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7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与创业 被引量:624
1
作者 马光荣 杨恩艳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3-94,共12页
社会网络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促进民间借贷。本文使用中国农村的调查数据,发现拥有更多社会网络的农民,会有更多的民间借贷渠道,从而更有可能创办自营工商业。农村个体工商业的初始投资和后续发展所需的资金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亲... 社会网络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促进民间借贷。本文使用中国农村的调查数据,发现拥有更多社会网络的农民,会有更多的民间借贷渠道,从而更有可能创办自营工商业。农村个体工商业的初始投资和后续发展所需的资金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亲友的借款。本文还发现,在正规金融越不发达的地方,民间借贷对农民创办自营工商业所发挥的作用越大。这表明,依托亲友关系的非正规金融弥补了农村正规金融发展滞后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民间借贷 自营工商业 非正规金融 农村
原文传递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374
2
作者 段成荣 吕利丹 +1 位作者 郭静 王宗萍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49,共13页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文章利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估算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结构、地域分布等基本情况,并重点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家庭照料状况等。所得研究结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文章利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估算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结构、地域分布等基本情况,并重点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家庭照料状况等。所得研究结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留守儿童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下载PDF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 被引量:344
3
作者 段成荣 杨舸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25,共11页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但与农村留守儿童有关的各项基础信息却十分缺乏。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估算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结构、地域分布等基本情况,并围绕目前备受关注的留守儿...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但与农村留守儿童有关的各项基础信息却十分缺乏。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估算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结构、地域分布等基本情况,并围绕目前备受关注的留守儿童热点问题,重点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家庭照料状况等。所得研究结论,填补了有关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的空白。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状况良好、照顾留守儿童的祖父母并非年老体弱等结论将改变人们对留守儿童的习惯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留守儿童 教育情况 教育程度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多维贫困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 被引量:215
4
作者 刘艳华 徐勇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3-1007,共15页
发展多维贫困度量方法和提高贫困识别精准度是近年国际贫困研究中的热点领域,也是中国未来提高农村扶贫实践质量和效率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借鉴国际上关于脆弱性—可持续生计框架模型在贫困研究中的学术思想,通过建立农村多维贫困测... 发展多维贫困度量方法和提高贫困识别精准度是近年国际贫困研究中的热点领域,也是中国未来提高农村扶贫实践质量和效率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借鉴国际上关于脆弱性—可持续生计框架模型在贫困研究中的学术思想,通过建立农村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和地理识别方法,对中国农村开展了县域尺度的贫困地理识别,并与单维度收入贫困以及国家最新认定的扶贫开发重点县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识别的多维贫困县按扶贫措施相似性进行了类型划分。研究结果表明:655个县级单元被识别为多维度贫困县,涉及农村人口1.41亿人;空间分布集中连片特征显著,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的南疆三地州、黄土高原西部、滇西—川西高山峡谷区为最大的连片贫困区;有71.79%的国家重点贫困县与识别结果重叠,与国家重点贫困县对比,识别的多维贫困县在各单维度和综合维度都处于更劣势水平;多维贫困县被划分为金融资本缺乏型、人力资本缺乏型、基础建设缺乏型、金融基建兼缺型、人力基建兼缺型、生计途径缺乏型、生存条件缺乏型和发展条件缺乏型8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贫困 地理识别 脆弱性 可持续生计 中国农村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地区的家庭禀赋与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 被引量:81
5
作者 杨云彦 石智雷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7,共15页
中国农村地区家庭禀赋对个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学术界予以更多的关注。为了考察外生性的家庭禀赋对劳动力就业流动的影响,文章通过构建新生代外出务工劳动力和户主子女的回流决策两个计量模型来进行经验论证。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农村地区家庭禀赋对个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学术界予以更多的关注。为了考察外生性的家庭禀赋对劳动力就业流动的影响,文章通过构建新生代外出务工劳动力和户主子女的回流决策两个计量模型来进行经验论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迁移选择是综合考虑家庭禀赋状况的理性决策,尤其是对于年轻一代的外出劳动力。家庭经济资本的增加会阻碍家庭外出务工成员的回流。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概率起初随着家庭人力资本和家庭自然资本的增长而上升,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下降。家庭成员只有拥有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本,外出务工劳动力才能对家庭社会资本加以充分利用。另外,分析显示年轻一代劳动力和第一代劳动力对家庭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利用是有差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家庭禀赋 劳动力回流 新生代 户主子女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院居住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1
6
作者 左冬梅 李树茁 宋璐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31,共8页
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研究所2006年在安徽省巢湖地区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抽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社会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孝道观念和代际支持因素对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的影响。居... 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研究所2006年在安徽省巢湖地区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抽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社会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孝道观念和代际支持因素对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的影响。居家养老符合大部分农村老年人的愿望,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抱有期待。传统的孝道观念对于农村老年人选择养老院养老起到了阻碍作用。慢性病所带来的医疗需求是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院的动机之一。老年人在居家养老中更重视感情上的"孝",而子女给予的实际的"养"并不能降低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养老院 意愿 健康状况 孝道观念 中国农村
下载PDF
中国农村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估——SEEA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62
7
作者 杨友孝 蔡运龙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96-606,共11页
基于一体化核算体系 (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ccounting简写为 SEEA)分析 1 990~ 1 996年间中国农村的资源净产值、环境净产值和真实储蓄。表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与环境代价巨大。资源净产值每年损失幅度为 2 1~ 1... 基于一体化核算体系 (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ccounting简写为 SEEA)分析 1 990~ 1 996年间中国农村的资源净产值、环境净产值和真实储蓄。表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与环境代价巨大。资源净产值每年损失幅度为 2 1~ 1 42 6亿元 ,平均占农村总产值的1 .72 % ;环境净产值每年损失幅度为 60 4~ 1 0 59亿元 ,平均占农村总产值的 2 .33% ;真实储蓄在 - 1 2 83~ 80 0亿元之间变动 ,其中仅 1 990~ 1 991年为正值 ,其余年份皆为负值 ,真实储蓄损失值平均占农村总产值的 0 .59%。这表明在此时期内中国农村发展不可持续。此外 ,分析结果也显示出了真实储蓄损失占农村总产值的比重近期内在逐年缓慢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环境 可持续性 中国农村发展 SEEA法
下载PDF
从乡土中国到迁徙中国:再论中国人口迁移转变 被引量:71
8
作者 段成荣 吕利丹 +1 位作者 王涵 谢东虹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25,共7页
人口低空间流动性是数千年乡土中国的人口特征。过去40年,我国经历了并正在经历着从很少迁移的"乡土中国"向大规模、高频率迁移的"迁徙中国"转变的过程,迅速实现了向大规模、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全员迁移流动... 人口低空间流动性是数千年乡土中国的人口特征。过去40年,我国经历了并正在经历着从很少迁移的"乡土中国"向大规模、高频率迁移的"迁徙中国"转变的过程,迅速实现了向大规模、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全员迁移流动的转变。从乡土时代向迁徙时代的转变能够在短短40年内得以实现,有其内在机制,如土地制度改革、人口结构变化、市场经济发展和政策松动等,这些因素将使人口高空间流动性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得以保持。为了有效解决快速迁移转变带来的各种挑战和问题,21世纪以来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要继续坚持。同时,相关的文化建设和文化适应具有重要作用,要从几千年与乡土中国相适应的"静文化"逐步向与迁徙中国相适应的"动文化"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中国 迁徙中国 人口迁移转变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生殖道感染妇女卫生服务需求情况调查 被引量:59
9
作者 郭素芳 Oratai Rauyajin +2 位作者 Vanawipha Pasandhanatorn Thawatchai Boonchote 王临虹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1-443,共3页
目的 为研究影响患生殖道感染的妇女利用卫生服务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 采用Aday和Andersen的社会行为模式 ,在 1998~ 1999年对河北省迁安县有生殖道感染症状的已婚妇女共 378例进行了横断面调查。采用SPSS/PC7 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 为研究影响患生殖道感染的妇女利用卫生服务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 采用Aday和Andersen的社会行为模式 ,在 1998~ 1999年对河北省迁安县有生殖道感染症状的已婚妇女共 378例进行了横断面调查。采用SPSS/PC7 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6 8%的已婚妇女自述至少有一种生殖道感染的症状 ,其中 2 6 7%的妇女去医疗机构就医。在就医的妇女中 ,6 9 3%就诊 1次。未就诊的妇女中 ,5 3 8%采用自我治疗的方法 ,46 2 %妇女未采用任何治疗措施。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妇女有关自我治疗生殖道感染的知识、患病的时间、自我感觉自述有生殖道感染后社会的不良看法、家庭经济收入、对生殖道感染严重性的认识、以及既往患生殖道感染的情况是影响自述有生殖道感染的妇女利用卫生服务的因素。结论 提示很有必要给育龄妇女以及男性提供有关生殖道感染方面的知识 ,减少社会对生殖道感染的不良看法 ,给妇女更多的社会支持 ,提高妇女的地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服务 妇女 生殖健康 生殖道感染 中国农村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n emission factors of particulate matter and gaseous pollutants from crop residue burning 被引量:62
10
作者 CAO Guoliang ZHANG Xiaoye +1 位作者 GONG Sunling ZHENG Fangche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0-55,共6页
Emission factors of particulate matter (PM), element carbon (EC), organic carbon (OC), SO2, NOx, CO, CO2, and ten ions (Na^+, NH4^+, K^+, Mg^2+, Ca^2+, Fˉ, Clˉ, NO2ˉ, NO3ˉ, SO42ˉ) were estimated from... Emission factors of particulate matter (PM), element carbon (EC), organic carbon (OC), SO2, NOx, CO, CO2, and ten ions (Na^+, NH4^+, K^+, Mg^2+, Ca^2+, Fˉ, Clˉ, NO2ˉ, NO3ˉ, SO42ˉ) were estimated from the domestic burning of four types of commonly produced crop residues in rural China: rice straw, wheat straw, corn stover, and cotton stalk,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representative regions across China. A combustion tower was designed to simulate the cooking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peasants burned their crop residues in rural China, to measure the emission factors. Results showed that wheat straw had the highest emission factor for the total PM (8.75 g/kg) among the four crop residues, whereas, corn stover and wheat straw have the highest emission factor for EC (0.95 g/kg) and OC (3.46 g/kg), respectively. Corn stover also presents as having the highest emission factors of NO, NOx, and CO2, whereas, wheat straw, rice straw, and cotton stalk had the highest emission factors of NO2, SO2, and CO, respectively. The water-soluble ions, K^+ and Clˉ, had the highest emission factors from all the crops. Wheat straw had a relatively higher emission factor of cation species and Fˉ, Clˉ, NO2ˉ than other resid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china crop residues combustion tower emission factor
下载PDF
代内剥削与代际剥削?——基于九省百村调查的中国农村彩礼研究 被引量:55
11
作者 韦艳 姜全保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69,共13页
中国农村地区的彩礼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飞速上涨,目前已经成为农村家庭的沉重负担,高额彩礼被认为是剥削现象。本文利用2014年中国九省241个村庄的专项调查数据,使用分层回归模型,定量地分析了农村地区彩礼的代内剥削和代际剥削现象。研... 中国农村地区的彩礼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飞速上涨,目前已经成为农村家庭的沉重负担,高额彩礼被认为是剥削现象。本文利用2014年中国九省241个村庄的专项调查数据,使用分层回归模型,定量地分析了农村地区彩礼的代内剥削和代际剥削现象。研究结果表明,高额彩礼下家庭内兄弟之间稀释型的代内剥削是存在的,但关于兄弟对姐妹的替代型代内剥削并未得到证实;代际剥削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结婚队列中越来越严重,结婚时即分家愈发普遍,彩礼要价也越来越高,彩礼更多地"资助"到新婚家庭。男方父母是高额彩礼代内剥削和代际剥削的最终承担者,这对于他们的生计和养老带来极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礼 代内剥削 代际剥削 中国农村
下载PDF
较真“差序格局” 被引量:51
12
作者 苏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100,共11页
差序化是每个人应对和想象其生活世界的自然倾向和必然;人类个体普遍分享的这一主观倾向不足以构成一种社会的客观格局;差序格局概念并非对历史中国甚或乡土中国社会格局的描述和概括,很难具有作为社会学基本概念的学术潜能。费孝通先... 差序化是每个人应对和想象其生活世界的自然倾向和必然;人类个体普遍分享的这一主观倾向不足以构成一种社会的客观格局;差序格局概念并非对历史中国甚或乡土中国社会格局的描述和概括,很难具有作为社会学基本概念的学术潜能。费孝通先生当年创造和使用这个概念是基于思想交流的实用主义考量,为帮助当时中国读者理解他们无法直接感知和想象的与乡土中国有巨大差异的西方近代工商社会。他很快放弃了这一概念,这反映了他的学术敏感、精细和较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格局 乡土中国
原文传递
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起点与路径 被引量:44
13
作者 刘铁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5期21-24,共4页
我们目前关注乡村教育,首要的问题还是如何更深入地阐明乡村教育本身的问题。对乡村教育问题的简单归纳,可能导致真正的问题被遮蔽,隐而不现,这对于乡村教育的健康发展贻害无穷。试图立足于乡土社会作为现代教育的背景,由此来寻求乡村... 我们目前关注乡村教育,首要的问题还是如何更深入地阐明乡村教育本身的问题。对乡村教育问题的简单归纳,可能导致真正的问题被遮蔽,隐而不现,这对于乡村教育的健康发展贻害无穷。试图立足于乡土社会作为现代教育的背景,由此来寻求乡村教育的人文路径,借以超越乡村教育问题的单面化。在面对乡土中国背景的同时,直面乡土缺席后当下个体发展的精神缺失与乡村教育人文重建的意义,重新审理乡村教育在整个现代教育中的位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中国 乡村教育 人文重建
下载PDF
父母外出务工与留守儿童健康--来自中国农村的证据 被引量:40
14
作者 李钟帅 苏群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58,共8页
文章根据2004、2006和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截面数据,以身体质量指数和近期疾病症状作为衡量健康状况的长期和短期指标,构建儿童健康模型,分析了父母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父亲外出在长期对农村留守儿童健... 文章根据2004、2006和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截面数据,以身体质量指数和近期疾病症状作为衡量健康状况的长期和短期指标,构建儿童健康模型,分析了父母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父亲外出在长期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有促进作用;母亲外出在长期与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存在一定负相关性,但统计显著性不高;母亲外出在短期内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特别是对学龄前儿童。因此,为改善农村儿童健康状况,要引导地方产业为女性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女性劳动力在当地就业的机会;要整合公共资源,降低儿童照料替代品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外出 留守儿童 健康 农村
下载PDF
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脆弱性评估——基于安徽农村地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9
15
作者 徐洁 李树茁 +1 位作者 吴正 刘伟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101,共11页
文章采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15年"安徽省老年人福利状况"调查数据,基于IPCC"暴露-敏感性-适应能力"分析框架和综合指数评估模型,构建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分别从农村老年... 文章采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15年"安徽省老年人福利状况"调查数据,基于IPCC"暴露-敏感性-适应能力"分析框架和综合指数评估模型,构建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分别从农村老年人家庭暴露水平、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出发,探讨不同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脆弱性指数及其维度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脆弱性保持在较高水平,高、中等养老脆弱性家庭所占比例为51.81%。高养老脆弱性农村老年人家庭具有高龄、低教育水平、低生活自理能力、低收入的特征,而中等脆弱性农村老年人家庭的各项特征均与高脆弱性家庭相差甚微,并且丧偶、子女中只有女儿或不与子女、孙子女同住的农村老年人家庭暴露水平与敏感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 家庭 养老脆弱性 脆弱性评估
原文传递
新时期中国农村社会的性质散论 被引量:35
16
作者 贺雪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2-78,共7页
本文是对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最新观察。作者接续《新乡土中国》相关论题,结合进入21世纪农村社会的变化,讨论了新时期农村社会性质若干问题。这些讨论既有对乡村社会的认识,也有对乡村社会性质的概括。这些讨论可以深化学界对转... 本文是对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最新观察。作者接续《新乡土中国》相关论题,结合进入21世纪农村社会的变化,讨论了新时期农村社会性质若干问题。这些讨论既有对乡村社会的认识,也有对乡村社会性质的概括。这些讨论可以深化学界对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 半熟人社会 乡土中国 农村社会学
下载PDF
农村居民生活固体垃圾排放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5
17
作者 李玉敏 白军飞 +1 位作者 王金霞 仇焕广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3-68,共6页
本文基于2010年底对全国6个省1 118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农村各类生活固体垃圾的排放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运用调查数据描述农村生活固体垃圾排放量及排放结构的现状;然后对生活固体垃圾排放量进行单因素分析;最后,运... 本文基于2010年底对全国6个省1 118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农村各类生活固体垃圾的排放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运用调查数据描述农村生活固体垃圾排放量及排放结构的现状;然后对生活固体垃圾排放量进行单因素分析;最后,运用计量模型,在控制其他影响的情况下,对生活固体垃圾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2010年农民人均每天生活固体垃圾排放量约为1.07kg,在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经济最为发达的浙江省最高,达到1.19kg,而云南省最低,只有0.87kg。厨余类垃圾是我国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最主要构成部分,所占比例高达27.6%。研究结果还表明,我国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排放量不仅受收入水平的影响,还受到相关的政策因素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生活固体垃圾 排放 影响因素 拐点
下载PDF
科技物品、符号文本与空间场景的三重勾连:对一个鲁中村庄移动网络实践的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35
18
作者 冯强 马志浩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45,共22页
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网络日益普及的背景下,乡村日常生活是如何与信息传播技术发生勾连的?本文以“三重勾连”理论为分析框架,从科技物品、符号文本和空间场景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并采用民族志方法,从一个村庄的移动网络实践展现新媒介技... 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网络日益普及的背景下,乡村日常生活是如何与信息传播技术发生勾连的?本文以“三重勾连”理论为分析框架,从科技物品、符号文本和空间场景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并采用民族志方法,从一个村庄的移动网络实践展现新媒介技术与农民日常生活的有机勾连。研究发现,在科技物品层面,智能手机在农村的下沉是物品经济性和技术可供性双重驱动的过程。村民对智能手机的消费实践体现了智能手机兼具共享体验和定制化的技术特性。在符号文本层面,村民移动网络的内容消费呈现出家庭分工模式和权力关系等带来的差异。同时,农村家庭对移动网络的日常消费具有“网络日程表”的特征。在空间场景层面,农村移动网络实践形成了农业生产“不在场的空间”,也带来家庭共享空间的式微与“卧室文化”的形成。对于出国打工和远嫁的村民而言,移动网络具有维系基于血缘和地缘的关系网络与家庭空间再生产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勾连 农村互联网 信息传播技术 受众民族志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28
19
作者 赵维夷 杨晓蓉 赵英杰 《农业网络信息》 2004年第2期23-25,共3页
文章简述了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及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服务体系、农业电子政务、农村科技专家系统的开发应用、农村科技市场信息服务 ,以及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信息化方面取得的成果 ,同时提出了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的几点... 文章简述了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及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服务体系、农业电子政务、农村科技专家系统的开发应用、农村科技市场信息服务 ,以及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信息化方面取得的成果 ,同时提出了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的几点问题及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信息化 农村经济 经济发展 中国
下载PDF
农村失能老人现状及长期护理制度建设 被引量:32
20
作者 黄枫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8,共7页
在我国人口迅速老化、未富先老的背景下,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养老保障问题,而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特别是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当前,随着非农就业和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常住人口迅速老化。外出务工子女... 在我国人口迅速老化、未富先老的背景下,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养老保障问题,而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特别是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当前,随着非农就业和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常住人口迅速老化。外出务工子女无法照顾留守父母,传承上千年的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失能老人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更难得到有效满足,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通过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实地调研,在充分认识我国农村失能老人养老现状和困境的基础上,本文建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尊重和顺应中国农村经济结构和家庭结构变迁的现实趋势,建设以失能救助为基础的农村养老照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能老人 长期护理 农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