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限权到控权──宪法功能发展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朱福惠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3-16,共4页
近代宪法的主要功能是严格限制政府权力,限权政府理论推动了古代法律向近代法律制度的转变,从而推动了近代法律秩序的形成。现代宪法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对政府权力以及其它可能破坏宪法秩序的社会团体权力进行控制,控制包括限制在内,... 近代宪法的主要功能是严格限制政府权力,限权政府理论推动了古代法律向近代法律制度的转变,从而推动了近代法律秩序的形成。现代宪法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对政府权力以及其它可能破坏宪法秩序的社会团体权力进行控制,控制包括限制在内,只不过限制是控制的一种手段与方式之一,而不是现代宪法的主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权 控制 宪法功能 法律秩序
下载PDF
宪政治理与公民参与 被引量:10
2
作者 卢雷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32-35,共4页
公民参与是宪政秩序下民主价值的体现。公民参与能够在宪政治理中重构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进而实现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间的平衡。因此 ,当前应积极探索多种有效途径以促进公民参与的发展。
关键词 宪政秩序 宪政治理 公民参与
下载PDF
协商民主及其宪政价值——以支持政治协商制度为视角 被引量:16
3
作者 江国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45-55,共11页
协商民主是一种以公民社会为背景,以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和社群主义等为理论渊源的重要民主形式;它与立宪政治在生存条件、运行范式和精神意蕴等方面具有诸多契合;它在弥补自由民主之缺陷、促进权力秩序之合理化和推动公民文化之发展等... 协商民主是一种以公民社会为背景,以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和社群主义等为理论渊源的重要民主形式;它与立宪政治在生存条件、运行范式和精神意蕴等方面具有诸多契合;它在弥补自由民主之缺陷、促进权力秩序之合理化和推动公民文化之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宪政价值。借助于协商民主及其宪政价值之研究,重新审视政治协商制度的宪政地位,对于支持和推动中国民主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立宪政治 政治协商 权力秩序 公民文化
下载PDF
法律保留原则、公民权利保障与八二宪法秩序 被引量:16
4
作者 汪庆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4-64,156,共11页
法律保留原则是现代国家构建以宪法为元规范的法律秩序的重要支持。一般法学理论认为,法律保留原则的宪法理论依据在于民主合法性和法治国思想。本文则在传统二要素之外指出,法律统一也是法律保留原则得以成立的重要基石。八二宪法中既... 法律保留原则是现代国家构建以宪法为元规范的法律秩序的重要支持。一般法学理论认为,法律保留原则的宪法理论依据在于民主合法性和法治国思想。本文则在传统二要素之外指出,法律统一也是法律保留原则得以成立的重要基石。八二宪法中既有一般法律保留,也有具体法律保留。这两种模式的优劣有待厘定。最后,结合比例原则在公民基本权利限制中的功能,法律保留原则所具有的秩序构建和权利保障作用得到了更为全面的讨论,这一研究的主旨在于结合法律保留原则的比较法观察,探讨宪法作为构建客观法秩序的元规则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保留 法律统一 宪法秩序
下载PDF
宪法变迁模式与宪政秩序的塑造 被引量:9
5
作者 侯健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30,共8页
宪法变迁的过程也是宪政秩序的塑造过程 ,需要妥善处理好宪法的权威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宪法变迁主要有三种方式 :宪法修改、解释和宪法惯例。每一种方式对于维护宪法的权威性、稳定性和适应性都有利有弊。宪政秩序的塑造不... 宪法变迁的过程也是宪政秩序的塑造过程 ,需要妥善处理好宪法的权威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宪法变迁主要有三种方式 :宪法修改、解释和宪法惯例。每一种方式对于维护宪法的权威性、稳定性和适应性都有利有弊。宪政秩序的塑造不能仅仅依靠一种变迁方式 ,而需要三种方式相互补足的综合性变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变迁模式 宪政秩序 宪法解释 宪法修改
下载PDF
中国部门宪法的展开——以环境宪法和经济宪法为例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翔 段沁 《人权法学》 2022年第3期51-61,150,151,共13页
部门宪法的建构有助于宪法教义学的本土化。我国宪法规范文本的特殊性、合宪性审查制度的推进、合宪性控制学理的积累,都为展开中国部门宪法提供了坚实基础。结合部门法的制度和原理以及相应社会部门的实存基本秩序,分领域地对有关国家... 部门宪法的建构有助于宪法教义学的本土化。我国宪法规范文本的特殊性、合宪性审查制度的推进、合宪性控制学理的积累,都为展开中国部门宪法提供了坚实基础。结合部门法的制度和原理以及相应社会部门的实存基本秩序,分领域地对有关国家目标、基本权利以及国家机构等宪法条款进行综合诠释,以更准确、适宜地解释和适用宪法,是部门宪法建构的基本原理和目的。我国的环境宪法以国家目标条款为主要依托,既汲取了环境法的理论沉淀,又回应了部门法的学术争论,通过细致的释义可以实现被寄予环境权的功能期待。我国的经济宪法取向基本经济制度的建构,更贴近实存秩序自身的结构、理念及规律的研究,更注重对非法学知识和法制框架下关键政策方针的摄取与转译。未来部门宪法的发展,应更注重个案的研究累积和对部门法学理的吸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宪性审查 实存秩序 部门法学理 环境宪法 经济宪法
下载PDF
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被引量:9
7
作者 韦森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1-118,共18页
宪政民主政制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对西方宪政民主的起源、生成与演变史做了一个鸟瞰式的回顾,为探究宪政民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在从词源和辞义上辨析了... 宪政民主政制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对西方宪政民主的起源、生成与演变史做了一个鸟瞰式的回顾,为探究宪政民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在从词源和辞义上辨析了西方文字中的"constitution"以及以及与之对应的中文"宪法"和"宪政"的基本含义之后,本文对英国、法国和德国近现代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和演变史做了一些简略的历史考察,并在最后一部份对近现代欧洲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下的法律制度的生成原因做了理论的和历史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宪政民主 法治社会 市场秩序
原文传递
宪政主义与创新政府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昕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35,共3页
福利国家的理论和实践在西方造成了国家的社会化和社会的国家化。由于家庭社会经济功能的解体 ,市民社会暨公共领域逐渐开始萎缩甚至消失 ,这意味着自由资本主义的终结。宪政主义的价值反思 ,使我们不仅看到了宪法秩序下的市民社会、市... 福利国家的理论和实践在西方造成了国家的社会化和社会的国家化。由于家庭社会经济功能的解体 ,市民社会暨公共领域逐渐开始萎缩甚至消失 ,这意味着自由资本主义的终结。宪政主义的价值反思 ,使我们不仅看到了宪法秩序下的市民社会、市场经济和政治国家之间的分工与协作 ,而且也认识到了公共问题的解决需要创新政府———为更有效治理所进行的观念、制度和行为创新。总之 ,宪政价值最大化与社会资本积累互为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主义 宪法 政府 社会资本 社会福利 国家干预 社会资本
原文传递
经济体制转型的平滑模式与突变模式 被引量:9
9
作者 周冰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在剖析了把转型与改革割裂对立起来与用激进和渐进表述两种转型方式的流行观点的基础上 ,提出区分以中俄为代表的两种转型方式的根本标志是宪法性秩序转变方式的不同 ,并以此为据 ,将两种转型方式分别概括为经济体制转型的平滑模式... 本文在剖析了把转型与改革割裂对立起来与用激进和渐进表述两种转型方式的流行观点的基础上 ,提出区分以中俄为代表的两种转型方式的根本标志是宪法性秩序转变方式的不同 ,并以此为据 ,将两种转型方式分别概括为经济体制转型的平滑模式和突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方式 宪法性秩序 转型的平滑模式 转型的突变模式
下载PDF
论宪法诉讼的目的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志刚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9-106,共8页
 宪法诉讼的目的,是宪法诉讼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以及对宪法诉讼机制性质的认识而为诉讼活动之展开预先设定的目标。宪法诉讼制度具有双重目的:一是解决宪法冲突(通过解决宪法冲突维护宪法秩序);二是保护宪法权利。制约宪法诉讼目的的...  宪法诉讼的目的,是宪法诉讼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以及对宪法诉讼机制性质的认识而为诉讼活动之展开预先设定的目标。宪法诉讼制度具有双重目的:一是解决宪法冲突(通过解决宪法冲突维护宪法秩序);二是保护宪法权利。制约宪法诉讼目的的主要因素包括:立法者对宪法冲突被进行司法性评价的容忍度和宪法裁判法官们对自身使命的认知;宪法诉讼目的的实现方式;宪法私法适用的程度、方式。确立宪法诉讼目的应予考量的价值要素包括秩序、法治和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诉讼机制 宪法冲突 宪法权利 宪法秩序 立法权力
原文传递
改革宪法、秩序变迁与四十年经验 被引量:8
11
作者 田飞龙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8年第6期55-77,共23页
新中国宪制秩序内部存在"道统"上的连续性,在人民主权、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这三个根本法原则层面保持不变,但在具体的宪制与法律制度上出现了阶段性的主题与分期现象。作为改革开放的起点年份,1978年是革命宪法向改革宪法转... 新中国宪制秩序内部存在"道统"上的连续性,在人民主权、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这三个根本法原则层面保持不变,但在具体的宪制与法律制度上出现了阶段性的主题与分期现象。作为改革开放的起点年份,1978年是革命宪法向改革宪法转型的关键节点,而八二宪法及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初步形成,则构成了"改革宪法"的具体法制体系。改革宪法内部存在政治决断与规范守护的二元张力,推动这一宪法体系不断调整及发展,并通过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的结构性修宪实现了"新宪制秩序"的建构。改革四十年完成了"改革宪法"的初步规范化,为"继续改革"积累宪制共识与法治基础,但从治理现代化及全面依法治国层面而言,这一法规范体系结构远未成熟。治理话语的引入及党规体系的整合,带来了中国法治的治理转向和党政关系的宪制重构,有效扩充了中国法治的规范性容量及复杂性,但也带来了中国法治现代化的丰富的实践资源与理论契机。改革是一场关于生产力及制度体系的革命,从而改革宪法的规范成熟也必然是一场关于法理学和宪法学的思想革命,而改革四十年充分见证及沉淀了这一伟大的法学与法治思想运动的历史,并为未来之宪制与法治更高质量及更具体系性的规范发展提供物质与精神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制秩序 改革宪法 法治 治理 全面依法治国
下载PDF
“修宪”、“制宪”、“行宪”之争与台湾“宪政秩序”塑造中的“国家认同”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鹏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6年第3期8-15,共8页
“宪改”长期以来是台湾岛内政治斗争的中心内容,目前各种势力围绕“修宪”、“制宪”、“行宪”之争关系到台湾“宪政秩序”的塑造。从李登辉时期“宪政改革”到陈水扁当局的“宪政改造”,台湾的“宪政秩序”同时具有法理意涵和政治功... “宪改”长期以来是台湾岛内政治斗争的中心内容,目前各种势力围绕“修宪”、“制宪”、“行宪”之争关系到台湾“宪政秩序”的塑造。从李登辉时期“宪政改革”到陈水扁当局的“宪政改造”,台湾的“宪政秩序”同时具有法理意涵和政治功能。目前台湾“宪政秩序”塑造的焦点在于:“行宪”和“宪改”哪个更迫切,“宪改”本质上到底是“修宪”还是“制宪”?不同的“宪政秩序”的塑造途径将会产生对民众的不同“国家认同”导向,导致台湾民众“国家认同”倾向的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宪” “制宪” “行宪” “宪政秩序” “国家认同”
下载PDF
不同宪政秩序下的转轨路径与转轨绩效——“北京共识”的内涵与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关晓光 汪毅霖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4-103,共10页
文章从对“北京共识”的认识出发,认为对于发展中的转轨经济国家,转轨中的制度选择对转轨的绩效至关重要,各国应该结合各自的国情,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文章设计了一个公共选择模型以解释各国间转轨效益的差异。转轨的成本不仅取决于... 文章从对“北京共识”的认识出发,认为对于发展中的转轨经济国家,转轨中的制度选择对转轨的绩效至关重要,各国应该结合各自的国情,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文章设计了一个公共选择模型以解释各国间转轨效益的差异。转轨的成本不仅取决于经济考虑,更取决于政治的因素。政治选择影响新制度安排的效率,因此与转轨成本正相关。中国在转轨中选择了宪政平滑变迁的方式,这可在短期内化解转轨的经济体制成本和政治体制成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共识 转轨 宪政秩序
下载PDF
全面从严治党的宪法工程学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少文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8-164,共17页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强化"打铁必须自身硬"所推动的国家的重要政治活动。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政党内部治理形成了美国通过宪制结构抑制政党的麦迪逊主义和德国的政党内部民主模式...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强化"打铁必须自身硬"所推动的国家的重要政治活动。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政党内部治理形成了美国通过宪制结构抑制政党的麦迪逊主义和德国的政党内部民主模式。中国共产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通过管党治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强烈的宪法意义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价值,这对于政党与宪法发展、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基础、逻辑框架和制度建构能够从宪法中获取资源,亦受到宪法激励。党的自身建设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实现宪法目标,推动宪法发展。中国共产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与宪法和宪法秩序之间形成一种互动结构,它们是理解中国宪法秩序和宪法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运用宪法工程分析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打通党建理论与宪法和法治理论,以党建工程带动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治理 全面从严治党 宪法秩序 宪法工程
原文传递
公共行政的立宪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文钊 王巧玲 毛寿龙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97-101,共5页
从宪政的视角思考公共行政通常被人们所忽视,文章分析了人们为什么会忽视从宪政秩序思考公共行政问题,探讨两种宪政秩序与公共行政之间的内在关系,即统治秩序与官僚制行政之间关系,自治秩序与民主制行政之间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 从宪政的视角思考公共行政通常被人们所忽视,文章分析了人们为什么会忽视从宪政秩序思考公共行政问题,探讨两种宪政秩序与公共行政之间的内在关系,即统治秩序与官僚制行政之间关系,自治秩序与民主制行政之间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总结了两种行政理论之间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宪分析 宪政秩序 官僚制行政 民主制行政
下载PDF
宪政秩序的当下与未来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义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27,共9页
宪政是人类法治进化和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高级样态。它是一项价值目标,也是一种事实状态。作为一种"实践的"法治理性,宪政秩序内蕴着"谦抑的"道德品质,意涵着人们对社会演进规律的科学认识,外显为"多元... 宪政是人类法治进化和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高级样态。它是一项价值目标,也是一种事实状态。作为一种"实践的"法治理性,宪政秩序内蕴着"谦抑的"道德品质,意涵着人们对社会演进规律的科学认识,外显为"多元和宽容的"、"现实而不保守的"、"动态稳定的"秩序状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秩序的生长,必然经历一个传统性与现代性相交融、稳定性与适应性相契合、阶段性与长期性相衔接的进步过程。相关的学术话语和理论探究,亟须回归宪政的中国语境,立足于既定的体制和国情,尊重中国的史情与民情,在实践中探索,在稳定中渐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 宪政秩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秩序
下载PDF
国家统一原则下的中央对特别行政区监督权概念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强 《港澳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1-26,93,94,共18页
中央对特别行政区监督权源于中央授权所形成的权力秩序。这一学理概念引发了学界对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等具体问题的讨论,其背后反映出对为何监督的理论分析不足。国家统一原则作为我国的一项宪制秩序,主要包括单一制、地方自治、资源更... 中央对特别行政区监督权源于中央授权所形成的权力秩序。这一学理概念引发了学界对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等具体问题的讨论,其背后反映出对为何监督的理论分析不足。国家统一原则作为我国的一项宪制秩序,主要包括单一制、地方自治、资源更优配置三项子原则,为中央对特别行政区监督权提供了价值指引。一方面,国家统一原则使得宪法加入了第31条,中央需要在“必要”时行使权力;另一方面,国家统一原则明确了中央作为制度的决定者与参与者具有双重身份,须根据特定情形行使不同的权力。由此,中央对特别行政区监督权形成了纠正式监督与支持式监督两种功能。同时在此引领下构建了中央受动、联动、主动的监督方式,成文与不成文的规范依据以及决定者与参与者的不同行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统一原则 中央监督权 特别行政区 宪制秩序
下载PDF
农地产权结构变迁视域下土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享 被引量:5
18
作者 喻少如 刘文凯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5-215,共11页
农地产权结构是搭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与宪法秩序有效链接的重要桥梁。从农地产权结构变迁的视角看,我国传统土地增值收益的国有化机制实际在很大程度上符合1982年宪法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地租国有原则及地利共享秩序。然而,由于宪法土地条... 农地产权结构是搭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与宪法秩序有效链接的重要桥梁。从农地产权结构变迁的视角看,我国传统土地增值收益的国有化机制实际在很大程度上符合1982年宪法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地租国有原则及地利共享秩序。然而,由于宪法土地条款一开始就被注入了地利分配具有倾向性的思想基因,长此以往便忽视了农民作为整体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另一半宪法秩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家进行了"同地同权"、赋权于"民"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其实质是宪法秩序的延续而非替代,我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主要机制仍是征地补偿制度。要实现我国土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享,必须回到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一元论的完整地利共享秩序中来,并遵循实质平等的要求,通过以"人的城镇化"为目标对区片综合地价进行限定、采取倾向于农村及农业发展的"土地财政"政策、打破城乡户籍二元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案,推动农民全过程参与、共享土地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产权结构 土地增值收益 宪法秩序 同地同权 区片综合地价
下载PDF
公平竞争秩序构建的宪法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晓新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5-60,78,共7页
对公平竞争秩序的保护是现代宪法的重要功能,其有助于提升政府治理的有效规制力。为构建公平竞争秩序,我国宪法应明确经济民主与竞争法治的基本理念,明确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的平等宪法地位。在此基础上,有效行使宪法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 对公平竞争秩序的保护是现代宪法的重要功能,其有助于提升政府治理的有效规制力。为构建公平竞争秩序,我国宪法应明确经济民主与竞争法治的基本理念,明确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的平等宪法地位。在此基础上,有效行使宪法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释宪权和赋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宪法监督权,启动经济释宪和经济制度宪法监督机制,再辅之以有效的反垄断行政诉讼机制,由此来构建起政府经济权力和国有经济权力运用的宪法界限与有效的宪法规制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竞争 宪法规制 竞争秩序 经济宪法
原文传递
紧急状态的概念流变与运作机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梅扬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91,共16页
“紧急状态”概念经历了一个从例外状态到法律状态再到法治状态的演进过程,从中折射出人们对其和法律之关系认知的不断深化。为更加精准、有效地发挥紧急状态制度的效能,近代以来,“紧急状态”概念在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出现分野。不同... “紧急状态”概念经历了一个从例外状态到法律状态再到法治状态的演进过程,从中折射出人们对其和法律之关系认知的不断深化。为更加精准、有效地发挥紧急状态制度的效能,近代以来,“紧急状态”概念在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出现分野。不同的紧急状态类型,其应对策略和措施均有所差异。现代意义上的“紧急状态”概念已经形成特定的规范意旨,其紧急形势位于战争状态和应急状态之间,并可由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多种紧急事项所触发。在此框架下,紧急状态呈现出其特有的运作机理,一般涉及一国的宪法秩序,既需要在权力行使的主体、范围、程序等规则上进行“改造升级”,也必须恪守权力限制、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基本法治精神和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状态 特殊法治状态 宪法秩序 人权保障 正当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