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高安市华林造纸作坊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意乐 刘金成 肖发标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3-71,111-112,共21页
在福纸庙作坊区揭示出沤竹麻塘、接水管、排水沟、储水坑、蒸煮竹麻留下的红烧土、堆石灰留下的粗沙土、烧灰碱的灰坑、拌灰与发酵的工作台以及抄纸房等与造纸相关的遗迹,并在周岭村和西溪村各清理水碓7座。所揭示的造纸遗迹反映了从伐... 在福纸庙作坊区揭示出沤竹麻塘、接水管、排水沟、储水坑、蒸煮竹麻留下的红烧土、堆石灰留下的粗沙土、烧灰碱的灰坑、拌灰与发酵的工作台以及抄纸房等与造纸相关的遗迹,并在周岭村和西溪村各清理水碓7座。所揭示的造纸遗迹反映了从伐竹到沤料、煮料、腌料、舂料、配药制浆直至抄造成纸的一整套制纸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华林遗址 造纸作坊 宋元明时期
原文传递
元明时期义门郑氏及其规范的社会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常建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1-67,共7页
累世同居的浙江浦江义门郑氏,受到过宋、元、明三朝旌表,该族的《郑氏规范》也流传后世,义门郑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累世同居超出五代,实际上成为宗族,具有独特形态。共财与同居相辅相成,是义门存在的两个必要条件。义门郑氏的... 累世同居的浙江浦江义门郑氏,受到过宋、元、明三朝旌表,该族的《郑氏规范》也流传后世,义门郑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累世同居超出五代,实际上成为宗族,具有独特形态。共财与同居相辅相成,是义门存在的两个必要条件。义门郑氏的宗族制度完备,私塾族学也很著名。《郑氏规范》形成于元代,又受到明初社会的一些影响,其指导思想来源于宋儒改造社会的理想,也参考了著名义门的家法。《郑氏规范》作为早期宗族性的规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开宋以后宗族制定族规进行宗族建设之先河,改变了宗族的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时期 义门郑氏 郑氏规范
下载PDF
从“龙泉天下”到“天下龙泉”——元明时期龙泉窑对外输出方式的变革 被引量:8
3
作者 沈岳明 《博物院》 2020年第6期37-42,共6页
龙泉窑在北宋时期便已展开外销,并在南宋时期得到蓬勃发展,但其外销产品与内销产品并无区别。从元代开始,龙泉窑开始有意识地根据海外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偏好和民俗习惯来生产瓷器,对海外市场进行了全方位的输出,形成了“龙泉天下”的... 龙泉窑在北宋时期便已展开外销,并在南宋时期得到蓬勃发展,但其外销产品与内销产品并无区别。从元代开始,龙泉窑开始有意识地根据海外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偏好和民俗习惯来生产瓷器,对海外市场进行了全方位的输出,形成了“龙泉天下”的总体流布格局。到了明初,由于实行海禁政策,龙泉窑瓷器的生产和销售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部分当地窑场和窑工为了生计,慢慢将生产转移到了当时管控较松的粤东、闽南地区;同时,类似的技术输出还存在于东亚、东南亚,甚至远至西亚的伊朗、叙利亚及北非的埃及等地。总体来看,明时期的龙泉窑有产品输出,但更多的还是技术输出,形成了“天下龙泉”的大势。从元代龙泉窑产品的一统天下,到明代全球仿烧龙泉窑风格产品的风行,既可以看出龙泉窑自身的魅力,也可看出其输出形式从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窑 元明时期 产品输出 技术输出
原文传递
非洲地区发现的元明龙泉窑瓷器 被引量:8
4
作者 申浚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117,共8页
龙泉窑瓷器是销往非洲的大宗商品之一。主要发现于靠近红海的北非和临近印度洋的东非,尤其是中世纪贸易港口城市及其距离不远的内陆城市的宫殿、清真寺、贵族邸宅和柱墓以及城市废弃物等。发现元代龙泉窑瓷器的数量和器类大大超过明代,... 龙泉窑瓷器是销往非洲的大宗商品之一。主要发现于靠近红海的北非和临近印度洋的东非,尤其是中世纪贸易港口城市及其距离不远的内陆城市的宫殿、清真寺、贵族邸宅和柱墓以及城市废弃物等。发现元代龙泉窑瓷器的数量和器类大大超过明代,以碗、盘、罐为最多。其用途除了饮食器之外,还用于宫殿、贵族邸宅、清真寺、柱墓等建筑表面的装饰或室内陈设。根据考古发掘,在非洲出土龙泉窑瓷器的年代为北宋至明代中期,元至明代早期的龙泉青瓷占出土中国外销瓷器数量的首位。明代随着青花瓷的发展,龙泉窑瓷器逐渐被江西景德镇和福建等南方窑场生产的青花瓷所取代,明中期以后基本不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元明时期 龙泉窑 青瓷
下载PDF
元明边疆治理的传承与变迁——以明初军民府沿革为中心 被引量:8
5
作者 蔡亚龙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2-160,共9页
军民府是明代管理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建置,制度起源可以上溯到元代的路军民总管府、军民散府,是路总管府、散府适应边疆民族地区特殊地情后的变体,集中分布在西南边疆地区,零星分布在东北边疆区域。入明以后,明王朝对军民府建置既调整... 军民府是明代管理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建置,制度起源可以上溯到元代的路军民总管府、军民散府,是路总管府、散府适应边疆民族地区特殊地情后的变体,集中分布在西南边疆地区,零星分布在东北边疆区域。入明以后,明王朝对军民府建置既调整又承袭,促使军民府分别向府、土司建置、军卫以及羁縻土司建置等多种建置类型分流,又适时添置少量军民府建置,形成了崭新的明代军民府分布格局和管理体制。因而,军民府在明初沿革的背后,深刻反映着元明两朝边疆治理及其理念的传承和变迁:"灵活治边"的原则是元明两朝的重要共识,土官制度和土司制度分别在元明两代起源和确立,王朝中央"华夷观"抬头和边疆内、外分层逐渐明晰,推广以卫所为载体的"军民融合"边疆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 军民府 边疆治理 特殊政区
原文传递
朝代更替与华夏民族服饰文化心理变迁——以元明、明清鼎革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宝良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24-32,共9页
头发衣冠虽是外在的一种形式,却关乎民族服饰的心理,甚至牵涉到民族的大义。无论是明人服饰生活中所存的蒙元遗俗,还是清初士大夫遗民的头发衣冠情结,无不证明元明、明清鼎革,这一看似简单的朝代更替,却能引发华夏民族服饰文化心理的变... 头发衣冠虽是外在的一种形式,却关乎民族服饰的心理,甚至牵涉到民族的大义。无论是明人服饰生活中所存的蒙元遗俗,还是清初士大夫遗民的头发衣冠情结,无不证明元明、明清鼎革,这一看似简单的朝代更替,却能引发华夏民族服饰文化心理的变迁。透过"胡化"抑或"汉化"这一民族服饰文化的变迁事实,更可证实在华夏文化的发展史上,民族间的物质文化存在着一种"涵化",亦即双向交融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 明清 朝代更替 华夏民族 服饰心理
下载PDF
试论宋元明时期的六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韩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78-82,共5页
宋元明时期是六书研究具有特色的时期,主要人物前期有“二徐”、“二王”,转机为郑樵,后期有戴侗、杨桓。创见性研究成果有“右文说”、汉字形体结构研究、词义系统研究、贯穿整个时期的转注研究,还有对指事的精辟见解和启迪后人的... 宋元明时期是六书研究具有特色的时期,主要人物前期有“二徐”、“二王”,转机为郑樵,后期有戴侗、杨桓。创见性研究成果有“右文说”、汉字形体结构研究、词义系统研究、贯穿整个时期的转注研究,还有对指事的精辟见解和启迪后人的“四经二纬”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元朝 明朝 六书研究 状况 成果
下载PDF
江苏苏州谢家坟元明朱氏家族墓发掘报告 被引量:5
8
作者 丁金龙 孙明利 +5 位作者 王霞 钱海江 钱桂树 郭怡 杨科民 亢艳荣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41,F0002,F0003,共15页
2010年6月,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对江苏苏州姑苏区谢家坟土墩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汉代至明清墓葬三十座。其中三组夫妻合葬墓为元明时期朱氏家族墓葬,出土有墓志、印章、陶礼器等随葬器物。三组墓葬均出土有墓志,明确记载了墓主之... 2010年6月,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对江苏苏州姑苏区谢家坟土墩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汉代至明清墓葬三十座。其中三组夫妻合葬墓为元明时期朱氏家族墓葬,出土有墓志、印章、陶礼器等随葬器物。三组墓葬均出土有墓志,明确记载了墓主之间的亲属关系。三组墓葬的发掘,为研究苏州地区元明时期的丧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和文字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 元明 墓葬 陶礼器 墓志 阴阳学
原文传递
在兼容和划一之间——元蒙汉杂糅与明“配户当差”治天下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治安 《古代文明》 CSSCI 2020年第4期80-86,M0005,共8页
元代临民理政以兼容并蓄为特色,既容纳蒙古本土因草原俗而治,又并蓄华北汉地“蒙汉杂糅”诸色户计制和江南原有南方元素占上风。明“配户当差”,不分南北,划一推行,其迁民、授田、屯田、国家直辖役使等,效仿秦西汉;诸户计与役种相匹配... 元代临民理政以兼容并蓄为特色,既容纳蒙古本土因草原俗而治,又并蓄华北汉地“蒙汉杂糅”诸色户计制和江南原有南方元素占上风。明“配户当差”,不分南北,划一推行,其迁民、授田、屯田、国家直辖役使等,效仿秦西汉;诸户计与役种相匹配及世袭等,直接袭用元华北体制。元、明在兼容与划一方面恰走上两个极端。元兼容杂糅基本适应“南不能从北,北不能从南”等结构性差异,也是蒙古征服先后、因俗而治及行汉法不一使然。但兼容杂糅过度和缺乏划一,往往失之于粗疏软弱和乖舛无章。朱元璋划一推行“配户当差”,以此构建起朱明皇权与农民间统制、隶属的政治链条,但一味将元华北“诸色户计当差”当作本位划一推行,势必倒退为国家直接役使百姓的“纳粮当差”,行之于江南先进地区更显落伍有害。古代国家临民理政的核心是采取何种方式统辖百姓和课税派役,故须重视多元一体的国情和各地差异或不平衡。“一切之法”,未必是符合国情实际的选择,主干划一与兼容多样相结合,当是临民理政的理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 蒙汉杂糅 配户当差 兼容 划一
下载PDF
广东罗定船步铁炉村古代冶金遗址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全胜 黄谦玺 +2 位作者 邹桂森 李延祥 陈建立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9-148,共10页
铁炉村冶金遗址位于广东省罗定市船步镇铁炉村附近的丘陵脚底,遗存面积约200 m^(2)。本团队从2013年至今开展多次田野调查并取样。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金(矿)相、加速器质谱(AMS)碳十四断代等研究手段,对铁炉村遗址的7个... 铁炉村冶金遗址位于广东省罗定市船步镇铁炉村附近的丘陵脚底,遗存面积约200 m^(2)。本团队从2013年至今开展多次田野调查并取样。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金(矿)相、加速器质谱(AMS)碳十四断代等研究手段,对铁炉村遗址的7个炉渣和2个金属铁块样品进行了成分和显微组织的检测分析,对1份木炭样品开展^(14)C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该遗址既是生铁冶炼遗址又是生铁炒钢冶金遗址。生铁冶炼炉渣是铁硅铝系高硅低铁渣。遗址遗存的大块金属样品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磷偏析严重,为生铁炒钢产品;其相对应的炒钢炉渣为铁硅铝系高铁渣。此类高铁渣基体局部留存有大量浮氏体等。该遗址为迄今我国发现的第一处明确遗存有古代炒钢冶金产品的遗址。该遗址遗存的竖炉及生铁冶炼炉渣、炒铁炉、炒钢产品及其冶金炉渣等一整套较为齐全证据链的生铁冶炼及生铁炒钢冶金遗物,目前国内仅见一处,将为确立古代生铁炒钢渣的鉴别标准等提供重要的科学资料。AMS-14 C检测结果显示,遗址至晚距今570±25(BP)(约元中至明初)开始钢铁冶金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地区 冶金史 元中至明初 生铁冶炼 高硅渣 高铁渣 炒钢 碳十四
下载PDF
朱元璋的元朝观和正统论
11
作者 张光耀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2,共5页
朱元璋元朝观与正统论的核心内容是他对元朝是否具有正统性的评判,以及对明朝具有正统性的论证。其正统论中的天命观是他评判王朝是否具有正统性的首要依据;夷夏之辨是他在贬抑元朝以反衬明朝正统性时的重要理论工具。朱元璋总体上肯定... 朱元璋元朝观与正统论的核心内容是他对元朝是否具有正统性的评判,以及对明朝具有正统性的论证。其正统论中的天命观是他评判王朝是否具有正统性的首要依据;夷夏之辨是他在贬抑元朝以反衬明朝正统性时的重要理论工具。朱元璋总体上肯定元朝的天命及正统,同时也持夷夏之辨,在此基础上论证明朝的天命与正统。其正统论顺应、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元朝和明朝 正统论 天命观 夷夏之辨
下载PDF
试析元明时期龙泉青瓷北运主流路线的转移
12
作者 吴闻达 高宪平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13,143,共13页
元代中后期至明初,龙泉窑的生产与销售进入顶峰时期。根据沿海港口出土陶瓷器的组合,以及海运路线沿线的发现,可知元代龙泉青瓷北运应主要依靠海运。而根据考古发现,元末明初时期运河沿线出土龙泉青瓷比例逐渐上升,明代早期明显提升。... 元代中后期至明初,龙泉窑的生产与销售进入顶峰时期。根据沿海港口出土陶瓷器的组合,以及海运路线沿线的发现,可知元代龙泉青瓷北运应主要依靠海运。而根据考古发现,元末明初时期运河沿线出土龙泉青瓷比例逐渐上升,明代早期明显提升。结合文献对漕运路线变迁的记载,可以推测明初以来龙泉青瓷开始通过运河大量向北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青瓷 北运路线 元明时期
原文传递
元明时期龙泉青瓷装饰中的戏曲故事元素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净贤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4-93,共10页
我国古典戏曲在宋金元时期逐渐形成、发展并成熟。戏曲故事的情节、对白和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符号,并作为装饰图案呈现在日常器用之上。受此影响,元明时期的龙泉窑大胆引入戏曲元素作装饰题材,用自身擅长的精美印... 我国古典戏曲在宋金元时期逐渐形成、发展并成熟。戏曲故事的情节、对白和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符号,并作为装饰图案呈现在日常器用之上。受此影响,元明时期的龙泉窑大胆引入戏曲元素作装饰题材,用自身擅长的精美印花及刻划花直观地表现戏曲故事,丰富了装饰纹样,为青瓷的生产注入了新鲜活力,从而为龙泉窑在元代的大发展以及明代前期的继续繁荣提供了助力。将戏曲元素融入青瓷装饰,不见于宋代龙泉窑,是元明时期伴随戏曲艺术繁荣在龙泉青瓷装饰中出现的新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时期 龙泉青瓷 戏曲故事
原文传递
中体与西用:元、明时期宁夏水利技术之进步
14
作者 高正亮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7,共11页
宁夏引黄灌区历史悠久,灌溉已达上千年。自秦汉至唐代,银川平原渐次修成河东七级(秦家)、汉伯以及河西汉延、唐来四大干渠,西夏时期,河西又增修李王渠。蒙元以前,渠道水闸多用木料,间及石料,其余皆以土坝砌成。唐及西夏时运用树枝成捆... 宁夏引黄灌区历史悠久,灌溉已达上千年。自秦汉至唐代,银川平原渐次修成河东七级(秦家)、汉伯以及河西汉延、唐来四大干渠,西夏时期,河西又增修李王渠。蒙元以前,渠道水闸多用木料,间及石料,其余皆以土坝砌成。唐及西夏时运用树枝成捆筑成渠坝,覆以沙土,坝侧广植杨柳,利用根系再次巩固坝基,但传统技术无法解决宁夏水利发展形成的一系列问题。据史料记载,蒙古西征后,中亚水利技术逐渐东传。经元代和明前期,不断融入宁夏本土,至明后期完成“易木为石”材料更新和增“暗洞、飞槽、底石”技术革新。纵观这一过程,可谓传统引黄灌溉水利与西来技术融合之典型,推动宁夏水利技术新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时期 宁夏 水利技术
原文传递
元明时期云南制瓷技术初探
15
作者 刘洋 《陶瓷》 CAS 2024年第1期116-118,共3页
云南制作陶器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距今约5 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不少遗址里就发现了陶器残片。但直至元代,云南地区才开始生产青釉瓷器。笔者结合云南地区的历史背景,以及相关考古发掘资料,试图探讨元明时期云南地区制瓷技术的面貌,了解其... 云南制作陶器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距今约5 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不少遗址里就发现了陶器残片。但直至元代,云南地区才开始生产青釉瓷器。笔者结合云南地区的历史背景,以及相关考古发掘资料,试图探讨元明时期云南地区制瓷技术的面貌,了解其发展历程。研究表明,云南地区的制瓷工艺是严重滞后于内地的,而且生产和发展受到内地制瓷技术和瓷器生产的显著影响,但其瓷器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蕴含的历史内涵不可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瓷技术 元明时期 云南
下载PDF
金华文派诗歌创作及诗学思想研究
16
作者 陈令钊 何美英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58-62,共5页
金华文派作家群是元明之际诗坛上一支重要力量,其诗学思想在崇尚平易正大诗风、注重自得之趣的同时,强调诗歌关照历史现实、体悟山水自然之美。他们追求“合乎法度”与“本乎性情”的辩证,重视自我感情的抒发,主张人品与诗品相结合,由... 金华文派作家群是元明之际诗坛上一支重要力量,其诗学思想在崇尚平易正大诗风、注重自得之趣的同时,强调诗歌关照历史现实、体悟山水自然之美。他们追求“合乎法度”与“本乎性情”的辩证,重视自我感情的抒发,主张人品与诗品相结合,由师古而师心,自成一派。金华文派的诗论不像宋代由于理学的兴盛将诗学导入艰涩,反倒是他们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成果引导诗学走向深入,为明代诗学批评的发展注入多元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之际 金华文派 诗歌创作 诗学思想
下载PDF
元明时期的文化与《孟子》研究
17
作者 张小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9,共8页
元明时期的文化与《孟子》研究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交织互动。元及明初,由于程朱理学官方地位的确立,《孟子》研究只能在理学范围内继承发展;明代中期政纲废弛,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张扬个性、奢靡逾制成为新风尚... 元明时期的文化与《孟子》研究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交织互动。元及明初,由于程朱理学官方地位的确立,《孟子》研究只能在理学范围内继承发展;明代中期政纲废弛,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张扬个性、奢靡逾制成为新风尚,强调个人主观能动性、提倡致知顿悟等简约修行方式的心学逐渐获得社会认可。作为心学的重要思想资源,《孟子》研究获得创造性发展,特别是良知理论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阳明后学由于过度强调人的本能欲望而逐渐流于空虚,走向理学的反面;明代后期,实学兴起,反对空谈,主张重回程朱理学,理学与心学的学术之争也使学者们重回经典,在二者的双重作用下,《孟子》研究逐渐走向考据。元明时期的《孟子》研究,是从宋学向清学过渡的重要时期,为清代《孟子》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时期 文化 《孟子》研究
下载PDF
元明时代的筹算开平方新法——连接传统筹算开平方与珠算开平方的桥梁 被引量:4
18
作者 牛腾 邹大海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2,共22页
除传统布算的筹算开平方法外,元末明初还出现了至少两种筹算开平方新法。它们与后来编成的算书中的几种筹算开平方新法,反映了在珠算趋于流行背景下筹算开平方法的改革。其共同特点是,各项均没有退位变化,这正是筹算开平方过渡到珠算开... 除传统布算的筹算开平方法外,元末明初还出现了至少两种筹算开平方新法。它们与后来编成的算书中的几种筹算开平方新法,反映了在珠算趋于流行背景下筹算开平方法的改革。其共同特点是,各项均没有退位变化,这正是筹算开平方过渡到珠算开平方的关键一步。其中,筹算三层开平方法尤其适合改造成珠算商除开平方,这种改造的出现应不晚于16世纪上半叶,而可能更早。归除开平方法,是归除法与珠算商除开平方法的结合,大约产生于16世纪六七十年代。从算理上讲,筹算开平方发展为珠算开平方的大致脉络为:传统筹算开平方法到筹算开平方新法,到珠算商除开平方法,再到珠算归除开平方法。此外,文章针对没有说明算具的情况,还提出了能更加精确地判断珠算开方与筹算开方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时代 筹算开平方 珠算开平方 新法 过渡
下载PDF
试论元明户役当差与吏民依附奴化的回潮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治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20,共17页
元诸色户计当差,肇始于军前掳掠“生口”的强制役使,经乙未(1235)、壬子(1252)和至元七年(1270)的“抄籍”,以汉地为重心,终成定制。“工作征戍”专项役与“全户应当”户役混合的元诸色户计当差,其据籍当差、户役世袭、各有所属、主从... 元诸色户计当差,肇始于军前掳掠“生口”的强制役使,经乙未(1235)、壬子(1252)和至元七年(1270)的“抄籍”,以汉地为重心,终成定制。“工作征戍”专项役与“全户应当”户役混合的元诸色户计当差,其据籍当差、户役世袭、各有所属、主从役使等特色鲜明。该制因征服先后、行汉法不一及原有社会经济结构,在草原、汉地和江南实施有别。明不分南北“配户当差”,“既以粮赋天下之田,而必以丁定赋役之则”。“配户”役皆永充,役因籍异,各有役田,以户供丁,实沦为国家农奴。其里甲正役的实质就是“催办钱粮”背后始终隐藏着催征、经收和解运等沉重徭役,此即所谓“纳粮也是当差”。元明“户役法”所缔造的全民当差服役秩序,明显是对“唐宋变革”身丁劳役消逝大势的逆转。百姓当差与官僚当差,百姓依附奴化与官僚依附奴化,被捆绑在一起。长达300余年的户役当差秩序,充任元明吏民依附奴化回潮的最深厚、最广泛的社会土壤。元明妃嫔殉葬和明廷杖,或由此种当差秩序及奴化回潮所滋养催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 诸色户计 户役 当差 吏民依附奴化
下载PDF
“君子”意象:宋元明时期梅兰竹菊谱的盛行及其蕴含的社会审美取向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汐牟 张微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22-127,共6页
宋元明时期所编撰的谱录典籍中,植物谱录最多。而植物谱录中又以梅兰竹菊四谱数量最多、最成体系。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是基于整个社会时代的经济发展的激发,还与当时社会的文化风尚有着一定的关系。而从中国古典文献的角度来看,宋元明... 宋元明时期所编撰的谱录典籍中,植物谱录最多。而植物谱录中又以梅兰竹菊四谱数量最多、最成体系。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是基于整个社会时代的经济发展的激发,还与当时社会的文化风尚有着一定的关系。而从中国古典文献的角度来看,宋元明时期梅兰竹菊谱的编撰盛行一时,对应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这些谱录典籍的编撰恰恰映照出当时士大夫文人们对于“君子”精神的追求以及在此投射之下的社会审美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明 梅兰竹菊谱 “君子”意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