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旅游的本质 被引量:29
1
作者 杨振之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0-152,共13页
文章通过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深入地探讨旅游的本质问题。从发生学、源动力上探讨旅游的源起、发生、生成机制和目标。让旅游重新回到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中认识旅游的本质;让旅游回到人的存在性,从生活世界“烦”的生存机制中探讨旅游的... 文章通过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深入地探讨旅游的本质问题。从发生学、源动力上探讨旅游的源起、发生、生成机制和目标。让旅游重新回到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中认识旅游的本质;让旅游回到人的存在性,从生活世界“烦”的生存机制中探讨旅游的源起和动力;旅游是去远,去远本质上不是空间的移动,是因去远而获得诗意地栖居,去远是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本质,从而揭示了去远与诗意地栖居的关系;旅游的终极目标是寻找到本真的自我,在旅游中,人显现自身,澄明自身,获得自我的觉悟,认识到自我存在于世的价值。该文提出旅游的世界人诗意地栖居模型,将旅游的目标分成3个层级,即诗意的生活、诗意的人生和诗意的存在,最终追问到了旅游的价值,旅游的价值已超越了旅游本身,关系到人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价值,从而成就了旅游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的本质 诗意地栖居 去远 生活世界
下载PDF
诗的本性与人的居住——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被引量:8
2
作者 张贤根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6-139,共4页
基于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海德格尔揭示了在贫乏时代,荷尔德林诗在克服语言的技术化,把语言保存在其纯粹性之中,实现诗与思的合一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诗作为接受的尺度,意味着思想对语言的倾听。诗人是存在之家的守护人,只有在语言家... 基于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海德格尔揭示了在贫乏时代,荷尔德林诗在克服语言的技术化,把语言保存在其纯粹性之中,实现诗与思的合一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诗作为接受的尺度,意味着思想对语言的倾听。诗人是存在之家的守护人,只有在语言家园中,才能实现诗意的居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的本性 诗思合一 接受尺度 语言家园 诗意居住
下载PDF
诗意栖居--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 被引量:12
3
作者 邬东璠 陈阳 《中国园林》 2008年第4期51-56,共6页
魏晋以来,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由"山居"到"园居"、由"可观可望"到"可居可游"的嬗变过程,其中建筑的比重、山水的形态以及使用功能都发生了由"量"及"质"的变化,而其中始终... 魏晋以来,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由"山居"到"园居"、由"可观可望"到"可居可游"的嬗变过程,其中建筑的比重、山水的形态以及使用功能都发生了由"量"及"质"的变化,而其中始终未变的是古人对诗意栖居的不懈追求。其栖居的物质形态虽然在社会及文化背景下发生了改变,但诗意栖居不变的精神内涵却始终主导着中国园林的发展方向,这种精神内涵表现为对社会哲学中"乐"的观照,以及对自然哲学中"生"的突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诗意栖居 中国古典园林 “乐” “生”
下载PDF
诗意栖居的典范——薇拉·凯瑟短篇小说《邻居罗西基》的生态批评解读 被引量:13
4
作者 谭晶华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4-87,共4页
《邻居罗西基》浓缩了凯瑟一生所致力于建构的生态思想和观念,是其对"诗意的栖居"理念的诠释。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该作品进行重新解读与阐释,并对作者具有前瞻性的生态意识进行剖析。通过对罗西基这一动人形象的塑造,凯瑟解构了... 《邻居罗西基》浓缩了凯瑟一生所致力于建构的生态思想和观念,是其对"诗意的栖居"理念的诠释。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该作品进行重新解读与阐释,并对作者具有前瞻性的生态意识进行剖析。通过对罗西基这一动人形象的塑造,凯瑟解构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意识并建构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互蕴共荣的生态乌托邦——诗意生存的理想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生态女性主义 诗意的栖居 和谐共存
原文传递
空间叙事设计的理论脉络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0
5
作者 陆邵明 《文化研究》 2020年第4期158-181,共24页
在跨时间、跨学科、跨文化视野中,梳理了自公元前10世纪至今,空间叙事思维在东西方的发展和变迁及其对东西方世界构建、栖居空间设计的影响。文章认为:第一,空间叙事设计研究可分为萌芽、起步与发展三个时期,作为一门显学开始于20世纪8... 在跨时间、跨学科、跨文化视野中,梳理了自公元前10世纪至今,空间叙事思维在东西方的发展和变迁及其对东西方世界构建、栖居空间设计的影响。文章认为:第一,空间叙事设计研究可分为萌芽、起步与发展三个时期,作为一门显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第二,空间叙事设计理论不同于文学叙事的虚拟空间构建,不同于现象学的第一人称自我意识,它侧重于真实栖居空间文化意义的表征。第三,在面对全球化、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文化危机时,空间叙事设计具有独特的当代价值,表现为表征空间中隐形的文化信息、关联整合空间中的文化信息、建构地方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设计 意义时空体验 文化认同 诗意栖居
下载PDF
论贵州苗族诗意栖居的生态文化内涵 被引量:8
6
作者 蔡熙 《鄱阳湖学刊》 2013年第5期111-118,共8页
几千年来生活在贵州山区的苗族人民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文化。万物有灵的自然观、绿色的生态法制、绿色的生态禁忌和绿色的生态习俗等构成了苗族诗意栖居的生态文化。这种生态文化既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膜拜,也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 几千年来生活在贵州山区的苗族人民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文化。万物有灵的自然观、绿色的生态法制、绿色的生态禁忌和绿色的生态习俗等构成了苗族诗意栖居的生态文化。这种生态文化既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膜拜,也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智慧和生态伦理。故而,苗族基于独特的山地环境而形成的诗意栖居的生态文化,对于新时期构建绿色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苗族 诗意栖居 生态文化
下载PDF
栖居与生态——“诗意地栖居”的生态意蕴解读 被引量:6
7
作者 吴承笃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63-69,共7页
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生态危机的深层病因在于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所导致的人类生存家园的沦丧。贯穿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栖居理论对人的本真存在和家园意识有着独特的见解。真正的栖居将人的存在置于天地人神的四重整体之中,呵护人与万物回归... 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生态危机的深层病因在于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所导致的人类生存家园的沦丧。贯穿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栖居理论对人的本真存在和家园意识有着独特的见解。真正的栖居将人的存在置于天地人神的四重整体之中,呵护人与万物回归其本己的自由。通过对"诗意地栖居"这一命题的阐释,海德格尔指出了人类向存在家园的复归之途,为生态存在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居 生态 海德格尔 “诗意地栖居”
下载PDF
再论作为生态美学基本哲学立场的生态现象学 被引量:7
8
作者 曾繁仁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6-125,3,共10页
当代现象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为了克服现代工业革命过程中唯科技主义以及人与自然二分对立的二元论哲学观,因此整个现象学哲学都具有浓郁的生态内涵,均可称为生态现象学。生态现象学经历了产生、发展与逐渐成熟的过程;而且,生态现象学反映... 当代现象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为了克服现代工业革命过程中唯科技主义以及人与自然二分对立的二元论哲学观,因此整个现象学哲学都具有浓郁的生态内涵,均可称为生态现象学。生态现象学经历了产生、发展与逐渐成熟的过程;而且,生态现象学反映了当代哲学的发展方向,是一种生态文明时代的主导型哲学。从其发展来看,胡塞尔现象学是一种早期的生态现象学,到海德格尔已经是成熟形态的生态现象学,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是生态现象学的新发展。生态现象学是生态存在论美学的基本方法与根本途径,胡塞尔、海德格尔与梅洛-庞蒂等也使生态存在论美学逐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现象学 生态美学 现象学悬搁 诗意栖居 肉身间性
下载PDF
试论作为追寻诗意栖居的旅游 被引量:6
9
作者 朱运海 曹诗图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3-139,共7页
旅游的概念是旅游研究的逻辑起点,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而旅游哲学则更加自觉地关注该问题。近年来,国内倾向于用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思想来理解和诠释旅游的本质,出现了诗意栖居是旅游的理想追求、旅游的本质是诗意地栖居和旅游通往... 旅游的概念是旅游研究的逻辑起点,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而旅游哲学则更加自觉地关注该问题。近年来,国内倾向于用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思想来理解和诠释旅游的本质,出现了诗意栖居是旅游的理想追求、旅游的本质是诗意地栖居和旅游通往诗意栖居3种观点。无论是“追求”、“本质”、还是“通往”,都预设了一种现成化的“诗意栖居”存在。而诗意栖居是一种保持神秘的、非现成的存在方式,需要重新学会栖居,诗意的旅游就是这种追寻和重新学会的生存尝试。旅游是一座跨越人类现实生存和理想生存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人们行进在追寻和重新学会诗意栖居的途中。就像旅游的精彩不在于结果而在于旅游的过程一样,人类诗意栖居的理想生存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在远处等着的现成目标,而是生成于人对诗意栖居的不断追寻和学会的过程之中。诗意栖居是一种指引,吸引着人们不断踏上追寻诗意栖居之旅,人的一生就是接受诗意栖居的指引,行进在重新学会诗意栖居的人生旅途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哲学 旅游本质 自由 诗意栖居 诗意旅游
下载PDF
迟子建《烟火漫卷》的唯美书写
10
作者 董雪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9期96-99,共4页
迟子建以细腻的观察和富有张力的笔触,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写实与想象兼具的烟火漫卷视觉画面。在《烟火漫卷》中,“存在真实”体现为动态平衡反映存在之韵、人物群像揭生命之真、历史回响留城市之痕;“诗意栖居”则反映为诗意生活的美学... 迟子建以细腻的观察和富有张力的笔触,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写实与想象兼具的烟火漫卷视觉画面。在《烟火漫卷》中,“存在真实”体现为动态平衡反映存在之韵、人物群像揭生命之真、历史回响留城市之痕;“诗意栖居”则反映为诗意生活的美学构想、温情善意的生存哲学、人性之美的细腻描绘;“命运选择”则包括直面困境、自我救赎等生存策略。小说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时,如何寻找自我、实现自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与力量,更能够体会到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烟火漫卷》 诗意栖居 生存哲学
下载PDF
“诗意地栖居”缓和西方科学危机——论《继承者》中的尼安德特人书写
11
作者 周彦渝 《当代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9,共8页
现代人起源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尼安德特人作为现代人最近的旁支,对于探究人类起源有重要意义。小说《继承者》正是对尼安德特人与人类始祖“新人”关系的文学书写。《继承者》描绘了尼安德特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 现代人起源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尼安德特人作为现代人最近的旁支,对于探究人类起源有重要意义。小说《继承者》正是对尼安德特人与人类始祖“新人”关系的文学书写。《继承者》描绘了尼安德特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反对栖居者以主人的姿态凌驾于居住空间,倡导栖居者回归“天、地、神、人”四方整体,融入原始统一性。小说为两个种族留下了融合的希望,尼安德特人回归整体的诗意不仅将调和人类始祖主客对立的潜在科学危机,并将帮助人类克服工具性思维的狭隘,预设人类未来科学理性与丰富人性均衡发展的无限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承者》 尼安德特人 诗意地栖居 西方科学
原文传递
栖居与生态栖居:生态批评的空间想象与生态思考
12
作者 赵靓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32-38,54,共8页
文学批评界关于空间和地方的思考众多,而在空间想象研究中融入生态关怀和生态意识,是生态批评区别于其他文学批评流派尤其是地理批评的鲜明标志。本文从“宜居性”理论对空间研究与生态思考的结合入手,过渡到生态批评界对“栖居”和“... 文学批评界关于空间和地方的思考众多,而在空间想象研究中融入生态关怀和生态意识,是生态批评区别于其他文学批评流派尤其是地理批评的鲜明标志。本文从“宜居性”理论对空间研究与生态思考的结合入手,过渡到生态批评界对“栖居”和“生态栖居”概念及其文学表征的思考。流动不居的“生态栖居”方式结合一种女性化的“生态主体性”观,超越了海德格尔式“诗意栖居”的传统之思,足以标志着生态批评相关思考的发展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地方 宜居性 生态栖居 诗意栖居
下载PDF
诗意地栖居:昆明古城传统景观探析及思考 被引量:5
13
作者 尹露曦 孙波 赵鸣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9-144,共6页
以东、西方"诗意地栖居"哲思及理论为基础,从"定向""认同""栖居"3个层次对昆明古城传统景观进行解析。通过对滇池地区自然环境空间的认识,以及"湖-城-山"结构景观序列的建立,实现城... 以东、西方"诗意地栖居"哲思及理论为基础,从"定向""认同""栖居"3个层次对昆明古城传统景观进行解析。通过对滇池地区自然环境空间的认识,以及"湖-城-山"结构景观序列的建立,实现城市"定向"于大地之上;紧密结合湖山环境,展开劳作场所与生活场所的营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对地域产生"认同";最终,因诗意抒发和精神上的诗意营建实现"诗意地栖居"。在现今环境脉络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伦理关系,要以相互的关照为核心。理解过去并立足当下,通过强化昆明城市空间与自然的联系,并在具体设计中捕捉湖山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状态,有效实现物质与精神的集结,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诗意栖居之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诗意地栖居 昆明古城 定向 认同
下载PDF
“诗意栖居”的生态伦理智慧及其当代价值——基于中国古诗的解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爱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68-75,共8页
“诗意栖居”,是当代人们向往的生态愿景。我国古诗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物候生态伦理思想,而且蕴含着“诗意栖居”的伦理智慧。古代诗人领悟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所蕴含的物候生态伦理语言,发现人们生活中的诗意栖居方式,并将其融会于诗中。“... “诗意栖居”,是当代人们向往的生态愿景。我国古诗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物候生态伦理思想,而且蕴含着“诗意栖居”的伦理智慧。古代诗人领悟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所蕴含的物候生态伦理语言,发现人们生活中的诗意栖居方式,并将其融会于诗中。“诗意栖居”蕴含着对物候生态伦理特征与和谐生态美之感悟,蕴含对“生生之道”生态伦理精神的坚守和传承以及生态伦理行为自律。古诗中蕴含着的物候生态伦理思想和诗意栖居的生态伦理智慧,可以促进人们感悟物候生态伦理特征及生态美,坚守和传承“生生之道”生态伦理精神,增强生态伦理行为自律,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消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诗 “诗意栖居” 物候生态伦理 生态伦理智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载PDF
中国传统民居中蕴含的理想家园意识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燕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49,共4页
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们对理想居住环境的追求,承载了中国人对自然、对乡村生活等的愿景。在系统梳理中国传统民居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理想家园追求的特点... 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们对理想居住环境的追求,承载了中国人对自然、对乡村生活等的愿景。在系统梳理中国传统民居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理想家园追求的特点,分析了中国传统民居在构建理想家园意识的特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民居追求理想家园意识的范式,以期对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传统民居 理想家园 园居 人居环境
下载PDF
论约翰·巴勒斯的简单生活观
16
作者 吴俊龙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47-56,共10页
与消费文化的世界观有所不同,简单生活观要求人们抵制消费主义对生活的不利影响,腾出更多时间与精力去充实精神世界。简化物质需求、减轻对生态承载的压力、追求充盈的精神生活是自然文学作家的重要哲学理念。作为19世纪后半叶最有声望... 与消费文化的世界观有所不同,简单生活观要求人们抵制消费主义对生活的不利影响,腾出更多时间与精力去充实精神世界。简化物质需求、减轻对生态承载的压力、追求充盈的精神生活是自然文学作家的重要哲学理念。作为19世纪后半叶最有声望的自然文学作家,约翰·巴勒斯提倡并践行简单生活观,呼吁人们改变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努力过平静的简单生活。在他看来,人们应该远离尘嚣,回归乡村;丢掉欲望,轻装上阵;净化灵魂,诗意栖居。“简单,简单,简单啊!”也成了他留给现代人的重要精神财富。当今社会,人们不停地追求物质生活,日趋膨胀的物质对比和日益盛行的消费主义促使人们攀比心越来越重。极度的内心空虚、巨大的生活压力和无限的物质渴望导致了自然生态和人类心态的双重危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依旧紧张,财富的日益增加似乎无法造就人们的幸福生活。因此,我们需要遵循巴勒斯等自然文学作家所倡导的简单生活观,摆脱物质上的枷锁,与大自然为伍,追求诗意的栖居,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为构建新时代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巴勒斯 自然文学 简单 诗意栖居
下载PDF
后现代技术与人的诗意栖居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玉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0-178,共9页
诗意栖居是人的安宁、自由和富有尊严的生活状态。后现代技术的个性化、生态化和艺术化的特征契合了人类的诗意生活理想。"互联网+"、服务型机器人、虚拟现实、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为诗意的美好生活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可能性。但... 诗意栖居是人的安宁、自由和富有尊严的生活状态。后现代技术的个性化、生态化和艺术化的特征契合了人类的诗意生活理想。"互联网+"、服务型机器人、虚拟现实、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为诗意的美好生活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可能性。但是后现代技术的泛娱乐化倾向、对情感交流的忽视以及在碎片化趋向中造成的浮躁情绪和心理失衡都给诗意化的生活理想蒙上了阴影。我们需要全面审视后现代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在反思中找回被技术异化的生活本真,扎根于大地,塑造后现代的诗意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后现代技术 诗意栖居 互联网+ 服务型机器人
下载PDF
“诗意栖居”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松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39-47,共9页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虽然自然的进化已经使人类超越于普通生物,但人类即便具备了异于普通生物的能动性,都始终不可能摆脱自然规律的制约,人的能动性只能体现在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遵循上。自工业化以来,近代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在自然面前越...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虽然自然的进化已经使人类超越于普通生物,但人类即便具备了异于普通生物的能动性,都始终不可能摆脱自然规律的制约,人的能动性只能体现在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遵循上。自工业化以来,近代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在自然面前越发狂妄自大,进而愈加藐视自然规律的制约。对自然规律的轻视,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源。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道家思想,由关注人而探讨自然,虽然带有原始的朴素性和模糊性,但不得不承认,它在人与自然整体、系统观念下对自然规律的发现和认识,其正确性已经越来越被近现代以来的科学发展所证实。在我们为环境问题吃尽苦头从而被迫思考摆脱环境困境的今天,重温并充分重视老子"道生万物"的生成律、"复归其根"的循环律和"长短相形"的共存律,将有利于扭转人类以往走过的歧路,有利于人类文明的持续。西方机械论自然观指导下形成的实验室科学,其结果因为割裂了自然的联系性,从而造成了违背自然、危害人类生存的"技术",而老子的生成律告诉我们,宇宙自然是生成的、联系的、复杂的,不可简单化地随意割裂;老子的循环律告诉我们,宇宙自然万物无不处于循环状态中,近代工业文明非循环的生产模式,因为破坏了循环规律,带来了人类生存的危机;老子的共存律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共生共存,遵循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人的主观能动性正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老子的对宇宙自然规律的准确把握,是人类"诗意地栖居"于地球的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规律 “诗意栖居” 哲学基础
下载PDF
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理念下的设计启示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阳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年第7期36-37,共2页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当代设计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筑早已不再是功能与形式的产物,建筑的功能也不再局限于居住这一属性,而是更多融合进了设计者与使用者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诉求。由此观之,"诗意地栖居"...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当代设计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筑早已不再是功能与形式的产物,建筑的功能也不再局限于居住这一属性,而是更多融合进了设计者与使用者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诉求。由此观之,"诗意地栖居"这一哲学思想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建筑设计风格上的一种突破,其根本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类精神上的期许。本文旨在通过对"诗意地栖居"这一哲学思想进行探讨,并联系相关的设计实例,通过哲学思想促进空间设计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精神需求 诗意地栖居 建筑
下载PDF
论宋代的禅茶诗 被引量:4
20
作者 江朝辉 王正刚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7,共5页
宋代诗人、禅师们以茶会友,以茶养性,以茶悟禅,禅茶一体,抒写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独特的禅茶诗篇。这些诗在《全宋诗》中收录有2000余首。禅茶诗歌以其言、意、象、趣以及禅茶诗化境界,体现了宋诗生活化、理性化、以俗为雅的特征,表征出穿... 宋代诗人、禅师们以茶会友,以茶养性,以茶悟禅,禅茶一体,抒写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独特的禅茶诗篇。这些诗在《全宋诗》中收录有2000余首。禅茶诗歌以其言、意、象、趣以及禅茶诗化境界,体现了宋诗生活化、理性化、以俗为雅的特征,表征出穿越时代的禅茶文化审美观——诗意栖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禅茶诗 以俗为雅 诗意栖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