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欲"到"德"——中国人性论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郭沂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5,共6页
中国早期对人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欲"到"德",或者说从人的本能到人的本质的过程。孔子以前, "性"就是欲望、本能。当时的人性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以"德"御"性"和以"气&qu... 中国早期对人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欲"到"德",或者说从人的本能到人的本质的过程。孔子以前, "性"就是欲望、本能。当时的人性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以"德"御"性"和以"气"释"性"。老子和早期孔子开 始将"德"作为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晚年孔子则进一步以"德"为"性",从而完成了对传统人性论的根本转化。这 实为义理之性之渊源、性善说之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老子 孔子
下载PDF
明清之际三种人性论与中国伦理学的现代转向 被引量:7
2
作者 吴根友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57,共8页
明清之际有三种人性论——以李贽、顾炎武为代表的基于自然人性论基础上的“人必有私”论,以王夫之为代表的“继善成性”、“习与性成”与“性日生日成”的辩证、发展的人性论,以颜元、戴震等为代表的“气质之性一元”论。这三种人性论... 明清之际有三种人性论——以李贽、顾炎武为代表的基于自然人性论基础上的“人必有私”论,以王夫之为代表的“继善成性”、“习与性成”与“性日生日成”的辩证、发展的人性论,以颜元、戴震等为代表的“气质之性一元”论。这三种人性论为中国传统伦理学的现代转向奠定了理论基础。这种新伦理学的基本精神是:一切伦理原则必须奠基在人的感性生活基础之上,只有通过符合人性的伦理的规范与引导,人性的完满与光辉才能展示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清朝 人性论 中国 伦理学 伦理原则 现代转向 “人必有私”论 程朱理学 “气质之性” 思维方式
原文传递
从宋明人性论的演变看理学的总体走向及其张力 被引量:5
3
作者 丁为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80,共9页
双重人性是张载在对佛老与汉唐儒学双向纠偏基础上的一种创造,其具体指谓在于揭示人生中的现实与超越两面,而其问题却在于双重人性究竟如何具体地实现其统一。从洛学起,理学开始形成以大程为代表的道德实践路径与以小程为代表的格物穷... 双重人性是张载在对佛老与汉唐儒学双向纠偏基础上的一种创造,其具体指谓在于揭示人生中的现实与超越两面,而其问题却在于双重人性究竟如何具体地实现其统一。从洛学起,理学开始形成以大程为代表的道德实践路径与以小程为代表的格物穷理路径,由此而演化为朱陆之争。元明以降,心学沿道德实践的方向将二者的统一推向极致,但却存在着遗落客观世界的偏失;气学沿存在之理的方向虽然突出了知识理性与知识追求,却又面临着稀释道德理性的危险。如何确保二者的统一而又不失偏颇,既是宋明理学发展的张力,同时也是我们今天吸取西方文化以重建中国文化的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宋明理学 双重人性 张载
下载PDF
基于人性论的教育学学科体系建构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兆山 张海波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16,共5页
人性即人的社会性,人的社会性的发展始于人与社会的矛盾,教育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手段。人性论与教育学具有内在一致性,对人性的看法不只是教育的起点,它贯穿于教育的始终。社会—教育—人是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主线,人性论也应有机融合... 人性即人的社会性,人的社会性的发展始于人与社会的矛盾,教育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手段。人性论与教育学具有内在一致性,对人性的看法不只是教育的起点,它贯穿于教育的始终。社会—教育—人是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主线,人性论也应有机融合于教育学学科体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人性论 社会性 教育 教育学
原文传递
欧洲人性论史辨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车文博 张勇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9-97,共9页
人性是人所共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质和属性。它既与神性、兽性、物性等相区别,又与非人性、反人性等相对立。人性并非是一个超历史、超时空的先验的本质,或是一成不变的抽象存在物,它始终是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生成、展现和变... 人性是人所共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质和属性。它既与神性、兽性、物性等相区别,又与非人性、反人性等相对立。人性并非是一个超历史、超时空的先验的本质,或是一成不变的抽象存在物,它始终是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生成、展现和变化的。人性要素论是人性构成的理论形态,也是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心理特质。人性价值论是关于对人性内在本质善与恶、好与坏、美与丑的评价性的理论。人性不仅是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心理学、生物学和社会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人性论 人性地位论 人性要素论 人性价值论
下载PDF
21世纪的大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互动与融合 被引量:6
6
作者 黄俊杰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社会分工论与身心二元论是“唯专业教育论”的两种理论基础,都不利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了捍卫人性之尊严,并因应21世纪知识经济之新需求,21世纪的大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必须经由互动而迈向融合,这是未来海峡两岸大学教育之根本... 社会分工论与身心二元论是“唯专业教育论”的两种理论基础,都不利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了捍卫人性之尊严,并因应21世纪知识经济之新需求,21世纪的大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必须经由互动而迈向融合,这是未来海峡两岸大学教育之根本而重要的方向。经由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的提升,是促进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专业教育 通识教育 社会分工论 身心二元论 人性论
下载PDF
悖立与整合——论董仲舒对孟子、荀子之人性论的解释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国民 《衡水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2-27,共6页
董仲舒的人性论是孟子、荀子人性论之二化生出的新一,也是三;三不同于孟子的人性论,亦不同于荀子的人性论,三是悖立整合的新的人性论。董仲舒以阴阳之天道论人性,表现了其天人相应的哲学思想。其人性论的基本内容:人性有善有恶,善主恶从... 董仲舒的人性论是孟子、荀子人性论之二化生出的新一,也是三;三不同于孟子的人性论,亦不同于荀子的人性论,三是悖立整合的新的人性论。董仲舒以阴阳之天道论人性,表现了其天人相应的哲学思想。其人性论的基本内容:人性有善有恶,善主恶从,即性未全善;性善是质,质朴而未觉醒,具有为善的可能性,而没有表现为现实性,即性未善。人性之善主恶从,故人性基本上是值得信赖的,"天地之性人为贵",仁义礼智信在人性上获得了根据。人性中有恶,且性善是质,充分肯定了后天之道德教化与礼义制约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人性论 性善 性恶 善质
下载PDF
墨家生命伦理论略 被引量:7
8
作者 杨建兵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0-105,共6页
墨家对于人性的基本观点是"人性欲利,无称善恶"。肯认"人性欲利"的现实性和客观性使墨家自然地走向功利论伦理立场。《墨经》中有关"生"与"知"的论述是对墨家人命观的精炼概括;墨家重"生&... 墨家对于人性的基本观点是"人性欲利,无称善恶"。肯认"人性欲利"的现实性和客观性使墨家自然地走向功利论伦理立场。《墨经》中有关"生"与"知"的论述是对墨家人命观的精炼概括;墨家重"生"而不惧"死"的生死观是其功利论道德理性在生命领域的必然体现。在生态观上,墨家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其重点强调的是代际伦理,主张"生死两利",追求代际利益的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利论 人性观 人命观 生死观 人类中心主义
原文传递
董仲舒以“独尊儒术”为特征的道德教化思想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黄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5-29,共5页
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在道德教化方面 ,以“独尊儒术”为基本指导原则 ,在对人“性”作深入研讨的基础上 ,提出“性待教而善”的重要观点 ,主张“任德教而不任刑” ,强调设“教化堤防” ,用儒家的“三纲五常”... 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在道德教化方面 ,以“独尊儒术”为基本指导原则 ,在对人“性”作深入研讨的基础上 ,提出“性待教而善”的重要观点 ,主张“任德教而不任刑” ,强调设“教化堤防” ,用儒家的“三纲五常”之说教化百姓。与此相一致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显德以示民”等道德教育方法。从总体上看 ,董仲舒的道德学说既有值得继承的合理因素 ,亦有需要剔除的封建杂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独尊儒术 道德教化 人性论 三纲五常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玉珏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6-9,共4页
要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准确的把握教育对象,即是对人要有科学客观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人的科学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认为:人的本质的两条主体性规定尺度是生产实践和社... 要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准确的把握教育对象,即是对人要有科学客观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人的科学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认为:人的本质的两条主体性规定尺度是生产实践和社会关系的总和。通过分析认为:从认识人的具体操作层面来看,社会关系的总和应该作为认识和分析人的首要尺度。以此为据,在把握现代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主要特点基础上,进而分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理论 社会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教化的理论基础与组织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书光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27,共7页
儒家教化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教化思想。探讨这一主流教化思想的复杂人性依据,剖析其独特的伦理政治诉求,感悟其严密的组织运行系统,对于当代道德教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无启发。
关键词 儒家教化 人性论 伦理政治 组织运行系统
下载PDF
我们的“文学研究”将被引向何处? 被引量:7
12
作者 牛学智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0-45,共6页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在"文化研究"这个方法普遍流行以来,经历了巨大的转向。"文学性"在跨学科研究中实际上处在完全被消解的境地,这在近年来的国家社科课题立项中表现得更加醒目。数据显示,"文学性"已在当...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在"文化研究"这个方法普遍流行以来,经历了巨大的转向。"文学性"在跨学科研究中实际上处在完全被消解的境地,这在近年来的国家社科课题立项中表现得更加醒目。数据显示,"文学性"已在当代文学研究中面临危机,这直接导致研究者对文学人性论的漠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文学性 人性论
下载PDF
思想道德修养的人性论基础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海鸥 《大学教育科学》 2006年第5期95-99,共5页
人性论是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在古今中外思想史上,有什么样的人性论,也就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修养理论。了解古今中外思想家们的人性论及其思想道德修养理论,不仅可以加深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认识,而且也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 人性论是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在古今中外思想史上,有什么样的人性论,也就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修养理论。了解古今中外思想家们的人性论及其思想道德修养理论,不仅可以加深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认识,而且也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及该门课程的建设找到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 修养 人性论 人的本质
下载PDF
中西人性论与人性管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唐宇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34-38,共5页
人性与管理关系密切。中国传统主导人性论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和道德属性 ,主张在管理中应塑造人性 ,其人性管理为“塑造论” ,注重德治 ;西方主导人性论偏重于人的认知属性和自然属性 ,主张在管理中要适应人性 ,其人性管理为“适应论” ,... 人性与管理关系密切。中国传统主导人性论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和道德属性 ,主张在管理中应塑造人性 ,其人性管理为“塑造论” ,注重德治 ;西方主导人性论偏重于人的认知属性和自然属性 ,主张在管理中要适应人性 ,其人性管理为“适应论” ,注重法治 ,两者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完整的科学的人性管理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人性论基础之上的 ,是德治与法治、“适应论”与“塑造论”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人性管理 比较研究 中国 西方国家 德治 认知属性 法治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先秦儒、墨、道、法教育哲学三题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学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4-89,共6页
儒、墨、道、法的思想是 集哲学与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思想以坚固的哲学理论为其根基,哲学理论通过教育思想表达 其浓厚的实践意愿,哲学与教育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哲学与教育是儒、墨、道、法思 想统一体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儒、墨、道、法的思想是 集哲学与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思想以坚固的哲学理论为其根基,哲学理论通过教育思想表达 其浓厚的实践意愿,哲学与教育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哲学与教育是儒、墨、道、法思 想统一体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很合理地把握儒、墨、道、法的教 育思想各自的丰富性、完整性与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本体论 人性论 认识论 先秦时期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教育思想
下载PDF
亲属法伦理本质的人性之维——由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6
16
作者 曹贤信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6-134,共9页
《婚姻法解释(三)》出台至今,备受争议,而对亲属法的定性及其深层阐释则是解决此问题的前提。亲属法的正当性问题体现为其定性问题。无论从"形式"与"实质"这一范畴还是从亲属法的正当性这一角度来进行思考和认定其... 《婚姻法解释(三)》出台至今,备受争议,而对亲属法的定性及其深层阐释则是解决此问题的前提。亲属法的正当性问题体现为其定性问题。无论从"形式"与"实质"这一范畴还是从亲属法的正当性这一角度来进行思考和认定其定性问题,伦理本质都是对亲属法性质的当然回答。从历时性角度研究亲属法伦理本质的关键在于厘清人性是亲属法与其伦理的共同的、原初的出发点和对象。人性涵盖"人的动物性"和"人的特性"两重性,统摄人的生理需要和精神需要两层次,这些构造因素经由道德评价机制转化为婚姻家庭伦理,再同构化为亲属法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属法 婚姻家庭 伦理性 人性论 同构化
下载PDF
情性本位: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国儒学特质的理解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育良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8,共8页
情性本位,是中国文化的特质。而这种特质,又影响了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哲学———儒学———之性情形而上学的形成。这种文化逐渐流转为一种同崇尚精神、理性的印度文化、希罗文化不同的情性本位的文化。但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后现代对理性... 情性本位,是中国文化的特质。而这种特质,又影响了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哲学———儒学———之性情形而上学的形成。这种文化逐渐流转为一种同崇尚精神、理性的印度文化、希罗文化不同的情性本位的文化。但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后现代对理性的反思,似乎也并不意味着东方的情性文化和儒家的性情形而上学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性文化 理性文化 神性文化 轴心时代 性情形而上学 性情论
下载PDF
关于先秦儒学“人性论”的一些讨论——以孟子和荀子为核心的展开 被引量:6
18
作者 林安梧 《齐鲁学刊》 CSSCI 2022年第1期5-29,共25页
儒家认为人性既有"自然气性"也有"道德觉性"。中国人文精神的生长是一个从"帝之令"到"天之命"进而"道之德"的历程。"传经之儒"和"传心之儒"是儒学的两个脉络系... 儒家认为人性既有"自然气性"也有"道德觉性"。中国人文精神的生长是一个从"帝之令"到"天之命"进而"道之德"的历程。"传经之儒"和"传心之儒"是儒学的两个脉络系统,人性论与"天地亲君师"关联。孟子的性善论是就"大体"和"天爵"而言的,性善是"存在的呈现",荀子的性恶论强调从"自然气性"到"社会习性"的转化;孟子由"尽心知性"而"知天",荀子则强调"天生人成"而"化性起伪";孟子正视本心,扩充善性,荀子通过礼教来治理"自然气性"。合参孟荀,儒家"内圣外王"可以充实而饱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孟子 荀子 自然气性 道德觉性 传经之儒 传心之儒
下载PDF
论先秦法家的人性理论与领导心理思想 被引量:5
19
作者 陶新华 朱永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2-218,共7页
先秦法家对人性认识的基本点是“性本恶”。其思想内容有 :人的需要是推动其行为发展的动力 ,是管理的出发点 ;在追求满足个人欲望的时候 ,人们会违背礼仪和伦常 ;人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 ,而对利益的追求是根本的驱动力和唯一目的 ;人性... 先秦法家对人性认识的基本点是“性本恶”。其思想内容有 :人的需要是推动其行为发展的动力 ,是管理的出发点 ;在追求满足个人欲望的时候 ,人们会违背礼仪和伦常 ;人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 ,而对利益的追求是根本的驱动力和唯一目的 ;人性的善或恶是可以诱导的 ,管理者如何倡导是关键。法家将法、术、势结合起来 ,三位一体 ,形成了法家独有领导心理思想 ,并认为只有善于运用法、术、势的人 ,才可能成为理想的管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理论 领导心理 先秦法家
下载PDF
先秦法家人性论及其现代批判 被引量:6
20
作者 魏治勋 汪潇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38-48,共11页
先秦法家人性论不仅是法家学说构建的基础,更能将其与先秦其余各家学说区隔开来。虽然法家代表人物众多,观点不尽相同,但其人性论贯彻始终,并体现在法家政治思想论述和由法家主导的各国变法实践中。从历史角度看,由法家人性论延伸的政... 先秦法家人性论不仅是法家学说构建的基础,更能将其与先秦其余各家学说区隔开来。虽然法家代表人物众多,观点不尽相同,但其人性论贯彻始终,并体现在法家政治思想论述和由法家主导的各国变法实践中。从历史角度看,由法家人性论延伸的政治思想及其政治实践,客观上有利于富国强兵,巩固君主权威,强化中央集权,并在事实上促进了秦的统一。但就其根本,还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与现代法治精神即权力受到有效限制是相背离的,我们要以批判性的眼光,面向现代法治国家,重新诠释法家的人性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 人性论 法治 现代批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