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主体性、主体间性到他者性——教学交往的范式转型 被引量:142
1
作者 刘要悟 柴楠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2-109,共8页
教学交往先后经历了主体性、主体间性和他者性三种不同的范式。主体性范式通过主体性原则实现主体在教学交往中的支配性地位,但却导致了自我中心化倾向,同时也呈现出交往的知识论特征;主体间性的教学交往范式力图避免主体性范式面临的困... 教学交往先后经历了主体性、主体间性和他者性三种不同的范式。主体性范式通过主体性原则实现主体在教学交往中的支配性地位,但却导致了自我中心化倾向,同时也呈现出交往的知识论特征;主体间性的教学交往范式力图避免主体性范式面临的困境,使交往双方在民主、参与、合作中达成彼此的理解,然而理解却并不能保证接受,而且主体间性在面对情感和价值内容时表现出的无奈也使其成为一种在想象中构建的乌托邦式的交往世界;教学交往的他者转向使同一性哲学的认识主体得以解构,从而确保了交往中他者的他性。他者性教学交往是为了他者并对他者承担责任的交往,它通过重建主体性最终得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交往 主体性 主体间性 他者性
原文传递
从主体间性、他者性到公共性——兼论教育中的主体间关系 被引量:92
2
作者 冯建军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3-130,共8页
公共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实现公共性,并非要消灭个人主体性,而是以个人主体性为前提。但个人主体性必须超越"唯我论",走向主体间性和他者性。主体间性中主体与主体的关系实现了对主体性中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超越,他者... 公共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实现公共性,并非要消灭个人主体性,而是以个人主体性为前提。但个人主体性必须超越"唯我论",走向主体间性和他者性。主体间性中主体与主体的关系实现了对主体性中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超越,他者性中他者的绝对差异性、"面对他者"的责任实现了对主体间的同一性和互惠性的超越。正是由于他者性,构筑了具有差异性的主体共生体,实现了主体间的共在、共生、共享。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从主体间性到他者性,是实现公共性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不同环节中,教育中主体间的关系也呈现为不同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他者性 公共性 主体教育
原文传递
他者性:超越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 被引量:86
3
作者 冯建军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共8页
师生关系是一种基本的教育关系。在主体性视野中,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象化关系。主体间性超越师生的对象化关系,走向师生之间的平等交往,这是师生关系认识和实践的进步。但它仍以主体的"为我性"为根基,外在主体间性... 师生关系是一种基本的教育关系。在主体性视野中,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象化关系。主体间性超越师生的对象化关系,走向师生之间的平等交往,这是师生关系认识和实践的进步。但它仍以主体的"为我性"为根基,外在主体间性反映的是主体间的利益互惠关系,内在主体间性反映的是主体间的精神同一性。列维纳斯对主体间性提出了批判,他以"他者"来界定"自我",他者是绝对的差异性,自我是作为他者的自我,自我是具有为他性的主体。在他者性的视域中,师生关系是非对称的伦理关系,学生作为他者,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发展负有无限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他者性 师生关系
原文传递
他者性教育:超越教育的同一性 被引量:42
4
作者 冯建军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23,共10页
从主体性到他者性,从同一性到异质性,从唯我性到为他性,他者性反映了在主体性责任缺失背景下的一种伦理诉求。他者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和外在性,正是这些特性,使他者获得了独立的地位。因此,我不能占有和同化他者,只能尊重和回应他者的需... 从主体性到他者性,从同一性到异质性,从唯我性到为他性,他者性反映了在主体性责任缺失背景下的一种伦理诉求。他者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和外在性,正是这些特性,使他者获得了独立的地位。因此,我不能占有和同化他者,只能尊重和回应他者的需求,为他者负责。以他者的"非同一性"为逻辑起点,教育不是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也不是师生对等的对话、交流,而是教师对学生的回应,一种负责任的回应。教育不是借助理性抹杀他者,而是在开放自由的空间中,让他者言说和行动,通过他者性对话,建构他者性共同体,实现与他者的共生。他者性只是思考教育的一个维度,它不是教育的全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性 他者性 主体性教育 他者性教育
原文传递
教学交互层次对大学生在线深度学习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卢强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41,共8页
教学交互及其质量决定着在线学习的发生与效果。为了了解教学交互层次与质量对疫情期间大学生在线深度学习的影响,研究在全面调查在线教学交互情况与深度学习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等方法对二者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 教学交互及其质量决定着在线学习的发生与效果。为了了解教学交互层次与质量对疫情期间大学生在线深度学习的影响,研究在全面调查在线教学交互情况与深度学习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等方法对二者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教学交互虽得到重视与发展,但距理想状态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其次,深层教学交互对在线深度学习的影响显著高于浅层交互;第三,“学生与自我的交互”对在线深度学习的影响极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交互层次 深度学习 在线学习 他者性
下载PDF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恋爱中的女人》 被引量:21
6
作者 卢敏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7,共4页
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观照下,从现代女性之困惑和现代女性幸福之途两方面探讨了《恋爱中的女人》,认为该作品是劳伦斯从男女平等思想的支持者转变为菲勒斯中心主义的鼓吹者这一过渡阶段的产物,小说企图树立的现代幸福婚姻之典范是建立... 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观照下,从现代女性之困惑和现代女性幸福之途两方面探讨了《恋爱中的女人》,认为该作品是劳伦斯从男女平等思想的支持者转变为菲勒斯中心主义的鼓吹者这一过渡阶段的产物,小说企图树立的现代幸福婚姻之典范是建立在妇女的"他者"、服从者地位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阳具崇拜 菲勒斯中心主义 他者
下载PDF
微博在手机图书馆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7
作者 黄红梅 王雪莲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75,112,共5页
介绍了微博的起源、现状和传播学特征,在此基础上与手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发展趋势、应用领域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微博在图书馆的实践形式,阐述了微博在手机图书馆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而对微博在手机图书馆中的应用模式和定... 介绍了微博的起源、现状和传播学特征,在此基础上与手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发展趋势、应用领域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微博在图书馆的实践形式,阐述了微博在手机图书馆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而对微博在手机图书馆中的应用模式和定位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手机图书馆 差异化 印象管理
下载PDF
列维纳斯他者性视野中的公民品格及其培育 被引量:22
8
作者 冯建军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8,26,共10页
公共人的衰落已成为当代社会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法国思想家列维纳斯的他者性思想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列维纳斯看来,他者是不同于我的主体,具有独特性、差异性,我与他者之间是非对称的伦理关系,我必须为他者负责... 公共人的衰落已成为当代社会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法国思想家列维纳斯的他者性思想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列维纳斯看来,他者是不同于我的主体,具有独特性、差异性,我与他者之间是非对称的伦理关系,我必须为他者负责,为他人而活。遵守他者性伦理原则,公民必须具有关怀、责任、友爱与奉献等伦理品格。培育公民的他者性伦理品格,需要转变个人主体的观念,从为己到为他,确立他者的伦理主体;构建"我与他者"的伦理关系;谋求我与他者的面对面的"相遇";唤醒公民爱与责任的良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维纳斯 他者性 责任主体 公民品格
原文传递
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的对象 被引量:16
9
作者 马红旗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24-28,共5页
后殖民主义理论其实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家们在对文学文本进行剖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套涉及文化批评和政治批评的理论体系。只有把这套理论切实地运用到文学文本分析的实践中,才能体现出这套理论的真正价值。本文围绕"他者"... 后殖民主义理论其实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家们在对文学文本进行剖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套涉及文化批评和政治批评的理论体系。只有把这套理论切实地运用到文学文本分析的实践中,才能体现出这套理论的真正价值。本文围绕"他者"、"身份确认"和"混杂性"等几个概念,探讨了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于文学批评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理论 文学批评 他者 身份确认 混杂性
下载PDF
想象、展演与权力:西藏旅游过程中的“他者性”建构 被引量:22
10
作者 钱俊希 张瀚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93,共12页
在旅游的过程中,东道主常常被刻写上"他者"的文化意涵。游客带着追求"文化差异"的诉求前往"他者的世界",在异域邂逅他者。文章以拉萨大昭寺广场及其周边的八廓街作为案例地,以藏族人在八廓街的转经、磕... 在旅游的过程中,东道主常常被刻写上"他者"的文化意涵。游客带着追求"文化差异"的诉求前往"他者的世界",在异域邂逅他者。文章以拉萨大昭寺广场及其周边的八廓街作为案例地,以藏族人在八廓街的转经、磕长头行为作为实证研究的切入点,以汉族游客和藏族人两类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西藏旅游发展以及中国后改革时期转型背景下,藏族的"他者性"如何在汉-藏互动过程中被建构。文章认为,藏族的"他者性"并非具有先验的、一成不变的意涵,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与社会互动中不断生产的。文章关注"他者性"建构过程中的两个维度——我者对于他者的凝视,藏族人对于自身的他者性的展演。一方面,转经、磕长头行为使游客将藏族人视为神圣、美好、朴实的代名词,对他者的建构存在浪漫化-理想化的倾向。另一方面,藏族他者并非凝视的被动接受者。随着"职业磕头者"的出现,一部分藏族人将凝视转化为一种文化资本,通过他者性的展演,积极地响应游客建构的文化意义,以此获取一定的物质利益。总而言之,"他者性"的建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对"他者"的研究不能忽略我者及他者所处的社会情境及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性 话语建构 展演 文化差异 西藏
下载PDF
从主体间性到他者性:主体教育的当代价值取向 被引量:21
11
作者 刘燕楠 李姣姣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15,共6页
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来看,主体性教育是一种价值论或教育价值取向,旨在说明教育是一个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过程,因此,倡导主体教育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意义不言而喻。然而,面对现代哲学对主体性理解的偏狭特别是过分夸大主体性,列维纳斯... 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来看,主体性教育是一种价值论或教育价值取向,旨在说明教育是一个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过程,因此,倡导主体教育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意义不言而喻。然而,面对现代哲学对主体性理解的偏狭特别是过分夸大主体性,列维纳斯提出了为他的、相异性的具有他者性的主体思想,同时阐发了外在性思想的要义,强调为他性、非对称关系的伦理关系。其"他者性"的思想对全面理解主体教育、合理选择教育价值取向,乃至对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变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教育 主体间性 他者性 价值取向
原文传递
主体性教育的三重性:主体性·主体间性·他者性——后形而上学主体性教育内涵的探索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育球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共4页
通过揭示我国现代主体性教育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主体性哲学思想的演变。后形而上学主体性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对象化认识的主体性、交往实践的主体间性和责任伦理的他者性三个有机向度。
关键词 主体性教育 主体性 主体间性 他者性 后形而上学
下载PDF
基于GF-1 WFV和Landsat-8 OLI提取植被信息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斌 高桂胜 +1 位作者 王磊 程璐 《测绘工程》 CSCD 2018年第8期7-12,共6页
针对GF-1 WFV和Landsat-8 OLI两种传感器的参数特点,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大气阻抗植被指数(ARVI)、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和修正的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5种植被指数,采用同一时期的两种传感器数据对四... 针对GF-1 WFV和Landsat-8 OLI两种传感器的参数特点,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大气阻抗植被指数(ARVI)、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和修正的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5种植被指数,采用同一时期的两种传感器数据对四川省茂县进行植被信息提取,并结合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计算分析两种数据源下不同植被指数的差异性。结果表明:GF-1数据提取的NDVI植被效果最好,其中2013年分类总精度为94.55%,Kappa系数为0.88;2015年分类总精度为90.47%,Kappa系数为0.85。对于Landsat-8数据提取的SAVI的结果最佳,其中2013年分类总精度为94.38%,Kappa系数为0.86;2015年分类总精度为95.83%,Kappa系数为0.88。根据统计指标分析表明:在高原山区地形环境下,利用植被指数估算植被覆盖度,GF-1卫星采用NDVI、Landsat-8卫星采用SAVI比较合适,且GF-1数据的估算精度要高于Landsat-8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高分一号 差异性 传感器
下载PDF
诗歌鉴赏的差异性与诗歌翻译 被引量:13
14
作者 穆诗雄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36,共4页
古诗英译中我们必须承认存在诗歌审美鉴赏的差异性,但不能因此而否认审美鉴赏的共性,或客观标准的存在,更不可混淆审美鉴赏的差异与误读的区别.诗歌的正确解释,依赖客观世界的知识、作品的背景知识和语篇内含的知识.译诗的先决条件是准... 古诗英译中我们必须承认存在诗歌审美鉴赏的差异性,但不能因此而否认审美鉴赏的共性,或客观标准的存在,更不可混淆审美鉴赏的差异与误读的区别.诗歌的正确解释,依赖客观世界的知识、作品的背景知识和语篇内含的知识.译诗的先决条件是准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性 达诂 背景知识 误读 意图
下载PDF
在文本与现实之间——浅析日本近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雁南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6-51,共6页
在近代日本文学中,涉及中国题材的作品数量很多,其中既有对由汉语经典文本建构的古代中国光辉形象的缅怀与追述,也有对现实中近代中国真实面目的侮蔑与直视。代表着艺术与传奇的古代中国是日本人想像中理想的精神居所,肮脏贫困的现实中... 在近代日本文学中,涉及中国题材的作品数量很多,其中既有对由汉语经典文本建构的古代中国光辉形象的缅怀与追述,也有对现实中近代中国真实面目的侮蔑与直视。代表着艺术与传奇的古代中国是日本人想像中理想的精神居所,肮脏贫困的现实中国则使他们进一步确认了自我。中国是日本近代文学中永恒的他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中国 现实中国 形象 他者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TOAST、ASCO、CISS病因分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付娜娜 石正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3786-3788,3793,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TOAST、ASCO、CISS病因分型的异同。方法连续收集并筛选出2012年7月—2012年11月我院住院缺血性卒中患者249例,按照TOAST、ASCO、CISS分型标准分别进行病因分型,比较其对各病因学亚型诊断的差异性及一致性。结果 ASCO...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TOAST、ASCO、CISS病因分型的异同。方法连续收集并筛选出2012年7月—2012年11月我院住院缺血性卒中患者249例,按照TOAST、ASCO、CISS分型标准分别进行病因分型,比较其对各病因学亚型诊断的差异性及一致性。结果 ASCO、CISS与TOAST相比较,病因不确定型比例均降低(P<0.0001,P=0.0007),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比例均升高(P<0.0001);ASCO分型中小血管性相对增加28.1%(P<0.0001),心源性相对增加50.0%(P=0.0047);CISS分型中穿支动脉疾病相对减少21.9%(P<0.0001)。CISS与ASCO比较,穿支动脉疾病(或小血管性)、心源性及病因不确定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及其他病因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检验表明:3种病因分型中,多数亚型间的诊断存在较好一致性,少数亚型间的诊断一致性中等或尚可。结论 3种病因分型方法对各亚型的诊断均存在一致性。ASCO、CISS分型诊断标准较TOAST更为科学、合理、准确。ASCO较CISS病因诊断更全面,CISS较ASCO病因机制研究更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TOAST分型 ASCO分型 CISS分型 病因分型 差异性 一致性
下载PDF
乡村女性自我的再认识--一项来自恩施土家族双龙村的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崔应令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9-98,共20页
传统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的自我是无主体性的"他性"存在。现代女性主义的批判指出,女性自我是有主体的,但这种主体本质上是女性多种生存"策略"所体现的理性主体。本文基于对恩施双龙村女性的田野调查研究,提出了&qu... 传统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的自我是无主体性的"他性"存在。现代女性主义的批判指出,女性自我是有主体的,但这种主体本质上是女性多种生存"策略"所体现的理性主体。本文基于对恩施双龙村女性的田野调查研究,提出了"女性自我是情感主体的自我"的观点,这种情感主体的自我具有包容性和排他性双重特征。情感主体的意义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女性在对相关他人命运的关心及对他人无功利的或弱功利的付出中,为乡村社会的团结与整合做出了自己特殊的贡献;二是女性在感性的率性行为中,突破了既有的习俗与规则,为乡村社会的变迁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他性 理性主体 情感主体
下载PDF
学习共同体如何迈向共生:他者性视域 被引量:14
18
作者 卢强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1年第9期20-27,共8页
面对实践中遭遇的“合而不作”“共而不享”“共而不生”等困境,学习共同体如何在“共在”中迈向“共享、共生、共荣”成为亟需破解的难题。沿着“现实检视-意蕴重构-路径再造”的致思进路,检视学习共同体之“美景宏愿”遭遇“尴尬窘境... 面对实践中遭遇的“合而不作”“共而不享”“共而不生”等困境,学习共同体如何在“共在”中迈向“共享、共生、共荣”成为亟需破解的难题。沿着“现实检视-意蕴重构-路径再造”的致思进路,检视学习共同体之“美景宏愿”遭遇“尴尬窘境”的现实,文章从内在机理上剖析其致因,明确平等、和谐、负责的主体间关系是撬动窘境、实现宏愿之关键,厘清主体间关系构建之理路。此外,文章以开展多年的“摄影基础”课程为实践基础,基于他者性理论提出从“精拟学习契约,重建主体性,生成主体自觉”“建立多重圈群,重塑伦理价值,激发主体责任”“组织多样活动,重构主体间关系,养成交往自觉”三个方面再造学习共同体,以期为学习共同体的具体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 主体间性 他者性 主体间关系
下载PDF
从被动责任到主动责任:他者性理论的内在超越及其教育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道宇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32,共9页
以列维纳斯为代表的他者性理论使主体从主体间性转向了他者性,即从为我转向为他,从自由转向责任,从平等互惠转向单向为他,从理智本质转向伦理本质。然而,他者性理论有必要从被动他者性走向主动他者性,即从罪恶责任走向神圣责任,从被迫... 以列维纳斯为代表的他者性理论使主体从主体间性转向了他者性,即从为我转向为他,从自由转向责任,从平等互惠转向单向为他,从理智本质转向伦理本质。然而,他者性理论有必要从被动他者性走向主动他者性,即从罪恶责任走向神圣责任,从被迫责任走向自觉责任,从为他人负责走向为天地立心,从机械履责走向主动创生。由此,他者性理论的教育意义即在于以"为他之行"育"为他之才":在目的上,教育即培养为他之德能兼备之人;在内容与方法上,教育既是"正其不正以归于正"的德性矫正,又是非对称师生伦理关系的再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他者性 被动他者性 主动他者性 他者性教育
原文传递
“双减”背景下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逻辑与构建策略——基于他者性视角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来兵 余江涛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6-73,共8页
“双减”政策的颁布与推进预示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新时代的到来,其深层逻辑就在于尊重学生他者性,超越教育同一性,成就每一位学生。他者性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具有深刻的教育意蕴,有助于促进学校育人方式的深刻变革。“双减”政... “双减”政策的颁布与推进预示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新时代的到来,其深层逻辑就在于尊重学生他者性,超越教育同一性,成就每一位学生。他者性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具有深刻的教育意蕴,有助于促进学校育人方式的深刻变革。“双减”政策下育人方式变革面临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能否与“为他者”教育相融合、保障学生休息权和自主权能否实现他者的责任与自由、学生减负能否切实践行为学而教、课后服务体系能否真正观照学生差异性等新的挑战。在“他者性”视角下,教育应回归育人本质、尊重学生差异、重申育人初心、修复教育生态、促进教育公平。为此,学校育人方式变革应落实为学而教、还学于生,关注师生、生生“相遇”,实现具身、移情育人,激发非同一性、非对称性教育,形成为学生启明、为他者敞开的教育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他者性 他者性教育 育人方式 主体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