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世纪80年代诗歌主潮:从“朦胧诗”到“第三代诗” |
谭五昌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2
|
“莽汉主义”诗歌:“垮掉”阴影下的游走 |
白杰
|
《江汉学术》
|
2016 |
4
|
|
3
|
选本编纂与“第三代诗歌”合法性的建构 |
刘静怡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23 |
0 |
|
4
|
返观与诉求:当代汉诗的语言向度 |
霍俊明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4 |
1
|
|
5
|
现代性的延伸与变异——“第三代诗歌”观念论 |
张立群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08 |
2
|
|
6
|
罗兰·巴特与“第三代诗”的语言实践 |
李蓉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7
|
舌头的自我许可:“第三代诗”深度分析 |
李志元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
8
|
先锋:一种姿态的两种向度 |
黄曙光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9
|
新诗潮场景或镜像:另一种喧嚣与裂变 |
孙基林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0
|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新时期文学 |
温宗军
|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1
|
为“第三代诗歌”存史正名或重建放逐的诗意——《诗意的放逐与重建》读后 |
周荣新
|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4 |
0 |
|
12
|
语言诗写作:“诗到文字为止”的先锋实验 |
白杰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6 |
0 |
|
13
|
朦胧诗与第三代诗比较论 |
于沐阳
|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4
|
从影响的焦虑看第三代诗对朦胧诗的超越 |
孙元元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5
|
“非诗”之美——于坚的《尚义街六号》评析兼论“第三代”诗歌 |
李跃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6
|
文学体制裂缝与“第三代”诗歌呈现 |
罗文军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7
|
论“第三代诗歌”的生命诗学 |
朱星雨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18
|
论第三代诗歌的崇高美 |
林平乔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9 |
0 |
|
19
|
论“第三代诗”生命与语言的本体同构性 |
张琴凤
|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2 |
0 |
|
20
|
先锋诗学谱系的还原与拓展——评谭五昌的《诗意的放逐与重建》 |
吴投文
|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