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晋南朝侨州郡县释例 被引量:3
1
作者 胡阿祥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43-48,共6页
东晋南朝时代 ,侨州郡县广泛设立乃至成为制度。侨州郡县是相对于原州郡县而言的 ,然而侨州郡县系统与原州郡县系统并不能够完全对应起来 ,原州郡县一经侨置 ,即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侨州、侨郡、侨县设立后 ,也并不稳定。至于当地州郡... 东晋南朝时代 ,侨州郡县广泛设立乃至成为制度。侨州郡县是相对于原州郡县而言的 ,然而侨州郡县系统与原州郡县系统并不能够完全对应起来 ,原州郡县一经侨置 ,即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侨州、侨郡、侨县设立后 ,也并不稳定。至于当地州郡县 ,由于侨郡县的插入、迭置以至混合编制 ,形成了新的地方行政辖属系统 ,也就是以《宋书·州郡志》与《南齐书·州郡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南朝 侨州郡县 原则郡县 当地州郡县
下载PDF
《高僧传》所见部分东晋南朝巴蜀地区僧人事迹及推论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文才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2期40-43,共4页
巴蜀地区的“高僧” ,多与当地政府官员有交往 ,佛教与世俗政治有着密切联系。巴蜀地区道教势力强大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佛教在该地区的传播 ,也使得巴蜀地区的佛学 ,在境界上与三吴地区始终存在着差距。
关键词 《高僧传》 东晋南朝 巴蜀地区 佛教
下载PDF
试论东晋南朝民族政策的演变 被引量:1
3
作者 方高峰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49-52,共4页
东晋南朝民族政策的演变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东晋至刘宋元嘉前期 ,以抚为主 ;第二阶段是元嘉后期 ,大规模伐蛮 ;第三阶段 ,从元嘉末年到南朝末期 ,对边境蛮族以抚为主 ,对腹地蛮夷加强了征伐。对腹地蛮夷的讨伐是逐渐深入... 东晋南朝民族政策的演变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东晋至刘宋元嘉前期 ,以抚为主 ;第二阶段是元嘉后期 ,大规模伐蛮 ;第三阶段 ,从元嘉末年到南朝末期 ,对边境蛮族以抚为主 ,对腹地蛮夷加强了征伐。对腹地蛮夷的讨伐是逐渐深入的 ,从元嘉末年至萧齐末期 ,以讨伐长江中游的蛮族为主 ;梁陈则主要征伐岭南俚族。征讨重点的转移实质上就是六朝政府的开发行为从长江下游向中游、再向岭南的梯级深入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南朝 民族政策
下载PDF
东晋南朝乡村社会基层组织的变迁
4
作者 吴海燕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1-116,共6页
东晋南朝乡村社会在重新整合的基础上 ,乡村基层组织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本文在对此时乡村社会基层组织的存在状况、沿袭及其变迁进行辨析后认为 ,东晋时期乡级基层组织是确实存在的 ,但《宋书·百官志》中记载的乡村组织系统明显带... 东晋南朝乡村社会在重新整合的基础上 ,乡村基层组织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本文在对此时乡村社会基层组织的存在状况、沿袭及其变迁进行辨析后认为 ,东晋时期乡级基层组织是确实存在的 ,但《宋书·百官志》中记载的乡村组织系统明显带有理想化的成分 ,同时东晋南朝时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里、村并行现象。“村”在三国时期见于史籍之后 ,经历了一个由聚落—一般社会组织—地方基层组织的演变过程。村作为正式的被官方承认并在村中设置村吏的乡村组织 ,应该在南朝 ,特别是齐、梁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时期 南朝时期 乡村社会基层组织 组织变迁 里村并行现象
下载PDF
近三十年东晋南北朝时期侨州郡县研究述评
5
作者 汪翔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5期145-148,共4页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有关东晋南北朝时期侨州郡县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无论是侨州郡县本体研究,还是其相关问题研究均出现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尽管如此,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不足,为此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广度深度,加强考古资料的挖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有关东晋南北朝时期侨州郡县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无论是侨州郡县本体研究,还是其相关问题研究均出现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尽管如此,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不足,为此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广度深度,加强考古资料的挖掘利用,促进海内外学者相互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三十年 东晋南朝 十六国北朝 侨州郡县 土断
下载PDF
东晋南朝画像砖的承继与流变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卫鹏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0-147,共8页
画像砖是我国极具特色的墓葬建材和艺术品,它在东晋时期产生了多砖组合的拼幅画像这样的新形式。这种新式线刻画像在南朝帝陵和王侯贵族墓中突然勃兴,出现了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羽人戏龙、羽人戏虎等这样的宏幅巨作。南朝晚期画像砖以浮... 画像砖是我国极具特色的墓葬建材和艺术品,它在东晋时期产生了多砖组合的拼幅画像这样的新形式。这种新式线刻画像在南朝帝陵和王侯贵族墓中突然勃兴,出现了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羽人戏龙、羽人戏虎等这样的宏幅巨作。南朝晚期画像砖以浮雕为主,由线刻的"密体"发展为丰实的"疏体"。南朝时期,画像砖分布范围迅速扩大,形成了以都城建康和雍州襄阳为核心的两个中心区域。画像砖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画像砖形制多样,题材丰富,既有对传统题材的继承,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及佛教题材也大量出现。佛教对画像砖墓的影响呈现出一种自中间而上下、由周围向中心发展的趋势。南朝墓葬画像砖也对北朝和隋唐墓葬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南朝 画像砖 墓葬
下载PDF
福建南安市皇冠山六朝墓群的发掘 被引量:6
7
作者 温松全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63,共27页
皇冠山位于福建省南安市丰州镇桃源村(图一),东侧与西华村交界,南坡面向晋江,遥对紫帽山,东、西两侧延绵的山丘与皇冠山、紫帽山形成环绕之势。墓群在皇冠山南坡,因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垦梯田,
关键词 福建 南安 砖室墓 东晋 南朝
原文传递
正统观与东晋南朝时期的史学 被引量:3
8
作者 金仁义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34,共8页
正统观是古代史家史学撰述的指导思想之一。东晋与南朝时期,内外矛盾结构性差异,使各时期的正统观内涵上也存在着不同,史学的发展也由此出现相应变化。从东晋前期的"晋承魏统"到中叶"晋越魏继汉"的正统观的出现,是... 正统观是古代史家史学撰述的指导思想之一。东晋与南朝时期,内外矛盾结构性差异,使各时期的正统观内涵上也存在着不同,史学的发展也由此出现相应变化。从东晋前期的"晋承魏统"到中叶"晋越魏继汉"的正统观的出现,是东晋史学变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南朝时期,正统观念中"应天受命"的盛行与"夷夏之别"的强化,成为南朝史学突出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统观 东晋南朝 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