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喜燥恶湿”之考辨 被引量:25
1
作者 于漫 蒋世伟 +3 位作者 吕凌 王彩霞 秦微 崔家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81-983,共3页
"脾喜燥恶湿"是脾的生理特性之一。历代医家对其中要旨均加以揭示,但却未见有专篇进行讨论,后世对其论述更是寥寥无几。临床有些医家不能深谙其要旨,治疗上常过用苦温燥药致脾失濡润而伤脾性。文章从生理及病理角度浅析"... "脾喜燥恶湿"是脾的生理特性之一。历代医家对其中要旨均加以揭示,但却未见有专篇进行讨论,后世对其论述更是寥寥无几。临床有些医家不能深谙其要旨,治疗上常过用苦温燥药致脾失濡润而伤脾性。文章从生理及病理角度浅析"脾喜燥恶湿",阐释脾与燥、湿的辨证关系,治疗上以"脾润平为上"为圭皋,为理论探讨及临床治疗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中医) 脾喜燥恶湿 理论研究 湿邪
原文传递
论脾胃为枢是机体内在平衡的调衡机制 被引量:14
2
作者 纪立金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4-16,共3页
从理论与临床两个方面探讨了脾胃为枢对五脏气机升降的调衡作用 。
关键词 升降失常 中医病机 脾胃学说
下载PDF
从中医理论发生学认识中医的脾脏 被引量:10
3
作者 桑希生 吕凤娟 王雪华 《河南中医》 2008年第4期4-6,共3页
在解剖形态学上,中医学的脾脏与现代正常人体解剖学的脾脏相一致;在病理生理上,中医学的脾脏更接近于现代医学的肝脏;临床诊断和治疗时,应以其生理和病理学认识为基础。
关键词 中医理论 脾脏(中医) 胰腺 肝脏 运化水谷 运化水液 主统血
下载PDF
基于“五气之溢”理论探析代谢性疾病前状态
4
作者 贺晴 李梓荣 +4 位作者 杨俏丽 林璟 王光琪 覃锦 刘尚建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3期278-282,共5页
代谢性疾病前状态是物质代谢紊乱且尚未达到疾病理化指标的机体状态,而糖代谢异常往往是代谢紊乱的关键环节。中医学中,脾的健运是精微物质生成与输布的基石,本文基于《内经》“五气之溢”理论,以脾备化失度为起点,对代谢性疾病前状态... 代谢性疾病前状态是物质代谢紊乱且尚未达到疾病理化指标的机体状态,而糖代谢异常往往是代谢紊乱的关键环节。中医学中,脾的健运是精微物质生成与输布的基石,本文基于《内经》“五气之溢”理论,以脾备化失度为起点,对代谢性疾病前状态加以探讨,以期为临床代谢性疾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中医) 五气之溢 代谢性疾病 病前状态 五脏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与颈椎病因果关系的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5
作者 温博智 陈月峰 +3 位作者 王宝剑 马睿辰 戴文康 马玉峰 《中医正骨》 2024年第12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与颈椎病的因果关系。方法:分别从IEU OpenGWAS project数据库和MiBioGen数据库获取颈椎病和肠道菌群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从中筛选符合要求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作为工具变...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与颈椎病的因果关系。方法:分别从IEU OpenGWAS project数据库和MiBioGen数据库获取颈椎病和肠道菌群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从中筛选符合要求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作为主要分析方法,并采用MR-Egger、加权中位数法、加权模式、简单模式进行补充分析。采用Cochran’s Q检验对IVW和MR-Egger法的分析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采用MR-Egger回归进行水平多效性检验,采用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筛选出颈椎病的SNP位点70个;肠道菌群的SNP位点46个,其中δ-变形菌纲11个、肠杆菌科8个、瘤胃球菌属UCG0117个、狭义梭菌属4个、粪球菌属8个、瘤胃梭菌属8个。正向MR分析结果显示,δ-变形菌纲与颈椎病存在负向因果关系,狭义梭菌属、粪球菌属与颈椎病存在正向因果关系;反向MR分析结果显示,颈椎病与肠道菌群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水平多效性检验和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不存在水平多效性和异质性;留一法分析结果显示,无明显离群值,提示MR分析结果稳健。结论:肠道菌群中的δ-变形菌纲、狭义梭菌属、粪球菌属与颈椎病存在可靠的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痹证 脾(中医) 肠道微生物群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下载PDF
外湿对大鼠各肠段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菁 刘晓燕 黄晓宇 《吉林中医药》 2015年第10期1046-1049,共4页
目的通过人工控制湿度,观察大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菌落数,进而阐述外湿对肠道的影响,为湿邪致病阐明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常湿组、高湿组、低湿组,饲养21 d后,取空肠、回肠和结肠,分别进行大... 目的通过人工控制湿度,观察大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菌落数,进而阐述外湿对肠道的影响,为湿邪致病阐明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常湿组、高湿组、低湿组,饲养21 d后,取空肠、回肠和结肠,分别进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平板计数。结果高湿组大鼠的空肠〔(4.50±0.09)log N/m L〕和结肠中大肠杆菌菌落值〔(7.30±0.38)log N/m L〕明显升高(均为P<0.05);低湿组大鼠空肠乳酸杆菌明显增多〔(6.09±0.13)log N/m L〕,P<0.01;低湿组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双歧杆菌均非常明显的增多〔(5.86±0.31),(5.94±0.33),(7.07±0.16)log N/m L〕,均为P<0.01;高湿组结肠双歧杆菌的菌落值较为明显的升高〔(6.60±0.22)log N/m L〕,P<0.05。结论外湿对机体肠道内环境有明显的影响作用,改变了肠道菌群结构,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湿 中医脾脏 肠道菌群 大鼠
下载PDF
陈修园《女科要旨·调经篇》学术思想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池孟轩 王新佩 《吉林中医药》 2014年第5期533-535,共3页
《女科要旨》是陈修园先生总结前人与自己的临床心得,以问答方式在调经,种子,胎前,产后,杂病,外科6个方面进行论述。陈修园先生认为,女子以血为主,若月经不调,则首先关注脾胃,而治疗月经病也应首重脾胃,文中详细的说明了脾胃与月经病的... 《女科要旨》是陈修园先生总结前人与自己的临床心得,以问答方式在调经,种子,胎前,产后,杂病,外科6个方面进行论述。陈修园先生认为,女子以血为主,若月经不调,则首先关注脾胃,而治疗月经病也应首重脾胃,文中详细的说明了脾胃与月经病的直接联系,并引用了两则病例来说明,妇女与室女月经不调病因的不同,应当加以区别。在治疗月经病上,陈修园先生总结了前人的观点,认为治疗月经病方法上首要分清寒热虚实,方药上则应当遵从《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唐代以前经典,体现了陈修园先生尊崇经典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修园 《女科要旨》 月经病 脾(中医) 胃(中医)
下载PDF
基于“脏腑理论”从肺肝脾论治儿童抽动障碍 被引量:2
8
作者 侯一鸣 郭峥 卞国本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第11期1206-1209,共4页
儿童抽动障碍的发病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尤以肺、肝、脾三脏最为显著。脏腑致病主要体现在:肺卫受邪为本病主要诱因;肝风亢动为病机关键;脾虚风痰为病理基础。同时,肺、肝、脾三脏相互生克制约,互为影响,主要表现在:肺脏受邪则木气... 儿童抽动障碍的发病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尤以肺、肝、脾三脏最为显著。脏腑致病主要体现在:肺卫受邪为本病主要诱因;肝风亢动为病机关键;脾虚风痰为病理基础。同时,肺、肝、脾三脏相互生克制约,互为影响,主要表现在:肺脏受邪则木气刑金;脾虚肝亢则土虚木乘。基于对脏腑致病、脏腑生克相关理论的认识,注重辨别脏腑病因病机,从肺、肝、脾三脏辨证论治儿童抽动障碍,脏腑兼顾,常可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抽动障碍 脏腑理论 肺(中医) 肝(中医) 脾(中医)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基于肝脾生理特点探讨小儿变蒸异常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崔丹梅 张效科 +1 位作者 周强 陈耀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第3期241-245,共5页
变蒸乃特殊的气化规律, 与代谢关系密切。小儿变蒸是身心发育健全、五脏动态平衡的内在基础, 变蒸失常则会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整理古籍发现小儿变蒸异常与肝脾关系密切, 肝脾功能失常则表现为疳积(营养不良)、发育障碍乃至成年后出... 变蒸乃特殊的气化规律, 与代谢关系密切。小儿变蒸是身心发育健全、五脏动态平衡的内在基础, 变蒸失常则会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整理古籍发现小儿变蒸异常与肝脾关系密切, 肝脾功能失常则表现为疳积(营养不良)、发育障碍乃至成年后出现代谢综合征。提出疏肝解郁健脾为原则论治代谢综合征, 以期丰富代谢综合征的中医理论认识, 为拓宽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思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变蒸 肝(中医) 脾(中医) 小儿生理特点
原文传递
运用“治未病”思想预防及治疗小儿疳证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欢欢 吉训超 +1 位作者 邱建利 欧冰 《吉林中医药》 2013年第12期1196-1198,共3页
小儿疳证多因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导致,不及时治疗可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若调护不当,可致本病复发,临订以健脾清积为基本原则。应用中医/治未病0思想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思想用于小儿疳证的治疗中,可以有效地改善小儿... 小儿疳证多因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导致,不及时治疗可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若调护不当,可致本病复发,临订以健脾清积为基本原则。应用中医/治未病0思想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思想用于小儿疳证的治疗中,可以有效地改善小儿脾胃功能,脾胃健,则气血生化之源充足,从而有效地预防小儿疳积的发生,促进各脏腑生理功能的有效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思想 小儿疳证 预防 脾(中医)
下载PDF
固本防哮饮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10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54
11
作者 袁雪晶 孙轶秋 +4 位作者 王素梅 李燕宁 王孟清 刘晓冉 汪受传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06-2309,共4页
目的:初步评价固本防哮饮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试验原则,对10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进行临床研究,试验组51例,对照组49例,试验组采用固本防哮饮口服配合中药穴位敷贴;... 目的:初步评价固本防哮饮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试验原则,对10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进行临床研究,试验组51例,对照组49例,试验组采用固本防哮饮口服配合中药穴位敷贴;对照组用普米克都保(布地奈德)吸入,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①单指标疗效评价: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试验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显著减少,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与基线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在维持哮喘患儿无喘息症状的天数,控制哮喘发作次数方面,与普米克都保疗效相近,但能更显著地减轻哮喘发作的严重度,6个月时试验组Ⅱ级以上的哮喘发作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6个月时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试验组能更好地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②总疗效评价:试验组总有效率86.27%,控显率60.78%;对照组总有效率73.46%,控显率44.8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固本防哮饮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儿童 肺脾气虚证 中医药疗法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论脾藏意主思 被引量:34
12
作者 纪立金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28-30,共3页
分析脾与意、思的关系 ,揭示脾藏意主思理论建立的内在依据 ,说明脾藏意是脾藏营、营舍意 ,脾主思是脾主气机之枢在情志方面的表现。
关键词 生理学 情志 中医病因
下载PDF
慢肝湿热蕴脾证血瘀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锦芳 李丹 +2 位作者 潘晨 张月英 郑旭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3-5,共3页
为探讨慢肝湿热蕴脾证血瘀的病变实质 ,选择慢肝湿热蕴脾证 4 1例 ,慢肝湿热蕴脾兼血瘀证 39例 ,采血进行血浆 TXB2 和 6- K- PGF1α及 c AMP等含量的测定 ,结果说明慢肝湿热蕴脾证不论是否兼有血瘀的见症 ,均有血瘀的病变存在 。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病机 湿热蕴脾 血瘀 诊断
下载PDF
“脾主统血”的机理探讨 被引量:6
14
作者 纪立金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36-38,共3页
脾主统血理论的提出与确立 ,是脾藏生理的重大发现 ,脾藏的这一功能 ,从认识到实践得到历代医家的验证与认同 ,本文从脾气与统血、生血与统血、气机与统血 3个方面 ,对脾主统血的机理作了深入系统的探讨。
关键词 中医 生理学 脾统血 理论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脾胃虚寒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治萍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年第8期53-54,共2页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每日1剂4,0d为1个疗程。[结果]3例治疗2个疗程2,7例均为1个疗程,治愈9例,好转2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结论...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每日1剂4,0d为1个疗程。[结果]3例治疗2个疗程2,7例均为1个疗程,治愈9例,好转2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参苓白术散 脾胃虚寒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从脾论治早中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杜义斌 段艳蕊 +1 位作者 李琦 郑敏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8-50,62,共4页
目的:观察从脾论治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伴高血压的患者88例,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疗程为1个月。结果:①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 目的:观察从脾论治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伴高血压的患者88例,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疗程为1个月。结果:①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乏力气短,口干多饮,心烦失眠症状改善明显,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多食、多尿症状改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③治疗组治疗后UAER较治疗前下降(P<0.01),对照组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UAER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中医从脾论治方药能改善早中期DN临床症状,减少UAER,较之西医常规治疗效果更好。"从脾论治糖尿病肾病"理论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从脾论治 尿微量白蛋白
下载PDF
慢性胃炎中医证候学临床分析
17
作者 吴静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12期30-32,共3页
[目的]对慢性胃炎中医证候学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来自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消化慢性胃炎患者480例,进行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中医证候胃黏膜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研究45例,确诊为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中医证候表现为脾胃虚... [目的]对慢性胃炎中医证候学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来自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消化慢性胃炎患者480例,进行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中医证候胃黏膜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研究45例,确诊为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中医证候表现为脾胃虚弱证、脾虚痰湿证、脾胃湿热证,每组症候患者数均为15例,正常对照组15例。对三组进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胃泌素(Gas)检测以及CD4和CD8的检测。[结果]脾虚痰湿证组与脾胃虚弱证组相比较,胃黏膜胃泌素Gas含量呈上升趋势,与脾胃虚弱证组相比较,脾虚痰湿证组CGRP含量和脾胃湿热证组胃黏膜Gas含量均有明显升高;与脾胃虚弱证组相比,脾虚痰湿证组和脾胃湿热证组每个视野内的胃黏膜CD4阳性细胞面积明显增大,脾虚痰湿证组和脾胃湿热证组相比较,每个视野内的胃黏膜CD4阳性细胞面积没有明显差异,每个视野内胃黏膜CD4阳性细胞面积,三组证候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T淋巴细胞免疫、胃黏膜神经内分泌在慢性胃炎以及慢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候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同证候具有不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脾胃虚弱证 脾虚痰湿证 脾胃湿热证 中医证候学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健脾类中药多糖对脾虚相关病症肠道菌群影响研究现状 被引量:32
18
作者 张洪源 任广振 +4 位作者 黄建政 王鹏源 刘威豪 汤凯璇 赵文晓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47-151,共5页
中医认为,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失健运,运化失司,则出现腹胀、肠鸣、泄泻等症状,与现代医学胃肠、免疫、代谢等疾病密切相关。肠道菌群作为与机体长期共生的微生物系统,在抵御病原入侵、保护胃肠、恢复免疫等一系列病理生理... 中医认为,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失健运,运化失司,则出现腹胀、肠鸣、泄泻等症状,与现代医学胃肠、免疫、代谢等疾病密切相关。肠道菌群作为与机体长期共生的微生物系统,在抵御病原入侵、保护胃肠、恢复免疫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可看作中医"脾失健运"病理体现,健脾类中药及其组分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其相关病理,尤其多糖是发挥功能的主要活性成分。本文对健脾类中药多糖组分调节肠道菌群的相关作用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可为改善脾虚相关疾病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 中药多糖 肠道菌群 健脾中药
下载PDF
巳申亥时辰不同疗法对脾阳虚家兔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严桂珍 郑家铿 +3 位作者 许少峰 李奕棋 吴敏怡 王芗斌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4-18,25,共6页
采用苦寒泻下加饥饱失常法塑造脾阳虚家兔模型 ,然后分别于巳、申、亥时辰采用附子理中汤灌胃及针灸双侧三阴交穴的不同治疗方法 ,观察家兔一般情况的变化 ,测定体重、肛温 ,并检测 T淋巴细胞转化率、红细胞 CRI活性。结果显示 :巳、申... 采用苦寒泻下加饥饱失常法塑造脾阳虚家兔模型 ,然后分别于巳、申、亥时辰采用附子理中汤灌胃及针灸双侧三阴交穴的不同治疗方法 ,观察家兔一般情况的变化 ,测定体重、肛温 ,并检测 T淋巴细胞转化率、红细胞 CRI活性。结果显示 :巳、申、亥时辰采用中药及针灸施治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脾阳虚家兔的体重 ,升高肛温 ,提高 T淋巴细胞转化率、红细胞 C3b受体花环率。2种疗法均以巳治组疗效最佳 ,申治组次之 ,亥治组又次之 ,然均显著优于自愈组 ,为探讨针灸择时治疗及临床辨证择时施治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阳虚 中医药疗法 时间因素 免疫系统 针灸效应
下载PDF
补中益气汤对“脾虚”大鼠胃粘膜易损伤性的复健作用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王汝俊 傅定中 +1 位作者 邵庭荫 王建华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31-32,共2页
给大鼠灌胃大黄水提取液10天,造成类“脾虚”模型进行胃粘膜损伤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消炎痛、应激因素引起的胃粘膜损伤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补中益气汤治疗7天,其胃粘膜损伤指数较非治疗组明显下降,提示“脾虚”大鼠胃... 给大鼠灌胃大黄水提取液10天,造成类“脾虚”模型进行胃粘膜损伤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消炎痛、应激因素引起的胃粘膜损伤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补中益气汤治疗7天,其胃粘膜损伤指数较非治疗组明显下降,提示“脾虚”大鼠胃粘膜易损伤性增高,补中益气汤对其有复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 中医药疗法 胃溃疡 补中益气汤 胃粘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