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特点与功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顺昌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11期95-100,共6页
抗战时期,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重心的西移,西南大后方从文化边缘走向文化中心。抗日救亡的特殊历史环境使大后方文化发展呈现出救亡与启蒙的双重性、更大的包容性、中外文化的互动性。大后方抗战文化发展,保护了中华民族共... 抗战时期,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重心的西移,西南大后方从文化边缘走向文化中心。抗日救亡的特殊历史环境使大后方文化发展呈现出救亡与启蒙的双重性、更大的包容性、中外文化的互动性。大后方抗战文化发展,保护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西南地区播下了文化种子,有力地推动了西南大后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大后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抗战大后方 抗战文化
下载PDF
私人记忆与历史重建:抗战时期国立第六中学大后方办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力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2年第7期1-19,共19页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部先后在大后方创设34所国立中学,其中,国立第一中学至第二十二中学以成立先后顺序命名。办学八年,国立中学在维系和提升中等教育水准、助推高等教育发展以及推进中西部文教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独特而深远的...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部先后在大后方创设34所国立中学,其中,国立第一中学至第二十二中学以成立先后顺序命名。办学八年,国立中学在维系和提升中等教育水准、助推高等教育发展以及推进中西部文教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独特而深远的影响。鉴于目前少有深入、系统地从兴学育才这一角度切入与梳理抗战时期国立中学大后方办学理念与实践的专门研究,本文选择全面抗战爆发后由鲁至川艰难办学、作育人才成效显著的国立第六中学作为研究个案,以学校办学历程为主线,基于师生回忆录、自传、日记等私人记忆,尝试从师生的个体叙事重新进入历史,还原与再现烽火年代国立第六中学艰难办学和作育人才的历史图景,加深对其教育理念与办学特色、创新人才培养规律以及学校文化品格的认识。对于国立第六中学这一曾经的历史存在而言,其能够在艰辛坎坷的办学过程中始终重视追求并保持卓越的育人质量,其办学者面对艰危时局依旧能够勉力维持,教师身处厄境依旧能够敬业如常,学生面对简衣陋食依旧能够弦诵不辍,这种已然超越物质性的强大理想信念和学校精神文化在当时确属难能可贵,时至今日依然值得正在致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所珍视,这既有助于传承与弘扬抗战文化与抗战精神,也可为推进和深化中学教育发展与改革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国立第六中学 抗战大后方 私人记忆 办学精神
下载PDF
浅析抗战大后方民众教育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进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69-73,80,共6页
抗战时期大后方民众教育在内外因共同驱动下获得较大发展,教育形式丰富多彩,有图书馆教育、文艺作品教育、民众教育馆教育与学校民众教育;教学内容开放多样,呈现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社会参与度高、师资力量较为充裕等鲜明的特点,对支... 抗战时期大后方民众教育在内外因共同驱动下获得较大发展,教育形式丰富多彩,有图书馆教育、文艺作品教育、民众教育馆教育与学校民众教育;教学内容开放多样,呈现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社会参与度高、师资力量较为充裕等鲜明的特点,对支持抗战和大后方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前进都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后方 民众教育 抗战时期 教育形式
下载PDF
近十年来抗战大后方研究述评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峻 《军事历史研究》 2015年第4期47-56,共10页
抗战大后方研究是抗日战争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选取近十年来相关学术论著和论文为考察样本,对国内学术界在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重庆大轰炸、抗战大后方的经济开发、抗战大后方的文化教育、抗战大后方社会救济问题等专题研究中的现状... 抗战大后方研究是抗日战争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选取近十年来相关学术论著和论文为考察样本,对国内学术界在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重庆大轰炸、抗战大后方的经济开发、抗战大后方的文化教育、抗战大后方社会救济问题等专题研究中的现状与进展进行回顾、综评与展望,认为建立在各种新史料的发现、整理,以及相关国际学术交流加强的基础之上的抗战大后方研究,不仅具有值得不断深入挖掘的学术意义,且仍有较大空间亟待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抗战大后方 重庆大轰炸 西南联大 研究述评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抗战大后方新闻舆论工作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1
5
作者 蔡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26-32,共7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抗战大后方新闻舆论工作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学术史的回顾来看,也存在体量上研究根据地工作的多,研究大后方工作的少;对象上研究《新华日报》的多,研究其它方面的少;角度上从新闻宣传工作展开的多,...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抗战大后方新闻舆论工作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学术史的回顾来看,也存在体量上研究根据地工作的多,研究大后方工作的少;对象上研究《新华日报》的多,研究其它方面的少;角度上从新闻宣传工作展开的多,从新闻舆论工作展开的少等问题。目前,条件上已经满足系统开展中国共产党抗战大后方新闻舆论工作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抗战大后方 新闻舆论工作
下载PDF
抗战大后方的井盐工业文化展——川康区盐业展览会 被引量:1
6
作者 周聪 邓军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62-69,共8页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侵占沿海盐场并控制长江中下游航线,海盐内运受阻,湘鄂等地严重缺盐,抗战大后方的川盐在民族危难之际担负起"增产赶运"的重任。为向社会各界展现大后方强大的井盐生产和运输能力,稳定社会和军心、民心...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侵占沿海盐场并控制长江中下游航线,海盐内运受阻,湘鄂等地严重缺盐,抗战大后方的川盐在民族危难之际担负起"增产赶运"的重任。为向社会各界展现大后方强大的井盐生产和运输能力,稳定社会和军心、民心,让民众了解井盐生产、运输、管理和工艺改进、工程建设等完整实态,川康盐务管理局于1945年3月举办了川康区盐业展览会。本文主要利用馆藏档案文献,初步揭示此次展览会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大后方 井盐工业 盐业展览会
下载PDF
抗战大后方对莱蒙托夫的译介
7
作者 熊辉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3-17,共5页
莱蒙托夫是俄国著名的作家,从20世纪初开始受到了中国文坛的关注,上世纪40年代大后方对其作品的译介达到了高峰。本文选取抗战大后方这个特殊的区域来探讨莱蒙托夫的译介情况,主要梳理了大后方对其诗歌和小说作品的翻译,并认为在抗战大... 莱蒙托夫是俄国著名的作家,从20世纪初开始受到了中国文坛的关注,上世纪40年代大后方对其作品的译介达到了高峰。本文选取抗战大后方这个特殊的区域来探讨莱蒙托夫的译介情况,主要梳理了大后方对其诗歌和小说作品的翻译,并认为在抗战大后方语境下莱氏作品的反抗和斗争精神契合了人们对文学的诉求,也是其作品得以大量翻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大后方 莱蒙托夫 抗战文化语境
下载PDF
抗战大后方中共贵州地下党领导抗日救亡活动考察
8
作者 沈港 《文山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54-60,共7页
抗战爆发以后,贵州成为实现民族独立的大后方战略基地,地理位置十分突出。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背景下,中共贵州地下党在大后方组织抗日救亡活动,激发广大民众的抗战热情,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通过系统梳理贵州地下党的发展脉络,分... 抗战爆发以后,贵州成为实现民族独立的大后方战略基地,地理位置十分突出。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背景下,中共贵州地下党在大后方组织抗日救亡活动,激发广大民众的抗战热情,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通过系统梳理贵州地下党的发展脉络,分析开展救亡活动的各种策略及其作用,回望党在抗战时期的工作经验,从而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大后方 中共贵州地下党 抗日救亡活动
下载PDF
中共视野下的“大后方”考释 被引量:7
9
作者 洪富忠 汪丽媛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7-15,共9页
"抗战大后方"(简称"大后方")是指全面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西北地区,是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重要的地域依托。中共视野下的"大后方"是地域与政治概念的交集,具有强调国民党统治区... "抗战大后方"(简称"大后方")是指全面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西北地区,是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重要的地域依托。中共视野下的"大后方"是地域与政治概念的交集,具有强调国民党统治区域的完整性,突出国共两党政治差异性,强调西南尤其是四川的重要性等特点,包含了地域、政治、军事等丰富内容。大后方对于中共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既是中国抵御日军入侵的最后战略基地,也是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败的关键所在,是中共除抗日根据地之外最为重要的活动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大后方 全面抗战 抗日根据地
下载PDF
效率何为?——抗战大后方建筑设计化用传统木构之思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镇宇 李海清 余经伟 《建筑遗产》 CSSCI 2023年第1期22-36,共15页
效率作为建筑实践最重要的议题之一,长期被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者忽视。与此相应,抗战大后方建筑长期未受学界足够重视。战时建筑讲求多快好省,是研究建筑效率问题的绝佳样本。文章以效率问题为切入点,研究抗战大后方建筑,基于档案查阅... 效率作为建筑实践最重要的议题之一,长期被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者忽视。与此相应,抗战大后方建筑长期未受学界足够重视。战时建筑讲求多快好省,是研究建筑效率问题的绝佳样本。文章以效率问题为切入点,研究抗战大后方建筑,基于档案查阅和田野调查所获一手史料,梳理抗战大后方化用传统木构的诸多案例,包含不同类型的42款屋架,归纳其技术类型和特征;重点研究位于重庆的三个项目,运用结构力学方法分析其技术特征,以实践逻辑剖析设计者在空间效率、结构效率、材料与构造效率之间的复杂权衡,初步建立起建筑效率理论框架,揭示抗战时期中国建筑的“效率转向”,并指出其当代意义——关注建筑效率的设计思维在任何时代都不会无足轻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抗战大后方 传统木构 空间效率 结构效率 材料效率 构造效率
下载PDF
中共对抗战大后方政策演进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威 洪富忠 陈剑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6-114,共9页
抗战大后方是指全面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西北地区,是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重要的地域依托。中国共产党对抗战大后方的认知是地域与政治概念的交集,其政策演进既与抗战时期中共总体战略紧密相连,又呈现出其独特... 抗战大后方是指全面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西北地区,是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重要的地域依托。中国共产党对抗战大后方的认知是地域与政治概念的交集,其政策演进既与抗战时期中共总体战略紧密相连,又呈现出其独特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大后方 中国共产党 政策 历史考察
下载PDF
以笔为枪:抗战大后方新闻事业的全景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斐 《学术探索》 CSSCI 2022年第12期108-115,共8页
抗战大后方新闻事业是全国全民族的共同事业,贯穿着以笔为枪的鲜明时代主线。在国难背景下,抗战大后方广大新闻战士提笔上阵,用自己的不屈之笔推动大后方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当然,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呼声中,某些分歧也会带来“... 抗战大后方新闻事业是全国全民族的共同事业,贯穿着以笔为枪的鲜明时代主线。在国难背景下,抗战大后方广大新闻战士提笔上阵,用自己的不屈之笔推动大后方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当然,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呼声中,某些分歧也会带来“擦枪走火”的交锋。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大后方新闻事业对以笔为枪进行了再阐释与再实践,提出了著名的“笔战”“枪战”论,这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宝贵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大后方 新闻事业 以笔为枪 枪战 笔战
下载PDF
丁山与顾颉刚在抗战后方的学术交谊与学术理念的异同
13
作者 郭晓娜 方辉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90,共11页
丁山与顾颉刚为北大同人,都曾沐浴在20世纪20年代北大“整理国故”的口号之下,但从两人“出身”看,术业各有专攻,小同而大异。20年代末30年代初,丁山是顾颉刚、傅斯年领导的专业学术研究团体中的得力干将,虽在个人情感上“亲顾远傅”,... 丁山与顾颉刚为北大同人,都曾沐浴在20世纪20年代北大“整理国故”的口号之下,但从两人“出身”看,术业各有专攻,小同而大异。20年代末30年代初,丁山是顾颉刚、傅斯年领导的专业学术研究团体中的得力干将,虽在个人情感上“亲顾远傅”,但在学术研究上兼容并包。在抗战后方两人交往更为密切,丁山带着史语所烙印为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念“作注脚”,积极响应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的倡导。两人还分别从学术研究专业化、通俗化路径整理廿四史,注重民族团结,增强民族意识,肩负起知识分子在家国危难之际应承担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山 顾颉刚 抗战后方 书信 学术交谊 学术理念
下载PDF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金融业监管的规制调适与模式重构——基于大后方实践的考察
14
作者 张伟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4期113-120,共8页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了适应战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颁行了诸多涉及金融业监管的法令,并在监管机构上做出了相应调整,如1939年12月在原有基础上改组了四联总处;改组后的四联总处成为抗战时期国家最高财政金融决策机关,与财政部...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了适应战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颁行了诸多涉及金融业监管的法令,并在监管机构上做出了相应调整,如1939年12月在原有基础上改组了四联总处;改组后的四联总处成为抗战时期国家最高财政金融决策机关,与财政部一起承担金融监管的相关职能。同时鉴于抗战形势,国民政府采取了高度集权化的金融监管机制,这种机制虽然引起了一系列负面的金融效应,但其在支持抗战、促进以重庆为中心的西部地区金融与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中国金融业与金融业监管的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大后方 国民政府 金融业 监管规制 监管模式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璧山县国民教育的政教关系研究(1940—1945)
15
作者 于诗琦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抗战大后方的璧山县在“新县制”推行的背景下,开始实施“政教合一”的国民教育体制。研究表明,“裁局设科”后的璧山县域国民教育行政体系,虽秉持新县制“政教合一”的制度设计,使得县域国民教育管理呈现垂直化的趋势,导致基层教育主... 抗战大后方的璧山县在“新县制”推行的背景下,开始实施“政教合一”的国民教育体制。研究表明,“裁局设科”后的璧山县域国民教育行政体系,虽秉持新县制“政教合一”的制度设计,使得县域国民教育管理呈现垂直化的趋势,导致基层教育主管机构的权力缩小;地方社会行政与教育两方围绕国民教育人事的冲突与矛盾,更反映了大后方基础教育政教关系的不稳定性。如何找到政教双方分工合作与相互联系的具体路径,是战时大后方国民教育实施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大后方 璧山县 国民教育 政教关系
下载PDF
抗战大后方歌谣调研的思考 被引量:3
16
作者 闫峰 王兆辉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7-42,共6页
抗战大后方歌谣调查研究是针对抗战大后方历史的一项基础性专题文献考察探索。一方面,用历史眼光来探析抗战大后方歌谣不断演化的历史概念;另一方面,从历史文献保护的视角来探讨抗战大后方歌谣文献整理的紧迫性、必要性及其开发利用的... 抗战大后方歌谣调查研究是针对抗战大后方历史的一项基础性专题文献考察探索。一方面,用历史眼光来探析抗战大后方歌谣不断演化的历史概念;另一方面,从历史文献保护的视角来探讨抗战大后方歌谣文献整理的紧迫性、必要性及其开发利用的历史需要和时代需要。同时,论述了抗战大后方歌谣的政治威力、艺术魅力等历史影响,并揭示出抗战大后方歌谣搜集整理与研究探讨中出现的词曲分离、视野屏蔽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大后方 歌谣 调查研究 历史认知 历史要求 历史价值
下载PDF
抗战大后方文化人的功用及其贡献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星霖 潘洵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6期103-108,共6页
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化人对抗日战争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文化人对抗战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唤醒民族觉醒,宣传、动员民众参加民族解放斗争;实现文艺大众化的质的飞跃,创造繁荣的抗战文化;推动大后方的民主进程。当下文化人的重要... 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化人对抗日战争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文化人对抗战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唤醒民族觉醒,宣传、动员民众参加民族解放斗争;实现文艺大众化的质的飞跃,创造繁荣的抗战文化;推动大后方的民主进程。当下文化人的重要作用更是越来越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大后方 大后方文化人 抗战文化
下载PDF
抗战时期大后方歌谣新探——以《新华日报》中的歌谣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邱域埕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6年第10期112-117,130,共7页
一直以来,抗战大后方歌谣作为抗日战争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区域性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文学版图中可视作是全国抗战歌谣的主体。战时,大后方的各大报刊不约而同地登载了大量的歌谣。歌谣这一民间文学形式在继"五四"歌... 一直以来,抗战大后方歌谣作为抗日战争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区域性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文学版图中可视作是全国抗战歌谣的主体。战时,大后方的各大报刊不约而同地登载了大量的歌谣。歌谣这一民间文学形式在继"五四"歌谣研究会征集活动后又迎来了一次活跃的历史时期。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登载了大量的歌谣,这些歌谣适时地反映了战争的时代性内容,表现出明显的情绪性、鼓动性、节奏性等语言特征。可以说,作为民间文艺一脉的战时歌谣在抗战时代语境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史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大后方 歌谣 语言特征 《新华日报》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大后方的历史作用述论
19
作者 洪富忠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0-17,共8页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具体体现。抗战大后方是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共产党除抗日根据地外最重要的活动舞台。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最主要的工作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具体表现为:维系国共合作...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具体体现。抗战大后方是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共产党除抗日根据地外最重要的活动舞台。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最主要的工作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具体表现为:维系国共合作,为抗战胜利奠定政治基础;争取中间势力,为抗战胜利壮大进步力量;繁荣抗战文化,为抗战胜利提供精神源泉;开拓民间外交,为抗战胜利营造良好环境。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大后方的历史作用,有助于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认同,有助于深刻领会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在革命、改革、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为当下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提供生动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抗战大后方 统战工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文化
下载PDF
抗战大后方专业期刊媒体综合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威 谭小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95-101,共7页
抗日战争时期,期刊是与广播、报纸并列的重要专业媒体,承担着引导舆论、凝聚民心、团结抗战、共御外侮的历史使命。本文以抗战大后方所涵盖的重庆、成都、桂林、昆明、贵阳等地出版的期刊为研究对象,从期刊的宏观概况、物理形态、文本... 抗日战争时期,期刊是与广播、报纸并列的重要专业媒体,承担着引导舆论、凝聚民心、团结抗战、共御外侮的历史使命。本文以抗战大后方所涵盖的重庆、成都、桂林、昆明、贵阳等地出版的期刊为研究对象,从期刊的宏观概况、物理形态、文本内容和历史价值四个方面着手,对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宏观立体的综合研究,从而揭示其包罗万象的文献价值、珍稀宝贵的档案价值和不可再生的文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大后方 期刊媒体 期刊形态 期刊文本 历史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