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古揭示蜀人三源说 被引量:5
1
作者 冯广宏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1-4,共4页
根据考古成果和文献记载,古蜀人至少来自三个方向:嘉陵江上游的人皇族,向西迁徙;岷江上游的黄帝族和蚕丛族,向西南及南边迁徙;川江与荆江交界处的古荆族,向西、向北迁徙;他们在成都平原优越的环境条件下和平共处,融合在一起, 建立了古... 根据考古成果和文献记载,古蜀人至少来自三个方向:嘉陵江上游的人皇族,向西迁徙;岷江上游的黄帝族和蚕丛族,向西南及南边迁徙;川江与荆江交界处的古荆族,向西、向北迁徙;他们在成都平原优越的环境条件下和平共处,融合在一起, 建立了古蜀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文化 古蜀史 民族史 历史考证
下载PDF
鱼凫时代是古蜀社会转型期 被引量:2
2
作者 冯广宏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58-64,共7页
古蜀有蚕丛、柏濩、鱼凫、杜宇、开明几个王朝,其中鱼凫时代位居第三。古蜀各王朝传说信息条数分别为4、0、3、11、14,鱼凫时代是一界线。据《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蜀志》,古蜀历时三、四千年,与新石器时代考古结果相合。前三代历时... 古蜀有蚕丛、柏濩、鱼凫、杜宇、开明几个王朝,其中鱼凫时代位居第三。古蜀各王朝传说信息条数分别为4、0、3、11、14,鱼凫时代是一界线。据《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蜀志》,古蜀历时三、四千年,与新石器时代考古结果相合。前三代历时约1500年,后两代历时仅500年,故鱼凫与杜宇之间并不衔接,中间且有上千年的空白。据《山海经》知,鱼凫族实受颛顼族迫害而逃亡。从地名线索得知,此族沿岷江南下,再沿长江东至鄂西。由此可见鱼凫时代为古蜀社会转型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蜀史 考古研究 巴蜀文字 鱼凫王朝
下载PDF
论蚕丛与蜀 被引量:2
3
作者 冯广宏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7-11,共5页
"蜀"是蚕丛族的图腾,其原始形象为野蚕,后代追忆蚕丛则为吐丝的蚕。据《蜀王本纪》所记,古蜀曾历时三、四千年之久,蚕丛时代距今约6000年左右,这个时间与茂县营盘山遗址的考古结果也基本吻合。考古证据表明,"蚕"是... "蜀"是蚕丛族的图腾,其原始形象为野蚕,后代追忆蚕丛则为吐丝的蚕。据《蜀王本纪》所记,古蜀曾历时三、四千年之久,蚕丛时代距今约6000年左右,这个时间与茂县营盘山遗址的考古结果也基本吻合。考古证据表明,"蚕"是表意,"丛"是表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蜀史 考古研究 巴蜀文字 蚕丛
下载PDF
三星堆边璋图像与古蜀记事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广宏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78-81,85,共5页
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边璋,正反两面有四幅相同的五层图像,图像上部第一、二层表明巫师施法动机,迫使山水之神低头,消灾弭祸;下部第四、五层表明对自然神施法须用的装束、体态和全套法器。可见边璋相当于巫师的文书档案。巫文化中手势具... 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边璋,正反两面有四幅相同的五层图像,图像上部第一、二层表明巫师施法动机,迫使山水之神低头,消灾弭祸;下部第四、五层表明对自然神施法须用的装束、体态和全套法器。可见边璋相当于巫师的文书档案。巫文化中手势具有重要作用。图像中巨手压抑大山,意在对山神既崇又压,软硬兼施;下图代替巨手的牙璋插在山坡处,也发挥压的功能,并非祭祀之意。而象牙的巫术功能,是企图使洪水淹没区干涸。牙璋和象牙,分别是弓鱼族巫师镇山和镇水的法器。三星堆有圈手铜人,金沙遗址、宝鸡茹家庄也有。根据这一手势特征及其他线索推测,殷商中晚期三星堆蜀人开始往成都迁移,以金沙为都城;在西周时被封为伯,向渭河南岸迁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 边璋图像 金沙 巫文化 古蜀史
下载PDF
三重证据法探知古蜀史事 被引量:2
5
作者 冯广宏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36-40,共5页
利用文献、考古、社会性历史信息三重证据,证实《蜀王本纪》中古蜀时间跨度3500年的合理性,其中蚕丛至鱼凫三代约跨越2000年。由此发现鱼凫与杜宇王朝之间至少有800年的历史空白。根据地名线索,得知蚕丛、鱼凫属于氐人,处于酋邦体制下,... 利用文献、考古、社会性历史信息三重证据,证实《蜀王本纪》中古蜀时间跨度3500年的合理性,其中蚕丛至鱼凫三代约跨越2000年。由此发现鱼凫与杜宇王朝之间至少有800年的历史空白。根据地名线索,得知蚕丛、鱼凫属于氐人,处于酋邦体制下,未有巩固的基地,最后南下转移,销声匿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蜀史 三重证据法 考古文化 地名信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