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明代讲章的三种类型
1
作者 陈维昭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8,共9页
明代讲章有三种类型:宫廷经筵讲读时所进呈的讲稿、官学或书院讲学时的讲义、专为科举备考而编的“决科指南书”。决科指南书由于其功利目的而导致对儒家经典的肢解甚至曲解,引起了明末清初以来学者的严厉批判。但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曲... 明代讲章有三种类型:宫廷经筵讲读时所进呈的讲稿、官学或书院讲学时的讲义、专为科举备考而编的“决科指南书”。决科指南书由于其功利目的而导致对儒家经典的肢解甚至曲解,引起了明末清初以来学者的严厉批判。但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曲解经典的决科射利之书而否定所有的讲章,即使是有着明确决科目的的高头讲章,也有严肃寻绎儒家义理者,不应一概而论。不能因为《四书大全》在编纂体例上的杂乱而否定该书的儒学价值。从《四书大全》到《四书讲录》,这类讲义存在着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的不同阐释理路。以历史的观点考察明代讲章的发展变化,才能真正认识讲章的学术价值、科举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章 理学 心学 决科
下载PDF
“接着讲”与理学的“被讲”——冯友兰、张岱年先生的宋明理学三系说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向世陵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86,共8页
作为传统哲学“造极”标志的宋明理学,在内地学者中一般被分为道学(程朱理学)、气学和心学三系。这一分系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历史传承而来的程朱、陆王两系的基础上拆分出张王(张载、王廷相、王夫之)气学一系,从而由两系变革为三系... 作为传统哲学“造极”标志的宋明理学,在内地学者中一般被分为道学(程朱理学)、气学和心学三系。这一分系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历史传承而来的程朱、陆王两系的基础上拆分出张王(张载、王廷相、王夫之)气学一系,从而由两系变革为三系。在这之中,涉及了重新认识理学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气学一系的独立价值、二程哲学的异同等问题。当然,笔者对三系说的研究是为自身提出的(理、气、性、心)四系说作铺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系说 理学 道学 气学 心学 性学
原文传递
价值规范由心生出如何成为可能——浪漫主义道德价值判断的心学解读 被引量:4
3
作者 黄琳 张再林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0-37,324-325,共8页
浪漫主义与心学同为价值由心,但一则为"我心创造",一则为"理自心出"。由浪漫主义并非自由自律的"意志"直接导向行为的后果,与明末心学亚流之流于狂荡恣肆何其相似,但特定概念的语义歧出,并不意味着思想... 浪漫主义与心学同为价值由心,但一则为"我心创造",一则为"理自心出"。由浪漫主义并非自由自律的"意志"直接导向行为的后果,与明末心学亚流之流于狂荡恣肆何其相似,但特定概念的语义歧出,并不意味着思想和智慧的原初层面也如是,而就此忘却心学思想本有的理论与工夫曲折。心学诚意工夫所以可能的超越根据在于明觉良知,以"诚"为契入点,心学与浪漫主义之异同即可了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学 浪漫主义 道德价值规范 诚意
下载PDF
从吕留良《四书讲义》看本天者与本心者之异
4
作者 杨抒漫 《嘉兴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12,69,共9页
吕留良关于本天者和本心者之异的思想体现在其对佛学、心学、功利之学三大异端的抨击中,儒学和异端间的区别表现为:心之公私诚伪、天命意识的具足和阙如。儒学本天,以至诚无息的天理为依归,醇儒之心廓然大公,知天命而常存敬畏。异端本心... 吕留良关于本天者和本心者之异的思想体现在其对佛学、心学、功利之学三大异端的抨击中,儒学和异端间的区别表现为:心之公私诚伪、天命意识的具足和阙如。儒学本天,以至诚无息的天理为依归,醇儒之心廓然大公,知天命而常存敬畏。异端本心,其心伪薄浇淳、背离天命,其使《大学》的慎独变为心的自欺,使《中庸》的位育变为心的想象,使《论语》之习学变为心的自我觉解而非居敬穷理,使《孟子》之王道变为心的权诈驰骛而非仁民爱物。由于尊崇朱子学,吕留良对本天者和本心者的研辨以光大朱子学真义为目标,强调以天理升华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留良 《四书讲义》 朱子学 佛学 心学 功利之学
下载PDF
“任道为宗”:宋濂的学术传承和理学思想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之楠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13-18,24,共7页
宋濂作为明初最重要的理学家和文学家之一,理学传承可上溯到朱熹和吕祖谦,文学传承可上溯到方凤。宋濂在理学上没有固守一家之说,而是综览百家之说,丰富自己的理学思想。对于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宋濂不偏向于一家,而是调和二家之说,... 宋濂作为明初最重要的理学家和文学家之一,理学传承可上溯到朱熹和吕祖谦,文学传承可上溯到方凤。宋濂在理学上没有固守一家之说,而是综览百家之说,丰富自己的理学思想。对于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宋濂不偏向于一家,而是调和二家之说,提出自己的明心、识心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濂 朱熹 陆九渊 合会朱陆
下载PDF
诠释学距离与理解之蔽的形成——陆九渊心学诠释学思想辨析之二 被引量:3
6
作者 彭启福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89,283,共9页
南宋著名哲学家陆九渊的心学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诠释学思想,这不仅体现在学术界所关注的"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等命题中,而且更直接地体现在他对理解之蔽的形成与诠释学距离之间的密切关系所做的分析之中。他通过... 南宋著名哲学家陆九渊的心学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诠释学思想,这不仅体现在学术界所关注的"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等命题中,而且更直接地体现在他对理解之蔽的形成与诠释学距离之间的密切关系所做的分析之中。他通过对"念虑与表达"、"文本与事理"以及"读者与作者"等诸种诠释学距离的细致分析,深刻地剖析了理解之蔽的形成机制,为我们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正确处理读者主观性与作者主观性之间的张力,以达成对文本作者原初意图的准确把握,提供了重要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距离 心学 理解 陆九渊
下载PDF
为“心学”正名:《驳吕留良四书讲义》卮言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胜军 《嘉兴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5-13,共9页
朱轼等所纂《驳吕留良四书讲义》一书尽管有其强烈的政治意图,持论未尽公允,但其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在王学被大批判以及宋明心性之学衰微的情形之下,清初官方对"心学"传统的坚守以及"心学"与道统建构之间密不可分的关... 朱轼等所纂《驳吕留良四书讲义》一书尽管有其强烈的政治意图,持论未尽公允,但其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在王学被大批判以及宋明心性之学衰微的情形之下,清初官方对"心学"传统的坚守以及"心学"与道统建构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说明"吕留良案"在文字狱层面之外还有其更值得探求的"心学"意义。在传统语境中,"心学"不与陆王之学对等,而是包含陆王之学在内的整个宋明理学的指称,并且可以上溯为尧舜禹相授受的道统,是华夏先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信仰的最高哲学概括。考察这一广义"心学",对于认识中国文化的特质、启示当前的文化复兴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学 四书讲义 吕留良 朱轼 道统
下载PDF
程朱理学“仁体孝用论”的批评与重构 被引量:2
8
作者 蔡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8-113,共6页
仁孝关系问题在宋代被提出后,一直争论不休。程朱理学构建"仁体孝用论",将仁与天地之心、生生之仁相结合,确立仁为第一原理;同时,认为孝悌是仁体发用的情感,是行仁的第一件事。心学与清儒对"仁体孝用论"均有独到批... 仁孝关系问题在宋代被提出后,一直争论不休。程朱理学构建"仁体孝用论",将仁与天地之心、生生之仁相结合,确立仁为第一原理;同时,认为孝悌是仁体发用的情感,是行仁的第一件事。心学与清儒对"仁体孝用论"均有独到批评,是纠正程朱理学的弊端与重构仁孝关系的重要思想资源。心学指出孝悌是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并提出仁孝一体化,将孝悌提高至本心本性的地位。清儒从思想史上梳理宋代之前均主张孝悌是仁之本;从训诂学上论证本末不是始终,并放弃体用论而对仁进行去形而上学化;从孟子学中另寻判断标准,主张仁孝是名实关系。基于程朱理学"仁体孝用论"的框架,结合心学与清儒的有效批评,有必要重构孝悌的心、性、情架构,展现孝悌的特殊性与工夫、教化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悌 程朱理学 心学 清儒
下载PDF
对徐渭和黄道周书法创新的重新阐释 被引量:2
9
作者 周睿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3-88,共6页
在质疑和辨析以往书法史流行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分析徐渭和黄道周的人生经历、思想资源和作品特色,透视其在中晚明书法变革过程中的过渡性和所达到的时代高度,指出是心学而非李贽思想对他们的创新起了核心作用。由此,为当下的书法研... 在质疑和辨析以往书法史流行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分析徐渭和黄道周的人生经历、思想资源和作品特色,透视其在中晚明书法变革过程中的过渡性和所达到的时代高度,指出是心学而非李贽思想对他们的创新起了核心作用。由此,为当下的书法研究和创作提供一种历史的人文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渭 黄道周 书法 创新 心学 道德人格 气势 道-艺关系
下载PDF
冯从吾与邹元标学术交往略论——兼谈关学与心学之互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美凤 《唐都学刊》 2012年第6期18-22,共5页
冯从吾与邹元标在讲学实践中,共建首善书院,共主讲席,以忠孝大义相劝勉,以挽救正道人心为使命;在政治上,二人志同道合,持正不阿,犯颜直谏,并为世重;在学术上相与切劘,共修学业,学术同一,为名世真儒。冯从吾与邹元标的学术交往,是关学与... 冯从吾与邹元标在讲学实践中,共建首善书院,共主讲席,以忠孝大义相劝勉,以挽救正道人心为使命;在政治上,二人志同道合,持正不阿,犯颜直谏,并为世重;在学术上相与切劘,共修学业,学术同一,为名世真儒。冯从吾与邹元标的学术交往,是关学与心学学派之间互动关系的典型范例,表现了关学与东林学派学人坚持正义与真理的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从吾 邹元标 学术互动 关学 心学
下载PDF
从“有善有恶是意之动”到“为善去恶是格物”——阳明心学的“诚意”说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小明 《贵州文史丛刊》 2020年第4期21-31,共11页
对于良知自知而不自致的问题的解答,既关系到儒学的本体与功夫为一体的修证体系,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儒学对于恶的思考,暗含着儒学乐感文化和道德精神背后的忧患意识。纵观阳明心学,其主要着眼于“意”的视角具体阐释了良知的遮蔽或... 对于良知自知而不自致的问题的解答,既关系到儒学的本体与功夫为一体的修证体系,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儒学对于恶的思考,暗含着儒学乐感文化和道德精神背后的忧患意识。纵观阳明心学,其主要着眼于“意”的视角具体阐释了良知的遮蔽或迷失,从“意”与“心”“良知”“物”“情”之间的相互联系中,指出了应物起念的“意”所引发的私欲,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良知的遮蔽。据此,王阳明指出了“恶”在心学中的非本体的性质,并通过格致诚正等道德践履过程,将身心修养的重心放在了道德主体的自我努力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 诚意
下载PDF
明代心学与“本色”论的新发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荣刚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0-147,200,共9页
"本色"是明代文论最受关注的重要概念之一,这不光因其使用广泛,更为重要的是它的意涵因唐顺之的使用,出现了与以往显著不同的新特点,从而对此后明代文论乃至文学创作思潮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因此一直以来成为学界研... "本色"是明代文论最受关注的重要概念之一,这不光因其使用广泛,更为重要的是它的意涵因唐顺之的使用,出现了与以往显著不同的新特点,从而对此后明代文论乃至文学创作思潮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因此一直以来成为学界研讨的焦点问题。对于明代"本色"论的这种新发展,由于以往仅从内涵着手探考其思想来源,以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而忽略了对"本色"一词在明代语义演进的直接考察。事实上,"本色"新义的生发首先源于心学家的吸纳与改造,然后经过文论家的挪借与发挥,才形成明代这种独特的"本色"理论。梳理这一初始环节对认识"本色"论在明代的发展演变,以及心学如何影响明代文论乃至文学创作思潮的具体过程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唐顺之 心学 本色 思想来源
下载PDF
王慎中与明代心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文荣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7-31,共5页
明代著名文学家、唐宋派首领王慎中能首先提出唐宋派的文学理论,这与他接受了王阳明心学有关;他的创作实践没有使他成为唐宋派的主力,也与他接受了心学有关。在阳明心学思想影响下,他有得有失。
关键词 王慎中 唐宋派 王阳明 心学思潮
下载PDF
明人周汝登《类选唐诗助道微机》的唐诗观与诗歌阐释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曲景毅 李佳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19年第1期277-292,共16页
《类选唐诗助道微机》为明人周汝登编选的一部唐诗选集。全书凡六卷,每卷各分二门,收诗凡568首。全书以《唐诗品汇》为底本,适当参考了其他版本,其中或有出自周汝登据己意擅改者。作为一个心学家,周汝登对唐诗尤为关注,值得玩味,《类选... 《类选唐诗助道微机》为明人周汝登编选的一部唐诗选集。全书凡六卷,每卷各分二门,收诗凡568首。全书以《唐诗品汇》为底本,适当参考了其他版本,其中或有出自周汝登据己意擅改者。作为一个心学家,周汝登对唐诗尤为关注,值得玩味,《类选唐诗助道微机》以"无善无恶"为宗旨,取其盛者,以资进道,分门亦与此种思想体系相契合,体现出浓厚的心学色彩。同时周汝登评诗以"六经注我"为依归,以直赞、触发、假借、微妙为解诗,建构了一个心学家的诗学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选唐诗助道微机》 周汝登 心学 诗歌阐释
原文传递
永嘉学视野中的理体学与心体学——项乔的理气心性论
15
作者 张立文 董凯凯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2,共8页
项乔体会"四书五经"之言,就是体悟圣贤的心学,进而融通义理。他认为,阳明发朱熹之所未发,"致良知"是其独创之见。良知作为天理而主于虚,虚能容物,推致良知于事物。虚实一源,显微无间。项乔的"致良知"&qu... 项乔体会"四书五经"之言,就是体悟圣贤的心学,进而融通义理。他认为,阳明发朱熹之所未发,"致良知"是其独创之见。良知作为天理而主于虚,虚能容物,推致良知于事物。虚实一源,显微无间。项乔的"致良知""求放心"之学,是在圆融孟子、《中庸》和阳明心体学,并融通朱熹的观点而阐发自己的独创见解,进而探索理气和道器的关系。项乔融突和合程朱理体学与陆王心体学旨在归本圣贤经典的理想人格,高扬随事在物即行的德性,终成心体学的事功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乔 朱熹 王守仁 理体学 心体学 事功之学
下载PDF
心学、理学、关学的交会:冯从吾文学观的融摄维度
16
作者 常威 《唐都学刊》 2020年第3期52-59,共8页
融汇心学、理学、关学的冯从吾不乏圆融又颇具启发意义的文学理论建构。他的理学、文学并不相碍,但以理为本的文学倾向明显烙刻了程朱理学的印记,将主静但又标举动亦是静的主张融渗于文章写作法门,固然是受到理学、心学、关学互渗的结果... 融汇心学、理学、关学的冯从吾不乏圆融又颇具启发意义的文学理论建构。他的理学、文学并不相碍,但以理为本的文学倾向明显烙刻了程朱理学的印记,将主静但又标举动亦是静的主张融渗于文章写作法门,固然是受到理学、心学、关学互渗的结果,但又体现出一己独有的特色,其文须自得妙悟的思想则与阳明学派的文学主张多有契合,而由注重躬行实践带来的对文人之行的重视则更多的是其实学思想氤氲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学 理学 心学 冯从吾 文学观 维度
下载PDF
张九成与南宋浙学
17
作者 刘玉敏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7-143,161,共7页
形成于南宋的浙学以其心学、史学、事功学思想著称于世。对浙学的内涵和思想渊源学术界尚莫衷一是。事实上,心学体系在两宋之际的张九成那里就已经形成。张九成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浙江,曾两度在浙东做官,谪居期间其著作就广为流传。其... 形成于南宋的浙学以其心学、史学、事功学思想著称于世。对浙学的内涵和思想渊源学术界尚莫衷一是。事实上,心学体系在两宋之际的张九成那里就已经形成。张九成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浙江,曾两度在浙东做官,谪居期间其著作就广为流传。其"道器不离"、"惟实是用"的观点深深影响着永嘉学派,其日用即道、以觉言仁的思想也影响了甬上心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张九成不仅是心学的创始人,而且是南宋浙学的创始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九成 心学 南宋浙学
下载PDF
论“甬上四先生”的存养工夫
18
作者 范立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2,共12页
"甬上四先生"除杨简外,都表现出"尊德性"与"道问学"的融汇主张。舒璘的存养工夫表现出"平实"的色彩,他不太注重通过自身的冥神苦想达到对"本心"的领悟和融通,而是更多地依靠自身的... "甬上四先生"除杨简外,都表现出"尊德性"与"道问学"的融汇主张。舒璘的存养工夫表现出"平实"的色彩,他不太注重通过自身的冥神苦想达到对"本心"的领悟和融通,而是更多地依靠自身的渐次努力淬炼道德品质。舒璘很少讲象山倡导的"易简功夫",倒是有一些去欲存理的渐进工夫。沈焕的精神气质与思想风貌与舒璘比较接近,在尊崇德性自觉,发明本心之善的前提下,还是着眼于躬行实践的踏实工夫。杨简讲"绝四"工夫,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他将重点放置在"毋意"上,让本心保持一种无思无为、寂然不动的"明鉴"的状态。通过"毋意"的修养工夫便可维护本心之善,使"心"恢复到寂然不动和无尘无垢的本来状态。袁燮认识到"先立乎其大"是引领人们从事存养工夫的先决条件,"心"与事物相接时要做到"以道理观之",道理准则的运行依赖本心的知觉功能,强调本心是人的先天固有的,也承认后天环境对人的铸造,在修养论上呈现出调和的色彩,注重精思与兢业的并进工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上四先生”(舒璘 沈焕 杨简 袁燮) 宋明理学 存养工夫 心学
下载PDF
论明代史学家王世贞对管仲的评价
19
作者 张艳丽 《管子学刊》 CSSCI 2010年第4期26-30,共5页
明代著名史学家王世贞对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管仲,曾给予全面且较高的评价。王世贞关注管仲,与当时朱明王朝取代蒙元政权关系密切,还与王世贞曾在青州任职有关。王世贞的治史思想,还不可避免地受到明中后期阳明心学的影响。通过分析王... 明代著名史学家王世贞对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管仲,曾给予全面且较高的评价。王世贞关注管仲,与当时朱明王朝取代蒙元政权关系密切,还与王世贞曾在青州任职有关。王世贞的治史思想,还不可避免地受到明中后期阳明心学的影响。通过分析王世贞对管仲的评价,可以明晰王世贞的治史特点,并为分析明代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变迁提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管仲 评述 心学
下载PDF
论南大吉的心学思想
20
作者 郭秋桂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50-54,共5页
南大吉是王阳明的高门弟子,年少就立志于求圣贤之道,对心学思想有着深刻的体认和感悟。他认为圣贤之道在于良知本体,提出了"心之良知本一"的命题,同时主张在"体之用"上下工夫,尽力做到"以慎独改过为致知工夫&q... 南大吉是王阳明的高门弟子,年少就立志于求圣贤之道,对心学思想有着深刻的体认和感悟。他认为圣贤之道在于良知本体,提出了"心之良知本一"的命题,同时主张在"体之用"上下工夫,尽力做到"以慎独改过为致知工夫";好善忘势、反身内省;"中心悦而诚服之";躬行实践、心学治政。他将关学与王阳明心学思想融汇贯通,为关中思想文化的发展走向奠定了基础,标志着"关学心学化"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吉 王阳明 心学 本体 工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