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遵宪与张荫桓关系述论 被引量:4
1
作者 马忠文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2-97,共6页
在以往的研究中黄遵宪与张荫桓政治交谊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均曾持节出洋 ,谙熟西学 ,在维新运动中积极倡导变法 ,有过十分密切的政治合作。戊戌年春张荫桓向光绪皇帝推荐《日本国志》 ,举荐黄遵宪 ,对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黄遵宪 张荫桓 戊戌维新 晚清政局
下载PDF
论梁启超的经济思想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延涛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1-96,共6页
梁启超的改良主义经济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影响重大。其维新变法的主张及生利分利、振兴实业、货币、利用外资等经济思想不仅在当时有重要意义,就是对今天的社会经济发展仍有很大的现实影响。
关键词 维新变法 生利分利 振兴实业 货币 利用外资
下载PDF
论19世纪末年的社会心态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庆林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1-74,共4页
自戊戌变法后期清朝政府守旧派掌控朝政始的19世纪末年,趋新的社会风气转为沉闷;特别是义和团运动时期,守旧派将其仇新、排外的情绪推向极至,直接导引了普通民众的冷漠与无知、新式知识分子的压抑与彷徨心态。
关键词 19世纪末年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社会心态
下载PDF
戊戌南学会集会讲论活动若干史实的补正 被引量:1
4
作者 彭平一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04-107,共4页
戊戌维新时期,湖南南学会共集会讲论17次,而不是传统所说的13次,其中主题演讲13次,观看幻灯并"按图讲论"3次,临时召集的"聚晤讲论"即集体议事1次。在13次主题演讲中,共有44人次进行了演讲。
关键词 戊戌维新 南学会 集会讲论
下载PDF
《日本国志》在戊戌维新前后的时代影响
5
作者 张利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11-113,共3页
19世纪末,清政府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存亡危在旦夕,举国上下呼吁变革图强,正当此时,黄遵宪撰著的近代史学名著《日本国志》问世了。该书首倡了学习日本的思想,启迪了国人的观念,为维新变法进行了先期的舆论宣传... 19世纪末,清政府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存亡危在旦夕,举国上下呼吁变革图强,正当此时,黄遵宪撰著的近代史学名著《日本国志》问世了。该书首倡了学习日本的思想,启迪了国人的观念,为维新变法进行了先期的舆论宣传,并成为湖南新政取法日本实行改革的蓝本,推动了维新变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遵宪 《日本国志》 戊戌维新
下载PDF
从利益集团视角解析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
6
作者 陈开江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39-43,共5页
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比较一直是中日史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试从旧利益集团的构筑态势、分化旧利益集团组合新利益集团过程中的策略运用和皇权在此过程中稳定凝聚功能的发挥三大角度探析二者成败原因,并从中得出... 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比较一直是中日史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试从旧利益集团的构筑态势、分化旧利益集团组合新利益集团过程中的策略运用和皇权在此过程中稳定凝聚功能的发挥三大角度探析二者成败原因,并从中得出相应的历史结论。对今天我国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利益集团 皇权
下载PDF
鸦片战争至戊戌维新时期小说文体发展的特征
7
作者 谢圣婷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43-45,共3页
鸦片战争到戊戌维新时期,是中国近代文化与文学发展的转型初期。在这一时期中,各体文学的嬗变呈现出不平衡的趋势。就小说文体发展而言,呈现出三方面的特征:小说发展与时代及诗文发展不平衡;社会因素制约小说文体发展;文学新观念指导滞... 鸦片战争到戊戌维新时期,是中国近代文化与文学发展的转型初期。在这一时期中,各体文学的嬗变呈现出不平衡的趋势。就小说文体发展而言,呈现出三方面的特征:小说发展与时代及诗文发展不平衡;社会因素制约小说文体发展;文学新观念指导滞后制约小说文体的发展。但在戊戌维新前后,随着翻译文学的兴盛,使得资产阶级的小说观念产生转变,便出现了新小说的萌芽和新观念的诞生,为资产阶级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 戊戌维新 小说文体 发展 特征
下载PDF
试论戊戌维新时期章太炎的儒学思想
8
作者 张昭军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2年第5期98-105,共8页
章太炎是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学界对于他戊戌变法时期的思想特别是儒学思想一直缺乏专门系统的探讨 ,本文结合戊戌变法时期章太炎思想的演进历程 ,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章太炎儒学思想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
关键词 章太炎 戊戌变法 儒学思想 学术 政治
下载PDF
戊戌变法时期的“王安石记忆”
9
作者 赵诺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11年第1期79-85,共7页
戊戌变法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关键事件之一。而戊戌年朝野时势也堪谓诡谲多变。今人对戊戌前后之史事的考察与讨论数量不少,但戊戌时期所谓的"趋新"与"守旧"的争论与分歧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到底如何表现,至今难... 戊戌变法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关键事件之一。而戊戌年朝野时势也堪谓诡谲多变。今人对戊戌前后之史事的考察与讨论数量不少,但戊戌时期所谓的"趋新"与"守旧"的争论与分歧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到底如何表现,至今难说盖棺论定。本文即希望以戊戌年前后士人心中有关"王安石"及"王安石变法"相关故事的历史记忆为切入点,对"戊戌"那丰富之历史面相作一局部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 士人 王安石记忆 趋新 守旧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女子教育发展嬗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阳 《鄂州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52-55,共4页
本文研究了清末民初女子教育发展的演变历程。作者认为 ,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热情支持、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和进步 ,以及先进妇女的积极努力 ,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比清朝末年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 ,由于传统的积弊太深 。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女子教育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中华民国 教育发展 社会观念 男女平等观念
下载PDF
“戊戌政变过程论”与戊戌变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涛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4-102,共9页
戊戌政变的发生是"一个过程"观点的提出,在中国近代史、戊戌变法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对于扩展戊戌变法研究的思维和视野,重新认识和梳理戊戌变法和政变的史学史、学术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意义。因此,有必要对"... 戊戌政变的发生是"一个过程"观点的提出,在中国近代史、戊戌变法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对于扩展戊戌变法研究的思维和视野,重新认识和梳理戊戌变法和政变的史学史、学术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意义。因此,有必要对"政变过程论"的发生、形成过程及其得以发生的诸因素作出深入的探讨,以利其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政变过程论 政变时间 政变原因 政变过程 关键环节 认知模式
原文传递
晚清政治改革的文化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平一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96-100,共5页
中西文化冲突是晚清政治改革动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政治改革中,改革力量与反改革力量的对立不仅表现为政治冲突,而且更多地表现为文化冲突;这种文化冲突决定着晚清政治改革的失败命运。
关键词 中西文化冲突 洋务运动 戊戌维新 清末新政
下载PDF
论戊戌学会的现代社团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平一 曾杰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10-114,共5页
戊戌维新时期,正在向近代知识分子转化的新绅士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社会近代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的时代背景下,以西方现代社会学("群学")理论为思想基础在各地建立了众多学会。这些学会大多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体... 戊戌维新时期,正在向近代知识分子转化的新绅士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社会近代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的时代背景下,以西方现代社会学("群学")理论为思想基础在各地建立了众多学会。这些学会大多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体系,内部关系体现着西方现代民主和平等的原则;采用了集会演讲、创办报刊、刊印图书、举办学堂、兴办图书馆等活动形式,有的学会还利用现代科学仪器和设备开展活动;这些学会具有文化启蒙、社会整合和政治动员之现代功能。因此,戊戌年间的维新学会是一种具有强烈现代性色彩的新型社会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学会 新绅士 “群学” 文化启蒙 社会整合 政治动员
下载PDF
戊戌变法前后的两次“文学无用论”思潮探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宜雷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375-378,共4页
戊戌变法前后,中国文坛上曾出现过两次"文学无用论"思潮。前者以梁启超等人为代表,后者以严复、王国维和周氏兄弟为代表。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它们混为一谈,实际上二者的内涵并不相同。戊戌变法前的文学无用论,从实用的角度... 戊戌变法前后,中国文坛上曾出现过两次"文学无用论"思潮。前者以梁启超等人为代表,后者以严复、王国维和周氏兄弟为代表。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它们混为一谈,实际上二者的内涵并不相同。戊戌变法前的文学无用论,从实用的角度看待文学,把文学看作一种工具,认为无用即无价值,本质上是一种否定文学的理论。而戊戌变法后的文学无用论则认为文学是一种艺术,它本身就是目的。文学虽非实用却自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因此,本质上不但不是否定文学的理论,而且是一种更深刻、更彻底的肯定文学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前后 文学无用论 艺术价值
下载PDF
论戊戌维新派对科学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贵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6-71,共6页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对西方的“科学方法”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在思想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两个飞跃:其一,接受西方的逻辑方法和实验方法,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二,运用他们所理解的“科学方法”研究中国的社会和政治...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对西方的“科学方法”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在思想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两个飞跃:其一,接受西方的逻辑方法和实验方法,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二,运用他们所理解的“科学方法”研究中国的社会和政治,为变法维新服务,取得了重大收获。这种探讨,有助于思想的解放,有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增强了维新理论的战斗力,对五四运动时期倡导科学精神起了先导的作用,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新派 科学方法 维新运动
下载PDF
论谭嗣同“尽变西法”观
16
作者 郝俊伟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73-77,共5页
谭嗣同的"尽变西法"观是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其变法思想较为全面、激进而又具体,表明谭嗣同这时的世界观的主要倾向已经资本主义化,试图用发展资本主义来挽救民族危机。"尽变西法"思想... 谭嗣同的"尽变西法"观是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其变法思想较为全面、激进而又具体,表明谭嗣同这时的世界观的主要倾向已经资本主义化,试图用发展资本主义来挽救民族危机。"尽变西法"思想虽然还不够深刻和成熟,但总体来说,它是谭嗣同甲午战争后到其牺牲前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乃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也有其进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尽变西法 戊戌思潮 维新变法
下载PDF
简论戊戌学会的政党特征
17
作者 吴晔 《太原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6-10,共5页
戊戌学会与我国历史上的朋党有所不同,这些学会是在当时士人关注时政进而结社的基础上,借鉴外国学会制度建立起来的。在19世纪末,戊戌学会已经展现出组织士绅、表达政治诉求的作用,并且以各种方式整合思想,从这些方面来看,戊戌学会已经... 戊戌学会与我国历史上的朋党有所不同,这些学会是在当时士人关注时政进而结社的基础上,借鉴外国学会制度建立起来的。在19世纪末,戊戌学会已经展现出组织士绅、表达政治诉求的作用,并且以各种方式整合思想,从这些方面来看,戊戌学会已经具备了若干近代政党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学会 近代政党 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