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6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古汉语副词语义指向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高育花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1-45,共5页
本文以中古汉语副词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中古汉语中范围副词、时间副词、程度副词、语气副词、情状方式副词、指代性副词等六类副词在语义指向上的特点。通过分析发现:中古汉语副词语义指向比较复杂,有的是前指单项副词,有的是... 本文以中古汉语副词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中古汉语中范围副词、时间副词、程度副词、语气副词、情状方式副词、指代性副词等六类副词在语义指向上的特点。通过分析发现:中古汉语副词语义指向比较复杂,有的是前指单项副词,有的是后指单项副词,有的是双指多项副词,有的是多联副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副词 中古汉语 语义指向 词语 前指 范围副词 语气副词 词作 发现
下载PDF
再谈中古汉语处置式 被引量:31
2
作者 曹广顺 龙国富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0-332,共13页
中古汉语是处置式产生的初期,此期处置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字处置式,另一类是"取"字处置式(包括"持"、"将"、"捉"、"把"等)。两类处置式的产生过程,前者是从连动式... 中古汉语是处置式产生的初期,此期处置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字处置式,另一类是"取"字处置式(包括"持"、"将"、"捉"、"把"等)。两类处置式的产生过程,前者是从连动式到工具式,工具式再发展为广义处置式,最后出现类似狭义处置式的用法;后者从 O_1与 O_2不同指的"V_1O_1V_2O_2"连动式发展出广义处置式,从 O_1与 O_2同指的"V_1O_1V_2O_2"连动式发展为狭义处置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处置式 类型 双宾语连动式 “以”字句 受事介词 句法
原文传递
中古汉语语法研究概述 被引量:7
3
作者 董志翘 王东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48-162,共15页
中古汉语语法研究 ,起始于 2 0世纪初 ,发展至今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 80年代以来 ,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几乎涉及了句法与词法的各个方面。研究材料日益丰富 ,学者们已不再局限于传世中土文献 ,而是将视线转向出土文献、汉译佛典... 中古汉语语法研究 ,起始于 2 0世纪初 ,发展至今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 80年代以来 ,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几乎涉及了句法与词法的各个方面。研究材料日益丰富 ,学者们已不再局限于传世中土文献 ,而是将视线转向出土文献、汉译佛典、甚至同一语系的亲属语言。研究方法不断更新 ,在传统语言学注重实证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进一步借鉴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本文对这一时期的研究论著及动态择要作一概述 ,目的是对中古汉语语法研究作简要的回顾 ,总结成绩 ,发现不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语法 综述 存在句 双宾语结构 句法 被动句 判断句 疑问句 动补结构 词法 语法研究
下载PDF
中古二等韵介音和《切韵》元音数量 被引量:20
4
作者 黄笑山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8,共9页
学者们构拟的上古音里,二等韵的声母常常是个带-l-或-r-的复辅音,或者韵母带有某种介音。然而在中古音的构拟中,二等韵一般都没有介音。有相当多的证据证明,上古这类复辅音里面的流音成分到中古时并没有简单地消失,它作为二... 学者们构拟的上古音里,二等韵的声母常常是个带-l-或-r-的复辅音,或者韵母带有某种介音。然而在中古音的构拟中,二等韵一般都没有介音。有相当多的证据证明,上古这类复辅音里面的流音成分到中古时并没有简单地消失,它作为二等韵介音保留到中古时期。如果二等韵存在着某种介音,那么,中古汉语的元音或许是一个七元音的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语音史 二等韵 介音 元音数量
下载PDF
试论中古语法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8
5
作者 柳士镇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0-88,共9页
从东汉至隋是汉语史上的中古时期 ,近年来中古汉语的研究开始受到重视。中古语法在继承上古语法的同时 ,词法与句法中均有较为显著的淘汰与新生。这些变化构成了中古语法的重要内容 ,并为近代汉语语法的进一步演变奠定了基础 ,唐宋时期... 从东汉至隋是汉语史上的中古时期 ,近年来中古汉语的研究开始受到重视。中古语法在继承上古语法的同时 ,词法与句法中均有较为显著的淘汰与新生。这些变化构成了中古语法的重要内容 ,并为近代汉语语法的进一步演变奠定了基础 ,唐宋时期许多流行的语法现象均萌芽发展于中古。中古语法体现了新旧语法形式的交替 ,起着前承上古后启近代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代词 副词 判断句 疑问句 述补式 被动句 中古语法 历史地位 汉语 语法史 词法 句法
原文传递
试论《齐民要术》的语料价值 被引量:16
6
作者 汪维辉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4-91,共8页
作为一部"晓示家童"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的语言相当接近当时的口语,是研究南北朝汉语不可多得 的重要资料。此书使用了一批新兴的常用词,这决定了全书语言的基本面貌;还有大量的新词和新义,既可补现有辞书之 不足,也反映... 作为一部"晓示家童"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的语言相当接近当时的口语,是研究南北朝汉语不可多得 的重要资料。此书使用了一批新兴的常用词,这决定了全书语言的基本面貌;还有大量的新词和新义,既可补现有辞书之 不足,也反映出此期汉语词汇的真实面貌。这些都可说明此书在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中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价值 中古汉语 新义 新词 常用词 汉语词汇 辞书 著作 南北朝 资料
下载PDF
中古汉语词义求证法论略 被引量:6
7
作者 方一新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41,共9页
An inquiry into the methodology of interpreting lexical meaning should be one of the contents of the research on Middle Chinese vocabulary. To demonstrate the lexical meaning of Middle Chinese, differentiating Chinese... An inquiry into the methodology of interpreting lexical meaning should be one of the contents of the research on Middle Chinese vocabulary. To demonstrate the lexical meaning of Middle Chinese, differentiating Chinese characters and identifying words should be done before interpreting the lexical meaning. Differentiating Chinese characters refers to differentiating true Chinese characters from false ones. Particular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differentiate nonstandard popular forms of handwritten Chinese characters in explaining the lexical meaning of vocabulary available during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420-589).Identifying words refers to identifying them by segmenting Chinese words on the basis of determining the research object. Interpreting the lexical meaning includes such steps as consulting, collecting citations, deducing and explaining, examining citations, contrasting, tracing the origin, and verifying. Usually, several methods are used in doing specific interpre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词汇 方法
下载PDF
中古汉语的“儿”后缀 被引量:11
8
作者 竺家宁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6-354,共9页
王力《汉语史稿》论及"语法的发展"认为词尾"儿"是从唐代才开始产生的。本文依据佛经语料,发现"儿"后缀早在东汉就已经出现,六朝时代某些带后缀"儿"的派生词已经十分通行,普遍使用于口语当中... 王力《汉语史稿》论及"语法的发展"认为词尾"儿"是从唐代才开始产生的。本文依据佛经语料,发现"儿"后缀早在东汉就已经出现,六朝时代某些带后缀"儿"的派生词已经十分通行,普遍使用于口语当中。其产生的时代应比过去的看法提前许多。在本文中,我们透过较细的断代分析,观察"儿"词尾在历时中的演化状况。就其语法功能而言,曾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儿"词尾的发展历史很长,但是每个时代的语义功能都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儿” 后缀 语法 词尾 派生词 语义功能 构词法
原文传递
汉语中古音 被引量:12
9
作者 潘悟云 张洪明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共7页
文章指出《切韵》代表七世纪前后洛阳、南京的书音系统,介绍了《切韵》的音系结构,讨论了它与上古音、近古音的关系,以及它在语音史研究中的作用。
关键词 中古音 切韵 性质 音系 语音史作用
原文传递
近十年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2
10
作者 方一新 郭晓妮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34,共10页
中古汉语是20世纪后期新崛起的研究领域,按成果的类型对近十年的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作一个基本的回顾,总结过去的研究特点,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中古汉语 词汇研究 发展方向
原文传递
试论中古汉语疑问代词宾语的句法位置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开骅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72-178,共7页
疑问代词宾语由前置发展到后置是汉语语法史上的一件大事,本文通过对中古时期十种文献中疑问代词宾语的统计、描写与分析,认为中古时期是疑问代词宾语由前置发展到后置的重要阶段,但后置并未最后完成,而是呈现前置与后置共存并用的格局。
关键词 中古汉语 疑问代词 宾语前置 宾语后置
下载PDF
说“困(睏)” 被引量:9
12
作者 汪维辉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1,共10页
方言表示"睡"义,主要有"睡"和"睏"两系。本文依据文献考察"困(睏)"的历史。唐代"睡"兴起,约莫从晚唐五代起,"困"在南方开始向"睡"义转化,此后逐渐形成南北对立... 方言表示"睡"义,主要有"睡"和"睏"两系。本文依据文献考察"困(睏)"的历史。唐代"睡"兴起,约莫从晚唐五代起,"困"在南方开始向"睡"义转化,此后逐渐形成南北对立。"困(睏)"在明代后期的吴语文献中用法已经跟现代吴语无别。现代方言中"睡"和"困(睏)"的分布格局大概形成于宋代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觉”义动词 困(睏) 考源 近代汉语 汉语词汇史 汉语方言
原文传递
“R为A所见V”被动句式的厘定——兼谈李密《陈情表》之“所见明知”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庆之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89,96,共21页
"R为A所见V"句是中古汉语,尤其是中古佛教汉语使用过的一种特殊的被动句式。已往的研究在该种句式的认定上存在一些分歧。本文在系统用例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韵律构词和韵律句法理论,对这种句式的句法语义结构和韵律结构做了尽... "R为A所见V"句是中古汉语,尤其是中古佛教汉语使用过的一种特殊的被动句式。已往的研究在该种句式的认定上存在一些分歧。本文在系统用例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韵律构词和韵律句法理论,对这种句式的句法语义结构和韵律结构做了尽可能细致的分析,抽象出3条构造规则,并据此排除了疑似用例,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为A所见V”式被动句 中古汉语 佛教汉语 韵律 句法语义 《陈情表》
原文传递
中古诗文用韵考研究方法的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雪莱 黄笑山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1-76,共6页
利用古代诗文用韵来研究古代韵类的情况是音韵学文献考古研究方法之一。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于安澜、王力、罗常培系统地利用诗文用韵材料研究中古语音以来,诗文用韵考已经取得大量成果,这些成果在选取材料、记录韵字和归纳韵部、探讨韵以... 利用古代诗文用韵来研究古代韵类的情况是音韵学文献考古研究方法之一。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于安澜、王力、罗常培系统地利用诗文用韵材料研究中古语音以来,诗文用韵考已经取得大量成果,这些成果在选取材料、记录韵字和归纳韵部、探讨韵以外的规律、所运用的统计方法等方面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近年来,在数据库和用韵考分析软件开发方面的工作也已经取得进展,并展示了大有作为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史 中古 研究方法 用韵考
下载PDF
中古汉语里否定词前的“了”字 被引量:5
15
作者 康振栋 魏达纯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8-352,共5页
中古汉语里,否定词前的"了",功能并不完全相同,其间经历了一个副词进一步虚化的过程。此种"了"字的功能有两种,其主要功能是加强否定语气。"了"在此期多与否定词连用,就是由这种特定的功能决定的。
关键词 “了” 否定词 中古汉语 否定语气 虚词
原文传递
中古汉语并列连词“并”的发展演变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朝红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0,共4页
汉译佛经文献和中土文献可以证明并列连词"并"产生于东汉,并且在整个中古汉语时期不断地发展着。近代汉语时期并列连词"并"的用法在中古汉语时期能找到源头。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并列连词 语法化
下载PDF
中古汉语语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云路 楚艳芳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58,共8页
中古汉语语法研究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才开始蓬勃兴起的研究领域,同以往零星研究相比,在研究对象、内容、形式、理论和方法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拓展,出现了可喜的成果。中古汉语语法研究一方面继承了我国传统语言学的深厚底蕴,另一方面在借... 中古汉语语法研究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才开始蓬勃兴起的研究领域,同以往零星研究相比,在研究对象、内容、形式、理论和方法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拓展,出现了可喜的成果。中古汉语语法研究一方面继承了我国传统语言学的深厚底蕴,另一方面在借鉴与融合现代语言学理论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然中古汉语语法研究起步较晚,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语法 拓展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抱朴子内篇》复音连词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琳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3-7,共5页
《抱朴子内篇》的复音连词共计41个,按其意义可分为承接、递进、选择、假设、因果、转折、让步等8类连词;按其构词方式,可分为并列式构词、词组凝固式构词、附加式构词、连词加语气词构成式等4类。
关键词 《抱朴子内篇》 中古汉语 复音连词
下载PDF
“儿郎伟”和“悉昙颂”的和声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笑山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3-5,共3页
在敦煌卷子中有一些属于上梁文、驱傩文、障车文的歌辞 ,题为《二郎伟》。有人认为“儿郎伟”三字是没有意义的衬词 ,是跟《悉昙颂》中“现练现”等一样的和声。笔者认为“儿郎伟”和《悉昙颂》中的和声在语音结构及用法上完全不同 。
关键词 敦煌 中古汉族 音韵学 和声 二郎伟 悉昙颂 语音结构
下载PDF
《大唐西域记》中死亡类词汇所见唐代人之“生死观”
20
作者 王长华 王李洁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大唐西域记》是中古时期史料价值较高的地理史籍,记载了玄奘西游诸国的传闻见识,涉及疆域、山川、风土、宗教等多方面内容,是语言接触研究的重要历史文献。本文以《大唐西域记》中死亡类词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词义进行初步分类,在训... 《大唐西域记》是中古时期史料价值较高的地理史籍,记载了玄奘西游诸国的传闻见识,涉及疆域、山川、风土、宗教等多方面内容,是语言接触研究的重要历史文献。本文以《大唐西域记》中死亡类词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词义进行初步分类,在训释字义、历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目标语料中死亡类词汇的基本面貌和后世的词义演变情况,从而研究佛教观念影响下的唐代人之“生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大唐西域记》 死亡类词 生死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