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空洞的现时与英雄的现时之间——论《野草·过客》中鲁迅的现代性时间体验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君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86-89,共4页
"空洞的现时与英雄的现时"是伊夫.瓦岱所定义的现代性时间类型。在《野草.过客》中,"空洞的现时"表现出一种对现时的困惑、彷徨,而"英雄的现时"是与"空洞的现时"相对的,是对"空洞的现时&q... "空洞的现时与英雄的现时"是伊夫.瓦岱所定义的现代性时间类型。在《野草.过客》中,"空洞的现时"表现出一种对现时的困惑、彷徨,而"英雄的现时"是与"空洞的现时"相对的,是对"空洞的现时"的反抗、呐喊。这种在过客身上汇集的处于两种现时之间的情境,表现了鲁迅的现代性时间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过客 空洞的现时 英雄的现时
下载PDF
论张宇初的文艺辩证思想 被引量:2
2
作者 姜约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91-94,共4页
作为明代道教美学思想的代表,张宇初的文艺美学思想中不乏辩证成分,在"文质"关系和"虚实"关系方面都留下了一些精辟之见。在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上,张宇初认为"华"与"质"各有其长处与短处... 作为明代道教美学思想的代表,张宇初的文艺美学思想中不乏辩证成分,在"文质"关系和"虚实"关系方面都留下了一些精辟之见。在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上,张宇初认为"华"与"质"各有其长处与短处,处理文质关系最理想的方式是由"华"反"质",达到"文"与"质"合乎自然的和谐;在"虚实"关系问题上,张宇初从哲学思辨的角度进行了论证,认为应以"虚"为本、"实"为用,在文艺作品中做到"虚实"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宇初 文艺辩证思想 文质 虚实
下载PDF
瓷器图像的文学空间绘构及其限度突破——兼解宗白华诗画空间论
3
作者 王怀平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77-80,共4页
瓷器文学图像是指绘构于瓷身且源自文学作品的画面,这些画面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部分,体现了"书画同体"和"诗画一律"的传统。从文学到绘画,其创作受到文图转换中语言表达的局限。宗白华的诗画空间论为我们考察瓷画... 瓷器文学图像是指绘构于瓷身且源自文学作品的画面,这些画面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部分,体现了"书画同体"和"诗画一律"的传统。从文学到绘画,其创作受到文图转换中语言表达的局限。宗白华的诗画空间论为我们考察瓷画创作者突破上述局限提供了思路方法,由此发现瓷画文学空间绘构在物象位置布局、景象远近关系处理、虚实结构安排等方面的限度突破,见证了传统瓷画绘构较高的艺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画一律 以大观小 由近知远 抟虚成实
下载PDF
当代平面设计中的“虚实”观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晓环 朱慧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4,19,F0002,共6页
目的对当代平面设计中"虚实"美学观念的运用进行研究和反思。方法从技术层面、构图层面、审美层面、意境层面、精神层面这5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指出虚实相生虽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思想,但在当代设计中仍发挥着无穷的魅力,然... 目的对当代平面设计中"虚实"美学观念的运用进行研究和反思。方法从技术层面、构图层面、审美层面、意境层面、精神层面这5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指出虚实相生虽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思想,但在当代设计中仍发挥着无穷的魅力,然而与古代艺术相比,今天的设计更多的是取其形而未传其神,过度推崇视觉冲击力与工业化的表现特征。结论提出当代设计应从传统文化当中的文化意蕴、艺术精神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借鉴其精髓,并与当代设计文化相映生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艺术 平面设计 “虚”与“实”
下载PDF
留白与《红楼梦》叙事——论《红楼梦》叙事中的不写与不写之写
5
作者 樊志斌 《深圳社会科学》 2024年第4期120-129,共10页
在考察中国传统哲学、文学美学观中的阴阳、虚实观念,参考《红楼梦》后四十回著作权、《红楼梦》中不写之写技法相应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文本书写,探讨留白艺术在《红楼梦》中的重要作用:辨析《红楼梦》在故事设置书写、人物书写、故事书... 在考察中国传统哲学、文学美学观中的阴阳、虚实观念,参考《红楼梦》后四十回著作权、《红楼梦》中不写之写技法相应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文本书写,探讨留白艺术在《红楼梦》中的重要作用:辨析《红楼梦》在故事设置书写、人物书写、故事书写等诸多方面中的不写与不写之写的手法区别,将不写之写进一步区分为不写之写的手法与不写之写的艺术效果;系统考察《红楼梦》的故事设置书写、人物书写、故事书写中使用的留白手法与效果,诸如相类人物比较的“一击两鸣”、通过后文提及补写前文、“又”字的使用与补写效果、两相相较产生联想等手法;在此基础上,指出《红楼梦》书写中的留白技法为整个故事的设置、演进、人物的塑造提供了诸多方便,如宝钗、黛玉判词合一与宝玉、黛玉前生因缘书写,为读者了解前世宝钗地位、今世宝钗地位、与宝黛的关系创造了条件;对贾宝玉的详细书写和对甄宝玉的点到为止,为考察甄宝玉的归途、曹雪芹的人生观创造了条件等,造就了《红楼梦》特有的简洁含蓄的文章风范,不仅避免了行文拖沓重复,形成行文简洁的风格,同时,补足了相应人物、事件信息,为人物复杂心态塑造、读者阅读产生含蓄与想象空间创造了条件,成为《红楼梦》故事叙述、人物塑造最重要的文学手段之一,造就了不同人、事之间的互相比照,创造了含蓄无限的审美意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效果,是《红楼梦》作为文学巅峰的重要原因,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技法与美学观上的具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阴阳 虚实 书写技法 留白 不写 不写之写 系统
下载PDF
山水之间有灵石 开化公共文化客厅的关系建构
6
作者 郭晔 王记成 谭雅秋 《时代建筑》 2024年第3期104-109,共6页
开化公共文化客厅是衢州开化县的重要文化地标。项目位于山、水、城之间的独特地理区位,以及开化“国家公园城市”的城市定位,让处理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项目的创作出发点。设计通过引入“盆景”概念,使建筑成为城市与自然的重要衔... 开化公共文化客厅是衢州开化县的重要文化地标。项目位于山、水、城之间的独特地理区位,以及开化“国家公园城市”的城市定位,让处理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项目的创作出发点。设计通过引入“盆景”概念,使建筑成为城市与自然的重要衔接;通过在整体与局部两种不同尺度视野下对建筑本体与环境的分别凸显,以满足建筑在昭示性与融合性两方面的诉求;最后,通过建筑在公共空间与表皮材料方面情与理的统一塑造,满足时代对于文化建筑复合化与视觉化的内在诉求。文化客厅在城市与自然、建筑与环境,以及空间与人三重由大到小的关系建构中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化公共文化客厅 关系 山水 虚实 情理
下载PDF
从虚实思想看宗白华的理性把握与感性体验 被引量:1
7
作者 田莎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6期35-36,共2页
宗白华作为一代美学大师,在其论著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理性把握与感性体验相结合的风格。从虚与实的表现角度来分析宗白华的理性把握与感性体验,他的虚实思想可以理解为两方面:虚实结合、因虚得实。
关键词 虚实结合 因虚得实 理性把握 感性体验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虚实相生” 被引量:2
8
作者 赵竹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第1期92-95,共4页
"虚实相生"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原则,同时也是进行诗歌鉴赏时不可缺少的重要理论,它脱胎于老子的哲学思想,形成完整的文学鉴赏理论,同时在文学创作过程出衍生出虚中有实、实中带虚、虚实互转的诗歌创作技巧。无论是其内涵... "虚实相生"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原则,同时也是进行诗歌鉴赏时不可缺少的重要理论,它脱胎于老子的哲学思想,形成完整的文学鉴赏理论,同时在文学创作过程出衍生出虚中有实、实中带虚、虚实互转的诗歌创作技巧。无论是其内涵还是类型特征,都是进行古典诗歌创作和鉴赏必不可少的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实相生” 鉴赏 古典诗歌
下载PDF
《匆匆》为引 鉴赏“虚实” 被引量:1
9
作者 游清铃 《科教文汇》 2019年第30期140-141,共2页
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文字优美,风格清丽,构思缜密,意境幽远,将“虚实手法”应用得精妙绝伦,有时化实为虚,有时化虚为实,有时虚中存实,有时虚实映带,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小学高年级“引子范本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品读朱自清的写景... 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文字优美,风格清丽,构思缜密,意境幽远,将“虚实手法”应用得精妙绝伦,有时化实为虚,有时化虚为实,有时虚中存实,有时虚实映带,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小学高年级“引子范本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品读朱自清的写景散文,初步品味“虚实手法”的妙处,提高学生对写景散文的鉴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写景散文 虚实 鉴赏
下载PDF
肠胃气化规律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亚楠 冯珂 +1 位作者 陈丽斌 纪立金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455-7457,共3页
采用文献梳理及理论研究的方法,以《黄帝内经》中的《肠胃》《平人绝谷》作为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整理挖掘,结合古代医家经典巨著,参考现代中医书籍进行整理和研究。文章主要探讨肠胃气化的规律,主要为清浊运动、虚实更迭、燥湿制化等... 采用文献梳理及理论研究的方法,以《黄帝内经》中的《肠胃》《平人绝谷》作为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整理挖掘,结合古代医家经典巨著,参考现代中医书籍进行整理和研究。文章主要探讨肠胃气化的规律,主要为清浊运动、虚实更迭、燥湿制化等,以深化肠胃理论的研究,揭示肠胃气化理论的深刻内涵,为肠胃气化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并为临床应用肠胃气化理论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胃 气化 规律 清浊运动 虚实更迭 燥湿制化
原文传递
“虚-实”结合教学模式在冶金工程认识实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进东 《山东化工》 CAS 2019年第21期182-185,共4页
本文简述了认识实习在冶金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针对近年来武汉科技大学冶金工程系冶金工程专业在认识实习中的不足,采取“虚-实”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来提高认识实习的效果,并以高炉炼铁工艺为例,阐述了“虚-实”结合教学... 本文简述了认识实习在冶金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针对近年来武汉科技大学冶金工程系冶金工程专业在认识实习中的不足,采取“虚-实”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来提高认识实习的效果,并以高炉炼铁工艺为例,阐述了“虚-实”结合教学模式在冶金工程认识实习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实”结合 教学模式 认识实习 模拟高炉
下载PDF
论《蝉为谁鸣》中的虚实相生
12
作者 陈帆 《昆明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24-27,共4页
《蝉为谁鸣》无论从想象方式还是从艺术形式上都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美学中虚实相生的审美理念,不仅将神游成功融化于幻想小说这种现代文体中,形成与西方幻想小说不同的想象,而且借用传统美学中的比兴和留白的手法,在主要情节给予实证的情... 《蝉为谁鸣》无论从想象方式还是从艺术形式上都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美学中虚实相生的审美理念,不仅将神游成功融化于幻想小说这种现代文体中,形成与西方幻想小说不同的想象,而且借用传统美学中的比兴和留白的手法,在主要情节给予实证的情况下,在细处留下想象插入的缝隙。同时,《蝉为谁鸣》又十分注重读者的阅读参与,在行文之虚处,利用文化、精神信仰以及强烈的情感推动加强了幻想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为谁鸣 幻想小说 虚实相生 传统美学 比兴 留白
下载PDF
唐代晚望诗艺术特色
13
作者 佘军 付兴林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72-74,共3页
唐代晚望诗艺术特色表现在虚实交错的布局、丰繁意象的选取和真性情的表达这三个方面。同时,虚实交错的布局构成了晚望诗远近互文、动静交相的美感;丰繁意象的选取导致了晚望诗内容的充实和情感的饱满;诗人真性情的表达构成了诗歌具有... 唐代晚望诗艺术特色表现在虚实交错的布局、丰繁意象的选取和真性情的表达这三个方面。同时,虚实交错的布局构成了晚望诗远近互文、动静交相的美感;丰繁意象的选取导致了晚望诗内容的充实和情感的饱满;诗人真性情的表达构成了诗歌具有沉郁、清丽、雄壮、感人的审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实交错 丰繁意象 真性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