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2+)、Pb^(2+)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 被引量:33
1
作者 陈苏 孙铁珩 +2 位作者 孙丽娜 晁雷 杨春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43-851,共9页
采用1次平衡法对Cd2+、Pb2+在小麦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土对Cd2+和Pb2+的吸附能力高于非根际土,2类土壤对Cd2+的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方程有较好的拟合性,Pb2+的等温吸附过程可由Langmuir方程... 采用1次平衡法对Cd2+、Pb2+在小麦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土对Cd2+和Pb2+的吸附能力高于非根际土,2类土壤对Cd2+的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方程有较好的拟合性,Pb2+的等温吸附过程可由Langmuir方程与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双常数方程是描述根际、非根际土Cd2+和Pb2+吸附动力学行为的最优模型,其次为Elovich方程,最差模型是一级动力学方程.Cd2+、Pb2+的解吸存在滞后现象,相比于非根际土,根际土吸附态Cd2+、Pb2+的解吸率更低,Cd2+、Pb2+的解吸量与其初始吸附量之间的关系符合2次幂方程.2类土壤Cd2+、Pb2+的解吸速率随重金属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解吸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描述根际和非根际土Cd2+、Pb2+的解吸动力学过程的最优模型均为双常数方程,其次为Elovich方程,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 PB^2+ 根际土 非根际土 吸附-解吸
下载PDF
间作小麦根际和土体磷养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宇蕴 任家兵 +1 位作者 郑毅 汤利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1-855,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比较了小麦与蚕豆间作和小麦单作环境条件下,小麦根际和土体速效磷养分的动态变化,探讨了小麦单作和小麦与蚕豆间作对小麦根际磷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作小麦和间作小麦根际速效磷含量在各生育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比较了小麦与蚕豆间作和小麦单作环境条件下,小麦根际和土体速效磷养分的动态变化,探讨了小麦单作和小麦与蚕豆间作对小麦根际磷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作小麦和间作小麦根际速效磷含量在各生育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土体速效磷含量单作小麦在灌浆期最高,间作小麦在抽穗期最高。小麦蚕豆间作提高了拔节至灌浆期小麦根际速效磷含量,显著降低了成熟期根际速效磷含量和土体磷含量。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小麦根际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6.81%,8.71%,12.95%,成熟期根际速效磷含量降低了2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间作 根际 土体 速效磷
下载PDF
作物根际土壤有机磷的分组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世亮 介晓磊 +1 位作者 李有田 胡著邦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7-31,共5页
采用玉米盆栽磷肥试验 ,用Bowman cole法对石灰性土壤中玉米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机磷含量进行了分组研究 .结果表明 ,供试土壤中施入不同磷肥 ,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有机磷含量 ,不同处理有机磷含量提高顺序为K2 HPO4>SSP >CaMg P ... 采用玉米盆栽磷肥试验 ,用Bowman cole法对石灰性土壤中玉米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机磷含量进行了分组研究 .结果表明 ,供试土壤中施入不同磷肥 ,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有机磷含量 ,不同处理有机磷含量提高顺序为K2 HPO4>SSP >CaMg P >FA ;土壤有机磷含量的提高均以中度活性有机磷为主 .玉米根际土壤有效磷、有机磷总量均低于非根际土壤的有机磷 .有机磷各组分中 ,中度稳定和高度稳定有机磷在根际土壤中的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 ,变幅不大 ,但中度活性有机磷和活性有机磷在根际土壤中的含量显著低于非根际土壤 ,这些活性较强的有机磷可能比较容易发生矿化 ,供玉米吸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磷肥 玉米 有机磷组分 根际土壤 非根际土壤 作物 肥效研究
下载PDF
水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硫素赋存形态转化及其迁移规律 被引量:16
4
作者 杜光辉 饶伟 +7 位作者 李鑫 张亚楠 王代长 杨军 化党领 刘世亮 李培培 刘红恩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779-2790,共12页
在未污染及重金属污染水稻土上施用不同硫肥处理,通过池栽试验研究硫在水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迁移规律及其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生育期内,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溶液Eh、pH和pe+pH范围分别在93~283 mV和83~254 mV之间、7.5~8.4和7... 在未污染及重金属污染水稻土上施用不同硫肥处理,通过池栽试验研究硫在水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迁移规律及其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生育期内,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溶液Eh、pH和pe+pH范围分别在93~283 mV和83~254 mV之间、7.5~8.4和7.7~8.4之间、9.1~13.2和9.1~12.5之间.根际土Eh总体上高于非根际土,根际土pH总体上低于非根际土.在根际土壤中,水溶性硫(占总无机硫的41%~81%,下同)吸附性硫(9%~34%)>盐酸可溶性硫(8%~24%)>盐酸挥发性硫(2%~8%).在分蘖期和抽穗扬花期,水溶性硫和吸附性硫的质量分数,施用石膏处理的显著性高于单质硫处理的;对未污染水稻土,其质量分数显著性高于污染水稻土的.在非根际土壤,水溶性硫(40%~69%)盐酸可溶性硫(18%~41%)>盐酸挥发性硫(6%~16%)>吸附性硫(0.7%~7.5%).根际土与非根际土壤的无机硫质量分数分别为223~738mg·kg^(-1)和68~128 mg·kg^(-1),土壤有机硫质量分数分别为574~1 647 mg·kg^(-1)和108~391 mg·kg^(-1),总硫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25~2 287 mg·kg^(-1)和200~477 mg·kg^(-1).水稻根际土中,无机硫和有机硫分别占总硫20%~40%和60%~80%;非根际土为18%~46%和54%~82%.水稻根际土在总硫、有机硫、水溶性硫、吸附性硫和盐酸可溶性硫的质量分数分别是非根际土壤的3~11倍、3~5倍、5~7倍,12~20倍、2~3倍,而盐酸挥发性硫的质量分数低于非根际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肥 根际土 非根际土 污染水稻土 硫赋存形态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根际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特征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超 刘国彬 +1 位作者 薛萐 张昌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45-650,共6页
为了解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土壤微量元素的根际效应,分析了该地区柠条、沙棘、沙打旺、柳枝稷、阿尔泰狗娃花和茵陈蒿6种植被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有机碳、全氮、Mn、Cu、Fe、Zn含量.结果表明:6种植被中,柠条、阿尔泰狗娃花和茵陈蒿根际土壤... 为了解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土壤微量元素的根际效应,分析了该地区柠条、沙棘、沙打旺、柳枝稷、阿尔泰狗娃花和茵陈蒿6种植被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有机碳、全氮、Mn、Cu、Fe、Zn含量.结果表明:6种植被中,柠条、阿尔泰狗娃花和茵陈蒿根际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除柠条和沙棘外,其余4种植被非根际土壤pH值均显著高于根际土壤.6种植被根际土壤有效Mn含量均低于非根际;柠条、沙打旺和柳枝稷根际有效Cu含量显著高于非根际,表现出强烈根际富集现象.除沙打旺外,其他5种植被根际有效Fe含量均略高于非根际.沙打旺、柳枝稷、茵陈蒿和阿尔泰狗娃花表现出强烈的有效Zn根际富集现象.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碳、全氮与有效Mn、有效Zn,以及有效Mn与有效Zn呈极显著正相关.根际土壤pH值与有效Mn和有效Zn呈显著负相关.由于不同植物根系的生长特征、根际pH值及微生物种类等的差异,不同植被根际的微量元素含量不同,茵陈蒿根际4种微量元素含量高于其他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土壤 非根际土壤 微量元素 植被 黄土丘陵区
原文传递
Rhizosphere and bulk soil enzyme activities in a Nothotsuga longibracteata forest in the Tianbaoy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Fujian Province,China 被引量:8
6
作者 Shihong Xiao Huiming You +8 位作者 Weibin You Jinshan Liu Changtang Cai Jianqin Wu Zhirong Ji Shihua Zhan Zhesen Hu Zhongrui Zhang Dongjin He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521-528,共8页
The rhizosphere, distinct from bulk soil, is defined as the volume of soil around living roots and influenced by root activities. We investigated protease, invertase, cellulase, urease, and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ies... The rhizosphere, distinct from bulk soil, is defined as the volume of soil around living roots and influenced by root activities. We investigated protease, invertase, cellulase, urease, and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ies in rhizosphere and bulk soils of six Nothotsuga longibracteata forest communities within Tianbaoy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cluding N. longibracteata + either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Schima superba, Rhododendron simiarum,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or Cyclobalanopsis glauca, and N. longibracteata pure forest. Rhizosphere soils possessed higher protease, invertase, cellulase, urease, and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ies than bulk soils. The highest invertase, urease, and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ies were observed in rhizosphere samples of N. longibracteata + S. superba. Protease was highest in the N. longibracteata + R. simiarum rhizosphere, while cellulase was highest in the pure N. longibracteata forest rhizosphere. All samples exhibited obvious rhizosphere effects on enzyme activities with a significant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acid phosphatase and cellulase activities (p 〈 0.05) in rhizosphere soils and between protease and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ies (p 〈 0.05) in bulk soils. 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orrelating 13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indices relevant to enzyme activities, showed that protease, invertase, acid phosphatase, total N, and cellulase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s impacting rhizosphere soil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lk soil Enzyme activities Rhizosphere soil Tianbaoy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Nothotsuga longibracteata
下载PDF
白菜健康株与根肿病患病株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差异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智浩 邓毅书 +9 位作者 聂强 解国玲 吴流通 邸雪嫣 石浩 付克剑 张继来 林春 张乃明 苏友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0-542,共13页
根肿病严重制约着十字花科蔬菜产业的发展,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组成的变化不仅与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密切相关,且对土壤健康、农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因此,了解十字花科根肿病发生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十... 根肿病严重制约着十字花科蔬菜产业的发展,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组成的变化不仅与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密切相关,且对土壤健康、农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因此,了解十字花科根肿病发生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十分必要。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白菜健康株和患根肿病病株的根围土壤的细菌16S rDNA和真菌ITS序列进行测序,将结果质控后与相关数据库进行比对;测定了根围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了样本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组成差异,探讨土壤理化、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根肿病间的关系;并对样本细菌和真菌功能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健康白菜植株根围土壤细菌群落均匀度及多样性程度均高于患根肿病植株,患根肿病白菜植株根围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均匀性和多样性程度均高于健康白菜植株根围土壤。2)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是所测土壤样本中的主要优势细菌门,芽孢杆菌属(Bacillus)、Gaiella、Defluviicoccus、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和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是所测土壤样本中的主要优势细菌属;根围土壤优势真菌类群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壶菌门(Olpidiomycota),主要的真菌属为赤霉属(Gibberella)、被孢霉属(Mortierella)、梭孢壳属(Thielavia)和Basipetospora。3)新陈代谢、环境信息处理、细胞过程和有机系统是健康株与患病株根围土壤细菌群落具有显著差异的4类细菌功能;患根肿病植株根围土壤真菌群落中赤霉属、梭孢壳属、丝壳属(Kernia)和镰刀菌属(Fusarium)的功能丰度均大于健康株。4)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健康植株与患根肿病植株根围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根围土壤 根肿病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群落结构 微生物群落功能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施用模式下黄壤稻田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雅蓉 刘彦伶 +4 位作者 黄兴成 杨叶华 朱华清 熊涵 李渝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9-458,共10页
【目的】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的影响,为提高土壤碳库稳定性和培肥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贵阳黄壤肥力与肥效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94年,种植制度为单季水稻。2021年水稻收获后,选取不施肥(CK),平衡施用化肥(NPK),... 【目的】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的影响,为提高土壤碳库稳定性和培肥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贵阳黄壤肥力与肥效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94年,种植制度为单季水稻。2021年水稻收获后,选取不施肥(CK),平衡施用化肥(NPK),25%和5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0.25MNPK、0.5MNPK)和单施有机肥(M)5个处理的水稻植株,用抖根法采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样品,分析活性碳组分含量,以采集的土样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有机碳矿化特征。【结果】1)与NPK相比,3个有机肥处理的根际土壤有机碳(SOC)含量提升了26%~43%,非根际土壤SOC含量提高了24%~32%;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提升了16%~31%,且比非根际土壤高148%;非根际土壤易氧化有机碳(LOC)含量显著提升了36%~75%;0.5MNPK处理非根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显著提升了54%,且根际土壤的DOC含量平均高于非根际土壤10%。2)有机肥施用可明显增加黄壤稻田根际及非根际土壤有机碳矿化量,非根际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和矿化率分别高于根际土壤30%和33%;较CK和NPK处理,有机肥施用明显增加了根际土壤有机碳矿化量;与NPK处理相比,各有机肥处理有机碳矿化量增加了36%~63%,其与有机肥施用量成正比;NPK处理有机碳矿化量较CK降低,且在非根际土中更明显;非根际土壤中有机碳累计矿化率以CK最高,各有机肥处理较CK降低了19%~28%。3)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随培养天数的动态变化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根际土壤中,M处理提升了有机碳累积矿化量(Ct),各施肥处理的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C0)提升了1.44~3.23倍;0.25MNPK和0.5MNPK处理明显降低了有机碳库日周转速率常数k。与NPK处理相比,其他处理均明显提升了非根际土壤Ct,0.25MNPK增加了C0,0.25MNPK和0.5MNPK明显降低了k值。4)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Ct与SOC、LOC、DOC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qMB(SMB/SOC)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有机肥 黄壤稻田 根际 非根际 有机碳矿化
下载PDF
岩溶地区常绿阔叶林树种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养分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方红 王震洪 +1 位作者 陈谋会 于俊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5-100,共6页
为了解岩溶地区生态系统中植物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剥落法等方法对岩溶地区常绿阔叶林树种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养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12种树种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和有... 为了解岩溶地区生态系统中植物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剥落法等方法对岩溶地区常绿阔叶林树种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养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12种树种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和有效磷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养分呈明显的富集作用,全钾和速效钾因植物种类不同富集率呈正值和负值;根际土壤pH值平均低于非根际土壤0.27;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呈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全氮与全磷、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岩溶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常绿阔叶林 根际土壤 非根际土壤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中亚热带森林更新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磷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京瑾 许秋月 +3 位作者 何敏 夏允 范跃新 杨柳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0-338,共9页
土壤团聚体在土壤磷贮存和调节磷有效性中起重要作用,然而森林更新方式如何影响土壤团聚体磷组分仍不清楚。本研究选取米槠天然林经不同强度干扰形成的米槠次生林(轻度干扰)、米槠人促更新林(人促林,中度干扰)及杉木人工林(重度干扰)为... 土壤团聚体在土壤磷贮存和调节磷有效性中起重要作用,然而森林更新方式如何影响土壤团聚体磷组分仍不清楚。本研究选取米槠天然林经不同强度干扰形成的米槠次生林(轻度干扰)、米槠人促更新林(人促林,中度干扰)及杉木人工林(重度干扰)为对象,通过分析土壤团聚体粒径组成、全土和团聚体磷组分、磷吸附指数(P_(SOR))、磷遗留指数(P_(LGC))、磷饱和度(DPS_(M3))等指标,探究森林更新方式对全土及团聚体磷有效性及供磷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更新方式显著影响土壤团聚体组成。米槠次生林和人促林土壤粗大团聚体(>2 mm)占比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而土壤粉黏粒团聚体(<0.053 mm)则表现为相反趋势。土壤团聚体组成显著影响土壤磷组分含量。土壤活性磷组分(可溶性磷P_(SOL)、速效磷P_(M3))含量随团聚体粒径减小而降低;总磷(TP)、有机磷(Po)、中等活性磷组分(无机磷Pi_(OH)、有机磷Po_(OH))、闭蓄态磷(P_(OCL))含量、PSOR、PLGC随团聚体粒径减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具体表现为粗大团聚体和粉黏粒团聚体中的TP、Po和Pi_(OH)含量显著高于细大团聚体(0.25~2 mm)和微团聚体(0.053~0.25 mm)。森林更新方式显著影响全土和团聚体磷组分含量。米槠次生林全土TP、Po、PSOL和PM3含量显著高于米槠人促林和杉木人工林,米槠次生林不同粒径团聚体P_(SOL)和P_(M3)含量均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森林更新方式显著影响土壤团聚体磷组分组成及供磷潜力。米槠人促林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P_(SOL)和P_(M3)占TP的比例显著低于米槠次生林,米槠次生林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P_(SOR)和DPS_(M3)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综上,自然更新更有利于维持土壤磷有效性,森林更新会通过改变土壤团聚体组成进而影响土壤磷有效性及供磷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更新 全土土壤 土壤团聚体 土壤磷组分
原文传递
不同氮效率水稻生育后期根表和根际土壤硝化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奕林 黄启为 +1 位作者 王兴祥 沈其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24-831,共8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效率粳稻品种4007(氮高效)和Elio(氮低效)生育后期在N0(0kgNhm-2)、N180(180kgNhm-2)和N300(300kgNhm-2)水平下根表、根际和土体土壤pH值、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硝化强度和氨氧化细菌(AOB)数...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效率粳稻品种4007(氮高效)和Elio(氮低效)生育后期在N0(0kgNhm-2)、N180(180kgNhm-2)和N300(300kgNhm-2)水平下根表、根际和土体土壤pH值、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硝化强度和氨氧化细菌(AOB)数量。结果表明无论是齐穗期、灌浆期还是成熟期,根表土壤pH值均显著低于根际和土体土壤。土壤pH值范围在5.95至6.84之间变化。土壤NH4+-N含量随水稻生长显著下降,且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根表土壤NH4+-N有明显亏缺区,且随距水稻根表距离增加,NH4+-N含量逐渐升高。土壤NO3--N含量随水稻生长显著增加,施氮处理均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但N180和N300处理差异不显著。NO3--N含量表现为根际>土体>根表。水稻根表和根际土壤硝化强度随水稻生长显著下降,而土体土壤硝化强度随时间延长小幅增加。施氮显著提高4007水稻根表土壤在齐穗和收获期硝化强度以及Elio在齐穗期根际硝化强度,但在施氮处理N180和N300中无显著差异。在整个采样期间,土壤硝化强度均表现为根际>根表>土体。水稻根表和根际AOB数量随水稻生长而显著降低,而土体土壤AOB数量无显著变化。例如,根表土壤AOB数量在齐穗期、灌浆期和收获期分别为16.7×105、8.77×105个g-1drysoil和8.01×105个g-1drysoil。根表和根际土壤AOB数量无显著差异,但二者显著高于土体土壤AOB数量。就两个氮效率水稻品种而言,土壤pH值基本无差异。4007土壤NH4+-N含量均显著高于Elio。在齐穗期水稻根表、根际和土体土壤NO3--N含量在N180水平下均表现为Elio显著高于4007。而在灌浆期和收获期,水稻根表、根际和土体土壤则表现为4007显著高于Elio。在所有采样期,两个水稻品种土体土壤硝化强度和AOB数量在3个施氮量下均无显著差异。Elio根表和根际土壤硝化强度和AOB数量在水稻灌浆期之前一直显著高于4007,而在灌浆期之后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作用 硝化微生物 氮素利用率 根表土壤 根际土壤 土体土壤
下载PDF
沙地云杉幼苗根表土体中NPK的梯度分布 被引量:7
12
作者 邹春静 韩士杰 +1 位作者 徐文铎 谷志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2145-2148,共4页
采用水平根和垂直根两种处理方法对 6年生沙地云杉幼苗进行栽培实验 .应用分层取样方法对幼苗根表不同距离土体进行取样 ,并测定不同层次土体中速效N、速效P、速效K的含量 .结果表明 ,在沙地云杉根表不同距离的土体中 ,速效N、P、K呈现... 采用水平根和垂直根两种处理方法对 6年生沙地云杉幼苗进行栽培实验 .应用分层取样方法对幼苗根表不同距离土体进行取样 ,并测定不同层次土体中速效N、速效P、速效K的含量 .结果表明 ,在沙地云杉根表不同距离的土体中 ,速效N、P、K呈现有规律的梯度分布 ,即在根表近距离土体中营养元素由于根系的吸附作用而含量较高 ,同时根系生命活动对营养元素的大量消耗又使得营养元素随即出现严重的亏缺区 .再向外延伸营养元素含量又逐渐上升而达到土壤本底值 .在水平根处理中 ,由于沙地云杉对N、P、K吸收和利用的强度不同 ,亏缺区出现的位置不同 .速效N和速效K的亏缺区出现在距离根表 1cm处 ;速效P出现在距离根表 0 .5cm处 .在垂直根处理中 ,速效N、速效P、速效K的梯度变化与水平根处理的相似 .速效N和速效K亏缺区出现在距离根表大约 1cm处 ,而速效P在根表附近土壤中的含量始终少于根表远处 .说明沙地云杉幼苗对速效P的吸收和利用强度大 ,速效P可能成为沙地云杉生长发育的限制因子 .因此 ,在沙地云杉引种栽培时 ,应该选择含P丰富的土壤 ,或者对林地适当施用一些P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云杉 根表 土体 营养元素 梯度分布
下载PDF
氮沉降下西南山地针叶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固碳贡献差异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英 张常洪 +2 位作者 汪其同 朱晓敏 尹华军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34-1244,共11页
由于复杂的根系-土壤互作过程,根际土壤碳(C)动态对氮(N)沉降的响应可能与非根际土壤存在较大差异,但目前关于N沉降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C动态响应差异及其对土壤C固存的贡献方向与大小尚不明晰。基于此,该研究以西南山地典型云杉(Picea a... 由于复杂的根系-土壤互作过程,根际土壤碳(C)动态对氮(N)沉降的响应可能与非根际土壤存在较大差异,但目前关于N沉降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C动态响应差异及其对土壤C固存的贡献方向与大小尚不明晰。基于此,该研究以西南山地典型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依托研究团队前期建立的模拟N沉降(对照:0 kg·hm^(–2)·a^(–1);N添加:25 kg·hm^(–2)·a^(–1))实验样地,分别测定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物理组分和化学组分含量,并借助于根际空间数值模型,区分和量化了N添加下根际、非根际SOC和不同组分C库含量差异及其对土壤总C增量的贡献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尽管N添加处理同时增加了根际、非根际SOC及其物理、化学组分含量,但仅在根际区达到显著水平。具体地,与对照相比,N添加导致根际SOC含量增加了23.64%,其中颗粒有机碳(POC)、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和活性碳(LP-C)、惰性碳(RP-C)含量分别增加了19.63%、18.01%和30.48%、15.01%。(2)通过云杉林总SOC库增量(0.88 kg·m^(–2))与根际空间数值模型结果相互印证,确定西南山地针叶林根际有效范围为1.6 mm。在该范围内,N添加导致根际和非根际SOC储量分别增加了33.37%和7.38%,分别贡献了总SOC库增量的45.45%和54.55%。其中,活性C组分(POC和LP-C)是N添加下根际SOC累积的主要贡献者。上述结果表明,西南山地针叶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在N沉降下均发挥重要的土壤C汇作用,但根际土壤C汇效应更为显著。该研究充分强调了未来N沉降下应将根际C过程纳入森林土壤C循环模型参数构建之中,以更准确评估和预测全球变化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C源/汇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碳组分 氮沉降 根际土壤 非根际土壤 针叶林
原文传递
载畜率对冷蒿不同根际距离土壤细菌及其碳氮含量的影响
14
作者 王瑞 刘海丽 +3 位作者 朱爱民 王煜鑫 任梓欢 韩国栋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6-395,共10页
为了探究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下半灌木植物冷蒿(Artemisia frigida)根、茎、叶碳氮含量与其根际、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关系,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根际和非根际)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测定根、茎、叶碳氮含量,分析细菌多样性... 为了探究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下半灌木植物冷蒿(Artemisia frigida)根、茎、叶碳氮含量与其根际、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关系,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根际和非根际)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测定根、茎、叶碳氮含量,分析细菌多样性与根茎叶碳氮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载畜率对冷蒿根茎叶的碳氮含量存在显著影响,中度和重度放牧会限制冷蒿的生长发育。不同载畜率下,根际土壤属水平下细菌的相对丰度均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Simpson指数、ACE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冷蒿根茎叶碳氮含量与土壤中红色杆菌属和亚硝化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存在相关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畜率 细菌 根际土壤 非根际土壤 根茎叶 碳氮含量
下载PDF
玉米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微多样性与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先恒 李世清 +1 位作者 岳善超 沈玉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331,共9页
[目的]运用高级别分类学分辨率揭示玉米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微多样性,并探讨微多样性与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关系,从更精细的分类学分辨率水平上为玉米根际土壤中微生物驱动的碳循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曹新庄试... [目的]运用高级别分类学分辨率揭示玉米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微多样性,并探讨微多样性与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关系,从更精细的分类学分辨率水平上为玉米根际土壤中微生物驱动的碳循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曹新庄试验农场为依托,采取田间生长条件下玉米根际和非根际两种土壤类型。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OTUs和ASVs两种分类学分辨率水平上玉米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群落结构,揭示细菌群落的微多样性。同时通过培养试验检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有机碳矿化特性。[结果]通过比较OTUs和ASVs两种分类学分辨率水平上的细菌群落,OTUs和ASVs两种方式显示出相似的细菌群落结构。在玉米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类型中,ASVs在更高分类学分辨率水平上描绘细菌群落组成,同时揭示了普遍存在于OTUs内的不同菌株或生态型。此外,两种不同生长策略(r-策略和K-策略)细菌物种的相对丰度差异是导致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培养试验表明,根际土壤有机碳矿化量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3 a的连续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根系是田间成熟玉米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的主要因素而受时间(2019—2021年)的影响较小。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微多样性与相应的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ASVs方式展示了田间生长条件下玉米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微多样性具有显著差异,且细菌微多样性与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土壤 非根际土壤 细菌 微多样性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不同前茬作物对星油藤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启凤 曹淑红 +3 位作者 蔡志全 巩合德 樊国盛 王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6,共5页
为探讨不同前茬作物对星油藤土壤肥力的影响,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普文镇开展了5种不同前茬作物(茶树-星油藤、水稻-星油藤、香蕉-星油藤、玉米-星油藤、空地-星油藤)对星油藤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值、土壤电导率、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 为探讨不同前茬作物对星油藤土壤肥力的影响,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普文镇开展了5种不同前茬作物(茶树-星油藤、水稻-星油藤、香蕉-星油藤、玉米-星油藤、空地-星油藤)对星油藤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值、土壤电导率、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微量元素的影响研究(以空地-星油藤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前茬作物对星油藤根际与非根际土壤pH、电导率与空地土壤pH、电导率均呈显著差异。微量元素全锰、全铁、全锌和全铜的含量低于世界和全国土壤平均水平,重金属元素全锌和全铜单项污染值小于1。以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综合评价不同前茬作物对星油藤的土壤肥力水平依次为:玉米-星油藤>茶树-星油藤>香蕉-星油藤>水稻-星油藤>空地-星油藤。综合考虑,以前茬作物为玉米和茶树的星油藤土壤肥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茬作物 星油藤 根际土壤 非根际土壤 土壤肥力
下载PDF
根箱法解析大豆苗期根际养分分布及吸收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金剑 王光华 +2 位作者 刘晓冰 王国栋 Stephen J Herbert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93-200,共8页
植物影响根际微生态系统特征.应用根箱法对2个大豆基因型的苗期养分(N、P、K、Ca、Mg、Fe、Mn、Zn和Cu)吸收及其在根际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产基因型北丰11对N、P、K、Ca、Mg、Mn、Zn和Cu的吸收量均显著高于低产基因型海... 植物影响根际微生态系统特征.应用根箱法对2个大豆基因型的苗期养分(N、P、K、Ca、Mg、Fe、Mn、Zn和Cu)吸收及其在根际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产基因型北丰11对N、P、K、Ca、Mg、Mn、Zn和Cu的吸收量均显著高于低产基因型海9731,其单位根长、根表面积吸收N、P、Ca和Mg的量亦较高,其根系吸收活力较强.土壤有效养分在根际的分布趋势不同,有效N和Mn在0~4mm范围内的含量高于非根际区(〉10mm),而P、K、Mg和Cu在根面区表现一定程度的亏缺.2个基因型间根际养分差含量异较大,除K和Fe外,其他营养元素在北丰11根面和近根面区的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海9731.北丰11根际0~6mm的范围内pH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面区 非根际区 养分分布 根际PH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薛萐 刘国彬 张超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7-583,共7页
为了解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以黄土丘陵区墩山小流域的6种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植被根际、非根际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C、微生物量N、基础呼吸以及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6种植被中,柠条(Caragana kor... 为了解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以黄土丘陵区墩山小流域的6种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植被根际、非根际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C、微生物量N、基础呼吸以及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6种植被中,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和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根际土壤有机碳高于非根际;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阿尔泰狗娃花和茵陈蒿根际pH值均低于非根际;除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外,其他植被的根际微生物量N高于非根际;沙棘、阿尔泰狗娃花和茵陈蒿根际土壤微生物量C高于非根际;6种植被的根际基础呼吸和过氧化物酶显著高于非根际(P<0.05),多酚氧化酶两者无显著差异,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变化趋势不同。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C、微生物量N、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过氧化物酶与基础呼吸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多酚氧化酶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无论是根际土壤还是非根际土壤,天然草地(阿尔泰狗娃花和茵陈蒿)的有机碳、微生物量C、微生物量N、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总体高于人工灌木(柠条和沙棘)和人工草地(沙打旺和茵陈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植被 根际 非根际 微生物量 土壤酶
下载PDF
星油藤不同种植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昊 芮蕊 王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9期40-43,共4页
为揭示星油藤种植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本研究以云南省西双版纳普文镇不同种植年限星油藤(1,2和6年)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年限星油藤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土壤pH、EC、TDS显著下降,根际和非根际土... 为揭示星油藤种植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本研究以云南省西双版纳普文镇不同种植年限星油藤(1,2和6年)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年限星油藤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土壤pH、EC、TDS显著下降,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量元素变化无明显规律;土壤有机质、氨态氮和全氮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以6年种植的星油藤土壤最高,而全磷、硝酸盐总体呈降低趋势,6年时达到最低值。此外,不同的种植时间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不同酶变化存在差异,相关分析显示土壤酶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时间星油藤应更注重土壤pH、土壤养分的变化,建议合理施肥以保证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油藤 根际土壤 非根际土壤 土壤酶 不同种植年限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大针茅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和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婷婷 海丽丽 +2 位作者 韩冰 赵萌莉 赵鸿彬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7-974,共8页
利用涂布平板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检测4个放牧强度(对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下,大针茅(Stipagrandis)植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和群落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放... 利用涂布平板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检测4个放牧强度(对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下,大针茅(Stipagrandis)植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和群落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放牧对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组成有显著影响,但对细菌数量没有明显影响。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及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不同。根际土壤中,在中度放牧强度下,细菌数量最高,轻度放牧强度下,细菌多样性最高。说明细菌群落多样性比细菌数量敏感。而在非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和群落多样性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说明根际细菌较非根际细菌群落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同一放牧强度下,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及群落多样性高于非根际土壤,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小。总之,与非根际细菌相比,根际细菌群落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及其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相似性说明在生态恢复过程中,根际细菌群落可能作为一个菌种库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根际 非根际 大针茅 DGGE 细菌群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