之间的对立和杂糅。这给"第三代"诗歌的发展既带来束缚又带来时机... "第三代"诗歌在1986年的群体展现之前,与文学体制的裂缝有着复杂的关系。有关朦胧诗的多次讨论,以及《诗刊》等刊物发表的文章,都显示出不同文学话语之间的对立和杂糅。这给"第三代"诗歌的发展既带来束缚又带来时机,还影响到其文学形象的建构。思考裂缝与呈现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认识文学历史的繁复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体制 裂缝 “第三代”诗歌
下载PDF
论“第三代诗歌”的生命诗学
17
作者 朱星雨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45-51,共7页
“第三代诗歌”是80年代中期的重要诗歌运动,是汉语新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从生命诗学的立场出发,把握“第三代诗歌”对于生命的特殊表达方式。其一,“第三代诗歌”有着原始欲望的表达诉求,注重行走的生命体验;其二,“第三代诗歌... “第三代诗歌”是80年代中期的重要诗歌运动,是汉语新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从生命诗学的立场出发,把握“第三代诗歌”对于生命的特殊表达方式。其一,“第三代诗歌”有着原始欲望的表达诉求,注重行走的生命体验;其二,“第三代诗歌”反对虚假的生命观,它通过去蔽与还原的诗学策略赋予诗歌真实的生命内容;其三,“第三代诗歌”对于生命领域的开掘,是独特而深入的,但它也造成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干扰、阻碍着汉语新诗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歌” 生命诗学 真实性
下载PDF
论第三代诗歌的崇高美
18
作者 林平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6期129-137,共9页
将"反崇高"认定为第三代诗歌的主要特征其实是一种严重的误读。在第三代诗人以冷抒情的笔调对世俗生活的描写和他们极具个性化的生命意识里,同样包含有他们对历史、现实、人性深刻的思考,仍然洋溢着忧患意识与拯救意识相交织... 将"反崇高"认定为第三代诗歌的主要特征其实是一种严重的误读。在第三代诗人以冷抒情的笔调对世俗生活的描写和他们极具个性化的生命意识里,同样包含有他们对历史、现实、人性深刻的思考,仍然洋溢着忧患意识与拯救意识相交织的崇高。这种崇高包孕在壮美图景的描绘、"凡俗"生活的展示、神性写作的坚守中,体现在对刚毅人格的阐扬、对不幸生命的悲悯、对永恒精神的仰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歌 崇高美 主体人格 人文关怀 乌托邦
下载PDF
论“第三代诗”生命与语言的本体同构性
19
作者 张琴凤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4期22-24,共3页
第三代诗以反叛破坏的姿态登上中国当代诗坛,在诗歌理念与创作实践上追求一种特异的诗美风格:即生命与语言的本体同构性。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第三代诗的艺术革新价值,肯定了它在推动当代新诗发展中不可忽略的历史性作用及地位。
关键词 第三代诗 语言 本体同构性 生命 中国 诗歌理念 创作 风格 艺术革新价值 反叛精神
下载PDF
先锋诗学谱系的还原与拓展——评谭五昌的《诗意的放逐与重建》
20
作者 吴投文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34-36,共3页
谭五昌《诗意的放逐与重建——论"第三代诗歌"》一书从代际构成的谱系学梳理出发,从"第三代诗歌"的复杂内部图景提炼出"第三代诗歌"的"先锋元素",仔细辨别"第三代诗歌"的流变环节和... 谭五昌《诗意的放逐与重建——论"第三代诗歌"》一书从代际构成的谱系学梳理出发,从"第三代诗歌"的复杂内部图景提炼出"第三代诗歌"的"先锋元素",仔细辨别"第三代诗歌"的流变环节和内部各派别、社团、诗群之间的美学差异,厘析这些派别、社团、诗群独特的艺术创新点,指认其各自独特的艺术贡献,在"先锋元素"的"祛魅"和"还原"过程中切入"第三代诗歌"的核心问题。这是对中国当代先锋诗学谱系的一次有效还原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五昌 第三代诗歌 先锋诗学谱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