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境外流动人口对云南边境地区社会治理的影响与对策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德顺 普春梅 《社会学评论》 2014年第4期40-47,共8页
人口跨境流动是全球化时代的一种客观社会现象。正常的、合法的人口流动,既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也可以促进流入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反,人口的非法、无序流动则会给流入地的社会治理带来诸多问题和挑战,增加社会治理成本。云... 人口跨境流动是全球化时代的一种客观社会现象。正常的、合法的人口流动,既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也可以促进流入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反,人口的非法、无序流动则会给流入地的社会治理带来诸多问题和挑战,增加社会治理成本。云南省与中南半岛国家存在着既亲近又复杂的地缘关系,是我国西南唯一与缅甸、老挝和越南陆上接壤的,存在多个跨境民族的边疆民族地区,边民之间因为姻亲关系往来频繁。云南边境的对外开放对于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强边境口岸的开放是不可逆转的战略选择。在开放过程中,如何加强边疆治理则是我们必须认真应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推进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战略出发,主要研究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境外人口非法流动的类型、特点和成因,无序流动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并从有利于促进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大局出发,提出一些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面向西南开放 境外流动人口 边境地区 社会治理
原文传递
西南陆地边境管理问题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罗圣荣 赵鹏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55-59,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西南边境贸易、人员往来、边境口岸等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为西南边境地区的繁荣带来显著改变,也给边境管理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策:1.强化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意识;2.理顺出入境管理机构;3.发挥边境口岸功能作用;4.... 改革开放以来,西南边境贸易、人员往来、边境口岸等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为西南边境地区的繁荣带来显著改变,也给边境管理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策:1.强化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意识;2.理顺出入境管理机构;3.发挥边境口岸功能作用;4.明确出入境管理工作的事项、程序;5.严格边境旅游证件办理;6.加强边境管理队伍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陆地 边境管理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边疆危机与行政应对——中法战争后清政府的西南治边策略探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郑维宽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52,共8页
中法战争后中国西南边疆面临深刻的危机,清政府在加强军事防御的同时,还对边疆地区的行政区划进行积极调整,在西南沿边地区设置了三个边道。边道道员除了拥有广泛的行政司法权外,清政府还赋予其兼管海关事务、中外交涉和防卫边疆等权限... 中法战争后中国西南边疆面临深刻的危机,清政府在加强军事防御的同时,还对边疆地区的行政区划进行积极调整,在西南沿边地区设置了三个边道。边道道员除了拥有广泛的行政司法权外,清政府还赋予其兼管海关事务、中外交涉和防卫边疆等权限,提高了边道应对边疆事务的能力和效率,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治理。广西迁移省会的失败反映了清政府治边行政对策上的局限性,但同时也反映了边疆重臣试图通过改变行政中心以强化边防的努力,为后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西南地区 边疆危机 行政应对
下载PDF
明、清西南边疆治理措施之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永福 陶亚敏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139,共9页
明、清统治者基本上都继承了汉唐以来传统的“守中治边”、“守在四夷”的治边思想,都放弃了元朝以边疆地区为基地,积极用兵开拓徼外的做法。但由于所处时代以及面临的时代问题不尽相同,明、清统治者在对西南边疆的认识及治理思想上亦... 明、清统治者基本上都继承了汉唐以来传统的“守中治边”、“守在四夷”的治边思想,都放弃了元朝以边疆地区为基地,积极用兵开拓徼外的做法。但由于所处时代以及面临的时代问题不尽相同,明、清统治者在对西南边疆的认识及治理思想上亦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受治边思想的支配,就使明、清两代在经营西南地区时,在具体举措上既有相似之处即清对明的继承,也有清朝基于时代的发展而具有的一些独到之处。由于明、清加大了对开发西南的政策和人力物力的投入,把西南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西南也在更大的范围内参加到全国的经济活动中来,成为全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王朝 治理措施 西南边疆 比较
原文传递
西南边疆地区社会治理法治化问题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宋才发 王颖慧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22,共9页
边疆是一个专属的空间和地域概念,西南边疆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承担了领土维护和治理的重任。西南边疆地区社会治理面临非法人口数量高居不下、非法婚姻问题异常突出、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毒品犯罪态势十分严峻、恐怖邪教活动没有消... 边疆是一个专属的空间和地域概念,西南边疆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承担了领土维护和治理的重任。西南边疆地区社会治理面临非法人口数量高居不下、非法婚姻问题异常突出、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毒品犯罪态势十分严峻、恐怖邪教活动没有消停等问题。论文认为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题中应有之义,西南边疆地区社会治理必须法治化,必须科学抉择社会治理法治化路径,才能稳妥处置西南边疆存在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边疆 历史特点 社会治理法治化 路径抉择
原文传递
兴边富民政策对西南边疆地区多维贫困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一项混合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曹艳春 范鹏飞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9,173,共15页
我国兴边富民政策旨在推动边疆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善边民生活、促进民生保障,加大扶贫开发是其中重要的着力点。在我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消除绝对贫困取得阶段性成就的背景下,为考察兴边富民政策这一“综合性社会实践”在消除... 我国兴边富民政策旨在推动边疆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善边民生活、促进民生保障,加大扶贫开发是其中重要的着力点。在我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消除绝对贫困取得阶段性成就的背景下,为考察兴边富民政策这一“综合性社会实践”在消除多维贫困方面所取得成绩,本文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首先采用2000—2018年县域发展数据,借助序列匹配和多期倍差法,从经济、信息获得、医疗、就业和教育等五个维度,系统地探索兴边富民政策对西南边疆地区多维贫困的减贫效应。同时采用定性研究法,以深度访谈、政府文件、工作报告和新闻资料等一手和二手数据,对减贫效应的影响机制进行探析。研究表明:兴边富民政策采取兴建基础设施、建设医院和学校、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旅游、推广经济作物种植和建立完善的补助制度等具体措施,通过多政策横向协同机制、多层级纵向贯穿机制和贫困人口受益机制,缓解西南边疆地区各边境县的多维贫困。然而,这种减贫效应在不同贫困维度间存在明显差别,具体表现为:由于初期以补贴增收为主的措施和非边境县的模仿效应,导致兴边富民政策在经济维度上的减贫作用仅具有短期效应;由于信息转化为生产力存在时滞,该政策在信息获得维度上的减贫作用存在3年左右的时滞性;兴边富民政策在医疗、就业和教育维度上的减贫作用则存在长期效应;此外,兴边富民政策的减贫效果也会因重点实施县的人口密度和城镇化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上述发现对于未来兴边富民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和我国边疆地区的全面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边富民 西南边疆 多维贫困 减贫效应
原文传递
西南边疆民族村农户收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兴绪 刘曼莉 陈贻娟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91,共9页
由于居住环境、社会发育程度等特殊性,西南边疆民族村的农户行为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农户,影响农户收入的因素可能存在差异。基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3个县(市)、223个村、2280户农户收入的微观数据集,使用两水平农户收入函数模型... 由于居住环境、社会发育程度等特殊性,西南边疆民族村的农户行为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农户,影响农户收入的因素可能存在差异。基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3个县(市)、223个村、2280户农户收入的微观数据集,使用两水平农户收入函数模型方法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并提出增加农户收入的政策建议。经验研究的结果发现:在农户资本要素禀赋中,农户生产性资本、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劳动力是否接受过培训对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户劳动力数量对收入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在农户生产经营结构中,种植结构对收入具有显著影响,而农户是否兼业及非农就业对收入的影响无显著性。村庄的外部环境对农户收入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收入 两水平模型 影响因素 西南边疆
下载PDF
边地秩序:明代云南西南边疆地区的“内”、“外”之别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建莉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46,213,214,共13页
有明一代,云南西南地区一直存在“内”、“外”之别。从明初的“版图之外”、“三江之外宜土不宜流,三江之内宜流不宜土”,到明中期的“远近之夷”,再到明末的“内外之夷”,“内”、“外”观念在发展,视角也在不断变化。在经历了“麓川... 有明一代,云南西南地区一直存在“内”、“外”之别。从明初的“版图之外”、“三江之外宜土不宜流,三江之内宜流不宜土”,到明中期的“远近之夷”,再到明末的“内外之夷”,“内”、“外”观念在发展,视角也在不断变化。在经历了“麓川之役”和明缅战争之后,地方士人对“内”、“外”土司的划分也发生了变化。从明初到明末,随着边地秩序的确立及重塑,“内”、“外”的涵义不断变化,呈现出动态和多元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观念 边地秩序 土司 西南边疆 云南
原文传递
土司体育文化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莹 李雨衡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3-68,共6页
"土司体育文化"附属于"土司制度"而生,特指土司统治地区的体育形态,形成于元明清时期。在土司文化的研究基础上,将土司制度文化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整合,从体育学科的特殊角度对土司社会的体育现象进行全新... "土司体育文化"附属于"土司制度"而生,特指土司统治地区的体育形态,形成于元明清时期。在土司文化的研究基础上,将土司制度文化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整合,从体育学科的特殊角度对土司社会的体育现象进行全新的综合研究和解读,提出"土司体育文化"的新概念,并对土司体育文化的理论概念、内涵结构、外延形态、核心本质进行探析研究,为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土司体育文化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土司 土司体育文化体系 西南边疆
下载PDF
铜盐资源视域下西南边疆史前文化的分布与转移趋势
10
作者 王瑰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0-49,共10页
中国西南边疆温和的气候和资源条件,为史前人类的生息繁衍提供了理想场所。西南边疆还有丰富的铜盐资源分布,而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类开始普遍食盐,文明与国家的诞生又与铜器时代相伴随,因此,西南边疆实际上也是孕育文明的温床。检索西... 中国西南边疆温和的气候和资源条件,为史前人类的生息繁衍提供了理想场所。西南边疆还有丰富的铜盐资源分布,而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类开始普遍食盐,文明与国家的诞生又与铜器时代相伴随,因此,西南边疆实际上也是孕育文明的温床。检索西南边疆从旧石器时代代表性遗址到新石器时代代表性遗址,以及新石器时代代表性遗址再到早期青铜时代代表性遗址的分布特点和变迁特征,可以看到其间闪烁着人类向丰富盐泉资源区和丰富铜矿资源区转移的自发趋势。这个趋势弥补了新石器时代人类突然开始普遍食盐与青铜时代早期突然成功掌握采铜冶铜术的逻辑缺环,新石器时代人类的主动食盐与对铜矿、天然铜的识别利用本身也应当是“新石器革命”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盐资源 西南边疆 史前文化 分布与转移趋势
下载PDF
明清云南西部边地土司“内外”分际的历史过程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春桥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5-91,共7页
明清时期,云南西部边地土司经历了"内外"分际的历史过程。有的土司留在王朝国家的版图,成为"内",有的土司离开了王朝国家的版图,成为"外",明朝确立的"三宣三慰"土司整体政治格局变为了分属不... 明清时期,云南西部边地土司经历了"内外"分际的历史过程。有的土司留在王朝国家的版图,成为"内",有的土司离开了王朝国家的版图,成为"外",明朝确立的"三宣三慰"土司整体政治格局变为了分属不同政治共同体"内外"土司,最终在清缅战争中因官方提出"内地土司"的概念而得以确认,展现了明清以来云南西部边疆从有疆无界的整体土司区变为"尔疆我界"的中缅边界的过程,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疆域变迁及边疆发展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影响到东南亚世界历史政治格局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西南边疆 内地土司
原文传递
论宋朝边区的“省地”划分问题 被引量:4
12
作者 安国楼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4-161,共8页
宋朝的"省地"指朝廷稳定管辖的州县属地,属区域地理概念,常用于边区,主要是川峡、荆湖及广南路边区。大部分内里地区以及与辽、夏、金相邻的边区,则基本不用省地的概念。省地的省民一般包括汉户和各族熟户。熟户如同汉户一样... 宋朝的"省地"指朝廷稳定管辖的州县属地,属区域地理概念,常用于边区,主要是川峡、荆湖及广南路边区。大部分内里地区以及与辽、夏、金相邻的边区,则基本不用省地的概念。省地的省民一般包括汉户和各族熟户。熟户如同汉户一样纳税,部分地区有所差别,均比照省地方式进行管理。省地之外,则有"量纳"税物的熟户以及没有税物关系的生户。羁縻州通过"量纳"税赋或贡物形成系属关系,接受省地正州管束,但不属于省地,彼此界限分明;与交趾邻界的广西路羁縻州则不同,均视为省地范围。省地划分成为宋朝西南边区及其人户层次划分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多样化政策实施的一个基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西南边区 省地划分 区域差异
原文传递
清代改土归流后西南边疆地区文化认同变迁谫论
13
作者 左岫仙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142,共10页
改土归流作为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对于推动国家统一、和平、稳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文化认同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始于清代,西南地区是重要地区。通过对清代西南边疆地区改土归流前... 改土归流作为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对于推动国家统一、和平、稳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文化认同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始于清代,西南地区是重要地区。通过对清代西南边疆地区改土归流前后文化认同状况进行历史比较,可以归纳出文化认同变迁具有如下三种特征:政治文化认同的“一体化”变迁从“间接”转变为“直接”;思想文化认同的“儒家化”变迁从“特权”走向了“普遍”;民族文化认同的“交融化”变迁从“有限”趋近了“全面”。深入总结清代西南边疆地区改土归流中文化认同的变迁历史经验与规律,能为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中华文化认同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智慧与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土归流 文化认同 西南边疆 大一统
下载PDF
云南旅游与交通融合发展回顾及趋势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宏芳 周晓琴 +1 位作者 明庆忠 李华勇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19年第4期578-584,共7页
在收集云南省旅游业与交通业1978—2014年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采用R软件从历时性角度分析了云南改革开放后旅游业与交通业主要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其融合发展的规律与趋势。研究发现:探索起步期(1978—1989年),旅游与交通... 在收集云南省旅游业与交通业1978—2014年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采用R软件从历时性角度分析了云南改革开放后旅游业与交通业主要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其融合发展的规律与趋势。研究发现:探索起步期(1978—1989年),旅游与交通融合态势不明显;快速发展期(1990—2000年),交通发展与旅游产业高度相关;相对成熟期(2001—2005年),交通建设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其相关性降低;空间优化期(2006—2014年),相关性和融合度显著升高。目前,云南旅游道路呈"核心—辐射"格局,环线不足;航空发展迅猛,国际化特征明显;热门旅游地高峰拥堵,有待疏导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边疆 旅游交通 阶段规律 相关性分析 趋势
下载PDF
“守成”理念下嘉庆时期的西南边疆民族政策探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亚辉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100,共8页
清仁宗不因时、因势而变,继续以天朝上国自居,反对革新,将"守成"理念作为治理国家以及西南边疆的指导原则,注定了嘉庆时期成为清朝由盛转衰的一个时代。清仁宗时常把"守成"挂在嘴边,写进圣谕,因此在政治、经济、文... 清仁宗不因时、因势而变,继续以天朝上国自居,反对革新,将"守成"理念作为治理国家以及西南边疆的指导原则,注定了嘉庆时期成为清朝由盛转衰的一个时代。清仁宗时常把"守成"挂在嘴边,写进圣谕,因此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对乾隆时期在西南边疆的各种民族政策进行了承袭,但由于嘉庆时期官场的严重腐败,对西南边疆的民族政策造成了极大冲击和破坏,使承袭前朝的民族政策流于形式,西南边疆的民族矛盾与官民矛盾最终愈演愈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边疆 民族政策 嘉庆 守成
下载PDF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小城镇旅游开发过程中意象及其构成要素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轶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2-186,共5页
少数民族小城镇的旅游开发成绩斐然,但在旅游目的地意象建构方面仍重视不足。为了探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小城镇旅游目的地的意象特征,本文选取了广西三江县城为案例,在城市意象理论的基础上,对该城镇意象及其构成要素进行了具体分析,为... 少数民族小城镇的旅游开发成绩斐然,但在旅游目的地意象建构方面仍重视不足。为了探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小城镇旅游目的地的意象特征,本文选取了广西三江县城为案例,在城市意象理论的基础上,对该城镇意象及其构成要素进行了具体分析,为其他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小城镇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如何进行城镇意象的塑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边疆 少数民族小城镇 旅游开发 意象
下载PDF
吴三桂与五世达赖喇嘛——清初西南边疆多元关系之一角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布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39,共9页
在吴三桂入滇署理云贵军政事务之际,蒙藏联合势力的触角也伸向滇西北藏区,双方关系微妙。吴三桂出于战略考虑,对罕都所代表的蒙藏势力入滇采取认可态度,并主动与西藏达赖喇嘛结纳关系,书信礼物往来。罕都叛教问题的发生及其处理,暴露了... 在吴三桂入滇署理云贵军政事务之际,蒙藏联合势力的触角也伸向滇西北藏区,双方关系微妙。吴三桂出于战略考虑,对罕都所代表的蒙藏势力入滇采取认可态度,并主动与西藏达赖喇嘛结纳关系,书信礼物往来。罕都叛教问题的发生及其处理,暴露了蒙藏联合政权内部已经出现裂痕,必须予以妥善解决。吴三桂反清叛乱以及康熙皇帝要求五世达赖喇嘛派蒙藏军队协助剿吴,使西南地区多种势力之间及它们与清朝的关系变得异常复杂、微妙。在吴三桂与五世达赖喇嘛(格鲁派寺院集团)、蒙与藏、吴三桂与清廷、蒙藏联合政权与清廷等多重力量关系的博弈中,清朝的力量及其权威逐步得以在青藏高原地区稳固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三桂 五世达赖喇嘛 和硕特蒙古 清朝 西南边疆
下载PDF
清代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儒家文化认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汉民 郎玉屏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4,共8页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用"华夷一家""天下一统"的政治思想取代传统"华夷之辨""以夷制夷"的治边思想,在西南边疆深入经营治理。面对中央王朝自上而下的治理和教化,西南边疆主动自下而...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用"华夷一家""天下一统"的政治思想取代传统"华夷之辨""以夷制夷"的治边思想,在西南边疆深入经营治理。面对中央王朝自上而下的治理和教化,西南边疆主动自下而上地回应与向化,并在与中央王朝的博弈与互动中形成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家文化的认同。研究旨在接续我国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镜鉴和学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西南边疆 少数民族 儒家文化 认同
下载PDF
“国家在场”:边缘地带国家权力的系统性嵌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西南边疆治理的探索 被引量:3
19
作者 袁明旭 邹荣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5-46,共12页
国家权力是政治整合的核心,是推进国家治理的基本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西南边疆治理面临着治理手段单一、治理能力薄弱、合法性重建等现实挑战。党和国家通过权力的系统性嵌入,推进了权力网络的全面建构和有效下沉,实现了现... 国家权力是政治整合的核心,是推进国家治理的基本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西南边疆治理面临着治理手段单一、治理能力薄弱、合法性重建等现实挑战。党和国家通过权力的系统性嵌入,推进了权力网络的全面建构和有效下沉,实现了现代国家权力在西南边疆社会有序生产,破解了长期困扰西南边疆治理历史性难题,推动了西南边疆有效治理。同时,现代国家权力体系不仅包含着合法垄断暴力的硬权力,还需要思想文化规约的软权力的有效支撑。新时代边疆治理的现代化,不仅需要借助强大的国家权力为依托,还需要努力根植国家文化基因,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 权力嵌入 西南边疆 治理现代化 国家权力
下载PDF
中国西南民族志电影的早期发轫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靖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20世纪初叶至40年代末期是中国民族志电影的发轫期,西南诸省则是此类影片最早的创作地区之一。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海外旅行者、外交官、文化学人、基督教传教士以及中国的学者和电影从业者皆往来于此,以地方风情、民族文化、社会生活... 20世纪初叶至40年代末期是中国民族志电影的发轫期,西南诸省则是此类影片最早的创作地区之一。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海外旅行者、外交官、文化学人、基督教传教士以及中国的学者和电影从业者皆往来于此,以地方风情、民族文化、社会生活、宗教仪式、交通贸易为主题的早期民族志纪录片多有产出,使之成为中国民族志电影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早期西南民族志电影延续性强、内容丰富,且具有较高的学术自觉性。这些以多元视角关注和记录的活动影像,是近代中国社会——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非常罕见且富于民族志价值的历史文献。考察西南民族志电影的兴起与流变,既可梳理中国人类学史与电影史上鲜为人知的一条文化脉络,厘清中国电影的源头之一,也可体察电影作为一种跨文化认知与理解的媒介,如何在其发展的早期阶段,成为人类学、民族学考察与研究的学术工具。同时,追寻民族志电影在20世纪前期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历程,也是今人理解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一扇影像窗口。由于创作者来源复杂,且影片存世稀少,能够在当代获得的早期民族志影像资料都堪称宝贵,力所能及地填补空白,夯实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学科基础是中国民族志电影史研究者的一项重要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电影 西南 边疆调查 中国电影史 影视人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