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桃花源、后花园到大观园——一个文学类型的文化透视 |
冯文楼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2
|
高丽文人笔下的陶渊明形象 |
崔雄权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5
|
|
3
|
“桃花源”理想的深层意蕴 |
徐治堂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1 |
1
|
|
4
|
“桃源”意象在宋代诗文中的新变 |
卢晓河
|
《陇东学院学报》
|
2008 |
1
|
|
5
|
《桃花源记》与园林景观设计 |
张寿镒
曹志强
|
《甘肃高师学报》
|
2012 |
1
|
|
6
|
玉山草堂对桃花源理想的接受与重构 |
张建伟
黎晓茵
|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1
|
|
7
|
基于《桃花源记》空间意象的陵园叙事性设计研究--以黄石市章山生态人文纪念园为例 |
邱岚
甘伟
张紫薇
洪宗禹
|
《中外建筑》
|
2023 |
0 |
|
8
|
论唐代的桃花诗 |
舒红霞
田苗苗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9
|
乡城县奇特的旅游景观资源 |
姚学良
罗寿林
周家元
游再平
王邦全
|
《四川地质学报》
|
2000 |
0 |
|
10
|
破解陶渊明之谜 |
姚良柱
|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1
|
又说桃源铜仁——从九龙洞的得名说起 |
刘瑜安
|
《铜仁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2
|
论《桃花源记》的思想性 |
王荣桂
张晓鹃
张元凯
|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
2000 |
1
|
|
13
|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新解 |
王玉
|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14
|
传统与范式:金华文学的生态意识 |
汪全玉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9 |
1
|
|
15
|
《桃源三访》与《桃花人面》版本比较 |
金艳霞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6
|
陶渊明人格模式的解构及其他 |
董芳远
|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4 |
1
|
|
17
|
文徵明《花坞春云图》的图像隐喻--兼论吴门画派《桃源图》的隐性图式 |
姜永帅
|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8
|
桃花源:一个美好与无奈的握手——以贝聿铭美秀美术馆和俞孔坚相关建筑作品为例 |
李银山
陈颖环
|
《华中建筑》
|
2008 |
0 |
|
19
|
跨文化视角下看“信、达、雅”原则对中国古典外译的指导性作用——以《桃花源记》3个英译本为例 |
李家坤
王蓝雨
|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3
|
|
20
|
从桃源流出的江湖--苏诗的“江湖”书写 |
朱刚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