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捆矛盾 多重视野——张杨电影中的父子关系论 被引量:5
1
作者 何祖健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2-95,共4页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子冲突是社会矛盾的缩影。张杨是以家庭题材、父子关系读解转型期中国社会文化第六代青年导演的代表。对张杨电影研究,评论界普遍认为其通过父子关系从叛逆到认同的过程,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回归。实则"...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子冲突是社会矛盾的缩影。张杨是以家庭题材、父子关系读解转型期中国社会文化第六代青年导演的代表。对张杨电影研究,评论界普遍认为其通过父子关系从叛逆到认同的过程,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回归。实则"认同"只是现象,其实质是张杨以传统、现代、后现代的多重文化视野,在展示多元文化景观下父与子关系丰富性、生动性的同时,反映了艺术家的深刻矛盾与艺术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子关系 家庭题材 多重视野
下载PDF
论孔子律法——以《孝经》五刑章为中心的讨论
2
作者 唐文明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156,共12页
通过对《孝经》五刑章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呈现孔子的律法思想,主要有以下三个要点:首先,刑法的目的是为了激发人们的迁善之心;其次,孝是一条根本性的律法,是规范社会秩序其他法律的基础,是诸法律的律法;再次,由“祖述尧舜,宪章... 通过对《孝经》五刑章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呈现孔子的律法思想,主要有以下三个要点:首先,刑法的目的是为了激发人们的迁善之心;其次,孝是一条根本性的律法,是规范社会秩序其他法律的基础,是诸法律的律法;再次,由“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而来的孔子律法,可概括为“四尊五勿”:尊天,尊亲,尊圣,尊君;勿杀人,勿奸淫,勿侵犯他人领地,勿抢劫伤人,勿偷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刑 天牧 尊天 孔子律法
原文传递
父亲在位对大学生爱情态度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娟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8期76-78,共3页
高校心理咨询发现,大学生的爱情态度,受到来自其家庭和社会的多重影响,具体而言:父亲在位各维度与大学生爱情态度普遍相关,而与父亲的身体互动、对父亲的信念、父亲与祖父的关系,以及母亲与外祖父的关系等因子,则对大学生的爱情态度有... 高校心理咨询发现,大学生的爱情态度,受到来自其家庭和社会的多重影响,具体而言:父亲在位各维度与大学生爱情态度普遍相关,而与父亲的身体互动、对父亲的信念、父亲与祖父的关系,以及母亲与外祖父的关系等因子,则对大学生的爱情态度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在位 父子关系 爱情态度 大学
下载PDF
鲧禹关系试探 被引量:1
4
作者 夏利亚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90-93,共4页
中国古代神话中,鲧禹神话是最重要的和被后世研究得最多的神话之一。在此研究中,鲧禹关系是绕不开的话题,然目前学界尚无对鲧禹关系的专题研究。在梳理学界关于鲧禹关系诸种说法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指出其文化意义。
关键词 鲧禹关系 父子 母子 继承 联盟
下载PDF
李安电影中的文化身份问题探究
5
作者 王萍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5年第11期134-137,共4页
李安的艺术创作,不仅代表个体,而是代表了一个文化群体——台湾的"外省人"。他们一次次经验着文化认同的问题,一次次被视作"局外人",李安将其外显为电影中的"父亲形象"和"父子关系"。然而,电... 李安的艺术创作,不仅代表个体,而是代表了一个文化群体——台湾的"外省人"。他们一次次经验着文化认同的问题,一次次被视作"局外人",李安将其外显为电影中的"父亲形象"和"父子关系"。然而,电影中的父亲,已不仅仅是家庭中所出现的由郎雄所扮演的中国父亲形象,而是映射了国家层面和世界层面上的大陆与台湾、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李安借此表达了作为一名导演的雄心,同时也表明了一种文化的雄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安 父亲形象 父子关系 文化身份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孝道中的经与权:从“晋侯杀其世子申生”谈起
6
作者 樊智宁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54-61,共8页
孝道是儒家基本的行为规范,在日常生活中孝道有时会与其他价值产生矛盾,“晋侯杀其世子申生”就是较有代表性的案例之一,《春秋》和《礼记》基于“亲亲”之义分别批评晋献公和申生。在汉儒看来在子女对孝道的践行中,“顺从父命”是守经... 孝道是儒家基本的行为规范,在日常生活中孝道有时会与其他价值产生矛盾,“晋侯杀其世子申生”就是较有代表性的案例之一,《春秋》和《礼记》基于“亲亲”之义分别批评晋献公和申生。在汉儒看来在子女对孝道的践行中,“顺从父命”是守经,“反经为善”是行权,这是解决申生所遭遇伦理困境的方案。此外,宋儒误解汉儒以“反经”释“权”,提出“权只是经”“权亦是经”的观点,具体到孝道上使得行权消解于“顺从父命”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权 孝道 反经 父子之伦 晋侯杀其世子申生
下载PDF
寻幽探秘窥《起程》
7
作者 鲁长安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83-85,93,共4页
从卡夫卡的微型小说《起程》的文本分析入手,认为起程的味道是孤独和恐惧,追寻的目标是身份和空间,追寻的原因是民族心理的隐性基因和父子关系的显性状态。
关键词 卡夫卡 起程 孤独 恐惧 身份 空间 民族心理 父子关系
下载PDF
论老舍小说中的父子关系描写
8
作者 曹晓华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58-61,共4页
老舍作为市井生活的亲历者和洞察者,他的作品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市井人物,对于父子形象的刻画颇见功力。老舍的独到之处在于对父子关系的描写细腻而又微妙,摆脱了单纯的二元对立模式。以老舍小说中的父子关系描写作为切入点,一方面试图揭... 老舍作为市井生活的亲历者和洞察者,他的作品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市井人物,对于父子形象的刻画颇见功力。老舍的独到之处在于对父子关系的描写细腻而又微妙,摆脱了单纯的二元对立模式。以老舍小说中的父子关系描写作为切入点,一方面试图揭示冲突背后父子双方对于传统伦理观念的认同,这种认同与血缘联系一起维护着亲情以及传统家庭的基本格局;另一方面,试图借此揣摩老舍对于传统家庭文化的复杂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小说 父子关系 传统价值观
下载PDF
儿子·父亲·男子汉——论常星儿小说集《回望沙原》的成长内涵
9
作者 马力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5-8,共4页
成为男子汉是儿子的成长目标,也是父亲对儿子的希望。由于儿童的生活际遇不同,他们的成长道路也不同。常星儿从父与子关系的视角展开叙述,揭示了当代辽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某些共性问题,特别是父与子之间关系的问题。透过这些... 成为男子汉是儿子的成长目标,也是父亲对儿子的希望。由于儿童的生活际遇不同,他们的成长道路也不同。常星儿从父与子关系的视角展开叙述,揭示了当代辽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某些共性问题,特别是父与子之间关系的问题。透过这些关系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同时作家还表现了儿童对传统的父辈文化的超越,这是时代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留下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星儿 回望沙原 男子汉 父子关系 儿童成长
下载PDF
余华小说中的父子
10
作者 赵海涛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3-30,38,共9页
父子关系在余华小说中多次出现并已成为理解、进入、阐释余华小说的一道"亮丽"景观。余华热衷于在小说中表现并探索父子伦理,较喜欢从父子角度刻画人物、审视人性。余华对父子伦理的思考与探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作家怎样在左... 父子关系在余华小说中多次出现并已成为理解、进入、阐释余华小说的一道"亮丽"景观。余华热衷于在小说中表现并探索父子伦理,较喜欢从父子角度刻画人物、审视人性。余华对父子伦理的思考与探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作家怎样在左冲右突中求新求变,又怎样在左右逢源中终归深沉与厚重。余华对人生与生命的思索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博大与通阔,余华以他的探索和发现拓宽了我们的生活经验与生命历程,以独特的艺术审美给读者带来一次次灵魂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小说 父子关系
下载PDF
名副其实《押沙龙,押沙龙!》
11
作者 仪爱松 姜德成 《平原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78-82,共5页
文章通过对《押沙龙,押沙龙!》与《撒母耳记》的对照比较,分别从《圣经》原型,不一而足;父子关系,似“是”而“非”;兄弟相残,原因各异三个方面论证了小说与《圣经》故事的关联及对后者的超越,进而探讨和阐述了福克纳舍弃看似... 文章通过对《押沙龙,押沙龙!》与《撒母耳记》的对照比较,分别从《圣经》原型,不一而足;父子关系,似“是”而“非”;兄弟相残,原因各异三个方面论证了小说与《圣经》故事的关联及对后者的超越,进而探讨和阐述了福克纳舍弃看似“名副其实”的《黑屋子》而更名为看似“名不副实”的《押沙龙,押沙龙!》的意图和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原型 名副其实 父子关系 悲剧 希望
下载PDF
对峙、重复与回归——浅论北村《施洗的河》之父子关系
12
作者 赖琼璇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49-51,共3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北村小说《施洗的河》中的父子关系,运用心理分析理论,对小说人物的“恋母弑父”情结,以及围绕父子关系所产生的道路和命运选择的重复性进行阐释。
关键词 父子关系 恋母 家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