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超越冷战思维,构建和谐的东北亚地区新秩序 |
刘清才
戴慧
|
《东北亚论坛》
CSSCI
|
2008 |
8
|
|
2
|
论冷战结束的亚洲模式和欧洲模式 |
钮维敢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3
|
美苏意识形态分歧与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形成 |
周嘉滢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7
|
|
4
|
美苏冷战起源的经济因素——沈志华教授访谈 |
沈志华
张昕
|
《俄罗斯研究》
CSSCI
|
2021 |
3
|
|
5
|
试论日本“战后体制”的构造(1945~1952) |
朱海燕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6
|
历史的钟摆--苏联解体30年以来的国际政治变迁 |
赵华胜
|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
2021 |
2
|
|
7
|
论当代国际体系的冷战遗留属性 |
谈东晨
钮维敢
|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8
|
超越地缘?全球卫星网络的创造与失败 |
王维佳
张涵抒
|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
2022 |
2
|
|
9
|
1960—1990年韩国地缘环境解析 |
蒋开萍
韩增林
彭飞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21 |
1
|
|
10
|
从“冷战”角度谈体育与政治的关系 |
侯建斌
|
《景德镇学院学报》
|
2015 |
1
|
|
11
|
冷战体制下日本国家软实力的展开及其问题——战后日本的亚洲经援外交 |
赵京华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2
|
模拟世界共同体:“地球飞船”与冷战中期美国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实验 |
郑蕾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3
|
文学理论的国际政治学:作为学说和作为学科的西方文论 |
林精华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4
|
试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泰关系中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问题的缘起 |
王阳林
|
《东南亚研究》
CSSCI
|
2011 |
1
|
|
15
|
论冷战后日美安全保障体制 |
于宁宁
|
《理论观察》
|
2006 |
0 |
|
16
|
战后美国举国冷战体制的建立与50年代思想学术界“共识”的形成 |
曲升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7
|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东亚国际体系变迁的影响 |
罗锋
|
《昭通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8
|
约翰逊政府对德军事补偿谈判述论 |
忻怿
曹国涛
|
《榆林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9
|
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两党政治因素分析 |
陈旭
|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0 |
|
20
|
冷战时期美巴关系中的美国两党制因素 |
兰江
|
《东南亚南亚研究》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