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形态、内涵与方向 被引量:380
1
作者 李华 胡娜 游振声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19,57,共5页
本文结合新工科讨论中的有关论述,界定新工科是指新的工科形态,是对工科注入新的内涵以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诞生的工科新形态,可表述为"工科+",不宜人为划分新工科与老工科。新工科首先是工科,应从工程教育的整体性出发植入新... 本文结合新工科讨论中的有关论述,界定新工科是指新的工科形态,是对工科注入新的内涵以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诞生的工科新形态,可表述为"工科+",不宜人为划分新工科与老工科。新工科首先是工科,应从工程教育的整体性出发植入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等核心要素,使其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并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开放包容、重构知识、实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新工科教育未来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高等工程教育 工科 内涵
原文传递
面向终身学习:信息素养的内涵、演进与标准 被引量:210
2
作者 钟志贤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1-29,共9页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核心。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的灯塔。在数字化学习时代,信息素养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也是一个人学会学习的主要标识。近40年来,国内外对信息素养的内涵、意义和标准进行了持续的研究。本文从历史发展的...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核心。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的灯塔。在数字化学习时代,信息素养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也是一个人学会学习的主要标识。近40年来,国内外对信息素养的内涵、意义和标准进行了持续的研究。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了信息素养的内涵、意义和构成,回溯了信息素养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标准。在综合诸多信息素养标准的基础上,针对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求,提出了信息素养的十大标准,以期为学习者提升信息素养或学习能力提供一个有意义的参照。文章认为,在终身学习时代,学习型社会不仅是一个"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社会,更是一个"个个善学"的社会。只有引领和促进学习者掌握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学习能力,学习者才有"善学"的基础和可能,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和发展才有最根本的存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素养 终身学习 内涵 标准
原文传递
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36
3
作者 范建华 秦会朵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96,共11页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智慧源泉和内生动力,是基于当下我国乡村文化日趋衰落现实的自我觉醒与积极应对,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复兴。乡村文化振兴的基本内涵是对中国乡土社会、乡土文化的极大弘扬,并以社会主义核...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智慧源泉和内生动力,是基于当下我国乡村文化日趋衰落现实的自我觉醒与积极应对,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复兴。乡村文化振兴的基本内涵是对中国乡土社会、乡土文化的极大弘扬,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化体系,为世界文化多元性提供中国样本。应全面系统分析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内在逻辑关系,积极探索乡村道德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方式、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强化乡村传统文化生产性保护,是构建完善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振兴 内涵 困境 路径
下载PDF
数字矿山的定义、内涵与进展 被引量:112
4
作者 卢新明 尹红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前,用数字矿山技术打造本质安全型的高产高效矿井已成为我国采矿企业追求的目标。通过数字矿山的完整定义,简要描述了数字矿山的主要内容、技术内涵、建设规范和系统功能,论述了我国数字矿山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矿山企业的应用现状,... 目前,用数字矿山技术打造本质安全型的高产高效矿井已成为我国采矿企业追求的目标。通过数字矿山的完整定义,简要描述了数字矿山的主要内容、技术内涵、建设规范和系统功能,论述了我国数字矿山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矿山企业的应用现状,以此为准备实施或正在实施数字矿山建设的企业决策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矿山 定义 内涵 进展 系统
下载PDF
沉积物粒度参数内涵及计算方法的解析 被引量:77
5
作者 卢连战 史正涛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0年第6期54-60,共7页
沉积物粒度参数是描述粒度分布特征的基本统计量,包括平均粒径、分选系数(标准偏差)、偏度(偏态)和峰度(尖度)等。全面而深刻地解析了各个粒度参数概念的内涵,指出了认识误区;粒度分析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介绍了两种基本的计算方法(... 沉积物粒度参数是描述粒度分布特征的基本统计量,包括平均粒径、分选系数(标准偏差)、偏度(偏态)和峰度(尖度)等。全面而深刻地解析了各个粒度参数概念的内涵,指出了认识误区;粒度分析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介绍了两种基本的计算方法(图解法和矩算法),近年来前人在计算方法的应用上作出了很多改进,使求解过程变得更省时省力,还提高了可靠性和适用性;众多对比研究表明计算结果的相关性逐渐降低;粒度参数的分级与定性描述可以说明粒度分布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参数 内涵 计算方法 图解法 矩法
下载PDF
新课标视域下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内涵、设计依据与要点 被引量:69
6
作者 张庆新 陈雁飞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5-282,共8页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以及要对某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进行18课时及以上相对系统和完整的大单元教学。体育大单元教学不只是课时与内容...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以及要对某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进行18课时及以上相对系统和完整的大单元教学。体育大单元教学不只是课时与内容的增加,更主要的是全面育人理念与整体教学思路的更新。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要以核心素养为依据,坚持“立德树人”“健康第一”“以体育人”,转变教、学、评的思想观念,重构学、练、赛的思维方式,深挖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内核要素。与以往体育单元教学设计相比,新课标视域下的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具体形式与操作方法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提炼引领性的学习主题,整合结构化的学习内容,设定可观测的学习目标,创设真实性的学习任务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 大单元教学 内涵 设计依据 设计要点
下载PDF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内涵、特征及价值探析 被引量:43
7
作者 邹海贵 常立农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3-15,共3页
随着实践的发展 ,特别在现代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条件下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应该重新定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具有教育的、科技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等五个层面的全新内涵 ;同时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具有活动主体的层次性、活动... 随着实践的发展 ,特别在现代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条件下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应该重新定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具有教育的、科技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等五个层面的全新内涵 ;同时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具有活动主体的层次性、活动范围的宽广性、活动内容的丰富性、活动过程的复杂性、活动目的的多样性等五个方面主要特征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价值与意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科技创新活动 内涵 特征 价值
下载PDF
论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3
8
作者 周守喜 胡毅 石东平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4期95-97,共3页
进行实验室文化建设,首先要理解实验室文化的内涵并认识其特征和功能.其次要明确实验室文化建设的理念和进行精心策划;最后从5个方面论述了实验室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实验室 文化建设 内涵 理念
下载PDF
混合学习空间:内涵、效用表征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42
9
作者 吴南中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7,共7页
混合学习在在线学习的资源支撑和学习方式培育下进入教育本体,成为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也形成了混合学习空间概念。文章基于归纳法和演绎法,认为混合学习空间不仅强化了原有学习空间中对学习者"主动性、社会性和个性化"的隐喻,... 混合学习在在线学习的资源支撑和学习方式培育下进入教育本体,成为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也形成了混合学习空间概念。文章基于归纳法和演绎法,认为混合学习空间不仅强化了原有学习空间中对学习者"主动性、社会性和个性化"的隐喻,更蕴含了"数据支持、非线性、智慧性、碎片性"等新特性。同时,认为"有序""开放""个性化""高效率"学习场景是其形成的效用表征。结合实践情况,提出了混合学习空间的形成需要以理论深化为支撑,技术应用为依托,发挥管理体制与舆论体系的协同作用,整合物质资源和传统文化要素,使用大数据的反馈与改进功能等多种因素协作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学习空间 内涵 效用表征 形成机制
下载PDF
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基本内涵 被引量:42
10
作者 张小诗 于浩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5-119,共5页
科学界定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探索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有效途径的前提和基础。"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在充分就业的基础上,高校毕业生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具有较高的个人工作满意度,服务于国家和地方需要,对社会经... 科学界定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探索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有效途径的前提和基础。"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在充分就业的基础上,高校毕业生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具有较高的个人工作满意度,服务于国家和地方需要,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贡献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匹配。其具有阶段性与发展性的统一、普适性与差异性的统一、自主性与导向性的统一的特征。就业质量与就业率之间既有相互独立性,又有相互关联性和补充评价性;就业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之间存在着同源关系、反馈作用和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高质量就业 内涵
下载PDF
Cogni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s of new urba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被引量:28
11
作者 CHEN Mingxing YE Chao +2 位作者 LU Dadao SUI Yuwen GUO Shash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9年第10期1681-1698,共18页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rapid urbanization has booste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but it has also been confronted by tremendous challenges.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the i...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rapid urbanization has booste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but it has also been confronted by tremendous challenges.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the issue of a national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planning, leading to a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urbanization strategy. Further research,however, is needed to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is new approach to urbanization.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and describes its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peri-urbanization, special national conditions, complicated factors, and governance system. China’s urbanization make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urbanization on a world scale. Moreover, the literature on the subject demonstr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ization to the discipline of human and economic geography and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s of new urbanization, which is people-oriented, harmonious, inclusive, and sustainable. Against a background of humanism, new urbanization represents a transformation from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to people-oriented urbanization. There are six crucial scientific issues involved: people-oriented urbanization and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urbanization with integrated and coordinate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urban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climate change;diverse regional modes;spatial effect and mechanism;and big data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The paper aims to illustrate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hina’s new urbanization,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both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olicy for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URBANIZATION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ORETICAL connotations PEOPLE-ORIENTED URBANIZATION SUSTAINABLE URBANIZATION
原文传递
论原生态体育的内涵——以苗族村寨体育为例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李延超 虞重干 杨斌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共3页
原生态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它的乡土性、草根性和生活性,体现了一个完全民间文化意义上的中国,是对中华文明最真实、最生动的记录。以苗族村寨体育作为研究个案,通过田野调查、专家访谈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揭示了原生态体育的... 原生态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它的乡土性、草根性和生活性,体现了一个完全民间文化意义上的中国,是对中华文明最真实、最生动的记录。以苗族村寨体育作为研究个案,通过田野调查、专家访谈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揭示了原生态体育的重要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体育 内涵 苗族村寨体育 原初性 本土性 生活性 交融性
下载PDF
浅析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中的“高、难、美、新” 被引量:17
13
作者 方平 徐美玲 《浙江体育科学》 2001年第4期7-9,共3页
随着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向前发展 ,提出“高、难、美、新”是对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发展方向的高度概括 ,只有充分认识其重要性 ,理解其内涵 。
关键词 武术套路 技术 发展方向 内涵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对“痹”内涵及痹病分类的认识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妍曦 桑希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6-917,1010,共3页
目的:通过对《黄帝内经》及其他文献对痹理论的整理,探讨《黄帝内经》痹的含义及其对痹病的认识,为更好地认识"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为主,并结合逻辑学等其他方法,以理论研究为重点,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整... 目的:通过对《黄帝内经》及其他文献对痹理论的整理,探讨《黄帝内经》痹的含义及其对痹病的认识,为更好地认识"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为主,并结合逻辑学等其他方法,以理论研究为重点,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整理《黄帝内经》中有关痹的论述,分析《黄帝内经》中与痹有关的条文,并对其进行系统归纳。结果:痹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在《黄帝内经》中含义主要有三,即作为病名使用也可用来阐述病机,还可用于描述症状;痹病的认识极其丰富,并不单纯是指肢体经络病,这样的认识可以增进我们对疾病的了解,使诊疗更加完善与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含义 痹病 分类
下载PDF
再论中国体验:内涵、特征与研究意义 被引量:21
15
作者 周晓虹 《社会学评论》 2013年第1期14-21,共8页
"中国体验"指的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急剧的社会变迁背景下,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理所经历的同样迅疾的精神嬗变。同宏观的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带有鲜明的二元特征一样,在现时中国人的微观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变迁即所谓"... "中国体验"指的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急剧的社会变迁背景下,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理所经历的同样迅疾的精神嬗变。同宏观的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带有鲜明的二元特征一样,在现时中国人的微观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变迁即所谓"中国体验"也一样带有鲜明的边际性。这种边际性的存在,一方面说明"中国体验"是急速的社会变迁的精神感悟,是前后相继的两个迥然不同的时代及其"翻转"带给人们的精神烙印,另一方面也构成了我们理解当代中国变迁的一种独特视角,为我们构建中国品质的社会科学提供了现实的契机。以中国体验为研究议题,既为我们将中国社会这场旷世未有的大变迁转化为社会科学的学术资源提供了可能,也有助于我们最终揭示人类社会心理变迁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体验 内涵 基本特征 研究意义
原文传递
语义模糊性的几种表现形式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吴振国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0-54,共5页
本文分三个部分讨论语义的模糊性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 :有的表现为内涵的模糊 ,有的表现为外延的模糊 ;有的表现为抽象的模糊 ,有的表现为具体的模糊 ;有的表现为量的模糊 ,有的表现为质的模糊。搞清楚模糊语义的不同表现形式 ,对于深入... 本文分三个部分讨论语义的模糊性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 :有的表现为内涵的模糊 ,有的表现为外延的模糊 ;有的表现为抽象的模糊 ,有的表现为具体的模糊 ;有的表现为量的模糊 ,有的表现为质的模糊。搞清楚模糊语义的不同表现形式 ,对于深入认识语义的模糊性 ,正确地对待和处理语义的模糊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 模糊性 内涵 外延 抽象 具体 表现形式 汉语
下载PDF
古代莲文化的内涵及其演变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马倩 潘华顺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24-28,共5页
莲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梅、兰、竹、菊等相比,莲具有更为丰富、更加复杂的文化内涵.在生殖崇拜、儒家实用功利、佛教佛性与修行、理学人格修养等四个方面,莲文化具有极为复杂的内涵及其演变.
关键词 莲文化 文化内涵 演变 生殖崇拜 儒家实用功利思想 佛教文化 理学人格修养 古代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内涵、本质及其认识价值——十八大报告解读 被引量:18
18
作者 袁建新 郭彩琴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7-23,共7页
提高城镇化质量抑或建设新型城镇化是"十八"大报告的鲜明主题之一,也是201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讨论的重点话题。新型城镇化是一条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也是一条与工业化良性互动、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提高城镇化质量抑或建设新型城镇化是"十八"大报告的鲜明主题之一,也是201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讨论的重点话题。新型城镇化是一条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也是一条与工业化良性互动、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共生同步发展的道路,其本质是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在总结中外城市化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全新认识,它不仅对我国城镇化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价值,而且对世界城市化理论发展也产生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内涵 价值
下载PDF
哈尼族梯田文化的内涵、成因与特点 被引量:18
19
作者 陈燕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5-109,共5页
哈尼族梯田文化是哀牢山地区哈尼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以梯田为主要物质载体、以梯田生产生活为核心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其内涵丰厚、独特,其成因有特定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因素,其特点可概括为"历史悠久、内涵丰厚... 哈尼族梯田文化是哀牢山地区哈尼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以梯田为主要物质载体、以梯田生产生活为核心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其内涵丰厚、独特,其成因有特定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因素,其特点可概括为"历史悠久、内涵丰厚,分布广袤、景观壮丽,天人合一、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梯田文化 内涵 成因 特点
原文传递
凸显“解释-论证”的科学探究:内涵、现实意义和实践策略 被引量:18
20
作者 邓阳 王后雄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2-119,共8页
科学探究是科学教育研究和实践中常谈常新的话题,但我国科学教学中关于科学探究的实践状况却不容乐观。解释和论证是科学探究中的核心实践,二者相互协同,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本质。凸显"解释-论证"的科学探究具有改变基于逻辑实... 科学探究是科学教育研究和实践中常谈常新的话题,但我国科学教学中关于科学探究的实践状况却不容乐观。解释和论证是科学探究中的核心实践,二者相互协同,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本质。凸显"解释-论证"的科学探究具有改变基于逻辑实证主义、固定探究程式、探究结果定向、观察实验导向的科学探究等多重现实意义。通过援引国外典型的实施策略,进一步指出在突出论证的同时应特别注重科学语言的科学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探究 “解释-论证” 内涵 现实意义 实践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