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与距离成反比加权法的数据插值方法及程序实现 被引量:7
1
作者 颜七笙 郑盛贵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96-99,共4页
总结了各种插值方法及其特点,详细阐述了与距离成反比加权法插值方法,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改进后的与距离成反比加权法插值方法,并由此引入了影响域、影响点集和数据块交集的概念。开发出基于VC++的二维平面和三维空间散乱数... 总结了各种插值方法及其特点,详细阐述了与距离成反比加权法插值方法,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改进后的与距离成反比加权法插值方法,并由此引入了影响域、影响点集和数据块交集的概念。开发出基于VC++的二维平面和三维空间散乱数据改进的与距离成反比加权法插值算法类,并嵌入电磁资料处理系统软件,为海量电磁资料数据、重力场数据的插值提供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值方法 加权法 距离 程序实现 插值算法 散乱数据 三维空间 二维平面 VC++ 系统软件 资料处理 影响域 数据块 重力场 电磁
下载PDF
基尼系数估算的抛物线方法及例证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牛晓奇 原新生 朱石焕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7-155,共9页
采用定积分近似计算的方法和函数逼近中插值逼近方法,详细论述了基尼系数估算中选择抛物线法的依据,并系统、严格地推导出两种估算基尼系数的抛物线公式,与传统方法比较,提高了估算基尼系数的精确度.
关键词 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 插值逼近 抛物线
原文传递
空间数据融合算法在温度场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杜宇健 萧德云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9-61,共3页
提出了一种空间数据融合算法,该算法综合了插值逼近和平方逼近两种逼近的特点,一方面保持了平方逼近的有效逼近概念的基础上降低了运算复杂度,另一方面克服了插值逼近高阶波动等缺点,从而可以在多信息采集点的情况下快速得到一个多项式... 提出了一种空间数据融合算法,该算法综合了插值逼近和平方逼近两种逼近的特点,一方面保持了平方逼近的有效逼近概念的基础上降低了运算复杂度,另一方面克服了插值逼近高阶波动等缺点,从而可以在多信息采集点的情况下快速得到一个多项式函数来描述采集量在整个测量区间内的变化规律。经过在火烧油层温度场温度分布计算的实践证明其是一种实时、有效的逼近算法。最后对算法做了进一步的性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融合 插值逼近 平方逼近 插值算法
下载PDF
距离徙动校正和斜地变换的实时算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碧丹 王岩飞 韩松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99-1102,共4页
距离徙动校正插值处理是距离多普勒域(RD)算法的重要步骤,图像校正中的斜地变换也需要插值处理,插值处理会对图像引入插值误差。该文分析了距离徙动校正和斜地变换的原理,推导出一种把两种处理结合实现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一次插值处理完... 距离徙动校正插值处理是距离多普勒域(RD)算法的重要步骤,图像校正中的斜地变换也需要插值处理,插值处理会对图像引入插值误差。该文分析了距离徙动校正和斜地变换的原理,推导出一种把两种处理结合实现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一次插值处理完成距离徙动校正和斜地变换。与传统的实现方法相比,该方法减少了图像中由于插值处理引入的误差,提高了图像处理的精度,并且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运算量。采用机载SAR原始数据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该算法对于高分辨率SAR的大量数据的实时成像处理,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距离徙动校正 斜地变换 插值处理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坡面尺度地形因子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笑吟 毕华兴 +2 位作者 张志 刘鑫 纳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56,共6页
为分析黄土区坡面尺度地形因子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该文选择山西省吉县蔡家川小流域典型梁峁坡面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研究区域坡向、坡度、坡位3个地形因子分布图,并与研究区土壤水分的克立格(Kriging)插值图叠加.通过... 为分析黄土区坡面尺度地形因子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该文选择山西省吉县蔡家川小流域典型梁峁坡面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研究区域坡向、坡度、坡位3个地形因子分布图,并与研究区土壤水分的克立格(Kriging)插值图叠加.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在0~30cm土层,地形因子对土壤水分影响的次序依次为坡向>坡位>坡度;在30~60cm土层,其影响强弱顺序依次为坡度>坡位>坡向.对主成分地形因子(坡向、坡度)的单因素分析得出:自土壤水分最高区域(坡向N337.50°)以顺时针方向,土壤水分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至最低(坡向N202.50°(0~30cm土层)、N191.25°(30~60cm土层)),后增加的两次减增过程;土壤水分随坡度变化的幅度很小,随着坡度的增加出现先增加(0°~10°)后减小的趋势(1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因子 土壤水分 克立格插值 多因素分析 坡面尺度
下载PDF
长江中上游区基于GIS的不同时间尺度降水插值方法探讨 被引量:18
6
作者 周锁铨 孙琪 +1 位作者 肖桐松 任永建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21-1034,共14页
为了获取长江中上游地区高分辨率的降水情况,本文以长江中上游及其周围地区共613个气象站点的降水资料为基本数据,利用分辨率为4 km的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采用了较适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插值方法,分别对该区域1992—2001年... 为了获取长江中上游地区高分辨率的降水情况,本文以长江中上游及其周围地区共613个气象站点的降水资料为基本数据,利用分辨率为4 km的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采用了较适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插值方法,分别对该区域1992—2001年间年、月及日平均等不同时间尺度降水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逐步插值法得到的高分辨率降水空间分析效果较好,计算的精度较高。该方法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体现了降水随地形的变化以及在空间分布上的不连续性,有效地解决了复杂地形条件下降水空间插值精度不高的问题,对于不同的时间尺度都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上游 降水分布 空间分析 逐步插值法 地形影响
下载PDF
滑坡初始涌浪高度计算方法的改进及其应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任兴伟 唐益群 +1 位作者 代云霞 方瑜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16-1119,共4页
在阐述了使用潘家铮算法对滑坡水平运动模式和垂直运动模式下初始涌浪高度进行求解的基础上,基于线性插值原理,提出了滑坡斜向运动模式下的初始涌浪高度的计算公式。以长江的新滩滑坡为例,根据修正后的算法对其初始涌浪高度进行了计算,... 在阐述了使用潘家铮算法对滑坡水平运动模式和垂直运动模式下初始涌浪高度进行求解的基础上,基于线性插值原理,提出了滑坡斜向运动模式下的初始涌浪高度的计算公式。以长江的新滩滑坡为例,根据修正后的算法对其初始涌浪高度进行了计算,并利用计算结果采用潘家铮方法对涌浪的传播及爬坡高度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计算的初始涌浪高度值及经传播后的爬坡高度与实际调查值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涌浪高度 线性插值 潘家铮算法 新滩滑坡
下载PDF
地形因子对老哈河流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郭月峰 姚云峰 +3 位作者 秦富仓 祁伟 王欣 常伟东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6-161,共6页
研究流域尺度土壤有机碳与地形因子关系,对准确估计大尺度土壤有机碳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选取老哈河流域支流-黄花甸子流域为试验区,通过现场采样采集148个土壤剖面,2220个土壤样品(0-100cm),运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 研究流域尺度土壤有机碳与地形因子关系,对准确估计大尺度土壤有机碳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选取老哈河流域支流-黄花甸子流域为试验区,通过现场采样采集148个土壤剖面,2220个土壤样品(0-100cm),运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有机碳与高程(440~906m)呈线性关系;与坡度呈单峰型曲线关系;土壤有机碳总体呈现半阴坡>半阳坡>阴坡>阳坡。主成分分析表明,海拔梯度变化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的主导因素(p<0.05),其次是坡度(p<0.05),最后是坡向(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地形因子 克立格插值
原文传递
The SIA method for spatial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upper-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被引量:14
9
作者 ZHOUSuoquan XUEGenyuan +6 位作者 GONGPeng CHENJingming ZHANGHongping ZHOUZhijiang FANXiong DENGXiaochun WUZhanpi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5年第2期223-238,共16页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echniques and the newest seasonal and 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data of 679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from 1971 to 2000, the multiple regressions equations of the precipitat...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echniques and the newest seasonal and 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data of 679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from 1971 to 2000, the multiple regressions equations of the precipitation and topographical variables are established to extract the effect of topography on the annual and seasonal precipitation in the upper-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n, this paper uses a successive interpolation approach (SIA), which combines GIS techniques with the multiple regression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spatial interpolation of annual and seasonal rainfall. The results are very satisfactory in the case of seasonal rainfall, with the relative error of 6.86%, the absolute error of 13.07 mm, the averag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0.070,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675; in the case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with the relative error of 7.34%, the absolute error of 72.1 mm, the averag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0.092,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605. The analyses of annual mean precipitation show that the SIA calculation of 3-5 steps considerably improves the interpolation accuracy, decreasing the absolute error from 211.0 mm to 62.4 mm, the relative error from 20.74% to 5.97%,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from 0.2312 to 0.0761, and increasing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from 0.5467 to 0.9619. The SIA iterative results after 50 steps identically converge to the observed precip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upper-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precipitation resource spatial analysis successive interpolation approach (SIA)
下载PDF
基于GIS的长江中上游降水的空间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琪 周锁铨 +1 位作者 康娜 杨凡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1-209,共9页
为了获取长江中上游地区高分辨率的降水情况,以长江中上游及其周围地区共613个气象站点的降水资料为基本数据,利用分辨率为4 km的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采用了较适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插值方法,分... 为了获取长江中上游地区高分辨率的降水情况,以长江中上游及其周围地区共613个气象站点的降水资料为基本数据,利用分辨率为4 km的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采用了较适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插值方法,分别对该区域1992—2001年逐年降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逐步插值法得到的高分辨率降水空间分布效果较好,计算的精度较高。该方法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体现了降水随地形的变化以及在空间分布上的不连续性,有效解决了复杂地形条件下降水空间插值精度不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上游 降水 空间分析 逐步插值法
下载PDF
一种优于混沌优化的对分插值逼近算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潘永湘 王晓年 王小燕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57-161,共5页
提出一种新的求解函数最优值的算法——对分插值逼近算法。该算法产生均匀分布于[a,b]区间的稠密点集,理论证明了该点集可以无限逼近[a,b]区间内的任何实数,且以概率1收敛于任何待优化函数的全局最优值。与混沌优化算法进行了比较,以一... 提出一种新的求解函数最优值的算法——对分插值逼近算法。该算法产生均匀分布于[a,b]区间的稠密点集,理论证明了该点集可以无限逼近[a,b]区间内的任何实数,且以概率1收敛于任何待优化函数的全局最优值。与混沌优化算法进行了比较,以一维、二维变量的仿真为例,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寻优过程中优于混沌优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分插值逼近 混沌优化 全局最优
下载PDF
A MODIFIED INTERPOLATION APPROACH FOR TOPOLOGY OPTIMIZATION 被引量:2
12
作者 Yixian Du Shuangqiao Yan +2 位作者 Yan Zhang Huanghai Xie Qihua Tian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SCIE EI CSCD 2015年第4期420-430,共11页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follow-up search for an optimal topology is affected by deleting a large number of high-relative-density elements. When the typical density interpolation approach, namely, solid isotropic ...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follow-up search for an optimal topology is affected by deleting a large number of high-relative-density elements. When the typical density interpolation approach, namely, solid isotropic microstructures with penalization (SIMP), is employed in the continuum structural topology optimization, a new density interpolation approach based on the logistic function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is method can weaken low-relative-density elements while enhancing high-relative-density elements by polarization, and then rationally realize polariza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density elements. It can reduce the number of gray-scale elements as much as possible to get the optimal topology with distinct boundarie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sensitivity filtering method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Several typical numerical examples are given to demonstrate this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ology optimization density interpolation approach logistic function gray-scaleelement
原文传递
RBFs-MSA Hybrid Method for Mesh Deformation 被引量:9
13
作者 LIU Yu GUO Zheng LIU Jun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4期500-507,共8页
Simulating unsteady flow phenomena involving moving boundaries is a challenging task,one key requirement of which is a reliable and fast algorithm to deform the computational mesh.Radial basis functions(RBFs) interp... Simulating unsteady flow phenomena involving moving boundaries is a challenging task,one key requirement of which is a reliable and fast algorithm to deform the computational mesh.Radial basis functions(RBFs) interpolation is a very simple and robust method to deform the mesh.However,the number of operations and the requirement of memory storage will be increased rapidly as the number of grid nodes increases,which limits the application of RBFs to three-dimensional(3D) moving mesh.Moving submesh approach(MSA) is an efficient method,but its robustness depends on the method used to deform the background mesh.A hybrid method which combines the benefits of MSA and RBFs interpolation,which is called RBFs-MSA,has been presented.This hybrid method is proved to be robust and efficient via several numerical examples.From the aspect of the quality of deforming meshes,this hybrid method is comparable with the RBFs interpolation;from the aspect of computing efficiency,one test case shows that RBFs-MSA is about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faster than RBFs interpolation.For these benefits of RBFs-MSA,the new method is suitable for unsteady flow simulation which refers to boundaries m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ving mesh mesh deforming radial basis functions interpolation moving submesh approach CF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