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政教观与魏晋赋格建构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宝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1-6,共6页
在三国儒运衰微、西晋儒术复振、东晋玄儒消长的过程中,宣扬王权一统、四海归一仍是其间重要的文人心态和文学命题。魏晋咏物赋具有鲜明的儒家"比德"观的痕迹,而其篇幅容量和表现技法又有着异于汉赋的细入、周密、采缛等特点... 在三国儒运衰微、西晋儒术复振、东晋玄儒消长的过程中,宣扬王权一统、四海归一仍是其间重要的文人心态和文学命题。魏晋咏物赋具有鲜明的儒家"比德"观的痕迹,而其篇幅容量和表现技法又有着异于汉赋的细入、周密、采缛等特点。此外,魏晋的变乱局势激发了文人关注个体生命价值、追求个性自由、独立批判、注重挖掘和表现内在情志等主题,更是创新性的拓展了汉赋言志讽喻的传统。儒家政治文艺观念在流变中不断向魏晋辞赋渗透,并对魏晋辞赋精神气格的建构产生深远影响。同时,魏晋辞赋对于儒学影响的剥离运动也始终存在。魏晋玄儒并济的赋风、东晋玄言赋的兴起与纯自然化笔法的推广,均是其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政教观 魏晋辞赋 赋格 扬雄 班固 左思
下载PDF
词章与经义——有关赋学理论的一则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许结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9-168,共10页
在中国古代赋学批评史上,自汉人以《诗》之"讽谏"评判赋的内容与思想,批评"虚词滥说",明确提出"赋者,古诗之流",词章与经义的矛盾始终充斥于中,成为既提升赋的思想价值,又贬抑了赋的艺术价值的理论"... 在中国古代赋学批评史上,自汉人以《诗》之"讽谏"评判赋的内容与思想,批评"虚词滥说",明确提出"赋者,古诗之流",词章与经义的矛盾始终充斥于中,成为既提升赋的思想价值,又贬抑了赋的艺术价值的理论"梦魇"。从"经"与"赋"的本原意义与引述方式着眼,通过"赋者"的生存环境与地位探寻其间的关联,且以唐、宋以降之"考赋"为个案,从中反思赋体文学依附经义的涂饰以及解消的命运。而经过对"词章与经义"之本原与功用的思考及分析,又可以对赋文学之"依经立义"与"赋体自在"问题有更深入的认知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章 经义 赋家 赋体 理论批评
下载PDF
赋体与诗体之关系论略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建勋 罗慧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91-95,共5页
纵观赋的发生与发展,从“赋者,古诗之流”开始,继而发展成独立的文体,与诗的关系始终是相分又相合。赋不断从诗体中吸取养分,使体物铺叙和诗意抒情相融合,推动自身向更为完善的形态发展。同时,赋所具有的铺陈手法及俳偶特点也给了诗以影... 纵观赋的发生与发展,从“赋者,古诗之流”开始,继而发展成独立的文体,与诗的关系始终是相分又相合。赋不断从诗体中吸取养分,使体物铺叙和诗意抒情相融合,推动自身向更为完善的形态发展。同时,赋所具有的铺陈手法及俳偶特点也给了诗以影响,从而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体 诗体 抒情 铺陈
下载PDF
辞赋遗传与宫体诗新变 被引量:2
4
作者 曹旭 文志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67,共9页
在中国文学形式中,赋是诗的一个旁支,在历史的演变中此消彼长,互相依存、互为补充。辞赋在两汉四百年的流行过程中一度打压了诗,成了一个时代文学的主体样式,对后世的诗歌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作者通过对战国以来辞赋和宫体诗的文本解... 在中国文学形式中,赋是诗的一个旁支,在历史的演变中此消彼长,互相依存、互为补充。辞赋在两汉四百年的流行过程中一度打压了诗,成了一个时代文学的主体样式,对后世的诗歌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作者通过对战国以来辞赋和宫体诗的文本解读,探索宫体诗在新变的过程中,如何汲取赋的因素和资源。用写赋的方法写诗,重视"铺排",力求"形似",忽略比兴。在内容、结构、语汇、风格上,使宫体诗成为最具辞赋意味和写作方法的诗歌,而新变后的字法、句法、对偶等形式美学,便成了唐人五言绝句和五言律诗的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体诗 辞赋 继承 关系
下载PDF
《文选》宫殿赋论略 被引量:1
5
作者 冯莉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40-42,56,共4页
《文选》将赋按照题材分为十五类目,其中宫殿赋是指专门以帝王宫殿建筑为描写对象的一类赋作。"宫殿"题材的出现最早可上溯至先秦的《诗经》;宫殿赋的两篇选文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富有鲜明特色,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宫殿赋... 《文选》将赋按照题材分为十五类目,其中宫殿赋是指专门以帝王宫殿建筑为描写对象的一类赋作。"宫殿"题材的出现最早可上溯至先秦的《诗经》;宫殿赋的两篇选文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富有鲜明特色,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宫殿赋的设立体现了传统赋学观的新变,其编排次序亦符合萧统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萧统 赋体 宫殿赋
下载PDF
关于赋体文学起源问题的思考
6
作者 张丽杰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7-81,共5页
"赋"字源于社会劳动生活的实际需要,赋体亦是为了满足"赋政"这种社会政治生活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形式。赋政促使了赋体的萌芽、形成与繁兴。赋字、赋政、赋体所具有的朝政实用性、铺陈体物性、宏观包容性则为后世文... "赋"字源于社会劳动生活的实际需要,赋体亦是为了满足"赋政"这种社会政治生活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形式。赋政促使了赋体的萌芽、形成与繁兴。赋字、赋政、赋体所具有的朝政实用性、铺陈体物性、宏观包容性则为后世文人从其身上发展和衍生出各种赋的类型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政 赋体
下载PDF
鳌峰书院与近代前夜的闽省学风——嘉道间福建鳌峰书院学风转变及其影响初探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忠纯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21-126,共6页
嘉道之际,兴盛一时的乾嘉汉学在总体上开始走下坡路,但在原有汉学不发达的地区却呈现局部上升的趋势。嘉道间福建鳌峰书院学风转变就反映了这点。当时福建境内社会危机加剧,促使福建学者关注现实,思想逐步由虚空转入务实。在传统士人眼... 嘉道之际,兴盛一时的乾嘉汉学在总体上开始走下坡路,但在原有汉学不发达的地区却呈现局部上升的趋势。嘉道间福建鳌峰书院学风转变就反映了这点。当时福建境内社会危机加剧,促使福建学者关注现实,思想逐步由虚空转入务实。在传统士人眼里,社会风俗的变化与学术人心的改变紧密相关。于是反思学术人心成为扭转危机的重要途径。陈寿祺等人通过改革作为福建书院教育中心的鳌峰书院,促使福建的学风发生了变化,在福建兴起崇经致用的新学风。同时,陈寿祺所倡导的学风也体现了注重经世致用、汉宋学并重等嘉道以后的汉学新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风转化 汉宋并重 经世之学 古文 诗赋
下载PDF
唐宋元赋学论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志啸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79,共7页
唐、宋、元三代是中国赋学史上的低潮期,研究赋的学者及其成果均不多,但对赋的认识评价曾出现褒贬两种不同意见。由于唐代科举考试需要,唐宋两代出现过专谈律赋创作声韵格律的赋格书。元代问世的祝尧《古赋辨体》是中国赋学史上一部很... 唐、宋、元三代是中国赋学史上的低潮期,研究赋的学者及其成果均不多,但对赋的认识评价曾出现褒贬两种不同意见。由于唐代科举考试需要,唐宋两代出现过专谈律赋创作声韵格律的赋格书。元代问世的祝尧《古赋辨体》是中国赋学史上一部很有价值的赋学代表著作,该书辨析古赋体制源流、评注历代赋家赋作,值得引起赋学研究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元 赋学 《古赋辨体》
原文传递
论宋代骚体赋的散文化倾向
9
作者 景红录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3-68,共6页
宋代骚体赋创作受到宋代散文的深刻影响,表现出散文化的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在内容上,即多用之谈论时政、评说古人、阐述学问,以关注现实、阐发思想为主;表现在表达方式上,则侧重议论、富于思辨;表现在句式上,则长短随意、转换自然;表现... 宋代骚体赋创作受到宋代散文的深刻影响,表现出散文化的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在内容上,即多用之谈论时政、评说古人、阐述学问,以关注现实、阐发思想为主;表现在表达方式上,则侧重议论、富于思辨;表现在句式上,则长短随意、转换自然;表现在语言文字上,则崇尚平易浅显、通达流畅。这种散文化对骚体赋的发展是利弊并存的,而取利舍弊才是合理和有益的创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骚体赋 散文化 议论
下载PDF
论扬雄《太玄赋》及官箴创作与易学之关联
10
作者 田胜利 《文学与文化》 2017年第4期39-47,共9页
《太玄》之理赓续《易经》,彰显出潜龙勿用、中正和合、盛极必衰等理念。易者,变也,通变的认知理念深入《太玄》的赞辞编排之中,也是《太玄赋》等系列文学作品的文脉。扬雄是一位以理御情的学者、文学家,他中后期的箴、赋等文学创作融... 《太玄》之理赓续《易经》,彰显出潜龙勿用、中正和合、盛极必衰等理念。易者,变也,通变的认知理念深入《太玄》的赞辞编排之中,也是《太玄赋》等系列文学作品的文脉。扬雄是一位以理御情的学者、文学家,他中后期的箴、赋等文学创作融入的易学理念甚夥,情感的表达受到理性的节制,中后期系列赋、箴作品呈现出的是温和、平静、情理交融的风格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中后期 箴创作 易学理念 交融
下载PDF
李白以赋为诗表现论
11
作者 陈天添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82-86,共5页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瑰丽壮阔的艺术想象力和强烈真实的个人情感对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非凡的自信和自由创造的潇洒情怀充分体现了他广阔的人文情怀和唐代的精神风貌。他的赋学观念也在诗作中得到了体现,在...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瑰丽壮阔的艺术想象力和强烈真实的个人情感对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非凡的自信和自由创造的潇洒情怀充分体现了他广阔的人文情怀和唐代的精神风貌。他的赋学观念也在诗作中得到了体现,在主题思想和内容形式上都有大量以赋为诗的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以赋为诗 艺术表现
下载PDF
历代赋集与赋学批评 被引量:8
12
作者 许结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7-36,共10页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有一明显的现象,即评论家往往 通过对作品的整理以表达其批评思想,作为文学批评分支的赋学批评也不例外。历代赋论家 编纂了大量的赋总集、选集、别集(专集),尤其是到清代,赋集编纂风气炽盛,成果汗牛充 栋,...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有一明显的现象,即评论家往往 通过对作品的整理以表达其批评思想,作为文学批评分支的赋学批评也不例外。历代赋论家 编纂了大量的赋总集、选集、别集(专集),尤其是到清代,赋集编纂风气炽盛,成果汗牛充 栋,成为中国文学史与批评史上均值得重视的现象。从史学观来看赋集的编纂,表现出与古 代赋学批评同步发展的情形,而从批评观来看,则赋集编纂也包括了赋的文体性质、赋创作 分类、古赋与律赋、赋作家群体研究以及对赋话产生之影响等丰富的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集 赋学批评 古赋 律赋 赋格 赋话 文学批评
原文传递
赋体演变的句式考察 被引量:13
13
作者 易闻晓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3-101,共9页
赋起于楚辞骚体,继有大赋、骈赋、律赋、文赋之制,赋体的演变突出显示于句式的变化。楚辞及骚体以句尾“兮”字拉长语气,增强感叹,又以句中虚字接连名物、形容并形成结构复杂的散语长句,适合怨怼激发的情感抒写。汉大赋鸿篇巨制,大题苞... 赋起于楚辞骚体,继有大赋、骈赋、律赋、文赋之制,赋体的演变突出显示于句式的变化。楚辞及骚体以句尾“兮”字拉长语气,增强感叹,又以句中虚字接连名物、形容并形成结构复杂的散语长句,适合怨怼激发的情感抒写。汉大赋鸿篇巨制,大题苞览,叙物为本,主要以四言一顺的散语长句展开名物和形容的铺陈。六代骈体小赋及唐代律赋抒情体物,则以四、六及其愈趋谨严的联对结构乃至声律规范承当一物一事的细致描写,物我相融,于诗为近。宋代文赋复归散语,然与汉大赋承接诸子谈辩、排比辑事不同,而是援取唐宋“古文”作法,其较远的来源是秦汉叙议之文,句式长短不拘一格,议论为主,显示主体意识的自我执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与骚体 汉大赋 骈赋与律赋 文赋 句式演变
下载PDF
古代赋的兴起、繁荣、发展及现代辞赋的创作 被引量:5
14
作者 龚克昌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35-46,共12页
我国"赋"源远流长,汉赋是我国赋体文学的源头,更是我国文学自觉时代的起点。期间经历了汉大赋、魏晋抒情赋、唐代律赋和晚唐小品赋、宋代的文赋等成就卓著。元科举不兴,明八股取士,但文人赋作仍有很多。尤其明末清初一批抨击... 我国"赋"源远流长,汉赋是我国赋体文学的源头,更是我国文学自觉时代的起点。期间经历了汉大赋、魏晋抒情赋、唐代律赋和晚唐小品赋、宋代的文赋等成就卓著。元科举不兴,明八股取士,但文人赋作仍有很多。尤其明末清初一批抨击阉党乱政、反对异族入侵和清末富有爱国情怀的赋家和赋作,更加拓展了赋的题材和内容。明清已还,赋论和赋集渐多,为研究辞赋奠定了基础。汉赋繁盛乃盛世必然。21世纪初,正逢盛世,新赋创作蔚为壮观,但是作家的国学修养、作品的思想深度、创作技巧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要向以欧阳修和苏轼为代表的宋代文赋作家和文赋作品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赋 汉赋 文学自觉时代 新体赋
下载PDF
从魏晋“寡妇赋”论代言体赋
15
作者 宾佳欣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魏晋时期以“寡妇赋”为题的赋作首次以赋体形式为寡妇代言,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前代文学中或有涉及寡妇的题材,而用赋体形式代寡妇立言实是魏晋文人首创。这些“寡妇赋”以刻画嫠妇的情感生活为主线,借萧瑟凄清的景物铺排渲染,但各家... 魏晋时期以“寡妇赋”为题的赋作首次以赋体形式为寡妇代言,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前代文学中或有涉及寡妇的题材,而用赋体形式代寡妇立言实是魏晋文人首创。这些“寡妇赋”以刻画嫠妇的情感生活为主线,借萧瑟凄清的景物铺排渲染,但各家之作各有特点。从“寡妇赋”的创作出发,可钩稽代言赋体这一文学形式在赋体、诗体方面的文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妇赋” 魏晋 代言体 代言体赋
下载PDF
戴纶喆《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与清末赋学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福轩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3-102,共10页
戴纶喆编纂的《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刊刻于清光绪七年,是清末重要的赋学选本,其中"余说"一卷,分总论、辨体、相题、布局、措辞五项评述律赋作法与赋学理论,体现出作者较高的理论识见。然因戴氏文名不显和此书流布不广,《汉... 戴纶喆编纂的《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刊刻于清光绪七年,是清末重要的赋学选本,其中"余说"一卷,分总论、辨体、相题、布局、措辞五项评述律赋作法与赋学理论,体现出作者较高的理论识见。然因戴氏文名不显和此书流布不广,《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和戴纶喆对赋学的贡献至今隐而未彰,不为学界所重视。戴氏此书的理论贡献主要有以下两端:一是以字法、句法、章法为中心的律赋学批评体系的建构;二是体现出晚清古学复兴思潮下以古入律、古律汇通的赋学风尚。可以说,《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是清代赋学的收关和总结,具有观照清代赋论乃至历代赋学的学术意义,在赋学批评史上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纶喆 《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 清末赋学 赋学批评 字法与句法 古律融合
下载PDF
厚积出新 蕴赋史于评注 言而有征 拓《赋彚》乎选篇——读《历代赋评注》 被引量:3
17
作者 毕庶春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89-93,共5页
《历代赋评注》具有三大特色:厚积、出新、蕴赋史于评注。旨在创新,赋予新的时代特色,结晶人们对辞赋新的认知,新的理念,结晶前哲、时贤治赋的心得和新的科研成果,荟萃名篇佳作,从而,使其成为既是集大成的里程碑,又成为能启迪新探索,激... 《历代赋评注》具有三大特色:厚积、出新、蕴赋史于评注。旨在创新,赋予新的时代特色,结晶人们对辞赋新的认知,新的理念,结晶前哲、时贤治赋的心得和新的科研成果,荟萃名篇佳作,从而,使其成为既是集大成的里程碑,又成为能启迪新探索,激励学者长足奋进的新平台。这些,都充分体现于《历代赋评注》的选篇和评论之中。这正是《历代赋评注》"选者的眼光"和学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代赋评注》 古赋 俗赋
下载PDF
义必明雅 辞必巧丽——台湾骚体赋论
18
作者 苏慧霜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台湾骚体赋自清代以降一直是重要的文学课题。台湾赋的整理校注工作始自2005年由许俊雅、吴福助主持编纂的《全台赋》。该书承续传统赋作形式,多记台湾形胜地景、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53篇骚体赋应用“兮”字,间有赋中系诗。赋末乱辞亦... 台湾骚体赋自清代以降一直是重要的文学课题。台湾赋的整理校注工作始自2005年由许俊雅、吴福助主持编纂的《全台赋》。该书承续传统赋作形式,多记台湾形胜地景、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53篇骚体赋应用“兮”字,间有赋中系诗。赋末乱辞亦沿《楚辞》之“歌曰”“辞曰”“和曰”,有简约全篇、收尾之用。《全台赋》作者或为仕台官员或居台文人,其中少数作者具有编纂方志的经验。《全台赋》展现了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惊采绝艳的视角,涵濡之深可见骚学之递嬗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骚体赋 《全台赋》 台湾图像 乱辞 系诗
下载PDF
顾景星骚体赋对屈骚传统的继承与开拓
19
作者 马银川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清初明清易鼎、满汉易位的特殊时期,屈骚精神得以进一步发扬,骚体赋创作日兴。顾景星作为顺治朝骚体赋作品最多的赋家,其创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文学创作理念上,追求以经世为旨,以自然为本,强调古为今用,并以此统领骚体赋创作。义旨... 清初明清易鼎、满汉易位的特殊时期,屈骚精神得以进一步发扬,骚体赋创作日兴。顾景星作为顺治朝骚体赋作品最多的赋家,其创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文学创作理念上,追求以经世为旨,以自然为本,强调古为今用,并以此统领骚体赋创作。义旨上进一步开拓,在传统题材中注入时代因素和不同的人生理念与追求;形式上袭用屈宋辞赋模式,同时采取不同的书写策略,如援引典故代言、拓展空间范围、强化战争因素等,形成味蕴自深、雄赡沉博的审美风格。由个体而一般,在清初骚情淋漓的创作风尚中,顾景星的骚体赋创作体现出清人继承传统而又力求自成一家的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景星 骚体赋 屈骚传统 经世致用
下载PDF
试论唐代赋论的新开拓
20
作者 唐小华 《唐都学刊》 2007年第2期20-24,共5页
在我国赋学思想发展史上,唐代赋论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继承传统赋论基础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容,这些内容集中表现在唐代古、律体赋论的建立、完备和对赋体创作理论的深化上,体现了在传统赋学思想领域内的新开拓。唐代赋论的... 在我国赋学思想发展史上,唐代赋论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继承传统赋论基础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容,这些内容集中表现在唐代古、律体赋论的建立、完备和对赋体创作理论的深化上,体现了在传统赋学思想领域内的新开拓。唐代赋论的新开拓,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唐代赋论是“停滞期”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赋论 古体赋论 律体赋论 赋体创作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