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魏六朝“行马”建筑政治功能考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庞骏 《阅江学刊》 2010年第3期95-100,共6页
行马是建筑物周围或门前的一种空间屏障设施,它本是战国时期的军事防御设施,至汉魏六朝逐渐演变成都城诸门、宫城诸门、公卿府邸等建筑物门外的空间屏障物,其功能也转化成分隔建筑物内外空间及政治权限的实物标志。例如宫城内外的监察... 行马是建筑物周围或门前的一种空间屏障设施,它本是战国时期的军事防御设施,至汉魏六朝逐渐演变成都城诸门、宫城诸门、公卿府邸等建筑物门外的空间屏障物,其功能也转化成分隔建筑物内外空间及政治权限的实物标志。例如宫城内外的监察权限通常是用"行马"这一特定概念来表述的,"行马内外"实际成为区别宫城内外两个不同空间管辖权的特定语言。都城门外、公卿府邸门外等设置的行马,其政治特权亦然。行马建筑设施的强化突出了统治者在城市空间划分和对主体"人"的行为进行约束这两方面的控制,凸显了皇权政治行为空间的等级性和文化象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行马 宫城
下载PDF
汉魏六朝碑刻疑难文字考释五则 被引量:1
2
作者 吕蒙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77-81,共5页
汉魏六朝碑刻存在不少形体怪异的文字,有些是受文字形旁类化的影响,如"■";有些是隶古定字,这些形体大多是战国文字或小篆的转写,形体复杂,如"■"字、"■"字等。本文摘录了有代表性的五则疑难文字,加以... 汉魏六朝碑刻存在不少形体怪异的文字,有些是受文字形旁类化的影响,如"■";有些是隶古定字,这些形体大多是战国文字或小篆的转写,形体复杂,如"■"字、"■"字等。本文摘录了有代表性的五则疑难文字,加以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碑刻 疑难文字
下载PDF
汉魏六朝赋论略述
3
作者 陈功文 《镇江高专学报》 2013年第3期20-24,共5页
汉魏六朝是我国古代赋体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该阶段出现了我国最早的赋论。这些赋论是我国古代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内容多针对于赋的渊源、创作、文体特点及地位等方面的概括与评价,具有早期的文... 汉魏六朝是我国古代赋体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该阶段出现了我国最早的赋论。这些赋论是我国古代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内容多针对于赋的渊源、创作、文体特点及地位等方面的概括与评价,具有早期的文章辨体意识与论赋的自觉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赋论
下载PDF
汉魏六朝公文批评的总体特征
4
作者 侯迎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58,共4页
汉魏六朝的公文批评在批评观念、批评标准、批评主体、批评意识、批评范畴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总的来说,汉魏六朝的公文批评观念是从泛文化观念转向泛文学观念,最后转向公文观念的一个不断更迭的过程;批评标准体现在内容与形式上... 汉魏六朝的公文批评在批评观念、批评标准、批评主体、批评意识、批评范畴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总的来说,汉魏六朝的公文批评观念是从泛文化观念转向泛文学观念,最后转向公文观念的一个不断更迭的过程;批评标准体现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双重化标准;批评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学者、作家及帝王均成为此期公文批评的主体,而主体的批评意识则在自觉化、科学化等方面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公文 批评观念 批评标准 批评主体 批评意识 批评范畴
下载PDF
民间俗赋对文人赋体创作的影响——以汉魏六朝文人为例
5
作者 辛甜甜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97-100,共4页
源于民间的"俗赋"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表现出通俗浅近的特点,它不仅受到民间下层人民的喜爱,也对身处庙堂之上的文人们产生着巨大影响。汉魏六朝时期的文人们创作赋时,在题材选择和艺术手法方面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汲取着俗... 源于民间的"俗赋"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表现出通俗浅近的特点,它不仅受到民间下层人民的喜爱,也对身处庙堂之上的文人们产生着巨大影响。汉魏六朝时期的文人们创作赋时,在题材选择和艺术手法方面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汲取着俗赋的营养。他们取材现实生活,采用托物言志或主客问答的方式委婉曲折地表情达意,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俗赋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赋 汉魏六朝 赋体创作 影响
下载PDF
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亭故事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剑国 张玉莲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61,共11页
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中有一些以亭为背景的故事,形成一种特殊的亭结构叙事模式。亭结构基本上具备三个要素:亭、人(宿客)、鬼(包括精怪)。主要有两种类型:女鬼报冤和人鬼较量。事故事根植于汉代亭制度,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表现出鲜... 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中有一些以亭为背景的故事,形成一种特殊的亭结构叙事模式。亭结构基本上具备三个要素:亭、人(宿客)、鬼(包括精怪)。主要有两种类型:女鬼报冤和人鬼较量。事故事根植于汉代亭制度,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表现出鲜明的正邪观念,并呈现出恐怖神秘以及幽默诙谐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志怪小说 亭故事 亭结构
下载PDF
湖湘政治群体之崛起与湖湘区域文化之自觉--论王闿运对汉魏六朝诗派之建构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怀东 马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7-208,共12页
咸丰九年(1859)王闿运旅居京师与汉魏六朝派同人共同钞选《八代诗选》,这一文学活动不仅是此派人物提倡汉魏六朝诗的重要标志,更因与湘籍士人同列"肃党"的政治幕僚身份,使得《八代诗选》的编纂明显昭示出彼时京师湖湘文人群... 咸丰九年(1859)王闿运旅居京师与汉魏六朝派同人共同钞选《八代诗选》,这一文学活动不仅是此派人物提倡汉魏六朝诗的重要标志,更因与湘籍士人同列"肃党"的政治幕僚身份,使得《八代诗选》的编纂明显昭示出彼时京师湖湘文人群体强烈的地域认同、政治热情和诗歌理想。此后,湖湘士人更是在科举、学术、诗文、从祀文庙等广泛的领域以求文化上的奋进和自信。以王闿运为核心的汉魏六朝派诗人则建立了由王夫之、魏源到邓辅纶和湘绮本人的诗脉传承谱系。而此种种诗学和文化领域的努力,显然存在更深刻的背景,即在平定太平天国过程中湖湘士人群体的崛起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湖湘文化传统之自觉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阁运 汉魏六朝诗派 政治群体 区域文化
下载PDF
汉魏六朝乐府诗中服饰文化词英译对比分析——以许渊冲和汪榕培译本为例
8
作者 孙越川 李丽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8-96,共9页
汉魏六朝乐府诗中涉及诸多具有时代烙印的传统服饰,它们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社会符号,像《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作品可谓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通过选取许渊冲和汪榕培两个权威译本中共同出现的诗歌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服饰文化词的具... 汉魏六朝乐府诗中涉及诸多具有时代烙印的传统服饰,它们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社会符号,像《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作品可谓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通过选取许渊冲和汪榕培两个权威译本中共同出现的诗歌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服饰文化词的具体数量及类别。同时从翻译方法和诗体美学两个层面入手,对其英译特点与内在文化内涵进行梳理分析,探讨服饰文化词在两译本中的直译意译之别以及在韵律、意象和修辞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乐府诗 服饰文化词 翻译方法 诗体美学
下载PDF
论“史识”对汉魏六朝小说叙述的干预 被引量:1
9
作者 何亮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5-150,共6页
史学家在选择、编撰历史事实时,不可避免主观因素的介入。深受史传文学影响的汉魏六朝小说,在小说观念上表现出强烈的"拟史"意识。以这种"史识"编选、著录小说,逐渐演变成小说家对作品叙述的干预:史传"实录&qu... 史学家在选择、编撰历史事实时,不可避免主观因素的介入。深受史传文学影响的汉魏六朝小说,在小说观念上表现出强烈的"拟史"意识。以这种"史识"编选、著录小说,逐渐演变成小说家对作品叙述的干预:史传"实录"的叙事原则,使汉魏六朝小说以"求真"为旨归;史家要求对历史事实有独立见解,使小说编撰者以爱憎分明的思想意识,弘扬佛道儒教;"资于政道"的历史使命感,让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补史阙"的汉魏六朝小说,发挥了"广见闻"的社会功能。"史识"对主体意识的肯定,使汉魏六朝小说逐渐从"集体创作"向作家独立创作演进。发展至唐代,小说家自主创作意识的觉醒和加强,才使小说真正成为有意识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小说 “史识” 干预
下载PDF
汉魏六朝檄文形式的创造性转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麦婕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43-45,共3页
作为一种公文,檄文由纯军事性文告演变成文学欣赏的对象是在汉魏六朝时期。从文体学角度考察这一演变的过程,可以发现六朝时期文学的骈俪化趋向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公文的体式和骈俪的语词交叉渗透,使檄文发生了创造性的转化,演变成... 作为一种公文,檄文由纯军事性文告演变成文学欣赏的对象是在汉魏六朝时期。从文体学角度考察这一演变的过程,可以发现六朝时期文学的骈俪化趋向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公文的体式和骈俪的语词交叉渗透,使檄文发生了创造性的转化,演变成了注重“辞令之妙”、具有“移人”效果的美文。檄文的形式也由散体到骈散结合,最终发展为完全的骈体文。同时,檄文功利性的淡化和审美性的凸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风尚和时代的审美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檄文 创造性转化 文体和文类
下载PDF
汉魏六朝纪行赋考论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允亮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64,共4页
纪行赋是汉魏六朝时期比较兴盛的一种文体,它可以被分为因地及史类纪行赋,军征类纪行赋,摹写山水类纪行赋三种。这三种纪行赋在汉魏六朝的不同时期先后兴盛,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格。史地类纪行赋呈现出厚重深沉之美,军征类则为昂扬高蹈之... 纪行赋是汉魏六朝时期比较兴盛的一种文体,它可以被分为因地及史类纪行赋,军征类纪行赋,摹写山水类纪行赋三种。这三种纪行赋在汉魏六朝的不同时期先后兴盛,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格。史地类纪行赋呈现出厚重深沉之美,军征类则为昂扬高蹈之美,山水类则为婉约清丽之美。它们彼此间的消长变化,体现了汉魏六朝时期时代氛围和审美精神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纪行赋 美学意蕴
下载PDF
汉魏六朝时期女史探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谢翀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6-20,共5页
女史是中国古代在宫廷中任职的女官。根据相关记载,女史最早可能出现在周代,在两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有设置。女史在宫廷中承担协助后妃处理事务、参与典礼、掌管文书、进行宣传教化等职责。女史的地位不高,一般选拔具有文学基础的女... 女史是中国古代在宫廷中任职的女官。根据相关记载,女史最早可能出现在周代,在两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有设置。女史在宫廷中承担协助后妃处理事务、参与典礼、掌管文书、进行宣传教化等职责。女史的地位不高,一般选拔具有文学基础的女性担任。考察这一时期女史的职能、选任、地位,以便进一步探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职官制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女史 女尚书
下载PDF
汉魏六朝尺牍套语论(上)
13
作者 赵树功 《文学与文化》 CSSCI 2024年第3期112-123,共12页
尺牍行文多呈套语是中国古代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中国传统礼仪的直接产物。其核心表现就是行之久远,用之广泛。一般套语大致可分为三类:具礼套语、常行套语、流行套语。具礼套语、常行套语是附丽于尺牍、具有文体表征意义的文化存在。流... 尺牍行文多呈套语是中国古代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中国传统礼仪的直接产物。其核心表现就是行之久远,用之广泛。一般套语大致可分为三类:具礼套语、常行套语、流行套语。具礼套语、常行套语是附丽于尺牍、具有文体表征意义的文化存在。流行套语则与文化思潮、士人风尚密切相关,因时而变。尺牍套语酝酿于先秦,初步成形于秦汉,普及拓展于三国两晋,齐梁时期达到全面成熟。套语的出现,使古代尺牍完成了文字的格式化结构与礼仪的修辞性表达之间的统一,既呈现虚实相生的审美面目,同时也助长了浮华文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尺牍 书札 套语
下载PDF
汉魏六朝咏琴文学的艺术学解读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自然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咏琴文学是指专门咏琴的文学作品,而不包括为琴曲所撰写的歌辞以及琴学著作。据现存文献来看,真正以琴作为歌咏对象的文学作品至迟在西汉就已出现。从内容来看,汉魏六朝时期的咏琴文学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歌咏作为具体的"... 咏琴文学是指专门咏琴的文学作品,而不包括为琴曲所撰写的歌辞以及琴学著作。据现存文献来看,真正以琴作为歌咏对象的文学作品至迟在西汉就已出现。从内容来看,汉魏六朝时期的咏琴文学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歌咏作为具体的"物"的琴,属于咏物文学;一类是描写弹琴、听琴等表演或欣赏之类的艺术活动。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古代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艺术思想内涵,属于重要的艺术文献。用今天的学科分类标准来看,汉魏六朝咏琴文学中所体现的艺术思想涉及设计艺术学、文学和音乐学等多个学科。从艺术学的角度看,这些作品让我们了解到当时文人是如何认识古琴与古琴艺术的,可以看出时代生活与艺术接受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传统琴文化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琴文学 艺术文献 汉魏六朝 造物思想 情感表达 音乐思想 琴德
下载PDF
汉魏六朝望族与郡望形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德杰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27-30,100,共5页
汉魏六朝是望族发展和大姓郡望形成的关键时期。望族发展固然与时代政治制度和政治格局的变迁、宗族势力的兴衰、望族与皇族之间及望族与望族之间的婚姻等关系密切,但望族是否具备内在的自觉、自立精神与文化优势,这才是决定其兴衰的根... 汉魏六朝是望族发展和大姓郡望形成的关键时期。望族发展固然与时代政治制度和政治格局的变迁、宗族势力的兴衰、望族与皇族之间及望族与望族之间的婚姻等关系密切,但望族是否具备内在的自觉、自立精神与文化优势,这才是决定其兴衰的根本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望族 内在精神 郡望
下载PDF
论汉魏六朝志怪的预叙叙事 被引量:3
16
作者 阳清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5-98,共4页
汉魏六朝志怪的预叙,最先源自以《左传》《国语》等为代表的史学叙事中的梦预,继而在谶纬神学、神仙思潮、佛教信仰的多重影响下,呈现出复杂多样、相融相摄的特色。预叙叙事对志怪小说的重要意义还在于通过世代累积和文学演绎,形成"... 汉魏六朝志怪的预叙,最先源自以《左传》《国语》等为代表的史学叙事中的梦预,继而在谶纬神学、神仙思潮、佛教信仰的多重影响下,呈现出复杂多样、相融相摄的特色。预叙叙事对志怪小说的重要意义还在于通过世代累积和文学演绎,形成"预验休咎"的故事类型,它既凸显出"神道设教"的传统内涵,又展示出佛道"自神其教"的叙事策略;而从根本意义上看,它表达出了人们探知命运和前途的生命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志怪 预叙叙事 故事类型
下载PDF
汉魏六朝舞赋史料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心乐 严可 张薇 《枣庄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86-91,共6页
汉魏六朝时期出现了许多的乐舞赋,其中的多篇舞赋中有很多对舞蹈描述的文字,这些文字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汉魏六朝时期所存的七篇舞赋为主体,从舞蹈研究的角度出发,总结和探讨了汉魏六朝时期舞蹈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形式及功用。... 汉魏六朝时期出现了许多的乐舞赋,其中的多篇舞赋中有很多对舞蹈描述的文字,这些文字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汉魏六朝时期所存的七篇舞赋为主体,从舞蹈研究的角度出发,总结和探讨了汉魏六朝时期舞蹈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形式及功用。这些研究有益于我们了解汉魏六朝时期的舞蹈艺术发展的真实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乐舞赋 舞赋 史料研究
下载PDF
汉魏六朝江海赋考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允亮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汉魏六朝江海赋创作繁荣,当时的作品编集选录和文学批评对此有所体现。汉魏六朝江海赋的兴盛既和秦汉时期的"君子必观大水"的观念有密切关系,也与当时江海地理知识的繁荣有直接关系。江海赋显现独特的美学趣味,包括兼具游仙... 汉魏六朝江海赋创作繁荣,当时的作品编集选录和文学批评对此有所体现。汉魏六朝江海赋的兴盛既和秦汉时期的"君子必观大水"的观念有密切关系,也与当时江海地理知识的繁荣有直接关系。江海赋显现独特的美学趣味,包括兼具游仙与诡诞的神话特性,涵盖婉约与雄浑的诗学特性,富含政治文化意义的社会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江海赋 美学特质
下载PDF
论汉魏六朝仪式歌辞的文化功能与传播特点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大顺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68-73,共6页
仪式歌辞是为满足封建王朝各种仪式活动需要而创作音乐歌辞,因其满足仪式活动之需的特殊功能,内容上强调其与仪式活动符号象征的一致性,形式上多采用典雅的四言正格,在传播方式上呈现出程序性、依附性、组织性和共时性特点。仪式歌辞特... 仪式歌辞是为满足封建王朝各种仪式活动需要而创作音乐歌辞,因其满足仪式活动之需的特殊功能,内容上强调其与仪式活动符号象征的一致性,形式上多采用典雅的四言正格,在传播方式上呈现出程序性、依附性、组织性和共时性特点。仪式歌辞特殊的文化功能和传播特点决定了其传播效果的局限性,在传播范围的拓展性、传播时间的延续性方面均不能与娱乐歌辞相比,人们对仪式歌辞的接受,也主要是从其内容的"象征图式"和"意象结构"出发的,是否美听悦耳不是接受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仪式歌辞 文化功能 传播特点
下载PDF
汉魏六朝禽鸟赋的类型化创作特点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滨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5,共8页
汉魏六朝是辞赋创作高度发达的时期,禽鸟赋作为其间咏物小赋的一支也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无论是对意象的继承和创新,还是对题材、主题的发掘,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这一时期的文人集团活动为主的时代潮流紧密相关,禽鸟赋创作具有明... 汉魏六朝是辞赋创作高度发达的时期,禽鸟赋作为其间咏物小赋的一支也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无论是对意象的继承和创新,还是对题材、主题的发掘,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这一时期的文人集团活动为主的时代潮流紧密相关,禽鸟赋创作具有明显的类型化趋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禽鸟赋创作的题材、主题和表现的手法;而诗赋合一的创作身份和态度也造成了禽鸟赋与禽鸟诗相互间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禽鸟赋 类型化 题材 作法 主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