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翻译视阈下《种子的信仰》汉译本比较探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白阳明 何诗瑶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69-73,共5页
通过对《种子的信仰》三个中译本的比较,探讨文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面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环境、不同的社会生态所做出的适应与选择,以丰富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实践与运用,同时拓宽《种子的信仰》译本研究视角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 整体关联 翻译生态 文本移植 适应与选择 《种子的信仰》
下载PDF
语篇翻译中的文化语境及其处理
2
作者 缪维嘉 《东疆学刊》 2003年第4期46-50,共5页
作为语篇知识和翻译实践相结合的一项新课题,语篇翻译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以译者为中心的跨文化的多边交际活动,其实质就是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信息传递。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法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法是处理文化语境的两种重要手段。
关键词 语篇翻译 文化语境 异化法 归化法 跨文化交际 源语文化 目的语文化
下载PDF
苏轼《洞仙歌》杂考 被引量:1
3
作者 闫小芬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39-41,共3页
1957年冒广生和毛泽东同志讨论诗词创作时说苏轼的《洞仙歌》词是(?)括孟昶的《玉楼春》而出。其实,对此问题,从宋至今,众说纷纭,认为苏轼的《洞仙歌》是(?)括孟昶的《玉楼春》而出,只是其中一说。通过考证可知,苏轼《洞仙歌》不是(?)... 1957年冒广生和毛泽东同志讨论诗词创作时说苏轼的《洞仙歌》词是(?)括孟昶的《玉楼春》而出。其实,对此问题,从宋至今,众说纷纭,认为苏轼的《洞仙歌》是(?)括孟昶的《玉楼春》而出,只是其中一说。通过考证可知,苏轼《洞仙歌》不是(?)括孟昶的《玉楼春》,恰恰相反,是南宋人(?)括苏轼《洞仙歌》而成《玉楼春》并假托孟昶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洞仙歌》 考证 檗括 《玉楼春》词
下载PDF
葛译莫言小说中的篇章改写模式——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第五章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卫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33-37,52,共6页
从翻译视角来说,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的最大特色是"连译带改",这种改写在篇章结构方面尤为突出。葛译基于英汉语在段落上的差异大胆地对源语段落布局进行改写,其频率之高从《红高粱家族》英译本第五章可见一斑。葛译篇章改写... 从翻译视角来说,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的最大特色是"连译带改",这种改写在篇章结构方面尤为突出。葛译基于英汉语在段落上的差异大胆地对源语段落布局进行改写,其频率之高从《红高粱家族》英译本第五章可见一斑。葛译篇章改写模式可以概括为合并、拆分、综合三种,其主要动因可从字数、主题、话轮、情节、强调等五个方面予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高粱家族》 葛浩文 英译 篇章结构 改写
下载PDF
一次强势失衡的银幕改编——从《太阳黑子》到《烈日灼心》
5
作者 高淑敏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年第4期38-43,共6页
影片《烈日灼心》打碎原小说严密稳定的三角叙事空间,使整个电影的人物铺排和叙事逻辑出现明显的矛盾和失衡,因此影片赎罪主题的根基和情感寄托的源流出现断层和撕裂。导演对关键细节的强制搁置、假象逻辑的营造以及视听"真实感&qu... 影片《烈日灼心》打碎原小说严密稳定的三角叙事空间,使整个电影的人物铺排和叙事逻辑出现明显的矛盾和失衡,因此影片赎罪主题的根基和情感寄托的源流出现断层和撕裂。导演对关键细节的强制搁置、假象逻辑的营造以及视听"真实感"的刻意引导致使叙述者和人物角色构成了一组不可信的悖论关系。不仅如此,剧情最后的反转,竟解构了影片近乎全部的叙事逻辑,使本就单薄的叙述变得愈加难以认同。这就需要我们对影片文本进行双重解读,更需要我们对这一从小说到电影改编的尝试进行新的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铺排 叙事逻辑 细节搁置 不可信关系 视听引导 文本改编
下载PDF
中美政府网站的网页文本对比及编译
6
作者 冯琰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0-15,共6页
以中国中央人民政府英文网站和美国联邦政府网站的网页文本为研究语料,以德国学者Werlich的文本语法为理论框架,构建适用于政府网站编译的文本比较模式,并将其运用于中国政府网站英文版的编译,编译了其首页文本的新模板,既突出中国集体... 以中国中央人民政府英文网站和美国联邦政府网站的网页文本为研究语料,以德国学者Werlich的文本语法为理论框架,构建适用于政府网站编译的文本比较模式,并将其运用于中国政府网站英文版的编译,编译了其首页文本的新模板,既突出中国集体主义精神,又展示中国民众生活,同时,照顾目标读者的期待视野和阅读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政府英文网站 网页文本对比 编译
下载PDF
从北昆《白兔记-咬脐郎》看再造旧戏文的问题
7
作者 孙敏智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5,共10页
北方昆剧院以咬脐郎为主改编的《白兔记-咬脐郎》,其场上搬演具体化了再造旧戏文的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即文本改编重造的适当性,而适当与否又关系于旧戏曲在被"现代化"下的艺术表现,且"再造行为"同时体现了新旧... 北方昆剧院以咬脐郎为主改编的《白兔记-咬脐郎》,其场上搬演具体化了再造旧戏文的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即文本改编重造的适当性,而适当与否又关系于旧戏曲在被"现代化"下的艺术表现,且"再造行为"同时体现了新旧意识冲突和"文化遗产"意识形态。本文从评论角度出发,认为此作在当代凡事皆"现代化"之诉求下从改编走向新创,然而在艺术上却因受流行的文化意识所制约而未能有效表现,以至于作品中的种种冲突反体现了当代文化病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兔记-咬脐郎 文本改编 搬演艺术 文化遗产
原文传递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林贵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9-35,共7页
四百余年来,莎士比亚的不朽作品在舞台上、书斋内、教室中不断传播,他创造的鲜活的人物形象一直活跃在各个时代的文化生活中。20世纪的人们更是有幸目睹了莎士比亚作品从书页到舞台、从舞台到荧屏的演变,这也给莎士比亚演出批评带来了... 四百余年来,莎士比亚的不朽作品在舞台上、书斋内、教室中不断传播,他创造的鲜活的人物形象一直活跃在各个时代的文化生活中。20世纪的人们更是有幸目睹了莎士比亚作品从书页到舞台、从舞台到荧屏的演变,这也给莎士比亚演出批评带来了方向性的变化。在对待莎剧文本权威与演出阐释的关系问题上,批评界一直争论不休。本文聚焦莎士比亚演出中的忠实性与创新性的关系,并从20世纪中后期以来莎剧演出史(包括电影改编史)和演出批评中关于文本权威的认识转变入手,分析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理论与实践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舞台演出 电影改编 文本阐释 演出改编批评
原文传递
文本特质、影视改编与海外出版——常销书《暗算》的传播要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郝丹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84-88,99,共6页
麦家的小说《暗算》十年累计发行逾200万册,是名副其实的常销书。在文本层面,《暗算》能吸引读者的首要原因就是它的'特情'题材,而对'特情'的呈现主要是通过悬念性的叙事实现的。2006年热播电视剧《暗算》让小说原著受... 麦家的小说《暗算》十年累计发行逾200万册,是名副其实的常销书。在文本层面,《暗算》能吸引读者的首要原因就是它的'特情'题材,而对'特情'的呈现主要是通过悬念性的叙事实现的。2006年热播电视剧《暗算》让小说原著受到更广泛的关注,2008年茅盾文学奖的加冕进一步扩大了《暗算》的影响力,这两大影响要素共同将《暗算》的传播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近年来,麦家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海外实现了高规格的出版传播,这一方面促进了其作品'由外而内'的影响力拓展,另一方面也给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传播提供了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算》 常销书 文本特质 影视改编 海外出版 传播要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